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節錄2022年綠色和平工作年報

「綠色和平基金會」(Green peace)也是OT好幾年小額捐助的公益組織,上一篇《節錄無國界醫生2022年活動報告》是透過MSF幫助我們了解世界上有哪些角落正發生人道醫療救援需要被關懷,這一篇則是透過綠色和平我們看世界的環境保護,不論是氣候危機或是各式各樣的汙染問題,都需要被關注。

感謝世界的某個角落總有些人默默的貢獻自己的專業及良知幫助那些不受關注的弱勢群體。為了閱讀流暢,本文經過OT重新編輯,原始報告請參見《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年報》。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十大環保里程碑,成就改變無疆界

  1. 有關氣候「損失和損害」的爭論,最早可追溯30年前,直至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終於歷史性通過成立基金,補償氣候脆弱國家及社區!
  2. 東亞地區科技及網路產業迅速擴張,同時衍生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助長氣候危機,必須 加快減碳步伐。綠色和平發表I T企業氣候行動成績單,促成Sony、Samsung、騰訊、阿里巴巴等龍頭企業提出更積極的碳中和目標。
  3. 27個歐盟國家禁止毀林產品進入市場綠色和平歐洲辦公室連續2年與上百個團體及支持者共同倡議,終於促使歐盟通過強而有力的反毀林法案,禁止涉及破壞森林的肉品、橡膠、大豆、木材、棕櫚油、可可等商品進入消費需求龐大的歐盟市場,藉此守護亞馬遜等珍貴森林生態。
  4. 雲集188個政府代表團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15),將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提倡的「2030年保護30%陸地與海洋」目標納入生物多樣性框架,為全球保育行動訂立指標,挽救生態滅絕危機。
  5. 30X30保護海洋目標在望!聯合國於2023年3月歷史性議定《全球海洋公約》,結束接近20年拉鋸談判,有望引領公海建立完善屏障,邁向2030年保護全球30%海洋的科學目標!另一則海洋喜訊則是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的小型潛水艇考察,造就南極7個深海珊瑚熱點納入保護。
  6. 綠色和平北歐辦公室積極促請撤回的全球最北油田威斯汀(Wisting)開發案,獲挪威國營石油企業Equinor宣布暫停。潛在的2億噸二氧化碳排放,也隨計畫中止而將長埋地下,為脆弱的氣候與北極生態紓緩壓力!
  7. 綠色和平泰國辦公室聯同民間團體發起太陽能群眾募集資金,至今幫助7間公立醫院及6間職業技能學校安裝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一系列成功經驗,促使當地衛生部門宣布大規模於醫院及健康中心引入再生能源!
  8.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汽車業減碳」團隊推動汽車品牌轉型生產零碳排車輛,並與供應鏈一同減碳。在過去一年,綠色和平團隊取得進展:日本豐田汽車(Toyota)加速開發並提升電動車銷售目標;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則提早至2045年於價值鏈實現淨零碳排。
  9. 減塑風潮,勢不可擋!聯合國著手制訂《全球塑膠公約》、可口可樂承諾2030年前將至少25%包裝轉為可重複使用、香港政府首次提出立法管制一次性塑膠餐具時間表。臺灣方面,頒布促進減塑的政策,主要超商、超市也逐步推行裸賣及循環杯系統。
  10. 科學界連番警告,近年積極搶佔海床「地盤」的深海採礦產業,將帶來不可逆轉的生態 危機。綠色和平於2021年起追蹤、揭露這個新興產業的環境風險,並凝聚群眾力量施壓,成功說服法國、德國、紐西蘭等國家反轉立場,由支持開發改為拒絕開採。

堅持帶來希望,攜手打造低碳家園

2022-2023目標:採取多元策略倡議政府和企業肩負社會責任,加強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氣候政策,淘汰化石燃料和發展再生能源,匯聚東亞區域內龍頭產業的影響力,共同控制全球升溫於攝氏1.5度內。


在臺灣

《氣候法》三讀通過,是見證歷史性一刻,經過綠色和平與多個民間團體共同推動,2023年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使臺灣成為亞洲第3個將「淨零排放」入法,並且計劃實施碳定價的政府,也為促進氣候治理邁出重要一步。

