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住院記

端午節女兒因為川崎氏症住進加護病房。感謝馬偕醫院醫師們的治療與照顧,如今又是活蹦亂跳的調皮鬼一枚。

我想女兒在加護病房的時間應該受了不少苦,到現在還很怕醫生以及打針。希望因為這次的經歷,她可以更珍惜生命,可以更富有同理心及同情心,也可以更加勇敢與積極面對生命中的難題。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還有許多父母正替自己孩子的生命努力奮鬥著,也祈禱正在跟病魔戰鬥的孩子們都能早日康復。祝福所有小朋友都能平安健康的成長。




OTORI
7/13/2018

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天堂路

常常出差的行程快要結束時,冷不及防會冒出新任務;特別是預期只剩下最後一、兩個行程,心理狀態都已經進入準備收工,這時候要改機票、訂車票、訂酒店,不僅手忙腳亂,而對於家人的愧疚更是難以言喻的。

3月份的出差,原本以為10天以內就可以結束,想不到機票延期了五次,一路從香港改到南京、瀋陽,最終才塵埃落定從大連返台;事情都處理妥當,已是一個月過去了。

但是路是自己選的,方向也只能前行;也許,這便是朝著夢想前進的「天堂路」。

天堂路這一名詞,是出自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兩棲偵蒐隊的結業式:在經過八到十二週的魔鬼訓練後,最後一週「克難週」的終極考驗:在滿佈大小不一的碎石道路上前進... 或是匍匐前進,或翻滾前進,完成戰技動作,這條路便是知名的「天堂路」。而能通過天堂路考驗的學員,才有資格成為兩棲偵蒐成員。而成為隊員,才只是偵搜隊的開始。

臨時增加行程已是屢見不鮮,曾經最讓我崩潰的一次也萌生過離職的念頭。我常常在想,突如其來的行程更改對我的考驗是甚麼?而犧牲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對換到的又是甚麼?回首數年前親筆寫下的文章「長情」及「逆骨—工作在新創公司」,家庭跟工作都是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事,雖然相較寫下這兩篇文章時,家庭及工作都已跨過不同的階段,然而現實生活中要同時追求家庭生活品質及工作成就還是這麼難兩全。

情商、體力、專業、紀律,雖然只是簡單的四件事情,卻也是能在家庭與工作不斷追求新平衡並且不斷前進的四個要素。


  • 情商:可以在遇到困難時保持平常心,即便情況再惡化也不會慌;常常在遇到困難時,我們最先做的事情是抱怨,但是抱怨並無法解決事情,只有冷靜下來,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以及目標,才有可能克服難關;如果一直陷在負面情緒裡面,事情也只會越來越糟糕。
  • 體力:除了情商之外,最重要的是體力,沒有體力,我們完成不了任何事情。思考需要體力、解決問題需要體力,連動張嘴溝通都需要體力。因此如果在遇到困難時就自暴自棄,放浪形骸,更沒有機會去改變現狀了。反過來說,即使在平常時,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有充足的運動是很重要的。
  • 專業:專業是有效率改變現況的能力,對於處理家事有處理家事的專業,處理公事也有處理公事的專業,這些專業都是日積月累而成,透過不斷努力、認真執行,專業能力才會跟著提升。
  • 紀律:對自己有要求,相信自己的計劃,不要找藉口逃避;亦步亦趨,總會慢慢走到出口。家事可能是每天要洗碗、洗衣服、曬衣服、吸地板、煮飯,以及陪家人吃飯、玩...;公事可能是需要聯繫客戶、盯計畫、處理mail、debug、documentation、讀市場報告、讀技術文件... 

如果信念不曾動搖,遇到險阻,便一邊緩步前行,一邊克服眼前的難關吧!然而,也因為追逐夢想的過程總是險阻不斷,才讓人在逐夢的過程中更加謙遜以及踏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OTORI
4/10/2018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差旅 - 住宿

「OT,你這麼常出差,會不會有時候醒來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一位在珠海教書的台灣朋友問道,我的答案是:「是的,我會。」

大約五年前剛開始密集的出差時,因為當時工作性質是以研發為主,解決客戶端導入產品時遇到的問題,所以大多是在一個城市定點待上一段時間;等到客戶端的問題處理到一個段落之後就返回台灣。雖然那時也常出差,但是來來去去總歸是在一個城市,住的也是同一間酒店。後來接了專案經理的工作(Project Manager),出差的路線才變得多樣化。這幾年間說是走片大江南北也不誇張:瀋陽、大連、北京、上海、常州、除州、宿遷、南京、揚州、合肥、武漢、湘潭、重慶、成都、杭州、福州、廈門、深圳、廣州、佛山,再加上東京、大板,每個城市都有我的足跡。不過往往每個城市才待上幾天就得移動到下一個城市,有時甚至待不了一天;或許是商務拜訪,或許是技術支援。不可否認的,真的有段時間不僅是心理排斥,身體也很排斥這樣的差旅生活。

如果是商務拜訪,客戶不需要技術支援,基本上時間很好安排;半天或是一天的時間足夠。但是如果牽涉到技術問題,時間的安排就不好說。一般原則是只要客戶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或者問題已被驗證解決之前,是不能離開客戶端的;所以在一個城市會待上多久,就變得不確定,更不要說往往還會有些棘手的問題突然跑出來,又得趕去救火的情況了!

