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寫到族譜宋朝到為了避禍而移居至泉彰等地,而我們這脈的先祖肇基公則是到了金門後浦。本篇本來也大算依照前面兩篇的邏輯逐字翻譯族譜,但可能是古文程度不夠好,除了跟現代的字體或是用法不同,覺得有些文字不夠通暢;所以接下來幾頁族譜原文還是分享出來,但是文字的部分OT就用大意帶過了。本文比較有意思的部分是太祖派、太宗派、魏王派所留下的三派譜字,即真正意義上的「論字排輩」。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讀「印浦趙氏天源綿遠譜序」 - 至宋朝
上一篇《讀「印浦趙氏天源綿遠譜序」 - 至春秋戰國》文章寫到趙氏一族的起源,從三皇五帝到了春秋、戰國、秦與漢。本篇繼續來閱讀到宋朝的部分。
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
讀「印浦趙氏天源綿遠譜序」 - 至春秋戰國
民國93年先父離世之後,回苗栗家裡掃墓的工作自然而然落在我們兄弟倆上面;反而因此對於家族的歷史更加好奇。就OT自孩提以來的認知,是先父從小家裡很貧窮,要幫著祖母放牛,憑藉著自己努力考上大學公費生,從老師、調查員、最後是公務人員的身分退休。先父還在的時候常說我們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當時只以為先父是在隨便胡謅,聽聽便罷,也沒想要認真考證。後來隨著叔叔們講述更多先父生前的故事,發現自己對家族的理解誤謬甚多,也導致對家族歷史越發感興趣。
直到去年年底,發生了一件事情,更直接導致OT認真考證族譜。記得有一次在跟女兒聊天,我順口說了一句:「我們中國人常說...」 結果立即被女兒打斷:「爸爸,可是我們不是中國人啊!」 OT才警覺到,「中國」這個原本是文化上、歷史上的上位概念,因為近幾年的政治氛圍,已經成為一個思想清洗的政治工具。不過本篇OT沒打算批判政治問題,只單純好好考究一下趙家族譜,究竟現在的家族是從何而來?
本文所引用圖片的手抄本來源據考究是在宣統辛亥年(西元1911年,即辛亥革命成功的那年)重抄,這是翻拍自苗栗老家的舊筆電中;因為Wi-Fi連線、USB驅動老舊等問題試過幾次沒辦法將原始檔拷出,因此OT用手機翻拍。OT本篇摘錄序言至春秋戰國時期,因為要參考的史料有點多,雖然在以前國、高中時期都略讀過一二,但隨著族譜重新複習,更加有帶入感。特別感謝三叔多年來一直維繫著與趙氏宗族的關係,提供許多珍貴的資料給OT參考。
![]() |
2024年9月16日 星期一
讀《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 — 「歐洲的分裂」(下):複雜的巴爾幹半島
作者克拉克在第5章《複雜的巴爾幹半島》,回溯了1900~1913年這段歷史,寫作手法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作者不是像歷史課本一樣,把所有的事情都依照時間線排序混在一起講述,而是透過不同的主題,例如:用義大利空襲利比亞點出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但是立場卻常與德國及奧匈帝國不同,成為俄國制衡德國與奧匈帝國的支點;或是例如透過第一次與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說明一戰之前大國勢力版圖的變化,例如原本是奧匈帝國看管的塞爾維亞,以及立場原本與俄國相同的保加利亞,如何巧妙的成為奧匈帝國與保加利亞、俄國與塞爾維亞走在一起。當然,也透過相同的時間線,分別描述了各國決策者對巴爾幹局勢的戰略思考與角力:,除了前面幾章提到的俄皇尼古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外,還有主要決策者如俄國的首相科科夫佐夫、外交大臣薩佐諾夫、陸軍大臣蘇霍林諾夫,塞爾維亞首相帕西奇、法國外交大臣也成為後來總統的普恩加萊,還有奧匈帝國的王儲斐迪南。也因為巴爾幹半島的勢力爭奪,原本應該僅侷限於巴爾幹的政爭,最終無可挽回的一步步走向席捲整個歐陸戰爭;第五章整合前面幾章原本零散的佈局,逐漸進入一戰開戰前條理清晰的輪廓。
![]() |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讀《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 — 「歐洲的分裂」(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從第五章開始,另一個古老的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出現,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並沒有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相反的,當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國力已經大不如前,一戰的爆發,很大的程度上也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勢力在巴爾幹地區消退留下的真空很大的關係。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俄國、奧匈帝國對這塊區域都覬覦許久。不過作者對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這個區塊影響力的消長描述不多,主要篇幅集中在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得的巴爾幹衝突;可能與本書主題不是這麼相關,但是OT還是有興趣的爬梳了一下。
![]() |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讀《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 — 「歐洲的分裂」(中)
