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報告閱讀 - 能源最終用途與效率(Energy end use and efficiency)

本篇我們繼續閱讀《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的「能源最終用途與效率」(Energy End Use and Efficiency)一章節,本節中我們可以看到:

  • 投資趨勢與挑戰:2023年全球能源效率與電氣化投資保持穩定,但由於建築和工業領域面臨的經濟壓力,增速減緩。主要挑戰包括高通膨、利率上升以及政府財政緊縮,這些因素導致政府對相關項目的支持減少。

  • 交通運輸:電動車(EV)銷售成長強勁,特別是中國大陸、歐洲和美國這些核心市場。雖然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創下新高,但市場仍集中在少數國家。電動車的成本下降和價格戰促進了投資,但未來幾年可能面臨增速放緩的挑戰。

  • 建築部門:建築領域的能源效率投資在2023年下降,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由於房地產市場疲軟以及政府補貼的縮減。2024年預計投資將進一步減少。儘管如此,一些國家,如美國、德國和義大利,仍然推動了綠色建築的資助計劃。

  • 工業部門:工業能源效率投資在2023年縮減,主要由於中國大陸投資的下降以及全球經濟放緩。中國佔全球工業投資的份額正在縮小。工業領域需要進一步的政策支持,來促進更有效的能源使用。

  • 未來展望:要達到2030年淨零排放目標,能源強度的改善需要加倍,投資則需要在短短五年內增加三倍。儘管目前投資不足,全球仍需要大力推動私營部門參與,特別是在建築翻修、交通電氣化和工業效率提升方面。

能源最終用途與效率的提升是實現淨零排放的重要支柱,但現階段的投資仍遠遠不夠,未來的政策激勵和私營部門的參與將是關鍵。


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概述/投資(Overview / Investment)


受電動車銷售強勁的支持,儘管建築和工業部門面臨強大阻力,2023年全球能源效率和電氣化方面的投資仍然保持強勁


本圖顯示了 2017 至 2024 年全球在能源效率、電氣化和可再生能源終端使用的投資趨勢。圖表根據部門進行了區分,包括建築、運輸和工業,以顯示這些部門對總體投資的貢獻。

  • 建築:以綠色標示,代表投資金額的主要部分。從 2017 年到 2024 年,建築相關的能源效率和電氣化投資穩步增加。
  • 運輸:淺綠色代表運輸部門,顯示出明顯的增長,尤其是在2021年及之後,這與電動車(EV)銷售的增長密切相關。
  • 工業:深藍色標示,投資相對於建築和運輸部門較少,但仍持續增長。

從本圖我們可以觀察到2023 年的投資依然強勁,儘管建築和工業領域面臨挑戰,但得益於電動車銷售的強勁表現,全球能源效率和電氣化方面的投資保持穩定增長,並且預計這種增長趨勢將在 2024 年持續。


影響能源效率投資的指標


此圖顯示了2018年至2023年三大經濟體(歐盟、美國和中國大陸)與能源效率關鍵部門相關的指標趨勢。圖表展示了各經濟體在四個不同指標上的變化:GDP(紅線)、汽車銷售(淺藍線)、工業附加值(黃色線)和建築活動(綠線)。

從本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歐盟GDP 維持相對穩定,汽車銷售在疫情期間下滑,但隨後逐步回升;工業附加值持續增長,而建築活動相較其他指標明顯下滑。美國GDP 也是維持穩步增長,汽車銷售同樣自2018年後明顯下降,直到2023年才略有回升。不過比起歐盟,美國工業附加值 在2023年大幅增長,建築活動則是維持波動,但2023年有回升趨勢。中國大陸同樣顯示GDP 平穩上升,汽車銷售有著顯著的下降趨勢,直到2023年有所反彈。工業附加值則是一直保持上升趨勢,建築活動因為嚴格的打房政策則持續下降,顯示該部門的挑戰。汽車銷售和建築活動在不同經濟體的表現存在明顯差異,而這些差異將影響各經濟體的能源效率投資決策。


2023年的終端使用投資情況好壞參半,高通膨和高利率影響了各國政府提供支持的能力

2023年對能源終端使用部門(建築、運輸和工業)的能源效率和電氣化投資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該年度投資達到6460億美元,呈現持平狀態:建築部門的投資出現了年度最顯著的下降之一(-5%),工業投資下降了8%,但由於電動車(EV)銷售快速增長,運輸部門的投資增加了6%,部分抵消了這些減少。美國、歐洲和中國約佔全球終端使用投資的75%。