記得有一次在成都跟深圳的同事一起去客戶端,完事後他問了我:「OT,你會不會覺得大陸每個城市都長得一樣?你看每個地方的樓長得都差不多!」  當時我們在成都的高新區搭地鐵,準備分別前往高鐵站以及機場。老實說,對已經跑過大半個中國大陸的我而言,也許還真有點資格說每個城市都長得不一樣!例如北京、上海都是很繁華的地方,但是不論是街道的設計、建築、人與人溝通的方式、食物、氣候,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些人喜歡待在北京、有些人喜歡待在上海。

剛開始接PM這個位置時,就被老闆帶著到幾個主要都市繞了一圈,當時比較是抱著玩樂的心情,也沒甚麼在意城市間移動的問題以及心理調適。時間久了,旅遊的心情被嚴肅的工作壓力取代,慢慢地就會發現必須認真面對行程的規劃,避免對體力以及心理造成不適。

用「居無定所」來形容我的差旅生活一點也不為過,雖然公司在深圳、上海、大連、重慶都有設點,但是並沒有宿舍,因此出差在外就是住酒店。當然老闆出差都不住星級酒店,我們底下的人也不會去住星級酒店。以我而言會比較偏好選擇錦江、華住、如家、維也納這些酒店系列的品牌,看哪個地點以及價位是比較符合當時的需求,就選擇住哪間。這樣的好處其中之一是這些品牌酒店的裝潢、服務都有SOP,所以基本上不用太擔心住宿的品質問題,起碼可以符合商旅需求;當然,因為是依著客戶找酒店,地點就可以選擇離客戶端近一點的地方,避開也許會遇上的交通堵塞。還有一點就是因為裝潢、寢具都類似,這樣心理上或多或少可以產生些親切感,不用再重新適應房間以及寢具;不然白天交通移動以及處理公事已經夠累人了,晚上還不能好好睡的話就太辛苦了!

在大陸住宿要特別注意這間酒店是否只接待「內賓」,如果只接待內賓的酒店,持台胞證是無法住宿的。

(左上右下依序:如家、錦江、華住、維也納、日本的Toyoko-Inn)

大陸這些連鎖酒店定價跟台灣有點不同,是採用浮動計價,每天都會更新價格。如果是在旅遊旺季或是會展旺季,可以看到酒店的價格每天都在節節攀升,因為房間總是供不應求;反之在淡季時,即便是在上海,要找到一晚CNY 200上下的房間也非難事。


OTORI
03/25/2018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盤點37年來(1980~2017)的台灣人均GDP

『人均所得3萬美元,南韓提前達標』,這是今年1月2號中時電子報的新聞(原文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102000451-260119);由於這則新聞,讓OT很好奇到底台灣的人均所得這幾年來的成長趨勢是怎樣呢?於是OT上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http://www.imf.org/external/index.htm)調研了自1980年以來到2017年的人均,統計在文章裡的列表,並以折線圖呈現出來。調研的國家(地區)包含台灣與曾經是併稱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南韓、新加坡,再加上中國大陸的資料。

由於IMF網站上面最早能夠朔及的資料是在1980年,而OT是在1981年出生;也就是這份資料同時顯示著OT成長的年代裡,台灣與大陸、亞洲四小龍們的經濟成長趨勢。這段期間,台灣經歷了三次政黨的輪替,也許是民主的成功,但卻不能為台灣帶來更好的經濟環境。反之,我們與原本就領先我們的香港與新加坡差距越來越大,也被原本落後我們的南韓迎頭趕上。




2001年風靡台灣的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儘管在台灣還沒上映,靠著學生宿舍網路的傳遞,很快造成校園的轟動。這時距離1998年韓國因為金融風暴破產,也不過3年的時間,韓國已經迅速地為自己找到一條路:不論是戲劇、電影、彩妝、汽車、消費電子,在政府的組織下,開始蓬勃發展、銷往海外市場。

