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教練

「上場不打假球!」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廣告詞,喜歡到幾乎成了座右銘;這台詞不僅在運動場上適用,在職場裡一樣很實用。

在台灣我們常用棒球比賽跑到幾壘比喻一段戀情的進展程度,其實職場跟球場何嘗不是一樣近似的情境?一個團隊需要一個教練、需要隊長、需要經理、需要各種不同位置的球員。之前在廣播節目聽到一本書,中文書名就叫做「教練」(Everyone's Coach)。OT想來談談職場中的「教練」角色。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在2022年做的調查,每個世代偏好的主管類型都不同。104人力銀行將主管分為「人生導師型」、「風箏型」、「大師型」、「教練型」、「啦啦隊型」;其中人生導師型是最獲各種世代喜好的主管類型。

或許不管哪個世代,都希望在職場上能遇到人生的導師,可以引導自己工作的方向,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被重視。風箏型主管是獲各個世代喜好的第二名,意義是每個人都希望主管能夠在工作上給予自由發揮的空間,但在必要時可以適時「拉線」(OT理解是跳下來「負責」)。而「教練型」的主管,根據人力銀行的說法,是因為『90世代較為資淺,還在培力職場專業,期望遇見能激發專業潛能的教練型主管,衝刺職涯』僅獲90年代稍微喜愛;可想而知,教練型的主管是多麼不討人喜歡了!不過其實仔細看文章介紹,「大師型」主管不也同時具備「教練型」主管的特質?所以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想讓職涯更上層樓的人會更想遇到教練型主管」?

本圖取自:104人力銀行

OT若可以投票,應該是會比較偏好「大師型」或是「教練型」的主管。很幸運自從踏入職場以來,遇到的都是這樣類型的主管,既有衝勁及活力,也很樂意分享自己的經驗給資淺的同事;因此自然也期許自己可以是後輩們的「教練」。

所謂的教練,是這個人有可能在技能方面並不如你,可是卻有豐富的經驗及智慧可以指點你的優點及缺點,並在每次練習中強化優點並改善缺點,找出比賽致勝的方程式。而在這些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幫助自己克服人性的障礙,才是最艱難的部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優秀的運動員如此讓我們尊敬,因為他們追求卓越,努力練習並嚴守紀律,克服了懶散及享樂。

職場很現實,但運動場上則更為殘酷。運動場上時間終了,勝負是一翻兩瞪眼,這道理在職場上是如出一轍:每個項目都有時效性,過了這個時效,案子失敗就是失敗;所以「沒有壓力」這件事情,不管是在運動場或是在職場,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唯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斷自我突破。所以有時候老闆的嚴格,不如想像成教練給你的課題或是訓練,然後自我要求。

儘管每個人喜歡的主管類型都不同,但畢竟是可遇不可求;往往在職場上遇到跟自己不對盤的主管,礙於上下屬的關係,為了五斗米只好勉強折腰。不過其實我們會慢慢發現,在職場裡自己做不好事情對主管並沒有好處:自己考績差,也意味著拖累的整個團隊的考績;因此客觀上來說,主管希望下屬能有卓越表現應該還是比較符合邏輯。

「教練」這本書中將作者成功的訣竅拆成C、O、A、C、H五個字母開頭的單字,提供給各位參考:

  • Convinction-driven(堅定的理念)
  • Overlearning(精益求精)
  • Audible-ready(隨機應變)
  • Consistency(一貫性)
  • Honesty-based(誠實)

參考資料:

OTORI
民國111年7月26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