這一減速發生在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到能源效率技術及其融資可負擔性的時期。通膨不僅使能源和技術的購買成本上升,高利率也意味著以合理條件獲取融資變得更加困難和昂貴,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降溫緩慢和可支配收入縮減的情況下。

高利率還削弱了政府的財政空間及其提供能源效率和電氣化措施激勵的能力。近幾個月來,一些國家已宣布計劃削減或取消電動車、熱泵購買或建築翻新等措施的激勵方案。儘管天然氣價格較低,但工業活動水平仍難以從全球能源和經濟危機的綜合影響中迅速恢復。

對於2024年及以後的投資前景,關鍵問題在於,投資能否在政府支持減少以及家庭預算和公司財務壓力增加的情況下保持韌性。

在運輸部門,電池成本的近期下降以及電動車製造商之間的價格戰(旨在奪取市場份額)似乎為持續增長提供了希望,儘管增長速度會比之前放緩。在一些大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尤其是隨著中國製造商進入拉丁美洲和印度電動車產業的發展,電動車銷售有望起飛。旨在本地化製造能力的措施(如美國的《通膨削減法》和歐洲的碳邊界調整機制)也應該會推動中國大陸以外的電動車生產投資。

建築部門的投資前景非常不確定。一方面,建築業的韌性比預期的更強,尤其是在中國大陸,專注於完成項目。但在發達經濟體,對公共激勵計劃持續提供的可用性的不確定性削弱了對未來幾年投資前景的樂觀態度。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薄弱的建築法規和執法不力仍然是投資的一大障礙。

儘管通膨壓力緩解和天然氣價格下降,但2024年工業部門的能源效率投資水平仍然取決於歐洲和中國大陸的工業活動的增長水平,對於這一點前景仍相當不確定。

我們預計2024年終端使用部門的總支出將大致保持不變。建築投資的持續減少(儘管速度放緩)應大致被工業部門的復甦和運輸部門的持續增長所抵消。


建築(Buildings)


2023年建築能源效率支出放緩...


此圖顯示了2016年至2024年各區域在建築部門能源效率和電氣化方面的投資支出情況。圖表分為不同地區,包括美國、中國大陸、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每一區域的支出以不同顏色區分顯示。橫軸代表年份,縱軸代表投資金額,單位為十億美元(2023年物價基準)。圖表右側的橙色圓點顯示了電氣化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如熱泵等電氣化設備),橙色圓點對應的是右側的百分比軸,表示電氣化在總投資中的比例。

從圖表來看,2021年到2023年全球在建築部門的能源效率和電氣化支出持續增加。2024年預測數據(2024e)顯示支出將稍微減少。美國和歐洲在總投資中占據了較大比例,中國大陸緊隨其後,而「世界其他地區」的投資則相對較小。電氣化支出的比例逐漸增加,從2017年的2%左右上升至2024年預計的約10%。整體來說,隨著各國推動建築部門的能源效率和電氣化,相關投資在過去幾年穩定增長,但2024年可能會略有放緩。


...然而,通膨、更高的利率以及財政空間的受限,持續對2024年的前景構成挑戰

2023年,建築領域的能源效率投資約為2800億美元,比2022年高峰下降了7%,主要原因是利率上升和歐洲多項大型政府激勵計劃逐步結束。由於建築融資成本持續壓力以及政府主導的支持計劃進一步縮減,這一下降預計將延續到2024年。從2019年至2022年,歐洲的刺激性支出和大型結構性政府計劃,包括德國和意大利的公共效率投資計劃,支持了平均每年15%的投資增長。然而,2023年是一個轉折點,全球借貸和建築成本壓力使得完工建築的交付放緩。

2023年,幾個大型經濟體的建築活動有所減少。巴西的建築量比前一年下降了約2%,中國大陸則下降了16%,這顯著影響了全球建築支出和綠色建築的交付增長。大多數歐洲國家的建築價值也有所下降,這意味著新建的高效建築減少。2023年,英國的房屋交付量下降了12%,而法國下降了6%。與2022年相比,德國2023年的建築許可量減少了27%。

2023年,歐洲的能源效率投資表現不一。隨著德國最高法院在2023年11月裁定60億歐元的氣候預算違憲,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和出口信貸機構BAFA開始縮減支持計劃,如「聯邦高效建築資助計劃」(Bundesförderung für Effiziente Gebäude),2023年的資金減少了34%。與其他激勵計劃的縮減一同,德國的能源高效建築投資與2022年相比下降了27%。

英國通過能源公司義務計劃增加了能源效率投資,2023年的支出為14.8億英鎊,較2022年增加了三倍多。公共部門減碳計劃2023年達到約13億英鎊,專注於改善供暖系統,並承諾從2024年起再投資11.7億英鎊。