2008年參加一個扶輪社的聚會,當時剛好是韓國三星大舉要在台灣挖人才的新聞甚囂塵上;當時一位長輩跟我說:「不管三星出再高的錢,你都不可以去,這樣台灣人才會被掏空!」10年後,如果有機會再遇到這位長輩,我會想問他:「台灣的年輕人若不出走,你們能夠拿甚麼機會給這些年輕人嗎?」是不是有時候我們被意識形態綑綁得太深?如果當年挖人才的對象不是南韓而是美國,我相信這位長輩會有不一樣的說法。

從1980年開始,香港與新加坡的人均所得比台灣高一些,相差大約3000美元,南韓落後台灣一點。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時香港與新加坡的人均所得已經比台灣高了將近10000美元;而南韓重創,以8080美元落後台灣的12790美元。10年後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當時南韓已超越台灣2000美元的人均,越過了20000美元的關卡,而香港及新加坡早已超過30000美元。

再看看原本1980年人均只有309美元的中國大陸,正以飛快成長的姿態,2017年已經來到了8580美元的人均。且看目前人均只有8580美元的中國大陸,不論在軍事、經濟、文化,對全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更何況有一天它們人均到達59500美元(美國2017年的人均)的時候呢?

MainlandHong KongSouth KoreaSingaporeTaiwan
1980309.365660171050002370
1981290.515950187056802690
1982282.066100198060002680
1983298.75550218067102880
1984303.456130239071603200
1985295.346440246067803300
1986282.167330280068604010
1987302.28980351077905330
1988371.0210450469093206430
1989409.09119305740107107580
1990348.65132806510127708180
1991358.83151907520145009090
1992423.031759080001614010730
1993525.711993087401830011200
1994472.6522040102102158012110
1995608.3822910123402494013080
1996708.5824700131402626013600
1997780.8427220121302639013970
1998827.642565080802183012790
1999872.2224970104102180013770
2000958.5625580119502379014880
2001105025170112602158013400
2002115024730127802202013720
2003129023860142102357014080
2004151024880159102470015360
2005177026550186402987016500
2006211028030208903358019680
2007270030500230603922017780
2008347031490204303972018100
2009384030590182903858019960
2010452032420220904657019260
2011558034960240805317020910
2012633036620243605453021270
2013708038230258905603021890
2014770040190278105634022640
2015817042330217705363022360
2016812043560275305296022500
2017858045000297305388024230
(上表單位為美元)


我不確定身處台灣的讀者們看到上面的資料是甚麼感想?是要讓台灣陷於意識形態繼續內耗?還是放下歧見一起找方法拚經濟?


OTORI
04.02.2018

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師說、解惑—關於禪

有別於前兩篇,這一篇不談技能類的東西,我們談「靈性」。


也許有少數的網友知道OT曾經歷過一場很大的家庭風暴,而人在苦難時,往往是離自己的靈性最近的時候。基督教與天主教稱之為「屬靈」,而佛教稱之為「佛性」。

因為那場風暴,造成對人生的疑惑、不確定、失去信心,為了解答這個突然在生命中急轉彎的命題,OT曾經在道場裡面潛修了一段時日(感謝師父的收留);雖然始終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但那段時間的修行對往後的人生,包含經營家庭以及工作都有著許多幫助,也就是如何從生活中實踐佛法。