綠色和平持續倡議地方政府強化氣候與淨零政策,呼籲臺北市政府以自治條例兌現淨零承諾。2022年6月,臺北市議會通過制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成為六都當中首個將氣候政策納入地方自治條例的城市,並透過明定2030年減碳目標提升至40%,確保臺北市的減碳工作不因首長更替延滯,有助於實現淨零排放的長期目標。

延續督促地方政府正視氣候危機的倡議,綠色和平於九合一大選期間擬定「氣候政見建議書」,要求全臺縣市首長候選人將氣候及環境議題納入政見,並發布「政見選物所」網站,邀集民眾票選理想生活,促使14名候選人採納建議。選後,綠色和平也持續監督新任首長落實政見,不讓選前的承諾成為空談,辜負全民期待。

2022年,為提升臺灣社會對碳費議題的認識,綠色和平於5月舉辦臺灣首場與歐洲貿易夥伴合作的碳定價論壇,吸引約600名企業代表報名、參與;論壇影片獲超過5,000瀏覽次數,更被部分企業收錄為內部訓練教材。「RE10X10企業綠電倡議」屆滿2年,綠色和平持續邀請臺灣中小企業轉用綠電,以2025年轉用10%為目標,並同意2050年100%使用,累積至2023年4月已有超過80間企業響應倡議。其中台灣大哥大在2022年3月表示,計劃於2040年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


在東亞

全球資訊及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產業蓬勃發展,估計其用電量在2020年至2030年間將增長約60%。由於現在產業的電力來源十分依賴化石燃料,科技產業必須盡快積極減碳。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早前發表的《逐綠而行》報告,評比30間東亞大型ICT企業的減碳表現,促成綠色和平政策團隊與企業管理層開啟對話,後來成功迎來好消息:日本Sony於2022年5月宣布將提早1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三星電子提出205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為進一步推動用電量大的業者負起減碳責任,2022年10月,綠色和平與國際環保倡議組織Stand.earth合作,針對全球消費性電子巨擘,及其重要供應商的氣候與減碳政策進行評比,揭露台積電2021年的再生能源占比僅9.2%,遠遠不及其商業實力。

綠色和平將持續推動東亞科技業巨擘,積極轉用綠電、發展在地再生能源,協助減緩氣候變遷。

中國大陸身為全球最大境外煤電項目投資者,減碳進程備受關注。綠色和平建立「海外煤電投資數據庫」,追蹤所有中國大陸境外煤電項目,並按照投入股權、資金、設備等參與方式分門別類,識別出重要既得利益者,透過真實個案研究,分析預測投資風險。

多方努力下,成功促成當局於2021年9月承諾不再新建境外燃煤電廠。截至2022年8月,中國投資的809項海外煤電建設項目中,已有至少20項計畫被取消,另有68個機組處於擱置狀態。

目前交通運輸的碳排放量驚人,碳排除了來自直接燃燒能源,還包括其傳統商業模式中的鋼鐵生產、石油消耗、電池生產及礦產開採。東亞地區的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佔有率上名列前茅,若能推動行業變革,將大大有助減緩氣候變化。

過去兩年,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汽車業減碳」團隊透過發表研究報告、與企業代表及汽車從業人員等關鍵角色直接溝通對話,尋求落實具體方案,至今成功推動豐田、現代兩大車廠相繼提出提升電動車銷售量、加速淘汰燃油車及提前實現碳中和等氣候目標。

全球十大車廠2021年個別銷售量。前三名依序為豐田(Toyota)、福斯、現代起亞。(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也與韓國金屬業者工會合作,針對汽車業轉型首當其衝的從業人員進行調查,顯示超過80%的從業人員贊成在2035年前禁止生產新的燃油車,並呼籲政府及企業進行相關的就業輔導,使轉型後的產業擁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報告內容獲得韓國政府關注。

綠色和平將持續倡議汽車品牌龍頭為氣候危機負起社會責任,在2030年前淘汰燃油車,並從供應鏈到銷售端全面制訂低碳政策,打造永續的汽車產業。

在全球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發布最終文本,通過歷史性協議:設立基金賠償氣候脆弱國家因氣候變遷導致的損失和損害。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事實上,鄰近臺灣的菲律賓因氣候變遷影響飽受強颱侵擾,已被聯合國列為「最受氣候變遷衝擊的國家」之一。2022年,綠色和平與當地青年團體於薄荷島、布拉干省等受災地區安裝再生能源,協助當地重建。

