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師說、解惑—關於禪

有別於前兩篇,這一篇不談技能類的東西,我們談「靈性」。


也許有少數的網友知道OT曾經歷過一場很大的家庭風暴,而人在苦難時,往往是離自己的靈性最近的時候。基督教與天主教稱之為「屬靈」,而佛教稱之為「佛性」。

因為那場風暴,造成對人生的疑惑、不確定、失去信心,為了解答這個突然在生命中急轉彎的命題,OT曾經在道場裡面潛修了一段時日(感謝師父的收留);雖然始終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但那段時間的修行對往後的人生,包含經營家庭以及工作都有著許多幫助,也就是如何從生活中實踐佛法。

也許有些從未接觸過佛法的朋友會覺得奇怪,佛教不是出世思想嗎?如何能幫助經營家庭以及工作呢?OT就從佛教基本的「三毒」及「三業」說起。

關於禪

  • 三毒:貪、嗔、癡
    • 意義:佛門所謂三毒:「貪」、「嗔」、「癡」,是煩惱的起源,所有業障皆由此而起。貪,是對於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有強烈的佔有欲望;嗔,因為得不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生氣;癡,則是因為生氣之後失去對於是非的判斷能力。
    • 啟示:世事大多無法盡如人意,如果我們不斷強求,很容易就會進入「貪」、「嗔」、「癡」這三毒不斷的循環中。比如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塵世間的情愛。假如一個男生過於貪求女生的美色,可能因為得不到而生氣;更甚者會因為生氣後而失去是非判斷的能力,最後可能就會做了些傷天害理的事情。這種例子在社會新聞已是屢見不顯。而甚麼是屬於自己的東西甚麼不是呢?這就是佛家講的「緣分」,世事皆是因緣合和所生;「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挑戰:這個觀念其實令人感覺挺消極的,如何應用在家庭及工作呢?先說家庭吧!以男生而言,該分擔的家事要做,能為妻子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最好是讓妻子不用做家事;這是第一點,不要貪圖懶惰。其次,如果妻子有甚麼做不好的地方,可能是家裡沒打掃好、孩子沒顧好,也不要生氣,因為那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反而還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身為家裡的男人,沒有幫忙一起做家事跟照顧孩子呢?你有你的原因,妻子也會有妻子的原因,互相諒解;這是第二點,對於家人,不要用生氣解決事情。第三點,如果你懊惱妻子不了解你、孩子不了解你,總是達不到你的要求,也許該反問自己,你了解他們嗎?這是第三點,處理家事要有智慧。至於工作,OT現在則是努力學習如何推動「善」的緣分,讓工作可以左右逢源;這些善的緣分可能是來自於對客戶更多的關心、對專業知識更佳的充實、對團隊成員更完善的支持。透過累積愈來愈多的善緣完成工作,才能順水推舟。
  • 三業:身、口、意
    • 意義:佛家說身、口、意是三業。「意」是指動了不好的念頭,有了不好的想法;「口」是將這些不好的想法用嘴巴說了出來,造成了無形的傷害;「身」則是不僅把這些想法說了出來,還透過身體實現了,造成了有形的傷害。所以為什麼身體會做錯事情?要檢討自己是不是說錯了甚麼。為什麼嘴巴會亂說話?則問問自己當初動得是甚麼念頭。佛法之所以是心法,就是在於修行修的是個人的「起心動念」,明心而能見性。
    • 啟示:之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做「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Peaceful Warrior),裡面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的想法不代表你的為人,而是你真正做出來的事情才是代表你」。在前公司的時候,有位同事A君問說:「如果有一個壞人,他總是裝得很善良,我們怎麼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另一個B君同事回答:「那我們看起來他是好人」。A君繼續問:「如果他一直裝下去,一直都是做好事呢?」,B君說:「那他還是好人,別人還會反問你為什麼會說他是壞人呢?」所以一個人的想法或是他曾經說出來不好的事情,不代表他就是那樣的為人;反之,亦然。孔子說過「聽其言而觀其行」也是相同的道理。所以師父常說:「假裝自己是佛教徒,裝久了,就變成真的佛教徒了!」。
    • 挑戰:特別是對於工作上,我們心裡想的、嘴巴說的、實際做的,都要特別的謹慎;因為不僅是影響個人,也影響著團隊的運行,以及公司與公司間的合作。有時候心裡想的跟表達出來的,也許就不一致了(例如軟體需求規格);而實際做出來可能差別更大。有時候我們並不應該被事情的結果影響最初的期望,修正自己的心態,再努力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另外一點,則是體認到有時候要表達憤怒時,是因為自己無法控制而憤怒,還是你自己選擇這樣的表達方式(某種談判策略)?這是有很大不同的;前者這意謂著你是個情緒化的人,後者則表示你是個有策略表達自己情緒的人。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佛度有緣人」。我想,佛法像是汪洋中的一條船,在茫茫苦海中航行。你若遇見這條船,你願意,你上船,看是否能夠到達彼岸;上船後,心若獲得平靜,就在這艘船上繼續人生旅途的修行吧。