也許有些從未接觸過佛法的朋友會覺得奇怪,佛教不是出世思想嗎?如何能幫助經營家庭以及工作呢?OT就從佛教基本的「三毒」及「三業」說起。

關於禪

  • 三毒:貪、嗔、癡
    • 意義:佛門所謂三毒:「貪」、「嗔」、「癡」,是煩惱的起源,所有業障皆由此而起。貪,是對於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有強烈的佔有欲望;嗔,因為得不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生氣;癡,則是因為生氣之後失去對於是非的判斷能力。
    • 啟示:世事大多無法盡如人意,如果我們不斷強求,很容易就會進入「貪」、「嗔」、「癡」這三毒不斷的循環中。比如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塵世間的情愛。假如一個男生過於貪求女生的美色,可能因為得不到而生氣;更甚者會因為生氣後而失去是非判斷的能力,最後可能就會做了些傷天害理的事情。這種例子在社會新聞已是屢見不顯。而甚麼是屬於自己的東西甚麼不是呢?這就是佛家講的「緣分」,世事皆是因緣合和所生;「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挑戰:這個觀念其實令人感覺挺消極的,如何應用在家庭及工作呢?先說家庭吧!以男生而言,該分擔的家事要做,能為妻子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最好是讓妻子不用做家事;這是第一點,不要貪圖懶惰。其次,如果妻子有甚麼做不好的地方,可能是家裡沒打掃好、孩子沒顧好,也不要生氣,因為那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反而還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身為家裡的男人,沒有幫忙一起做家事跟照顧孩子呢?你有你的原因,妻子也會有妻子的原因,互相諒解;這是第二點,對於家人,不要用生氣解決事情。第三點,如果你懊惱妻子不了解你、孩子不了解你,總是達不到你的要求,也許該反問自己,你了解他們嗎?這是第三點,處理家事要有智慧。至於工作,OT現在則是努力學習如何推動「善」的緣分,讓工作可以左右逢源;這些善的緣分可能是來自於對客戶更多的關心、對專業知識更佳的充實、對團隊成員更完善的支持。透過累積愈來愈多的善緣完成工作,才能順水推舟。
  • 三業:身、口、意
    • 意義:佛家說身、口、意是三業。「意」是指動了不好的念頭,有了不好的想法;「口」是將這些不好的想法用嘴巴說了出來,造成了無形的傷害;「身」則是不僅把這些想法說了出來,還透過身體實現了,造成了有形的傷害。所以為什麼身體會做錯事情?要檢討自己是不是說錯了甚麼。為什麼嘴巴會亂說話?則問問自己當初動得是甚麼念頭。佛法之所以是心法,就是在於修行修的是個人的「起心動念」,明心而能見性。
    • 啟示:之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做「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Peaceful Warrior),裡面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的想法不代表你的為人,而是你真正做出來的事情才是代表你」。在前公司的時候,有位同事A君問說:「如果有一個壞人,他總是裝得很善良,我們怎麼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另一個B君同事回答:「那我們看起來他是好人」。A君繼續問:「如果他一直裝下去,一直都是做好事呢?」,B君說:「那他還是好人,別人還會反問你為什麼會說他是壞人呢?」所以一個人的想法或是他曾經說出來不好的事情,不代表他就是那樣的為人;反之,亦然。孔子說過「聽其言而觀其行」也是相同的道理。所以師父常說:「假裝自己是佛教徒,裝久了,就變成真的佛教徒了!」。
    • 挑戰:特別是對於工作上,我們心裡想的、嘴巴說的、實際做的,都要特別的謹慎;因為不僅是影響個人,也影響著團隊的運行,以及公司與公司間的合作。有時候心裡想的跟表達出來的,也許就不一致了(例如軟體需求規格);而實際做出來可能差別更大。有時候我們並不應該被事情的結果影響最初的期望,修正自己的心態,再努力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另外一點,則是體認到有時候要表達憤怒時,是因為自己無法控制而憤怒,還是你自己選擇這樣的表達方式(某種談判策略)?這是有很大不同的;前者這意謂著你是個情緒化的人,後者則表示你是個有策略表達自己情緒的人。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佛度有緣人」。我想,佛法像是汪洋中的一條船,在茫茫苦海中航行。你若遇見這條船,你願意,你上船,看是否能夠到達彼岸;上船後,心若獲得平靜,就在這艘船上繼續人生旅途的修行吧。

OTORI
28.01.2018

師說、授業—關於學習、志氣與愛情觀

上一篇OT分享了曾經在「物件導向分析及設計」的課堂上老師說過的名言金句,在這一篇文章中則是要分享在學生時代,關於學習、志氣與愛情觀老師教誨過的事情。

關於學習
OT高中念的是花蓮高中。在高中時代因為不太愛念書,所以成績很糟糕,特別是理科;但儘管理科再差,在父親的逼迫下,OT最後還是選了自然組。因此高中三年對我而言無疑是一段難熬的時光。

儘管那不是段開心的時光,老師們有些教導還是很具啟發性。
  • 「不要好高騖遠」
    • 意義:高一的數學課,因為每次小考都考不好,所以很理所當然地買些參考書來看;裡面有些看不懂的題目,也很自然的會去問老師。當時的數學老師是王進龍老師。最記得有一次王老師跟我說:「OT,不要好高騖遠;課本裡面的題目都還不會解,就想解這種題目。」老師的意思是希望求學能按部就班,學習都是紮紮實實的。
    • 啟示:當時我並沒有理解要實踐「不要好高騖遠」所需付出的努力,因為後來大部分的時間我上課還是沒有專心聽課,課餘時間也在玩社團活動,所以數學成績一直沒好過。後來課本上的題目還是不會解。我想當時的自己應該是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的少年吧?
    • 挑戰:經過職場的歷練,不要好高鶩遠這句話給了我兩個挑戰:第一個是如何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仍敢於訂一個遠大的目標?第二個則是如何在實行這個目標時不讓人感覺「好高騖遠」?從團隊來說,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如果不訂出一個積極的目標,帶領團隊前進,很快地就會被產業給淘汰;所以不可能故步自封、原地踏步。但是一旦目標離現實太遙遠,讓團隊成員覺得就算拚了命也不可能達到,很容易淪為空談。而這個觀念放到以個人來說,當你決定是否接受某項任務時,評估自己的資源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去完成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這樣的企圖心更是決定工作成就的重要區別。
  • 「不要一有機會就失敗」
    • 意義:同樣是在高一王進龍老師的數學課,課堂上總會有些小考或是隨堂抽問,每次只要抽到OT就是答錯不然就是答不出來;於是老師總會語重心長地說:「OT,不要一有機會就失敗」。
    • 啟示:同樣的,其實當時我也沒有理解要實踐「不要一有機會就失敗」的意義,所以到了要畢業前還在補考。
    • 挑戰:其實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們常聽到「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但是如果我們不斷地錯過每個機會,在每次最佳的時機點都以失敗錯過,最後就是只有一個失敗的人生在等著你。意識到這點之後,這句話反而成了我現在經營項目最重要的態度:「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所以每每到了關鍵時刻,我義不容辭的願意付出時間、精神、力氣,甚至犧牲家庭相處的時光來達到目標。一旦下定決心,就全力以赴吧!