在義大利,建築領域的激勵措施在2023年促成了超過800億歐元的投資,其中超過一半(或444億歐元)與該國的「超級獎勵計劃」(Superbonus)相關。自2020年7月實施以來,該計劃為房主節能改造成本的110%提供了補償,推動了總計1027億歐元的效率改善。然而,從2024年1月起,該計劃僅適用於公寓樓,並且稅收抵免的最高比例在2024年降至70%,2025年進一步降至65%。因此,預計投資將放緩。意大利私營建築承包商協會預計,這些變化將引發2024年房屋翻修投資下降27%,新建築支出下降4.7%。2024年前兩個月的投資增長放緩至4.8%。

歐盟進一步強化了能源效率指令(EED),設定了每年4%的能源效率改善目標,並計劃到2030年將能源消耗減少11.7%。該指令還得到了強化的建築能源性能指令(EPBD)的支持,旨在提高建築的能源性能,並要求新建築具備太陽能設施準備。EPBD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住宅建築的初級能源使用量減少16%,到2035年減少20%至22%。

美國繼續通過2022年的《通膨減少法》支持提高建築能源效率的投資。能源部通過州和社區能源計劃在建築能源效率和保暖方面投資約7.05億美元。同樣,農村能源美國計劃(REAP)將通過補助和保證貸款專注於農村社區和中小企業,進行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改善。

2023年2月,非洲開發銀行推出了非洲超級ESCO加速計劃,提供500萬美元支持在盧旺達、塞內加爾和南非建立公共超級能源服務公司(Super ESCOs)。推動整個非洲大陸能源高效建築的標準,如國際金融公司(IFC)的EDGE認證計劃,也在增長。

除了對國家建築法規的改進外,澳大利亞最近啟動了幾項支持建築能源效率的計劃。政府成立了家庭能源升級基金,為清潔能源金融公司提供10億澳元,與貸款機構合作提供低成本貸款用於家庭能源升級,並專門撥款3億澳元用於社會住房。小型企業能源激勵措施支持中小企業的20%稅收減免,適用於電加熱和制冷系統以及高效電器等合格升級。

儘管有這些舉措,我們估計2024年的全球投資將進一步下降3.5%,至2700億美元。政府需要重新承諾加速能源效率改善的速度,通過直接支持房主和企業投資於能源效率,並幫助結構化市場以激勵私營投資。例如,將建築效率明確納入綠色分類法和指令,如歐洲的綠色分類法和加拿大的正在興起的系統,可以開始以更大規模釋放私營資金。


2023年,由於家庭預算受到壓力,熱泵銷售首次出現下滑

上圖表顯示了2022年和2023年全球熱泵銷售增長率(左側)以及按國家區分的全球熱泵容量(右側)。從圖表可以觀察到以下幾點:
  • 熱泵銷售增長率:
  • 圖表左側展示了2020年至2023年間熱泵銷售的變化,並按地區(中國、美國、歐洲、日本、以及其他地區)進行分類。數據顯示,熱泵的銷售自2020年以來穩步增長,但2023年增長速度明顯放緩,這可能與全球經濟壓力和家庭預算受限有關。
  • 全球熱泵容量:
  • 圖表右側顯示了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熱泵裝機容量,按千兆瓦(GW)計算。中國大陸、美國、歐洲、日本和其他國家的熱泵裝機容量穩步增長,但2023年的增幅相對較小。
歐洲和中國大陸是主要的熱泵市場,裝機容量的增長尤其顯著。這反映了全球不同地區在熱泵技術應用上的進展,特別是面對家庭預算壓力和經濟挑戰時,市場增長的放緩現象。


持續的政策支持是加速熱泵普及的關鍵

在2023年,熱泵銷售趨緩,與建築部門的整體投資趨勢一致。這一趨勢在歐洲尤為明顯,全年銷售量下降了5%。美國在此期間也出現了接近17%的銷售下降。這些銷售逆轉偏離了此前樂觀的預期,儘管全球迫切需要增加熱泵的採用,以促進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過渡。

然而,這一結果並非完全出乎意料,因為有幾個因素導致消費者在2023年對投資熱泵的熱情減弱。高利率使潛在買家卻步,而熱泵安裝的高額前期成本帶來了財務挑戰。此外,天然氣價格的下跌使得電加熱選項在經濟上不再那麼具有吸引力,進一步抑制了需求。包括歐盟熱泵相關法規的推遲採納以及美國熱泵安裝退稅分發時間的延誤等不確定因素,加劇了這種情況。