綠色和平將繼續監督相關政府討論基金的細節,確保資金不僅用於賠償氣候脆弱國家及社區的損失,也挹注於適應和緩解氣候變遷相關措施;並我們接下來將持續在世界各地倡議淘汰化石燃料、發展再生能源,守護珍貴的自然生態,守住氣候臨界點。

繼2015年與全球800萬環境守護者成功促使SHELL撤回北極鑽油計畫,向「讓石油成為歷史」的願景邁進一步!綠色和平挪威辦公室經一年推動,2022年11月接獲喜訊:挪威國營石油企業Equinor宣布暫緩開發全球最北的威斯汀油田,意味著成功阻止釋放兩億噸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遷,守護脆弱北極生態!

綠色和平自成立以來,致力倡議全球淘汰會為人類帶來長遠危機的核能。1986年的車諾比核災、2011年的福島核災發生後,綠色和平的專業科學團隊持續見證,一直跟進和研究核災輻射所帶來的危害,多次實地調查和進行善後工作,並發布多份重要報告,包括至今派員到日本福島完成34次實地輻射檢測,針對災難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對日本政府擬將核廢水排放到太平洋,綠色和平過去透過向聯合國相關組織提交研究報告、與國際專家和其他NGO舉辦多場論壇及座談會,並蒐集18萬份連署書向政府展現反對聲音,呼籲日本政府終止排放核廢水,避免污染海洋生態。

另一方面,2022年初俄烏衝突發生,車諾比核電廠原址周邊的軍事活動,會否引發核輻射洩漏危機,以及放射性污染等的災難,成為全球關注議題。為了查明真相,綠色和平派遣核輻射專家國際團隊,於2022年7月到達距離核電廠原址約30公里的禁區內,以獨立第三方身份為公眾找尋真相,並舉行國際記者會公開調查結果,揭露核電對世界所帶來的長遠隱憂及危機。

泰國太陽能改革,13所公立醫院及學校受惠。綠色和平泰國辦公室自2019年發起「太陽能改革計畫」,至今陸續為7所公立醫院與6所學校設置屋頂型太陽能系統,成功案例促使衛生部從國家預算增列資金補助,更培養太陽能專業人才,為未來創造約5萬個就業機會。證明透過政府、企業與民間的力量進行能源改革,潛力無窮。

接下來,綠色和平將持續倡議泰國政府設立目標,於2023年底前,為全國100萬戶家庭屋頂、至少8,000間醫院和3萬所學校安裝太陽能板。


化解國際分歧,守護生物多樣性迎曙光

2022-2023目標:推動國際間達成2030年保護至少30%陸地和海洋的共識,透過串連各地團隊,力促各政府設立具體執行及監察機制、認可原住民守護生態系統的角色、設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資金。

經歷疫情導致會議延期、主辦場地更迭等波折,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15)終於在2022年12月於加拿大蒙特婁舉行。有賴您對生態環境的持續關注,促成《昆明 — 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通過,邁向2030年保護30%陸地與海洋的「30x30」目標,守護您我唯一的地球家園。

全球領導人曾於2010年協定20項緩減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但10年後檢討時竟幾乎完全沒達標。聯合國專家警告目前有100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威脅,更有科學家以「第6次物種大滅絕」稱呼

當前危機,而我們正身處扭轉危機的關鍵10年。從2020年會期一再延期開始,綠色和平多次於國際媒體敦促盡快召開會議,而在會議期間,團隊實地向各國政府倡議制訂積極的保育框架,同時於會議場外展開倡議行動,提高媒體與公眾關注,以及響應首次由原住民領袖率領的生物多樣性大會遊行。

最終框架涵蓋4個整體目標與23個具體目標,綠色和平長期推動的「2030年保護30%陸地及海洋」獲訂為具體目標之一,而原住民守護生態系統的重要性與決策權利也獲得認可,有助建立人類與自然共存之道。期待您我一同監督框架落實成效,讓地球真正豐饒永續。

守護環境的公約,往往得來不易。從提出訂立公海條約的訴求、將議程推進聯合國談判桌,到凝聚全球550萬人連署支持,綠色和平歷經超過17年努力,終於在2023年3月見證聯合國議定《全球海洋公約》,為公海成立保護區奠定法律基礎,明文禁止人為破壞。這一路走來感謝有您,為海洋帶來希望!