關於志氣
  • 「身為花蓮的菁英,你們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離開花蓮」
    • 意義:高中入學典禮的時候,這是花蓮一位私立高中校長講的話。跟這位校長說的一樣,OT大部分的同學都不在花蓮,有些到了台灣比較大的城市,有些則是出國成家立業。有時跟同學聊天時,似乎身為花蓮人都比較能夠接受「真的要有一番作為,就要離開家鄉」的想法;這可能是每位花蓮人在成長過程中被灌輸了根深蒂固的思想吧。
    • 啟示:也許是個性的關係,當時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完全明白自己終將有一天會離開自己成長的地方發展。
    • 挑戰:開始工作之後才發現原來離開家鄉到數千里外的地方工作這種事情是很平常的事情。像OT其中一位大陸同事,是在新疆長大,在成都念書,在深圳工作;等於每個人生階段人脈都被reset一次。而像是福建跟河南是人口外移大省,沒有太多的工業建設與商業發展,所以大多數這兩省的子弟會到千里外的大都市打拼。雖然覺得離開家鄉工作是必然的事情,但有的時候還是會被情緒打敗;如何克服情緒問題專注把工作做好,才是挑戰的開始。
(攝於花東縱谷)


關於愛情
  • 「愛是一種能力,當你覺得可以的時候你付出,不行的時候你離開」
    • 意義:這是大一國文課聽到的。很遺憾已經不記得這位國文老師的名字了,而且也忘了當時講課的內容是甚麼,為什麼會講到這件事情?故事背景依稀是老師在講自己的擇偶過程:老師有一位從小一起長大的親梅竹馬,他們倆個是互相喜歡的,但是後來這個男生決定從事軍職,老師覺得自己無法承受一個人待在家裡,每天要擔心自己丈夫的安全。因此雖然已經論及婚嫁,最後她沒有接受對方,選擇了一位工作平穩的人共度此生,那便是她現在的丈夫。她那時就說了,要我們別把愛情看得太偉大:「愛是一種能力,當你覺得你可以的時候你付出,你不行的時候你離開」。
    • 啟示:當時年輕氣盛的我並沒有聽懂的話,花了好多時間在感情路上跌倒,才終於體會到原來許多年前老師說的話是對的。
    • 挑戰:不是說愛情不重要,但也不能說人生只有愛情重要。這段談感性的篇幅,老實說對OT寫起來不是很容易;擔心寫重了噁心,寫輕了無情。然而有很多事情需要用平常心看待,退一步看世界海闊則天空;心靜了,人生才能左右逢源,越走越順利。「愛是一種能力,當你覺得可以的時候你付出,不行的時候你離開」 這段話留在這裡,各位讀者冷軟自知吧。


下一篇,談得雖然也是課堂上學到的,但卻是在出了社會後;我們談談OT在禪宗道場學習到的教誨。


OTORI
28.01.2018

瑞雪兆豐年

甫過臘八,上海便開始飄起雪來。據大陸當局的天氣預報,這波冷氣團南下讓大陸許多城市下起雪來了;不僅是下起雪,甚至許多地方是「暴雪」。而上海的這場雪,也被號稱是「十年一遇」。OT自己也有同事此時正被困在合肥,明明事情已經完成,卻因為機場關閉無法返台。

下雪,雖然帶來許多不便,而且即便每年都看得到,但每年的第一場瑞雪還是讓人無比興奮;也許是因為雪景美麗,也許是因為一年即將結束。「瑞雪兆豐年」!