儘管如此,行業的未來仍有許多值得期待的亮點。在美國——整體暖通空調設備市場同比下降的背景下,截至2023年12月,熱泵仍佔供暖系統銷售的55%,遠遠超過了天然氣設備銷售的20%跌幅。同時,美國九個州(這些州占住宅能源消耗的近四分之一)最近達成了一個集體目標,即到2030年新供暖和冷卻設備的銷售量至少達到65%。此外,《通貨膨脹削減法案》還通過稅收抵免計劃鼓勵安裝熱泵,進一步促進了市場前景。

在歐洲,儘管某些國家銷售量有所下降,其他國家仍出現了顯著增長。2023年前三季度,德國和荷蘭的熱泵銷售有所上升,這得益於前一年銷售激增的延續效應,但最終因市場壓力和政府激勵措施的減弱而回落。這些波動表明了有效法規對促進熱泵採用及提高建築效率的重要性。

中國大陸在2023年成為熱泵銷售增長最為強勁的市場,年增長率達到12%。中國大陸目前在新的熱泵安裝方面領先全球,佔全球銷售量的四分之一以上。這一趨勢受到政府持續推動在農業等多個行業採用清潔能源設備的政策支持。相比之下,日本的市場相對成熟,2023年熱泵安裝量下降了10%。


綠色建築的永續金融支持依然穩固,隨著建築成本趨於穩定

本圖分為兩個部分,分別顯示綠色建築相關的可持續債務發行量及選定的金融指標。

左圖為綠色建築的可持續債務發行量,這個柱狀圖顯示了從2017年到2023年綠色建築的可持續債務發行量按區域劃分的趨勢:中國大陸(綠色)、歐洲(淺藍色)和北美(深藍色)是主要的發行市場,其次是日本和韓國(淺藍綠色)、多邊開發銀行(MDBs)及其他(紫色)和世界其他地區(灰色)。從左側的圖可以看出,2021年達到高峰,然後2022年和2023年發行量略有下降,但仍處於高位。

右圖為綠色建築和翻修的金融指標,這張線圖顯示了2017年至2024年間幾個與綠色建築相關的金融指標變化:新抵押貸款(黃色虛線)和房貸利率(綠色虛線)代表房市的關鍵指標,表現出穩定或稍微下滑的趨勢。隔熱材料產業收入(深藍色虛線)和建築成本(橘色虛線)分別顯示了隨著時間推移的隔熱產業收入增長和建築成本的上升趨勢。EDGE認證的平方米數(紫色柱狀,右側軸)顯示了獲得環保認證的建築面積持續增長,預計到2024年將繼續增加。

從上圖可以觀察到綠色建築在金融市場和實際建設方面的發展趨勢,儘管近年來建築成本和房貸利率上升,但可持續債務和相關金融指標仍在增長,尤其是中國大陸和歐洲的表現最為突出。


綠色建築投資的融資指標對未來幾年呈現出複雜的局面

儘管建築部門的能源效率和電氣化投資有所減少,但一些金融指標顯示出未來更光明的前景。與其他能源領域類似,價格上漲和利率上升削弱了整個建築價值鏈的承受能力,暫停了綠色建築和翻修的浪潮。但有跡象表明,建築成本已開始穩定,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利率將略有緩解。

早在2022年,將綠色建築列為籌資目標的可持續債券發行數量就已開始下降。但在2023年,這類債券的發行量保持相對穩定,與其他綠色、社會和可持續(GSS)債券市場的下滑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歷史上,綠色建築債券的銷售大多由主權發行者(如法國、比利時和香港)或公共或準公共機構(如美國的房利美和德國的KfW)推動。然而,最近有一種趨勢是私人金融機構和大型公用事業公司也開始發行債務來資助綠色建築——儘管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債券的資金是否能夠迅速部署以支持《淨零排放情景》中要求的每年2.5%的深度翻新率。

與此同時,自2021年通脹期開始以來,長期抵押貸款的數量和價值一直在下降,這通常是衡量翻新活動的良好指標,歐盟和美國的情況尤為明顯。這令人擔憂,因為IEA的所有情景都假定債務在資助翻新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目前,大多數翻新是通過業主的自有資金來完成的,這極大地限制了它們的普及率。