OTORI
28.01.2018

師說、授業—關於學習、志氣與愛情觀

上一篇OT分享了曾經在「物件導向分析及設計」的課堂上老師說過的名言金句,在這一篇文章中則是要分享在學生時代,關於學習、志氣與愛情觀老師教誨過的事情。

關於學習
OT高中念的是花蓮高中。在高中時代因為不太愛念書,所以成績很糟糕,特別是理科;但儘管理科再差,在父親的逼迫下,OT最後還是選了自然組。因此高中三年對我而言無疑是一段難熬的時光。

儘管那不是段開心的時光,老師們有些教導還是很具啟發性。
  • 「不要好高騖遠」
    • 意義:高一的數學課,因為每次小考都考不好,所以很理所當然地買些參考書來看;裡面有些看不懂的題目,也很自然的會去問老師。當時的數學老師是王進龍老師。最記得有一次王老師跟我說:「OT,不要好高騖遠;課本裡面的題目都還不會解,就想解這種題目。」老師的意思是希望求學能按部就班,學習都是紮紮實實的。
    • 啟示:當時我並沒有理解要實踐「不要好高騖遠」所需付出的努力,因為後來大部分的時間我上課還是沒有專心聽課,課餘時間也在玩社團活動,所以數學成績一直沒好過。後來課本上的題目還是不會解。我想當時的自己應該是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的少年吧?
    • 挑戰:經過職場的歷練,不要好高鶩遠這句話給了我兩個挑戰:第一個是如何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仍敢於訂一個遠大的目標?第二個則是如何在實行這個目標時不讓人感覺「好高騖遠」?從團隊來說,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如果不訂出一個積極的目標,帶領團隊前進,很快地就會被產業給淘汰;所以不可能故步自封、原地踏步。但是一旦目標離現實太遙遠,讓團隊成員覺得就算拚了命也不可能達到,很容易淪為空談。而這個觀念放到以個人來說,當你決定是否接受某項任務時,評估自己的資源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去完成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這樣的企圖心更是決定工作成就的重要區別。
  • 「不要一有機會就失敗」
    • 意義:同樣是在高一王進龍老師的數學課,課堂上總會有些小考或是隨堂抽問,每次只要抽到OT就是答錯不然就是答不出來;於是老師總會語重心長地說:「OT,不要一有機會就失敗」。
    • 啟示:同樣的,其實當時我也沒有理解要實踐「不要一有機會就失敗」的意義,所以到了要畢業前還在補考。
    • 挑戰:其實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們常聽到「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但是如果我們不斷地錯過每個機會,在每次最佳的時機點都以失敗錯過,最後就是只有一個失敗的人生在等著你。意識到這點之後,這句話反而成了我現在經營項目最重要的態度:「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所以每每到了關鍵時刻,我義不容辭的願意付出時間、精神、力氣,甚至犧牲家庭相處的時光來達到目標。一旦下定決心,就全力以赴吧!