第一次感覺到下雪的興奮是在2012年的柏林,那一天正準備是「Lange Nacht der Museen」(柏林博物館之夜)。晚上20:00左右,正當我準備進入第一間博物館的時候,天空開始下起雪來,沒多久地上開始有了一層積雪,走沒幾步便開始打滑了起來;才知道長居國外的朋友沒說錯,下雪雖然美麗,但真的是有些不方便。

(2012年攝於柏林)

因為在德國幾個月的放空,讓我重新看見了人生的美好。如今心境的不同,現在出差時看到雪,變成思量著如何在農曆年前把許多項目做個總結,以及把重要的客戶再拜訪一輪;然後回家好好過個年,陪陪家人。農曆年後又有許多工作要繼續推進,將會個嶄新的開始。

(2018年攝於上海)

不妨像是獵人一般,當作是過年前的最後一次狩獵吧!

OTORI
28.01.2018

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師說、聞道—關於軟體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是節錄於韓愈在唐德宗十八年(西元802年)完成的著名文章《 師說》,貫徹這邊文章的宗旨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鼓勵人要勤學、不恥下問,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生時代,大部分老師講課的內容都是來自於書本上面;所以有時候在課堂上稍微不專心聽課,回家努力點看書,還是可以應付考試;不過出了社會,太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這時候「勤學」更顯得重要。

「你現在的成就是你以往的習慣累積而成,如果要成功,首先要克服自己人性的弱點!」這是OT的老闆每次開罵時出現率最高的一句話之一,而這個觀點亦是正確的。人生其實是無數個選擇堆積而成,本來每件事情當作個別事件就是只有「Yes」跟「No」簡單的兩個選擇;但是經過無數次的「Yes」跟「No」的選擇後,每個人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所以如果一個人的人生高度想要持續成長,光是守著自己以往的觀念是沒有太多幫助的;更多的時候,是挑戰自己既有的認知,尋求突破。

這系列的文章中OT舉自己的幾個例子,是曾在學生時代學到的觀念,並且隨著這一、二十年來不斷與時俱進幫助OT前進;有些話當時OT並沒有理解,而有些則是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挺有意思。相信其中有些例子大部分的人都是聽過的。



關於軟體

OT研究所念的是軟體工程。起先是念圖形識別,但是因為念得不怎麼樣,所以被當時的指導教授轉去做軟體工程相關研究。軟體工程本身講的是方法論,並沒有Domain knowledge,因此為我將來的職業生涯留下許多想像空間。很感謝當時的指導教授鄭有進老師,在畢業論文中將通訊概念與軟體工程結合,這十多年來通訊加上軟體一直都是門顯學;隨著物聯網(IoT)、車聯網(V2X)、人工智能(AI)的普及,我相信不僅是商業應用的蓬勃發展,對於基礎的科學及工程研究(無線通訊、密碼學),都將會進入更深、更複雜的層次。
  • 「這些軟體工程裡面提到的流程、方法,就看你傻得願不願意相信。」
    • 意義:這句話是有次鄭老師在「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中講的一段話,當時上課的背景是在講說軟體工程當中有很多種流程,如何去把你的軟體寫好,有些流程很複雜(像是Waterfall),會產出很多文件;有些流程相對來說簡單(例如Scrum),講究設計與實作的靈活度。但是哪種比較好、哪種比較不好,就要看你願不願意很踏實的去實踐那些方法,最後得到自己實踐後的結論。所謂「傻得願意相信」,就是指不要才準備開始實踐,發現這個文件要寫、那個流程要做,就決定放棄了。
    • 啟示:以目前OT所在的車用產業來說,文件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文件化的目的,是從一台車(及車上的元件)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要考量品質、安全性等重要議題。我們如果拿汽車與飛機作為比較,常常忽略了汽車講究的安全性是比飛機高出許多的。為什麼?因為汽車作為民生用品,是任何持有當地駕照的人都可以駕駛的;而飛機則是受過訓精良的專業人士才能駕駛。所以從機率上統計,各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大約是每10萬人有5~10人,而空難死亡人數則約為每1400萬人有1人。如何落實車用安全,在車用產業的狀況是,不論是哪種車用標準:IATF-16949、ISO-26262、AutoSAR,無一不要求完善的文件化管理。
    • 挑戰:身為一位以軟體工程為專長的學生,對於打造流程、遵守流程以及文件化管理這些事情,特別是在車用產業裡面,真的執行很不確實。甚至曾經也懷疑流程及文件化這兩件事情對於工作的影響有多大?隨著公司在車用產業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客戶對品質更加嚴格的要求,也看過越來越多精製的流程及文件,最後還是回歸到了身為軟體人最基本的流程及文件化管理。與其逃避,說這個工作緊急、那個工作忙,沒時間顧流程、寫文件,不如紮紮實實的面對。要做好流程及文件化,除了需要專業知識來完成,同時也考驗著執行力以及毅力。