您我關心的海洋,目前主要仰賴多個區域管理組織把關,卻衍生出發展優於保育、部分國家阻撓、保護區標準不一等漏洞,導致占全球海洋61%面積的公海,僅有約1%受到完整保護。2005年,綠色和平從一份「深海黑洞」的簡報啟航,隔年發布《復原之路》研究報告,首次勾勒訂定公海條約的解決方案 — 2030年前保護至少30%海洋。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與全球多個民間團體共同推動數年,2015年聯合國終於啟動擬定公約的程序,並於2018年開始展開協商,但一直陷入僵局,也因疫情數次延期會議。而2022年8月的第5次協商會議到最後關頭,仍因進度過慢而被迫暫停,於2023年3月重啟談判。在您的期盼之下,綠色和平串連全球團隊分頭行動,促請各政府盡快達成共識:

  • 政策倡議團隊駐守會議現場,與多國代表團直接溝通,遊說保護海洋的必要。
  • 與好萊塢影星珍芳達(Jane Fonda)及沿海社區的代表,向大會主席遞交全球550萬人的連署,反映公眾守護海洋的期待。
  • 在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紐約的多個地標發起投影行動,具體呈現保護海洋的訴求,喚起公眾關注。
  • 2週會議期間,綠色和平的相關評論及行動獲超過1,000則媒體報導,形成龐大輿論壓力

在各代表團通宵協商下,終於議定聯合國《全球海洋公約》,依此成立的海洋保護區將有效約束捕魚、採礦、鑽油等破壞行為,邁向2030年保護全球30%海洋的願景。

公約通過雖然使人感到振奮,但距離2030年僅剩7年,未來每年必須建立1,1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304個臺灣面積)的海洋保護區,才能趕上進度。綠色和平將持續推動各地落實設立海洋保護區,不負您所託。

神秘深海含藏珍貴資源,面臨多方覬覦的危機,隨著管理全球海床的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ISA)的監督條例即將到期,2023年7月起將開放深海採礦作業。綠色和平竭盡所能阻止這破壞力極強的新興產業,成功說服法國、德國、紐西蘭等12個國家表態支持「預防性暫停、暫停或完全禁止深海採礦」。行動者也以身犯險攀上探勘船施壓,促請各國兌現保護海洋承諾。

底拖網是極具破壞力的漁法,為了避免漁船在海洋保護區施行底拖網捕撈,綠色和平將花崗岩巨石投入英國、瑞典、丹麥海域的海床並告知業者地點,成功阻止工業漁船入侵。經過13年的倡議,英國於2022年5月公告禁止在4個海洋保護區實施底拖網捕魚,瑞典也於同年9月落實同類措施。2022年8月,研究團隊舊地重遊,發現「巨石陣」已成為珍貴物種繁衍生息的棲地。

南極的年度「最小海冰值」再次創下新低,警示冰川融化加劇。綠色和平團隊為促請各界守護生態、減緩氣候危機,派出調查團隊以小型潛水艇,完成歷史性南緯65度海底生態考察。此調查結果於2022年11月獲南極海洋委員會採納,將綠色和平團隊調查發現的7個深海珊瑚熱點納入「脆弱海洋生態系統」(VMEs)正式保護,免受破壞性漁法威脅。

海洋長年來面臨過度捕撈、非法漁業、強迫勞動等危機,臺灣在全球遠洋漁業實力雄厚,卻未盡保護海洋之責。在您的期待之下,綠色和平臺北團隊延續多年的跨境調查,串連綠色和平在印尼、美國的團隊,針對外籍漁工、仲介、船東、水產企業、出口市場展開訪查與倡議,並發布報告揭露非法漁業與海上強迫勞動問題確實存在,促請行政院、勞動部、漁業署改善管理缺失。

