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Vidhan Saudha後(參見《夏遊班加羅爾 - Vidhan Saudha》),來到了Lalbagh Botanical Garden。Lalbagh Botanical Garden是班加羅爾最具歷史與自然氣息的景點之一。Lalbagh 的意思是「紅色的園子」(Lal=紅色、Bagh=花園),是一座擁有超過 250 年歷史 的皇家植物園,佔地超過 240 英畝,被譽為「南印度的綠色心臟」。
![]() |
Lalbagh Botanical Garden園內地圖 |
這座公園是海德爾·阿里(Hyder Ali),即邁索爾王國的國王(參見《夏遊班加羅爾 - Bangalore Palace》),於 1760 年左右開始建設這座花園;其子提普·蘇丹(Tipu Sultan) 繼續擴建,並引進了大量來自阿富汗、波斯、法國、非洲等地的植物與樹種。殖民時期,英國人進一步將它發展為「皇家植物園」,模仿倫敦的 Kew Garden,引入植物學家與玻璃溫室設施,並作為整個南印度的植物研究與園藝教育中心。
一入園就可以看到的Lalbagh Hill(也常被稱為 Lalbagh Rock 或 Peninsular Gneiss Hill)不僅是園區的地標之一,更是整個班加羅爾最古老、最具地質意義的自然地景。Lalbagh Hill是由Peninsular Gneiss(半島片麻岩)構成,形成約 30 億年前,是印度地質史上最古老的岩層之一;Lalbagh Hill裸露出大片花崗岩質的岩面,不少地方經過風化與磨蝕,有圓滑的波紋與裂縫紋理。雖然只有約 40 公尺高,但因為地勢開闊,是極佳的觀景平台;從山頂可以俯瞰整個植物園,遠眺班加羅爾市區,是園內觀日落的熱門地點。據說山丘上設有一塊由地質調查局(GSI)立下的 「Geological Monument」碑文,碑文上寫有:「此地岩石屬於南印度最古老的地質構造,約三十億年歷史」。不過OT當時是沒有注意到。
![]() |
Lalbagh Hill |
位於Lalbagh Hill 上的Kempegowda Tower是 Lalbagh Botanical Garden 中除了岩層本身之外,最具歷史與象徵意義的地標之一。Kempegowda Tower大約是在西元 1537 年左右由Kempegowda I(甘佩高達一世)所建立,Kempegowda Tower的外型是石造方基的高塔,上方頂有典型的南印度風格尖頂(hikhara),礙於不知道是甚麼寺廟,所以OT並沒有留下照片,不過如果大家上網搜尋,應該很容易搜尋到 Kempegowda Tower。
Kempegowda I是16世紀時期「維查耶那伽羅王朝」(Vijayanagara Empire)下的一位地方領主,被尊為班加羅爾之父。他在1537年選定班加羅爾的地理位置,開始建設城市,包含城牆、集市、水塘與交通網,是班加羅爾由農村聚落邁向都市化的起點。Kempegowda 為了標誌他所建城市的邊界,在四個不同方向的高地上豎立了四座塔樓,以劃定當時班加羅爾的疆界。這四座塔分別位於:
- Lalbagh Hill
- Mekhri Circle附近
- Ulsoor Lake附近
- Kempambudhi湖附近
而Lalbagh Hill上的這一座是其中保存最完整、也最知名的一座。也是目前為止OT參觀到的唯一一座了😅
離開 Lalbagh Hill,沿著園區小徑往南方前行,OT 原本心想:「這座植物園似乎也就那樣吧!沒什麼特別驚艷之處。」然而,當走近湖邊時,眼前的景致卻讓這趟旅程瞬間改觀。
穿越一段樹蔭交錯的小徑後,湖面豁然開朗。陽光灑落水面,波光粼粼,幾隻水鳥悠然滑過。遠處紅花點綴的樹木倒映湖中,畫面靜謐得如詩如畫。湖岸鋪設整齊,綠意環繞,耳邊不時傳來遊客輕快的笑聲,一切顯得那麼悠閒而自然。OT 不禁放慢腳步駐足湖邊,靜靜感受這難得的安寧與和諧。若能在此拍攝一場日落,想必將是令人難忘的畫面;可惜City Tour行程緊湊,這一趟註定與湖邊的夕陽擦身而過。難得來一趟班加羅爾,OT珍惜這段短暫的緣分,認真地沿著湖邊走了一圈。Lalbagh Botanical Garden的美,不在於某一個震撼人心的地標,而是那種「走著走著就被打動」的細水長流——從岩丘上的歷史遺跡,到湖畔邊的自然幽靜,每一步都蘊藏著班加羅爾的節奏與氣質,輕柔卻深刻。
![]() |
湖景 |
![]() |
湖景 |
![]() |
湖景 |
走過湖畔的靜謐與柔光,穿越井然有序的林蔭步道,OT來到園區的最後一站「Glass House」。這座建於 19 世紀末的溫室,靈感來自倫敦水晶宮(Crystal Palace),原是為萬國博覽會所建的奇觀建築,卻於一戰期間毀於戰火。Glass House 採用鑄鐵與玻璃構築,線條優雅、比例勻稱,靜靜佇立在綠意之中,閃耀著近乎古典的光芒。
只是OT造訪的時機似乎不巧,Glass House 正逢整修,館內花卉撤去,只剩黃土裸露。但照理說,每年一月與八月,這裡是盛大的花卉展覽場地,來自全印度的園藝作品與奇花異卉齊聚一堂,吸引無數遊客駐足欣賞。即便不是展期,空曠的溫室依舊散發一種近乎宗教般的寧靜氛圍,陽光穿透玻璃灑落地面,仿佛走進了一座會呼吸的建築。
面對這樣一座洋溢著殖民時代氣息的玻璃結構,對OT來說也別具興味。抬頭仰望那弧形鋼架,腦海浮現百年前英印殖民體制下的園藝美學與政治權力的交織。如今,它靜靜坐落在班加羅爾城市南緣,像一位老者,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與綠意流轉。
![]() |
OT攝影於Glass House前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