  • 「工程就是把要解決的問題結構化。」
    • 意義:這句話同樣是在鄭有進老師的「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提到的。當時課堂上是在講說要如何做軟體架構的設計,例如設計樣式(Design pattern)要怎麼用?甚麼情況可以用那些pattern等?如何做架構設計是來自於我們對於問題的理解有關。工程就是要解決問題;軟體工程就是要解決軟體開發的問題。當我們可以把要開發的軟體問題結構化之後,就可以用適當的設計來解決這個問題。補充一點,鄭老師也常說「設計」這種事情只有「比較好」,而不存在「最好」的設計。
    • 啟示:其實在老師說這句話之前,我從來沒有明白「結構化」這件事情的意思;原來我們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是可以「結構化」的。例如建一個庭園,可以結構化成需要有植物、陽光、水、籬笆,至於植物要種植那些?陽光從哪裡來?水要怎麼表現?籬笆是甚麼樣式?這些則變成是實作問題。例如吃頓飯﹐也可以結構化成要有主食、主菜、配菜、湯、水果,至於它們是如何料理、用甚麼材料,都是實作的問題。
    • 挑戰: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我越相信「結構化」這件事情:寫軟體可以結構化,寫文件也可以結構化,而流程就是把做事情的方式結構化後的產物;現在甚至發現溝通也可以結構化!每當事情出了錯,也不斷練習從抱怨別人、檢討枝微末節的細節,慢慢從整個問題的結構來探討要怎麼調整。訓練自己對問題結構化的能力,其實就是來自於對於一個問題的瞭解;為了能更順利的解決問題,也會因此更加推動自己去攝取不同的知識,累積不同的能量。


  • 「你怎麼知道你哪天不是靠寫需求來賺錢?」
    • 意義:與前面兩句話相同,也是來自鄭有進老師的「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軟體工程最基本的流程是Waterfall model,這個經典的模型將軟體開發分為需求、設計、實作、驗證、維護等五個不同的流程。當還是學生的時候,總是比較好奇如何把東西做出來,而設計及驗證的工作比較沒這麼仔細,對於需求則更是不怎麼重視。當時鄭老師在上「Requirement Elicitation」這一段的時候就有感而發,要我們好好寫需求文件;怎麼知道哪天不是靠寫需求吃飯呢?
    • 啟示:如何讓使用者的需求變成文件化,OT覺得應該是一門很深的溝通工作;我們平常在說話時,即便不去文件化,都很容易產生誤解,更何況是要將概念性的東西用文件的方式表達出來?所以越能夠將使用者需求文件化的越精準,表示對於客戶想解決的問題理解的越清楚。
    • 挑戰:在車用產業,通常需求是來自於車廠,Tier 1提出設計,Tier 2及外包的第三方完成實作,驗證及維護則是車廠、Tier 1、Tier 2、3-Party各有各自的驗證及維護方式。現在許多數位巨擘如Google、Apple、Amazon、Baidu、Alibaba等都想方設法想進入這個產業,車廠對於這些新進的競爭者也抱持著許多想法,但是這些想法如何反應在產品上,很多時候是隱而不宣的,甚至車廠不知道該找怎樣的供應商來幫他們實現。若是這時候能夠有很好的需求誘發者,也許就有機會將一些概念實現為一個很棒的產品。


下一篇我們談談「關於學習」、「關於志氣」以及「關於愛情」。

OTORI
27.01.2018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差旅 - 調適你的出差心情

不知道網友們是不是有看過喬治·克隆尼(George Timothy Clooney)主演的「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2009)?其中拿著航空公司VIP卡的男主角,可以享有優先報到、優先登機、優先選位、貴賓室等豪華待遇,對於這樣的生活方式可能有部分的網友是相當嚮往。

由於出差次數多了,也累積不少里程;所以如果公司剛好是訂到特定的航空公司(我們公司是採用相對低價策略),OT就可以像電影般拿著貴賓卡,享受優先報到、優先登機、優先選位,以及貴賓室等待遇;甚至像是降落香港、上海等大城市的機場,還可以走E通道出入境,不用大排長龍排隊等海關。但這種自我良好的感覺,會迅速在飛機降落後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堆負面情緒,甚至質疑自己為甚麼答應出差!