經過多方的倡議與推動,終於獲得臺灣檢調單位正視與展開深入追查,證實人口販運的問題,並於2022年4月20日,由高雄地檢署正式起訴臺灣籍權宜船「大旺號」船東、船長、仲介等9名相關人員。行政院也在隔日公告「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包括增加預算改善漁業外籍勞工福利與調升薪資。

除了政府,企業也應負起杜絕血汗海鮮的責任。綠色和平以耗時約一年追蹤臺灣龍頭企業「豐群水產」及旗下美國鮪魚罐頭品牌「大黃蜂」的漁獲來源,比對大黃蜂販售的鮪魚罐頭、漁獲追溯網站、供貨漁船名單、臺灣漁業署資訊及漁船自動辨識系統,以及田野調查與訪談外籍漁工,並於9月發布調查報告,揭露其供應鏈管理有明顯疏失、漁獲來源的資訊不確實、販售產品涉及強迫勞動等。儘管豐群水產仍不願對外提供更透明的供應鏈資訊,卻也承認內部追溯機制存在準確性與整合問題。

為了確保企業改正缺失,2022年11月綠色和平現身豐群水產50週年晚宴,以花束裝扮在現場發送血汗海鮮調查傳單給賓客,迎來熱烈互動,也得以與李文宏董事長直接溝通,獲對方同意將盡快針對永續漁業議題展開對話。綠色和平將持續倡議與監督,力促企業負起責任,留給您我及未來世代豐饒的大海。

延續2021年開展的沿近海保育專案,2022年綠色和平帶著您與眾多支持者的期待,持續推動臺灣政府制訂《海洋保育法》、擴大設立30%海洋保護區。團隊偕同16個在地團體、多位海洋保育政策專家學者、環境律師、立法委員,共同研擬「民間支持的《海洋保育法》草案版本」,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海洋保育法》的立法進程。

為推動行政院正視,如您般的公眾力量必不可少。綠色和平與多個民間團體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要求行政院於2022年核准《海洋保育法草案》函請立法院審議,促請行政院加速審查。2個月內,團隊緊鑼密鼓舉辦11場系列講座、4場淨灘、1場攝影展、並於北中南展開14場街講,更招募全臺283個業者響應「友善海洋店家」,成功邀集超過5,000位公眾完成線上附議。

即便行政院回應已完成內部審查,然而在數個月後草案仍未送進立法院。綠色和平繼續擴大臺灣海洋守護者的聲音,2022年9月與兩個在地團體,於澎湖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東側進行水下淨海,耗時2天潛水清出約400公斤的廢棄漁網、漁具,並合力剪開漁網和漁線,救出受困的抱卵母蟹、寄居蟹、魚隻,並放回海中。

綠色和平藉由淨海行動證明臺灣海洋的保護區疏於管理,顯示需要更完善的法規改變現況。綠色和平將繼續力促2023年底前三讀通過《海洋保育法》、訂立完整的管理準則,於2030年前設立30%有效的海洋保護區。

全球森林飽受人為毀林和極端氣候威脅,林蔭深處的暴力犯罪更使環境工作者們身陷生命危機。所幸許多如您一般在乎森林存續的人們群策群力,使生態復育之路見曙光,綠色和平將力倡達成「30x30」的願景。百萬公眾串連,推動歐盟通過制訂反毀林法案由於歐盟地區與毀林商品有關的貿易總額占全球約16%,綠色和平自2020年,與超過160個環保團體及上百萬歐盟民眾積極施壓、倡議,推動歐盟委員會於2021年底草擬《反毀林法案》,並在2022年初於歐盟14個成員國發起直接行動,促請修訂法案漏洞。

終於在2022年9月,歐洲議會投票通過了全球首部強而有力的反毀林法案,綠色平的重點訴求也獲得採納,為您我及環境迎來重要勝利!未來進入歐盟市場的大豆、牛肉、棕櫚油、木材、橡膠、可可、咖啡、皮革和傢俱,不得涉及毀林行為。法案實施後有望為全球森林爭取復甦機會,綠色和平必將不負所託,持續監督法案落實。