因此,確保合適的消費者融資工具到位至關重要。目前,有很多選擇可以為購買汽車甚至房屋提供融資,但為綠色建築或翻新提供現成選項的機制卻很少。一些政府和銀行,主要是在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正在試驗綠色抵押貸款,但到目前為止,由於多種因素,包括客戶需求低、申請過程複雜以及銀行缺乏放貸能力或意願,這些產品的推廣有限。例如,在法國,一項為小規模翻新提供零利率貸款的近期倡議,在2024年規則簡化並進行調整之前,幾乎被銀行和消費者拒絕。金融機構經常指出,數據的缺乏以及在小額貸款的財務風險和回報之間找到合適平衡的困難。

然而,銀行已經意識到需要更好地解決建築部門能源效率和電氣化的融資問題。目前,世界上100家最大的商業銀行中有37家表示它們已經實施了內部綠色建築政策,儘管它們似乎仍然難以在其分支機構網絡中傳達這些政策。2023年6月,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委員會發布了兩項新的IFRS全球可持續發展披露標準,這將要求房屋建設公司和房地產公司提供更多、更詳細的建築能源資料報告。

提高綠色建築融資額的創新解決方案已在各國進行測試。在美國,財產評估清潔能源計劃(Property Assessed Clean Energy Programs)展示了一種方法,通過將翻新成本與房產本身的價值掛鉤,解決業主必須承擔綠色投資成本但不一定受益於節省的分拆激勵。在歐洲,一些最大的銀行已經開始實施自願的抵押貸款組合標準,以將氣候目標納入其放貸實踐。

世界上大約80%的人口是房主,釋放出這個房產池中嵌入的數萬億美元的自有資本,至少部分可以用於資助翻新。儘管許多借款人可能無法獲得新抵押貸款(因為房主往往偏向年齡金字塔的頂端),但公共擔保房屋淨值貸款可以幫助減少商業翻新融資的風險。

總的來說,這些困難還因為監管環境被視為一個不斷移動的目標而加劇。隨著全球許多地區的公共預算日益緊張,政府傾向於取消或縮減翻新或綠色建築的激勵機制,從而降低需求。一個具體的例子是隔熱材料製造商,他們在假設翻新材料的需求會快速大規模增加的前提下進行了大量投資。但幾個歐洲國家最近對是否保持激勵計劃的猶豫不決,將這些投資置於風險之中,並且在2023年,隔熱行業的收入開始下降。


運輸(Transport)


電動車的銷售在2023年達到另一個里程碑,主要受到成本下降的推動

上圖表分為兩部分,左側顯示了全球電動車(EV)銷售量和市場份額的成長,右側則展示了各地區按車輛類型的加權平均車價和電池成本變化。

圖表左側的柱狀圖顯示從2018年到2024年(2024為預估值)的全球電動車銷售量。不同顏色的區塊分別代表中國大陸、北美、歐洲、日本和韓國,以及其他地區的銷售貢獻。黃色折線代表總銷售量中電動車的市場份額比例,並從2018年不到5%快速上升至2024年的24%(預估值)。這表明電動車在全球市場的接受度不斷增長。我們可以看到銷售數量從2018年的不到5百萬輛,逐年上升,預計2024年將達到超過1,800萬輛。

圖表右側則比較了中國大陸、歐洲和美國在2018年和2022年三類車型(小型車、中型車和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的加權平均車價與電池成本;其中虛線表示電池成本的變化,實線表示車輛價格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電池成本大幅下降(大約降至50左右的指數),同時車輛價格在這幾年內也有所下降;這顯示出電池成本的下降直接影響了整體車輛價格的下降,特別是在中國和歐洲市場。

這些數據展示了電動車市場的增長趨勢以及電池技術成本下降對車輛價格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國大陸市場,電池和車輛的價格下降速度更為顯著。


受益於較低的電池成本、電動車價格戰以及商用市場復甦的跡象,道路交通電氣化的投資正在達到新的高峰

上圖顯示了從2017年到2024年(2024年為估算值)道路運輸領域在能源效率、電氣化和氫能方面的投資情況。以下是圖表的幾個重點:

  • 電氣化(Electrification):藍色區域代表道路運輸中電氣化的投資,可以看到從2021年開始,這部分投資大幅增加,並且預計2024年將繼續增長。
  • 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黃色區域代表在能源效率上的投資,相較於電氣化,這部分的增長趨勢較為平緩,並在2021年達到最高點,隨後有所下降。
  • 氫能(Hydrogen):圖表中特別標註了氫能的投資因數量較少而沒有顯示,但此類投資已被納入考量。

我們可以從本圖中了解到道路運輸中的投資結構,電氣化的投資顯著增長,顯示了全球對電動車等技術的日益重視。另一方面,能源效率的投資有所波動,這可能與全球市場環境和政策變化相關。