為什麼會有負面情緒呢?以下列舉曾讓OT負面情緒爆棚的情境:
  1. 事情根本沒有處理完,客戶硬逼著現場支援。
  2. 登機時還被老闆打電話罵說事情沒做完。
  3. 在出差的時候接到家人的電話,說孩子發燒、家裡廚房淹水之類的。
  4. 人明明已經到客戶端,客戶還打電話跟老闆投訴,然後老闆直接打來電人。
  5. 不是自己的事情,卻被安排出差。
  6. 出差到了當地,結果原本安排要來支援的同事沒有一起過來。
  7. 事情一籌莫展,也得不到同事們的援助。
  8. 出差在忙A的事情,結果B客戶起火,老闆一樣打電話來電人。
以上這些事情都會令人相當沮喪,有時會沮喪到不想做事情,甚至想放棄離職算了。有這樣的情緒,OT完全是過來人!所以在其他同事出差時,我會想辦法盡量讓其他同事們好過點:給予實際的支持.或是電話關心;真的搞不定,就義不容辭的去頂吧!

以下有些方法可以提供遇到類似瓶頸的朋友參考:
  • 訂出工作計畫:這是Feng教我的,在一天開始工作的時候,先列出工作計畫:「管理的事情最先做」。這樣一整天的工作會有目標,知道要聯繫誰、取得誰的幫助,晚上在整理這些計畫時,也可以知道今天有哪些產出。事實上這不管是不是在出差,都是實用的方法。
  • 移除讓自己分心的理由:早前家人的照顧是會造成我分心的主要原因,也曾經因為照顧的問題跟Feng激烈討論了很多次。後來我們針對「環境整理」以及「照顧孩子」兩個部分分別做了解決。首先由於住的大樓並沒有集中倒垃圾的地方,因此請了打掃大樓的阿姨每天固定來家裡倒垃圾,如此Feng可以不用一邊要照顧孩子,還要出門倒垃圾。第二個是家裡環境需要打掃、地板要拖、馬桶要洗... 等等,這樣孩子在家裡玩才放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請打掃小姐每周固定打掃一次。最後是孩子晚上需要照顧吃飯以及陪她玩;因為Feng自己也要吃飯,再加上還要整理孩子隔天的用品的話,會大大壓縮Feng睡眠的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請了計時保母,晚上負責陪孩子吃飯以及整理用品。這樣算是解決主要的幾個問題了。當然,出門在外思念家人的心情是難以言喻的,要如何遠距離的跟家人保持良好互動,推薦可以參考這本書:「我是好爸爸」。



  • 善用閒暇時間:如果平常在家裡,可能要陪孩子洗澡、陪孩子玩,整理家裡跟整理孩子隔天要用的用品(儘管有計時保母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出門在外時則完全沒辦法分攤這些責任,只能讓Feng獨立處理。所以如果把閒暇的時間拿來上網、看電視、遊玩,就實在太對不起Feng了!因此在出差的時候,培養正當的休閒,利用時間閱讀、鍛鍊身體,也可以降低負面情緒的爆發。像我這次就決定要好好利用時間整理文章。
  • 專注解決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如何解決問題,問題解了,客戶才會滿意,才有可能完美的結束任務,一舉兩得滿足客戶及公司。此外,工作人員一旦出門便是代表公司,一言一行、處理問題的態度,都會影響到公司未來的合作;嚴重時就是有訂單跟沒有訂單的差別。關於那些老闆有沒有打電話電你、客戶如何抱怨、其他團隊成員如何不配合,都不能影響你的最終目標:解決問題。專注在「解決問題」這個目標上,你才會努力克服這些對你的外在影響因素。
  • 主動出擊: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嘗試過用抱怨工作的方式以為可以降低跟Feng在家庭經營上的衝突:一切都出差很無奈、都很不得已、都不是我的問題。這樣的做法最終只會不斷增加負面情緒,心思也不會辦法專注在工作上。經過調適後,如果這份工作真的是你願意投入熱情並想得到發揮的舞台,出差這種事情最好是主動出擊;不要等客戶、老闆逼急了才出門,這樣處於被動,心態上跟待宰的獵物沒有太大的差別。像Power錕(錕P)說的,我們應該發揮獵人精神,主動要求出差,主動安排自己的工作,這樣出差的時間及任務反而更容易掌握。我們不妨把每次出差都當成一次狩獵吧!

我跟我台北的同事們從前有個謬思,就是會覺得大陸的同事應該比較適應出差,因為他們大部分都離老家很遠,出生、成長、念書、工作可能都相距千里遠;但是深究之後發現對於離開舒適圈這種事情,果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欣然接受。所以為什麼公司這麼多人,會總是要你出差呢?這個問題是需要思考的;反過來說,如果有一天公司不需要你出差,是表示好事嗎?

對於成家的人來說,家人一定是最終的顧忌。而妻子身為這輩子最親密的戰友,也許出差說好聽是為了家人,但也不得不承認其中還包含一部分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不在家時讓自己的老婆好過點,是應盡的義務,原本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OTORI
21.0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