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履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履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履歷撰寫及面試技巧 - 面試

在面試新人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不僅是透過面談挑選適合自己團隊的人,同時也是與面試者們交流彼此的價值觀。在我們這個以研發、技術為主的產業,技術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工作態度;因為科技的進步速度太快,如果你沒有一個很好的心態來面對工作,技術再好,也總有一天會被淘汰。

好幾年前參加扶輪社青年服務團(簡稱「扶青團」)的時候,當時所參加的扶青團每年會舉辦一次生活營。剛開始舉辦的宗旨有點效法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現任美國總統)當年的電視真人秀節目「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我們將生活營隊命名為「我是接班人」。營隊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提供給年輕人,特別是正準備要踏入職場的學生們一個與中小企業主面對面座談的機會。在這個活動中,會由扶輪社的社員們命題,並由參加的學員分組合作完成企劃。

這個生活營其中有一個活動是自我介紹,意義是「如何在眾多的求職者脫穎而出?」。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位扶輪社社員的回答:「老闆,你一定要用我,你一用我我就可以幫公司賺500萬!」雖然這個答案在當時獲得許多掌聲,但是經過幾年的社會歷練後,我想這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我將面試評分總結為以下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面試官關心的問題跟評分的面向各有不同:
1. 第一印象:包括履歷的撰寫以及筆試,還有從面試者與面試官第一次見面時就發生的評分
2. 自我介紹:透過雙方的自我介紹對彼此建立的信賴評分
3. 隨機提問:透過隨機的提問了解雙方的價值觀、爭取這份工作的決心、工作態度、口才、邏輯等評分

從上面三個階段,我們可以知道面試官決不決定要用一個人,其實在自我介紹結束後已經有個底;隨機提問的目的是更加確定要不要給這個人錄取機會。面試時謙虛絕對不是美德,但是太過於狂妄,往往也只是徒增反效果。

不同的產業,尋找的人才是不同的。文章前面提到的那位社員是一位室內設計工作室的老闆,管理的員工可能不多;那樣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紹,以他的職場背景來說可能既有創意又可爭取到工作機會。 但以大多數位於科技產業的企業而言,講究的是團隊合作。一個案子要能成功,先有銷售、業務們負責打開生意的窗口,接著項目管理、研發、應用工程師要紛紛跳進來把項目完成,出貨的時候品管、生產、採購、財務要把產品正確地交給客戶,並且收到貨款。每個人的職務都是精準的環節,缺一不可;所以通常這樣的產業需要的人才是如何能跟著團隊一起成長,並且能夠跟著團隊一起達標的人。太過於濃厚的個人色彩有時反而會破壞團隊的合作。

我們在面試時說的每句話,都可以開啟更多的對話,也表示有更多機會讓你的面試官印象更認識你。例如如果我們在面試時說:「貴公司一定要用我,我可以馬上幫公司賺500萬!」這樣的一句話,通常可以引起面試官的好奇心:「喔?你究竟有何本事」。然而這句話的背後也表示著自己對產業界夠了解,也對自己夠有信心。

我曾經面試過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面試者,他來自台灣的交通大學;這位面試者很聰明,念得是物理學系,卻因為對寫程式很有興趣,旁聽課程,自學自修;不僅程式寫得好,從他的筆試答題分數來看,可能還比一般念資訊工程的學生更具備一位軟體工程師應具備的內涵。但最終我沒有錄取他。這篇文章提到面試的評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下面就用這三階段的評分來分析這位面試者。

這位面試者第一印象就開始讓我有許多保留:雖然履歷寫得很有志氣,答題也相當優秀,但是他穿著短袖T-Shirt、短褲以及球鞋,這樣的穿著並不能展示他對爭取這份工作的尊重。

自我介紹則是表現得不錯,對於自己的學經歷如何追求、如何喜歡寫程式,說明的很清楚。對於自己做的專題、修過的課程,都可以講出自己學到甚麼、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對自己的掌控度是相當不錯的。其實過了這個階段結束時,我大約有保留50%的喜好程度,覺得也許可以給這個年輕人機會試試看。

不過在隨機提問時,他花了太多時間在闡述「忠於自己」的意義,對於團隊合作、加班等議題,他覺得會需要加班、工作做不完是因為當初安排工作的時候就有問題;但對於一個成長中的公司,在競爭的環境裡,老實說要所有工作都有很好的安排、充裕的時間、完善的資源,無異緣木求魚。但儘管如此,還是可以感覺到他的機智。

掙扎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不錄取這位面試者,主要是因為我擔心在項目緊張時,不知道這樣的新人是否有足夠的抗壓性把任務完成,還是會認為千錯萬錯都是上面事情安排不好的錯?這也許也是價值觀的落差。

以前我很不相信團隊合作,覺得事情可以自己做,為什麼要假手他人?後來,隨著項目越來越多、要照顧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有些細節開始無法自己兼顧。於是你會看到一個更大的架構:如果你可以給某個人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可以讓其他人完成更多的任務,你就會不斷的把這樣的任務給指派出去,協助這些人完成任務;這樣團隊才可以越走越遠,越做越大。但奇妙的是,你的工作量從未減少,反而有越來越多的事情會向你跑過來呢!


