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從AI熱潮到貿易降溫:閱讀WTO《2025年全球貿易展望》— 總結

WTO在本篇報告中修正了四月份的全球貿易展望為「2025年樂觀上修、2026年下修」。

在2025年10月版《全球貿易展望與統計》(GTOS)中,WTO將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成長率大幅上修至2.4%(4月預測為衰退0.2%,8月中期預測為正成長0.9%),但同時下修2026年預測至0.5%(原為2.5%)。這意味著貿易放緩的時間點由2025年推遲至2026年,但若將兩年合併觀察,2025~2026年的平均表現仍優於4月版本(2.9% vs. 2.3%),整體展望略為樂觀。上修預測的四大主因:

  1. AI相關產品的貿易激增:AI相關商品是本次成長上修的最大推手。2025年上半年,全球商品貿易(以金額計)年增6%,其中46%的成長貢獻來自AI相關商品,儘管這類產品僅占全球貿易總額約15%;這波擴張具全球廣泛性,不僅限於少數市場。美國在2025年第2季的AI產品進口仍維持強勁,而其他商品進口則出現停滯,突顯AI供應鏈的韌性。
  2. 宏觀經濟環境改善:全球經濟情勢優於預期,通膨下降與財政環境寬鬆帶動實質所得增加,刺激跨區貿易;即便部分地區受美國關稅影響,其他地區間的貿易仍展現出高度韌性。中國大陸出口表現尤其強勁,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增長12%,遠高於GDP增速,反映其出口擴張並非單純由轉向他國市場所致,而是實質出口能力提升。
  3. 美國前置進口(frontloading)效應持久:WTO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因關稅預期提前進口的高峰效應不會在2025或2026年出現明顯回調;其中多數進口屬於耐久財的提前採購,而非庫存囤積。這使得其效應具「持續性」,不會像典型庫存循環那樣迅速修正。
  4. 關稅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影響減弱:關稅上升與政策不確定性的整體負面影響已明顯下降,最新模型顯示,2025~2026年的合併影響僅減少約0.1%的全球貿易成長。主因在於除中國大陸外,其他經濟體未對美國加徵報復性關稅;USMCA成員國(墨西哥、加拿大)多數商品獲豁免;且第三國間貿易基本未受牽連。因此,政策不確定性的下降實際上改善了2025–2026年的整體展望。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從AI熱潮到貿易降溫:閱讀WTO《2025年全球貿易展望》— 以價值衡量貿易

在前幾章中,我們觀察到2025年全球貿易量雖因AI熱潮與前置進口而出現短期反彈,但隨著關稅效應與景氣放緩逐步顯現,2026年貿易動能正進入修正期。若前一章以「貨物流量」描繪全球貿易的動態軌跡,本章則轉向以價值(value)為核心的衡量方式,探討商品與服務在全球市場中的實際金額變化與結構轉移。

以價值衡量的貿易分析能揭示量能背後的價格與結構因素——包括通膨、匯率、商品組成與市場需求強度。2025年上半年,全球商品貿易總值年增約6%,其中AI相關產品、半導體與高端設備的出口價值顯著提升,而傳統製造業與能源相關貿易則因價格趨緩而相對平淡。另一方面,服務貿易價值增長放緩,顯示疫情後的旅遊與運輸復甦週期已接近尾聲,數位與知識密集型服務則成為主要支撐。

換言之,全球貿易的焦點正從「量的成長」轉向「價值的再配置」。這場轉變不僅反映出技術投資與供應鏈再布局的深層趨勢,也揭示通膨回落與關稅重構下的價格調整效應。本章將從商品與服務的貿易金額變化出發,探討其背後的區域分布、產業結構與價格信號,進一步理解全球貿易在2025年如何進入一個「量減質變」的新階段。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從AI熱潮到貿易降溫:閱讀WTO《2025年全球貿易展望》— 深入解析預測結果