綠色和平同樣心繫亞馬遜森林現況,2022年6月,綠色和平再度深入亞馬遜雨林南部的馬尼科雷河流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並將取得的研究數據,用作倡議守護森林及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依據。

根據科學家推估,一旦亞馬遜流域毀林面積達到20%至25%,整個生態系統將失去自我復原的能力,走向崩潰。然而,目前已有17%的亞馬遜雨林遭毀,發生在亞馬遜生態群落的破壞行為,必須立即停止。綠色和平也將持續透過實地調查及科學研究,推動巴西政府打擊亞馬遜雨林猖獗的環境罪行、保障原住民及大眾享有健康環境與糧食安全的權利,挽救珍貴雨林生態。

綠色和平印尼辦公室長期為守護印尼雨林而努力,除了組織消防隊協助撲滅森林大火,更發布多份研究報告揭露毀林真相及森林危機。

繼2021年成功促使巴布亞省執政官吊銷兩家棕櫚油公司的種植園許可證,2022年5月25日,行政法院更進一步承認原住民擁有巴布亞土地所有權,並表示將提供森林保護,同時也維持南索隆執政官撤銷兩家棕櫚油公司種植園許可證的決定。

取得此次勝利並非終點,綠色和平將繼續協助當地原住民確實取回土地所有權,並以法律途徑促使當局撤銷企業的森林開發許可證,確保森林不再被破壞。


全球達成減塑共識,重複使用模式遍地開花

2022-2023目標:綠色和平串連全球推動減塑,致力促請政府與企業於2025年前,將一次性塑膠用量減少50%,並制訂具體計畫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包裝,從源頭改善塑膠污染問題。


綠色和平向各政府推動全球性的減塑政策,終於在2022年3月的聯合國環境大會一致通過著手制訂《全球塑膠公約》!團隊成功爭取在2022年12月完成第一次協議,乘勝追擊為解決塑膠污染討論條文細節,制訂涵蓋塑膠整個生命週期的管理辦法。

接下來,要求各領導人必須制訂具強制力、積極的減塑條約,目標在2024年底落實文本,並要求零售業者停止依賴塑膠包裝,真正以源頭減量、重複使用等有效措施,為您我及未來世代建立乾淨、永續家園。

歷經多年倡議、聯合其他環保團體、動員超過5,300名公眾表達意見,2022年10月,香港政府終於正面回應綠色和平「2025年前全面管制一次性塑膠餐具的訴求」!預計最快2023年第四季,所有餐廳將禁用保麗龍餐具、塑膠餐具,並於2025年全面禁止提供一次性塑膠容器和杯碗蓋。

為了推動更多業者與消費者使用循環容器,綠色和平團隊在2022年夏天研發循環杯借還系統App,和社區咖啡店合作,截至11月底已招募36間店家投入、約640次借用紀錄,盼您期待的重複使用模式更加普遍。

韓國團隊於2022年8月再次發起塑膠使用調查,共3,506位公眾參與,透過綠色和平開發的手機App,掃描生活中的塑膠包裝條碼,計算用量數據。經過7天蒐集資料,發現73.2%包裝來自食品飲料,成為向韓國主要食品品牌倡議的依據。

使用免洗杯的現況,報告指出每年共使用近3.7億個一次性飲料杯,相當於1天消耗100萬個!其中星巴克的用量高達2.31億個,比其他8間的總和還多。揭露此數據後,綠色和平將帶著您對減塑的期待,要求用量最多的業者積極減廢,以循環容器、優惠等措施,實際為減塑行動。


2022-2023目標:團隊透過實際調查、直接溝通、凝聚公眾力量,持續推動零售通路企業以裸賣、重複使用、循環容器等銷售模式,落實減塑行動,並督促政府擴大制訂限塑範圍,目標於2025年前大規模降低塑膠用量。


延續2019年針對全臺主要零售通路企業的倡議行動,綠色和平每年不斷推動業者嘗試無塑銷售模式。

3月底,全家便利商店宣布「計劃在2022年底前,大規模導入循環杯至400間門市」;7月,競爭對手統一超商表示將在2022年與星巴克推出循環杯租借系統,共計於550間門市提供服務。