《夢遊者》一書說實在的很不好啃,一邊閱讀還要一邊複習歐洲複雜的歷史,並且在這樣歷史包袱下,英、法、俄、德、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的政治制度對其合縱連橫策略的深遠影響,OT記得東海大學的陳永峰老師常說看事情要有「歷史感」以及「平衡感」,歐洲大陸的外交政策就是在這樣複雜的歷史以及各種平衡的考量下慢慢孕育出來,一直深刻地影響到今日的歐洲大陸。承上一篇,OT跳出本書的內容特地補了英、法、俄、德的歷史以及政治體制,本篇先回歸本書的內容,對於第3章《由多極到兩極,歐洲在一八八七至一九零七年》以及第4章《歐洲在外交政策的多種聲音》。
![]() |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2024年4月6日 星期六
讀《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 — 「歐洲的分裂」(上)
本書的第二部「分裂的歐洲」,作者梳理了複雜的歐洲情勢,主要以俄、德、法、英為主軸,論述了其君主體制對外交政策的影響、複雜的聯盟關係、利益的衝突,資訊量相當厚重。OT在閱讀本書時,發現裡面有許多需要先備的知識,這是作者在書中沒有提及的。所以這第二部分的讀後心得,OT會分成兩個篇幅來寫,本篇OT先整理時序在本書之前,俄、德、法、英政治制度的演進,以及帝國的崛起,這樣更能理解其複雜的關係。裡面OT意外也不是很意外的地方是,俄、德、法、英當時一個很大的利益衝突的地方,是時值清末的中國;雖然不能說在中國的利益是促成一戰的主因,但也因為當時這些帝國為了瓜分在孱弱的中國,造成其合縱連橫的錯綜複雜。
![]() |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本篇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連結。
2024年3月23日 星期六
讀《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 — 「通往塞拉耶佛事件之路」
在《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的第一部「通往塞拉耶佛事件之路」中,克里斯多福·克拉克教授精細描繪了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關鍵事件——奧匈帝國王儲法蘭茲·斐迪南(Erzherzog Franz Ferdinand von Österreich-Este)及其妻子蘇菲亞在塞拉耶佛遇刺的背景。克拉克透過深入探討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的國內外政治情勢,闡明了這一事件背後複雜的歷史脈絡。
![]() |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連結。
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讀《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 — 序言
近年來,全球各地爆發了一系列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貿易的潮流。這些現象,遠因是2008年美國的金融海嘯,進而引爆非洲、中東等顏色革命引發的難民危機,再到2016年美國總統川普的當選,到COVID-19疫情的全球蔓延,似乎在表面上毫無關聯,實則共同作為這一時期的催化劑。
這些事件不僅揭示了歐洲國家在面對人道主義挑戰時的掙扎和矛盾,儘管歐洲各國努力想扮演好人道主義的偽善者,卻苦於國內政治各種壓力終於毫不掩飾地力阻難民於境外;而2016年美國總統川普的當選將美國國內保護主義的火種點燃。COVID-19疫情更讓各國無不以國安為由思考如果將國際貿易的「長鏈」短鍊化,發展關鍵技術(如半導體);這些事件在這段時期內扮演了催化劑的角色。這讓人不免回想到一個世紀前的歐洲,當時的歐洲大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仍然保持著一種表面上的和平與安寧,但其實各國高漲的民族主義及高關稅的保護主義,早就埋下了導火線;這讓人不禁問導致了這場毀滅性的戰爭的情境,是否又將捲土重來?而起始於2021年的俄烏戰爭,讓這樣的懷疑更加令人迫切。
正是這樣的問題促使OT閱讀了《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該書由英國劍橋大學的歐洲現代史教授克里斯多福·克拉克撰寫,於2015年由時報文化出版中文版。克拉克教授不僅是一位享譽國際的歷史學家,也是澳洲人文學院的院士。他的著作因深入剖析德國歷史而聞名,並因此在2007年獲得了英國歷史學界的高度認可——沃爾夫森歷史獎,同時也被德國政府授予了十字勳章。通過克拉克的洞察,OT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歐洲,以及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複雜因素。
![]() |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春遊台南 - 「吃吧,飯桶!」
春節前的日本行因為走到哪吃到哪,回到台灣後立馬先量了體重:71.6Kg,比起出發前量的71.9Kg還略瘦一些。在花蓮吃完年夜飯加上初二陪Amanda回娘家又是吃好料的,初二量體重已經變成73Kg,有點胖,雖然不多,但已經差不多想放飛了。結果去完台南之後再量,74Kg... 春節五天胖3Kg... 因此OT將春節期間台南行的旅程代號命名為:「吃吧!飯桶!」 到底台南的東西是怎樣可以這麼好吃啦!😂
![]() |
來不及殺到七股潟湖的日落 |
冬遊大阪 - 道具筋
2024年冬遊日本關西的最後一站,我們空出搭機前的白天前往「道具筋」,因為在安排行程時我們發現在京都沒有時間去逛和菓子的工具店,Amanda查到了大阪有這樣的一條街,是專門賣各式各樣工具的地方。第一次來到這裡,一家三口都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實在太好逛了!仿佛琳琅滿目的每樣東西東在喊著:「買我!買我!快帶我回家!」 Amanda買到了她要的工具,CC找到了許多可愛的飾品,OT則是看到了許多好刀(可惜最近剛買了一把,不然鍛造的花紋實在吸引人!)