接續前一篇《 2025與2026年全球貿易展望》,我們看到2025年全球貿易受AI熱潮與前置進口(frontloading)推動而短暫升溫,但這波成長勢頭正面臨放緩的轉折。《WTO 2025年全球貿易展望與統計》(Global Trade Outlook and Statistics 2025)在第二部分《深入解析預測結果》中,進一步解析商品與服務貿易的細部預測、地區表現以及關鍵指標,揭示了貿易成長背後的結構性變化。

根據最新修正,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量預計成長2.4%,2026年則降至0.5%。亞洲與非洲將成為全球貿易的主要支撐力量,而北美在上半年提前進口後,全年進出口雙雙轉弱。非洲與拉丁美洲的內需則顯示出新興市場的韌性。另一方面,全球服務貿易成長雖持續放緩,但數位交付服務仍表現亮眼,反映出AI與雲端經濟正重塑國際貿易結構。

從多項貿易相關指標來看,2025年的成長熱度已出現「上半年強、下半年緩」的趨勢。全球貨櫃吞吐量雖持續上升,但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新出口訂單已跌破榮枯線,顯示需求轉弱。這意味著,全球貿易的短期復甦動能主要來自「庫存效應」與「AI需求推動」,而非整體景氣的全面回升。

本篇文章將整理並說明《 深入解析預測結果》章節的重點,包括商品貿易、商業服務、貿易相關指標三個面向,協助讀者理解2025年全球貿易的真實走勢與潛在風險。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從AI熱潮到貿易降溫:閱讀WTO《2025年全球貿易展望》— 2025與2026年全球貿易展望

2025年的全球貿易在AI熱潮與廠商為因應貿易戰提前下單的推動下呈現「先熱後冷」的格局。上半年因半導體、伺服器與電信設備需求強勁而出現意外成長,但隨著關稅效應全面發酵、全球景氣逐步降溫,2026年的貿易動能恐將明顯放緩。區域表現方面,亞洲仍展現相對韌性;然而在服務貿易領域中,運輸與旅遊仍是表現相對疲弱的產業,顯示實體流動面仍受壓抑。

本篇文章摘要了WTO《2025年全球貿易展望與統計》(Global Trade Outlook and Statistics 2025)中「執行摘要(Executive Summary)」與「2025與2026年全球貿易展望(Outlook for World Trade in 2025 and 2026)」兩個主要章節的內容,並納入特別評論「關稅與庫存(Tariffs and Inventories)」,綜合分析上半年貿易戰與AI投資對全球貿易結構的影響與潛在風險。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從AI熱潮到貿易降溫:閱讀WTO《2025年全球貿易展望》— 摘要

2025年10月7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了最新版的《2025年全球貿易展望與統計》(Global Trade Outlook and Statistics),上修了今年4月所公布的預測。這次上修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為全球貿易注入了意料之外的成長動能。

自2025年1月11日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上任以來,他於4月2日簽署第14257號行政命令,宣布對全球各國實施「對等關稅」(俗稱「解放日」),對世界貿易及經濟造成了重大衝擊。許多國際機構原先預期,這項措施將嚴重拖慢本已復甦緩慢的全球經濟,但2025年上半年的表現卻出乎意料地強勁。

這股主要推力是來自於人工智慧所帶動的半導體、伺服器及電信設備貿易成長。這波成長有效抵消了因川普政府貿易戰升溫所帶來的下行壓力。據此,WTO經濟學家將2025年商品貿易成長預測由8月的0.9%上調至2.4%;但2026年的預測則從1.8%下修至0.5%。同時,全球服務出口成長率預計將從2024年的6.8%放緩至2025年的4.6%,並在2026年進一步降至4.4%。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An Overview of Global Automotive Market Sales (2020–2024)

This post takes a look at the global car market from 2020 to 2024, covering how major regions perform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main data comes from the 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Constructeurs d’Automobiles (OICA, [https://www.oica.net/]),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CAAM, [http://www.caam.org.cn/]),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https://data.imf.org/]).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not only for OT’s self-learning purposes but may also be shared by friends in need, provided that proper attribution is gi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