OTORI
19.01.2018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履歷撰寫及面試技巧 - 履歷

最近看到104人力銀行推行的活動「Be a giver」,雖然對於活動之一的影片不感認同,不過其訴求確實引起了我的共鳴;因為曾經O.T.的履歷應該也是屬於「有問題」的那種:三年內換三份工作,其中最短的還做不到九個月,而且履歷中間也空白過一段的時間... 這些都是在求職時相當不利的經歷!這些年努力地從人生失敗組的泥沼中爬起,反而因為職務上的需求也累積不少與求職者面談的經驗,便決定以這篇文章分享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有些幫助。

這篇文章書寫的對象不僅是剛踏出社會的新鮮人,同時也想對已經工作一段時間且想轉換跑道的朋友一些建議。


O.T.現在所任職的公司,規模大約120人左右,辦公地點包含台北、深圳、上海、深圳,主要是研發類型的工作內容。三年多來我為了公司不同性質的RD團隊(包含台灣和大陸)以及品保部門搜尋人才,最高峰的時期每天平均要看100封履歷,一週約有6~7場面試(含電話面談);因此不僅看履歷要快、要精準,同時還要清楚知道自己要找怎樣的人,不然找人這件事情反而會變成工作上的一種負擔。120人左右的規模加上未上市上櫃,這樣的公司在台灣電子業要找到適合的人才並不容易;一般而言求職者還是比較偏好在上市櫃公司工作,而高薪及不加班則是我常見的條件。因此對於履歷及面試我有以下想法提供各位朋友參考:

履歷的撰寫
a). 清楚列出專長
寫履歷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將自己擅長的技能以及自己的經歷清楚明白地寫出,因為一般用人單位的主管除了找人之外,還需要將原本負責的業務照顧好,所以不太可能花太多時間在閱讀履歷;如何清楚明白地列出自己的專長及經歷就變得非常重要,用對關鍵字有時可以有比較大的機會讓閱讀履歷的主管們目光多停留一段時間。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主管們對於李安或是吳寶春的履歷覺得不夠穩定,沒甚麼經驗,我想多半可能是幫忙寫這份履歷的工作人員並沒有清楚點出李安或是吳寶春的專長是甚麼。李安25歲的時候,在重考大學兩次後,於台灣藝專影劇科畢業,他愛拍電影!吳寶春則是從15歲就當麵包店的學徒了,他愛做麵包!

通常專長及學經歷寫不清楚,比較像是社會新鮮人會發生的情況;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因為真的做過一些專案,所以可以精準列出自己會甚麼。用人單位通常希望能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一方面也是為了可以更加縮短新人的學習曲線。然而對於新鮮人來說,你不能期待一份履歷在這個產業中的所有職缺都會對你有興趣,因此與其瑣碎的將自己在課堂上所有學過的課程列出,不如清楚明白的點出自己對甚麼才是最有興趣的。

舉例來說,我常看到社會新鮮人列出自己曾經學過哪些程式語言,卻不談自己對哪個程式語言才是最有興趣或是最專長的;因為不同的程式語言,會帶領你進入不同的領域,如果你不說,用人單位也不知道你是否就是他們要找的人。如果全部都列出,也許是表示你對所有的領域都有興趣,但是不是也表示這是種風險:因為你還不知道可以適合哪樣的工作?

b).決定職涯方向
 不管自己主動投履歷,或是等待用人單位來發掘你的履歷,求職者都應該要知道自己喜歡怎樣的工作;也許這對於一個社會新鮮人來說有點強人所難:這世界上這麼多種工作,怎麼會知道自己喜歡哪一種?但我要說這本來就是進入社會的第一門課,你要立定自己的志向。

當我們不斷追溯一位成功人士的歷史時,可以發現99%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決定了自己要走的路(影片中的李安、吳寶春都是)。如果你不期待自己可以成為成功人士,那麼起碼成為社會中穩定的中流砥柱吧!

另外通常有些人會有種迷思:「多元化的工作能力是比較有競爭力的」,我同意這個看法,這表示你在職場中的發展是充滿無限可能的人。但是,擁有「多元化的工作能力」與「換過許多不同的工作」在本質上存在很大不同!一個是當你在職場中不斷地完成上級指派的任務後,公司給你不同的歷練,希望你能承擔更大的責任;另一種可能是你覺得這個工作不適合你,所以決定換一個試試看。後者在我過往閱讀的履歷中,有一部分的人通常到了40歲可能還是只想找「可以讓自己穩定下來」的工作,這個群族中不乏擁有好學歷的求職者,或是一開始就工作在有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如果因為總在騎驢找馬而在不同的工作中輾轉反覆,最後一事無成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所以在履歷中請務必點出自己嚮往怎樣的行業,如果機會來了,也請努力地去嘗試,別輕易放棄。

c). 自信,但別自己為是
別在經歷中留下空白。一般在看履歷時,一定會去計算這個人花了多久的時間畢業,畢業後多久工作,然後每份工作做多久、之間間隔多久的時間。如果中間的空白太久,勢必會被貼上某種程度的標籤,嚴重的話這份履歷就直接被刷掉了!

如果在履歷中真的出現這種狀況,請務必說明清楚是甚麼原因造成這段空窗,然後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是甚麼?未來想要做的是甚麼?我常見的是因為打工旅遊所導致的經歷空窗,但打工旅遊通常是加分項,求職者們大都會善加利用這點變成優勢;但另一種是家庭因素,通常不會是好消息。如果你擔心曝露太多隱私,也不妨在履歷中輕描淡寫的帶過;但在面試時可依照O.T.的建議進行:1. 說明原因;2. 對自己的啟示;3. 未來的計畫(要能與職缺結合)。



OTORI
10/1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