![]() |
道具筋 |
冬遊大阪 - 海遊館
2024年2月19日 星期一
冬遊京都 - 伏見稻荷大社
在關西幾天沒遇到雪,倒是迎來了冬雨,有別於前一天到東山區的好天氣,加上人潮不少,伏見稻荷大社變得特別不好逛。看新聞說同一段時間關東暴雪,聽說導致交通不便,但對於我們這樣的觀光客來說反而是引頸企盼!
![]() |
伏見稻荷神社-千本鳥居 |
冬遊京都 - 東山區的神社群
2023年第一次跟Amanda還有CC來京都的時候,當時上午安排了清水寺外,其實還安排了好幾個幾個景點,印象中應該是還有南禪寺、京都御所、金閣寺... 等等;但短短的清水坂我們逛了兩個小時,在OT半哄半騙的情況下,好不容易才進到清水寺,最後只完成了清水寺跟金閣寺兩個行程。原因不為別的,正是因為清水坂兩側的小店實在有太多特色商品,讓Amanda跟CC每間店都得逛上好長一段時間才可罷休。
![]() |
法觀寺 |
2024年2月9日 星期五
冬遊京都 - 祇園又吉
有鑑於前一趟來京都沒有吃到代表性的特色美食,這次預先訂了「祇園又吉」。許多米其林餐廳因為不接待12歲以下的孩子,「又吉」是京都少數我們可以選擇的米其林餐廳之一,作為結婚十週年紀念餐廳,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摘星,毫無疑問的合適!(順便提前慶祝情人節算是賺到吧?😂)
![]() |
OT@花見小路(Photo by CC) |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兒童文言文繪本的可行性
民國113年的1月13日即將迎來中國民國第16屆的總統選舉,任何傷害到執政黨的議題都被放大解讀。其中比較發燒的話題應該是台北第一女中區桂枝老師對於108課綱的發言引起軒然大波,OT比較關注的部分自然是在「文言文」這塊。事實上OT覺得文字、文化都有自己的生命力,雖然政治力可以做某部分引導,但是屬於「根」的部分就是斷不了。例如近年來最大的去中化活動莫過於中共在上世紀70年代主導的文化大革命,絕對比目前中華民國的執政黨執行得更加徹底,但中華文化仍紮紮實實的深根在中國大陸;而就算是異族的日本政府在台灣統治了50年,也沒見到中華文化消失不是嘛?總之OT認為屬於「根」的東西... 那些早就融於血液裡的,就是刨也刨不掉。以文革為鑑,去中化的意義也許就是一場貫徹意識形態的政治運動而已,無辜的是一代代的莘莘學子。
![]() |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MSF在加薩
無國界醫生自1989年以來就一直在巴勒斯坦展開人道醫療行動,包括在西岸地區和加薩為受持續衝突影響的人們提供醫療和心理健康支援。在加薩,已長達16年的封鎖使當地醫療系統不堪負荷、資金不足,組織在當地醫院和診所為傷患提供換藥、物理治療、整形外科及骨科手術服務。
在加薩,無國界醫生目前無法按照以往方式協調行動或運作醫療專案,因此我們的行動有限。MSF的一些當地同事仍留在加薩,至今仍持續為傷患提供支援,包括在一些無國界醫生支援的醫療機構,並與當地的醫護人員合作。
2023年10月起因於哈瑪斯偷襲以色列,導致約1700名以色列平民喪生,而以色列的報復行動導致加薩走廊戰事再起,統計至今巴勒斯坦大約也有上萬平民身亡;對於任何戰鬥造成平民傷亡的行為本來都應該要公平地予以譴責。
在《新月沃土》一篇中OT爬梳了以色列巴勒斯坦近百年的恩怨,本篇OT檢閱MSF在巴勒斯坦工作的公開訊息《巴勒斯坦》,撇開可能的宗教以及政治報導偏誤,純粹以人道醫療的角度來看迦薩走廊。對比MSF在烏克蘭的工作(參閱《烏克蘭》),可以發現到MSF在巴勒斯坦不僅著力更多、更早,同時處境也艱困得多。
![]() |
照片來源:MSF |
本篇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202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新月沃土
2023年10月7日拂曉巴勒斯坦激進團體「哈瑪斯」偷襲了位於以色列稱為「屯墾區」的區域,對象包括正在舉辦音樂季的平民以及以色列軍隊,造成傷亡人數約1400人;隨即以色列發動報復性的軍事行動。不同於以往國際社會對以色列一面倒的支持,這次出現許多同情巴勒斯坦人民的聲音;同情巴勒斯坦的聲音在猶太人把控的美國社會再度升高社會對立的緊張氛圍。雖然突襲以色列的哈瑪斯令人譴責,但長年對加薩走廊實施封鎖的以色列難道就值得同情嗎?
本篇文章整理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國方案的歷史淵源。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若覺得有幫助的朋友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 |
圖1. 新月沃土(圖片來源:Wikip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