2023年售出的新車中,將近五分之一是電動車,但其中超過 90% 的銷售來自中國大陸、歐洲和美國

2023年,全球共售出約1,400萬輛電動汽車,佔總汽車銷售量的將近五分之一。2023年的電動汽車銷售量比2022年增加了35%,這一增長趨勢如果持續下去,將符合IEA《淨零排放路徑圖》(NZE Scenario) 所設定的目標。電動汽車在2023年佔所有汽車銷售的18%,高於2022年的14%和2018年的僅2%。這些趨勢表明,隨著技術日趨成熟,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依然強勁。2023年,純電動汽車佔電動汽車總量的70%。然而,銷售仍集中於傳統的主要市場。2023年,全球近95%的電動汽車銷售發生在中國大陸、歐洲和美國。中國大陸領先,佔總銷售量的近60%;歐洲約為25%,美國約為10%。這些地區的電動汽車普及率顯著,中國大陸新車登記中電動汽車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歐洲約為四分之一,美國市場則為10%。在其他發達汽車市場如日本和印度,電動汽車銷售仍然有限。

中國大陸在2022年結束了持續十多年的電動汽車購買補貼,但其電動汽車行業和銷售量依然強勁。儘管中國大陸的銷售增長率在2023年下降至35%,但這是從較高基數開始的,這表明了中國大陸電動汽車市場的活力。

美國的銷售增長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強勁(同比增長42%)。《降低通膨法案》(IRA) 和修訂後的《清潔車輛稅收抵免》資格要求,以及價格下調,似乎幫助美國在2023年保持了銷售強勁,儘管最初擔心電動汽車和電池的國內內容要求可能會導致瓶頸或延遲。

在歐洲,2023年新登記的電動汽車達到近320萬輛,較2022年大幅增加了約20%。歐洲政府歷來提供了全球最慷慨的電動汽車購買補貼,但這些補貼正開始減少,特別是在法國,單車補貼從7,000歐元(約9,000美元)下降至2024年的4,000歐元(約5,100美元)。德國也結束了4,500歐元(約5,800美元)的電動汽車購買補貼。

電動汽車銷售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地區顯著增長,但仍佔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一小部分。2023年,拉丁美洲的電動汽車銷售量達到近9萬輛。在巴西,電動汽車註冊量同比增長近三倍,達到超過5萬輛,這一趨勢得益於進口中國大陸的車型的進入。我們預計,隨著中國大陸汽車製造商優先考慮EMDE市場而非美國和歐洲,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加強。印度的電動汽車註冊量同比增長了70%,得益於《電動汽車快速採用與製造方案II》(FAMEII) 購買激勵措施、與生產相關的激勵措施、稅收優惠以及“Go Electric”運動。

預計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銷售增長將放緩至約20%。多種因素交織影響市場走向:中國大陸的市場或已達到一定程度的成熟,且中國大陸、歐洲和印度的一些補貼減少或取消,為未來銷售蒙上陰影。另一方面,許多因素仍將繼續支持增長,包括許多電動汽車型號的價格下降、商業車隊領域的活躍度增加以及美國環境保護署提議的新排放標準。更多有針對性的政策激勵措施,如法國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每月100歐元的電動汽車租賃計劃,也有助於促進市場(該法國計劃在2024年暫停,已有超過50,000個家庭報名)。

儘管各類電動汽車型號的價格下降,但主要電動汽車製造商能夠保持其利潤率,並推遲將電池價格下跌傳導給消費者。隨著創紀錄的電池製造投資,電池成本的降低將進一步推動電動汽車零售價格的下降和銷售量的增加。

但隨著市場進入增長稍慢的新時代,近年來湧現的眾多汽車行業新進者將面臨更低的市場估值、更多的市場整合、支出約束以及因價格競爭和銷售放緩而導致的利潤率下降。福斯(中國大陸稱為「大眾」)和雷諾取消了其電池和電動汽車部門的兩次備受期待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顯示出投資者對電動汽車銷售能否保持近年來的增長速度的懷疑,尤其是在歐洲。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例如Exicom等公司開始進軍資本市場,為電動汽車領域的擴展籌集資金。新增資本支出和新增電池製造能力的宣布繼續表明該行業在全球範圍內的積極前景。

2023年,全球電動巴士銷量達到約5萬輛,佔總巴士銷量的3%。其中大約60%的銷量來自中國大陸,這得益於早期的政策支持和國內生產能力的發展。電池電動巴士在歐盟的新城市巴士銷量中佔43%,拉丁美洲和肯尼亞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地區,公共交通投資得到了優惠金融支持,尤其是在印度,多邊開發銀行與政府合作部署了一支5萬輛電動巴士車隊及其充電基礎設施。在塞內加爾達喀爾,全面電動快速公交系統於2023年底開始運營,由世界銀行提供了3億美元的聯合融資。多邊開發銀行的這種推動不僅可以建立電動巴士的強大訂單管道,還有助於發展當地製造能力。


