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所得3萬美元,南韓提前達標』,這是今年1月2號中時電子報的新聞(原文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102000451-260119);由於這則新聞,讓OT很好奇到底台灣的人均所得這幾年來的成長趨勢是怎樣呢?於是OT上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http://www.imf.org/external/index.htm)調研了自1980年以來到2017年的人均,統計在文章裡的列表,並以折線圖呈現出來。調研的國家(地區)包含台灣與曾經是併稱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南韓、新加坡,再加上中國大陸的資料。
由於IMF網站上面最早能夠朔及的資料是在1980年,而OT是在1981年出生;也就是這份資料同時顯示著OT成長的年代裡,台灣與大陸、亞洲四小龍們的經濟成長趨勢。這段期間,台灣經歷了三次政黨的輪替,也許是民主的成功,但卻不能為台灣帶來更好的經濟環境。反之,我們與原本就領先我們的香港與新加坡差距越來越大,也被原本落後我們的南韓迎頭趕上。
2001年風靡台灣的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儘管在台灣還沒上映,靠著學生宿舍網路的傳遞,很快造成校園的轟動。這時距離1998年韓國因為金融風暴破產,也不過3年的時間,韓國已經迅速地為自己找到一條路:不論是戲劇、電影、彩妝、汽車、消費電子,在政府的組織下,開始蓬勃發展、銷往海外市場。
2008年參加一個扶輪社的聚會,當時剛好是韓國三星大舉要在台灣挖人才的新聞甚囂塵上;當時一位長輩跟我說:「不管三星出再高的錢,你都不可以去,這樣台灣人才會被掏空!」10年後,如果有機會再遇到這位長輩,我會想問他:「台灣的年輕人若不出走,你們能夠拿甚麼機會給這些年輕人嗎?」是不是有時候我們被意識形態綑綁得太深?如果當年挖人才的對象不是南韓而是美國,我相信這位長輩會有不一樣的說法。
從1980年開始,香港與新加坡的人均所得比台灣高一些,相差大約3000美元,南韓落後台灣一點。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時香港與新加坡的人均所得已經比台灣高了將近10000美元;而南韓重創,以8080美元落後台灣的12790美元。10年後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當時南韓已超越台灣2000美元的人均,越過了20000美元的關卡,而香港及新加坡早已超過30000美元。
再看看原本1980年人均只有309美元的中國大陸,正以飛快成長的姿態,2017年已經來到了8580美元的人均。且看目前人均只有8580美元的中國大陸,不論在軍事、經濟、文化,對全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更何況有一天它們人均到達59500美元(美國2017年的人均)的時候呢?
我不確定身處台灣的讀者們看到上面的資料是甚麼感想?是要讓台灣陷於意識形態繼續內耗?還是放下歧見一起找方法拚經濟?
OTORI
04.02.2018
你的邏輯還真棒... 台灣跟香港差3000美元是差一點... 怎麼不說中國跟台灣當時才差2000多美元才差一點 現在差15000美元 中國被意識形態綁太緊 完蛋了...
回覆刪除GDP的總量和人均兩個數字,各有各的意義。航母、航天、高鐵、一流大學看的是總量,在中央政府主導的國家尤其如此。至於人均,就遠比前者複雜,因為一國之內各省差別很大,一省之內城鎮鄉村差別也很大。最好的方式,就是有機會國內外到處走走看看。說起來這世界還真沒有魔術。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