為了促使超市龍頭全聯兌現減塑承諾,綠色和平展開一連串倡議行動:與成功大學團隊發表共同研究,計算出超市主力商品的塑膠包裝用量及減塑潛力;公開全聯減塑表現排名退步至後段班;發起連署,超過2萬公眾簽署呼籲全聯加強減塑;高調現身全聯贊助的臺東熱氣球嘉年華,向全聯代表遞交公開信;於西門町高空看板,揭露全聯一年產生至少1億件塑膠包裝。

全聯總算公告:提高自備杯優惠至8元、在少數門市提供循環杯、增設「裸賣安心平價專區」、陸續試辦「透明包裝盒回收再利用」等最新措施。

綠色和平將持續督促零售通路業者,以裸賣、重複填裝、循環容器等販售模式,在2025年達到減量50%,為您提供更環保的購物選擇。塑膠飲料杯Out!循環杯政策上路

在綠色和平和許多在地團體的共同推動下,對減塑的期待終於獲得回應,環保署於2022年4月正式公告:7月起,全臺連鎖飲料店、便利商店、速食店及超市,必須為自備容器購買飲料的消費者提供至少5元優惠;2023年起,各大超商及速食業者須有至少5%門市提供循環杯;2024年底前,各地方政府須提報限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的時程。

提升優惠的政策上路1個半月內,消費者自備杯子的比例已提升至15%。而臺北市也率先於8月宣布12月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杯,一年可望減少7,600萬個塑膠飲料杯。

環境守護者的影響力日漸顯著,越來越多業者陸續推出循環杯服務。綠色和平也同時提出五大方針,包含建議政府制訂明確的「循環容器的清潔衛生標準」,成功推動環保署發布「循環( 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更在12月推出「外借杯良好服務標誌」,方便民眾辨識符合標準、獲得認證的店家。

自然生態需要更積極的保護措施,杜絕人為污染。2021年綠色和平發起為期超過一年的「臺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微塑膠污染調查」,並在2022年8月發布重磅報告,證實臺灣黑熊、臺灣水鹿、金門歐亞水獺、黃喉貂、石虎與櫻花鉤吻鮭等6種保育類動物的糞便或棲地水源樣本,皆普遍驗出微塑膠。

報告發布後,獲得廣大媒體報導與迴響,促使內政部核定「國家公園減塑精進推動指引」,包括監測野生動物排遺微塑膠含量、販賣部不提供過度包裝商品、增設循環杯租借據點等。感謝您的支持,幫助野生動物棲地獲得更多保障。環保署也宣布「9月起與全聯、家樂福兩大通路試辦『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作業原則』計畫,2022年底檢討成果,2023年起全面在這兩大通路推動。傳統市場等通路,則列下一波改善對象」。

為了邀請更多公眾響應減塑行動,綠色和平與國家地理雜誌合作,以無塑路跑推廣保護野生動物,節省了成千上萬個免洗杯;邀請紀錄片導演麥覺明舉辦《山椒魚來了》電影放映會和座談會,與上百民眾共同探討野生動物遭塑膠污染衝擊等問題。

接下來,綠色和平將繼續督促政府與企業擴大限塑品項、建置重複使用的商業模式,為您的生活帶來更多有感的改變。

綠色和平氣候變遷教育專案(Green Future)於2020年開始,透過與教育現場的教師交流,籌備氣候教育資源,並於2021年4月正式啟用「Green Future Academy氣候變遷及環境學習平臺」網站,至今已累積30門相關課程,內容涵蓋氣候、能源、海洋及生活,除了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線上空間,更為有心的教育工作者與家長,提供豐富的教材與資源。

除此之外,團隊也多次進入校園,透過講座、營隊、桌遊、或辯論活動等,創造談論氣候議題的環境,期待透過多元化的管道,在全臺各地的學子心中種下關注氣候及環境的種子,進而在周遭社區展開行動、為氣候發聲。

2023年,綠色和平會持續將環境與氣候教育資源帶到臺灣更多角落,並將觸及更多年齡層,從高中向下延伸至國小、甚至學齡前,讓環境教育扎根更深。除了學生,團隊也將與不同領域及科目的教師建立密切合作,使更多教育推手成為環境教育的一份子。


參考資料:


民國112年9月12日
OTORI 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