主要上市電池公司的資本支出在2023年第四季度首次達到100億美元,生產能力比前一年增長了60%

上圖說明了全球電池製造業在2017年至2025年間的趨勢,從電池製造能力和上市電池公司財務指標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左側圖表為電池製造能力,橫軸代表年份(2023、2025和2030),縱軸顯示以太瓦小時(TWh)為單位的電池製造能力。綠色代表中國大陸,淺綠色代表歐洲,藍色代表美國,灰色代表其他地區。左圖的數據顯示,2023年的全球電池製造能力約為3 TWh,預計到2025年增長到接近6 TWh,到2030年將超過12 TWh。其中中國大陸在全球電池製造能力中佔據主導地位,並且到2030年仍將保持這一優勢。

右側圖表顯示上市電池公司的財務指標。橫軸代表年份,從2017年到2023年。左側縱軸(藍線)顯示以2016年第四季度為基準的算術回報(Index),右側縱軸(紅線)顯示以十億美元計算的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藍線代表季度回報,紅線代表資本支出。右圖中顯示從2017年到2021年,上市電池公司的回報波動較大,從2021年開始,資本支出迅速增加,並在2023年達到約100億美元的峰值。回報雖然在2022年出現下滑,但資本支出仍在穩步上升,顯示出這些公司在擴大生產能力上的強勁投資趨勢。

總結來看,全球電池製造業的產能預計會持續增長,尤其是中國大陸將在全球市場中佔有重要份額。此外,電池製造公司的資本支出和回報也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而變化。


工業(Industry)


由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衰退和全球經濟放緩,2023年能源效率投資下降,但相對於全球工業資本支出仍然保持穩定

上圖顯示了工業部門在能源效率投資和選定行業的EBIT(息稅前利潤)邊際的趨勢。圖表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側圖表展示了2015年至2024年(預估)期間工業部門在能源效率方面的投資,按地區劃分,包括:北美、中國大陸、歐洲、印度以及其他地區。投資額以2023年的美元(MER)計算,顯示全球各地區在能源效率上的投資增長趨勢。2021年和2022年有顯著的增長,但2023年投資有小幅下滑,並預計2024年將會穩定。右側圖表顯示了選定行業(鋼鐵、鋁、肥料、其他化學品和水泥)的EBIT(息稅前利潤)佔收入的比例(EBIT/Revenue),從2015年到2023年。這些行業在2020年左右的波動較大,尤其是在鋼鐵和鋁行業,EBIT邊際顯示出顯著的上升和下降趨勢;水泥行業和其他化學行業的邊際收益較穩定,而鋼鐵和鋁行業的邊際收益波動較大。


儘管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居高不下,且水泥和肥料等行業的利潤率上升,這一放緩趨勢依然發生

2023 年,工業部門的能源效率和電氣化投資縮減,抵消了 2021 和 2022 年的增長。這主要是由於世界上最大的材料生產國中國大陸的投資下降所致。中國大陸正面臨房地產部門萎縮以及增長和需求前景降低的挑戰。根據不同估計,房地產部門佔中國大陸GDP 的比例在 14% 到 30% 之間。房地產部門本身規模龐大,還帶動了許多相關行業,如鋼鐵和水泥。全球經濟放緩以及歷史性的高通膨也在全球範圍內抑制了其他地區的投資,導致這些地區的投資維持平穩。

2022 年至 2023 年間,中國大陸的工業能源效率投資下降了 30%,但預計在 2024 年將增加 5%。在 2021 年之前,約三分之一的工業能源效率和終端使用投資發生在中國大陸,但這一比例預計在 2024 年將下降到 22%。作為其「十四五規劃」的一部分,中國大陸為 2025 年設立了長期目標,強調重污染製造商(如鋼鐵公司)的低排放和「綠色」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實際上,大多數對鋼鐵企業的補貼都用於擴大產能和資本設備的投資,而非用於研發支出或提升效率的投資。

與全球工業部門的總資本支出(包括鋼鐵、水泥、鋁、銅和化學品行業)相比,能源效率和其他終端使用的投資停滯不前,2023 年這類投資佔總投資的比例為 13%,而 2017 年為 14%。這表明即使在能源成本高漲的 2021 至 2022 年,能源效率和終端使用的投資也並非優先事項。

自 2021 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促使工業部門關注高利潤產品並推動了小型生產商的整合。由於天然氣價格高漲——這是大多數肥料的關鍵組成部分——肥料製造商在最近幾年享有創紀錄的利潤。儘管如此,這並未轉化為能源效率方面的更多投資。

2024 年,工業部門預計將面臨更多波動。全球產能過剩正在增加,而需求顯示出放緩跡象,尤其是在中國大陸需求可能因房地產危機持續而進一步下滑的情況下。許多國家的鋼鐵和水泥生產正在下降,尤其是歐洲,而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的產能則在增加。


影響(Implications)


要在 2030 年前將年度能源強度改善加倍,需要將投資增加至三倍

本圖展示了能源強度改善和終端使用部門投資的目標情況,特別是在2030年達到淨零排放(NZE)的情境下。左圖顯示了能源強度改善的趨勢,圖中的條狀代表每年能源強度改善的百分比。能源強度指的是每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在2023年,能源強度改善約為2%,並標註了「x2」,表示到2030年需要將這個改善率加倍,達到4%。左圖中不同顏色的條狀表示不同來源的貢獻,如電氣化和其他最終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以及建築和工業的改善。右圖顯示了終端使用部門的投資,這張圖展示了2021年到2024年的投資額,並預測了在2030年不同情境下(如APS和NZE)的投資需求。APS代表宣布的政策情境(Announced Pledges Scenario),NZE代表淨零排放情境(Net Zero Emissions)。投資需求顯示在右圖中,特別標註了「x3」,表示在2030年NZE的情境下,投資額需要是2024年預估投資額的三倍。圖中不同顏色分別代表建築、運輸和工業的投資,右邊的交錯線條表示增強的電氣化投資。總結來說,為了達到203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必須大幅提高能源強度改善的速度(達到4%),並且需要將能源效率和終端使用部門的投資增加三倍。


能源效率是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C內的關鍵支柱之一,但全球的投資遠遠不夠

在COP28期間,政府就一系列關鍵氣候支柱達成一致,以確保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並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C以下。其中一個支柱是將全球經濟能源強度改善的速度加倍。目前,能源強度的年增速約為2%。NZE(淨零排放)情景要求在2030年之前將這一增速翻倍。雖然去碳化電力和燃料部門至關重要,但最大的排放來自最終使用,效率改善對於抑制化石燃料需求至關重要。要實現能源強度改善的翻倍,年投資需要在五年多一點的時間內增加三倍。

到2030年,根據NZE情景,建築領域的投資幾乎增加三倍(深度改造的比例達到每年2.5%),安裝的熱泵數量翻倍,並且每一座新建築都是淨零碳準備的。交通部門的清潔投資增加四倍,70%的新車、超過一半的巴士和卡車為電動車,新增1,700萬個充電點,且新的內燃機車輛至少提高20%的效率。雖然工業是最難去碳化的部門之一,但也是投資收益最顯著的部門。僅6%的總增加投資將實現2030年20%的總強度改善。

未來幾年對於將能源系統與NZE情景對齊至關重要。最近政府支持的減少、電動車銷售增速放緩、熱泵和建築施工放緩,凸顯了終端使用效率投資與補貼之間的關聯。然而,由於通脹和高利率,公共支出面臨挑戰。關鍵問題是,電氣化交通、翻新建築和改善工業效率的商業案例是否會足夠強大,吸引大量私營部門的投資。


上圖展示了兩個關鍵指標在「淨零排放」(NZE)情景下的預測成長軌跡。左圖為電動車銷售的趨勢,圖中顯示了電動車銷售從2015年到2030年的預期成長情況:黃色實線代表2024年的銷售增長率,而虛線則分別表示「既定政策情景」(STEPS)和「淨零排放情景」(NZE)的預測增長軌跡。我們可以看出,根據NZE情景的預測,到2030年電動車的銷售量將大幅增長,遠超過現有政策預期下的增長。右圖為轉換為「淨零碳準備」(Net Zero Carbon Ready)的樓面積 ,右側圖表展示了全球改造為「淨零碳準備」的樓面積從2015年到2030年的預測變化。虛線顯示了STEPS和NZE情景下的差異。根據NZE情景,經過改造的樓面積會急劇增加,尤其是從2025年以後,增速顯著加快,遠超STEPS預期的水平。這顯示了NZE情景下,推動建築轉型以達到淨零碳標準的重要性。整體來看,這兩個指標都表明,在NZE情景下,電動車銷售和建築翻修的進展需要大幅加速,以實現203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



資料來源:


相關文章:


民國113年9月30日
OTORI 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