關於志氣
  • 「身為花蓮的菁英,你們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離開花蓮」
    • 意義:高中入學典禮的時候,這是花蓮一位私立高中校長講的話。跟這位校長說的一樣,OT大部分的同學都不在花蓮,有些到了台灣比較大的城市,有些則是出國成家立業。有時跟同學聊天時,似乎身為花蓮人都比較能夠接受「真的要有一番作為,就要離開家鄉」的想法;這可能是每位花蓮人在成長過程中被灌輸了根深蒂固的思想吧。
    • 啟示:也許是個性的關係,當時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完全明白自己終將有一天會離開自己成長的地方發展。
    • 挑戰:開始工作之後才發現原來離開家鄉到數千里外的地方工作這種事情是很平常的事情。像OT其中一位大陸同事,是在新疆長大,在成都念書,在深圳工作;等於每個人生階段人脈都被reset一次。而像是福建跟河南是人口外移大省,沒有太多的工業建設與商業發展,所以大多數這兩省的子弟會到千里外的大都市打拼。雖然覺得離開家鄉工作是必然的事情,但有的時候還是會被情緒打敗;如何克服情緒問題專注把工作做好,才是挑戰的開始。
(攝於花東縱谷)


關於愛情
  • 「愛是一種能力,當你覺得可以的時候你付出,不行的時候你離開」
    • 意義:這是大一國文課聽到的。很遺憾已經不記得這位國文老師的名字了,而且也忘了當時講課的內容是甚麼,為什麼會講到這件事情?故事背景依稀是老師在講自己的擇偶過程:老師有一位從小一起長大的親梅竹馬,他們倆個是互相喜歡的,但是後來這個男生決定從事軍職,老師覺得自己無法承受一個人待在家裡,每天要擔心自己丈夫的安全。因此雖然已經論及婚嫁,最後她沒有接受對方,選擇了一位工作平穩的人共度此生,那便是她現在的丈夫。她那時就說了,要我們別把愛情看得太偉大:「愛是一種能力,當你覺得你可以的時候你付出,你不行的時候你離開」。
    • 啟示:當時年輕氣盛的我並沒有聽懂的話,花了好多時間在感情路上跌倒,才終於體會到原來許多年前老師說的話是對的。
    • 挑戰:不是說愛情不重要,但也不能說人生只有愛情重要。這段談感性的篇幅,老實說對OT寫起來不是很容易;擔心寫重了噁心,寫輕了無情。然而有很多事情需要用平常心看待,退一步看世界海闊則天空;心靜了,人生才能左右逢源,越走越順利。「愛是一種能力,當你覺得可以的時候你付出,不行的時候你離開」 這段話留在這裡,各位讀者冷軟自知吧。


下一篇,談得雖然也是課堂上學到的,但卻是在出了社會後;我們談談OT在禪宗道場學習到的教誨。


OTORI
28.01.2018

瑞雪兆豐年

甫過臘八,上海便開始飄起雪來。據大陸當局的天氣預報,這波冷氣團南下讓大陸許多城市下起雪來了;不僅是下起雪,甚至許多地方是「暴雪」。而上海的這場雪,也被號稱是「十年一遇」。OT自己也有同事此時正被困在合肥,明明事情已經完成,卻因為機場關閉無法返台。

下雪,雖然帶來許多不便,而且即便每年都看得到,但每年的第一場瑞雪還是讓人無比興奮;也許是因為雪景美麗,也許是因為一年即將結束。「瑞雪兆豐年」!

第一次感覺到下雪的興奮是在2012年的柏林,那一天正準備是「Lange Nacht der Museen」(柏林博物館之夜)。晚上20:00左右,正當我準備進入第一間博物館的時候,天空開始下起雪來,沒多久地上開始有了一層積雪,走沒幾步便開始打滑了起來;才知道長居國外的朋友沒說錯,下雪雖然美麗,但真的是有些不方便。

(2012年攝於柏林)

因為在德國幾個月的放空,讓我重新看見了人生的美好。如今心境的不同,現在出差時看到雪,變成思量著如何在農曆年前把許多項目做個總結,以及把重要的客戶再拜訪一輪;然後回家好好過個年,陪陪家人。農曆年後又有許多工作要繼續推進,將會個嶄新的開始。

(2018年攝於上海)

不妨像是獵人一般,當作是過年前的最後一次狩獵吧!

OTORI
28.01.2018

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師說、聞道—關於軟體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是節錄於韓愈在唐德宗十八年(西元802年)完成的著名文章《 師說》,貫徹這邊文章的宗旨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鼓勵人要勤學、不恥下問,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生時代,大部分老師講課的內容都是來自於書本上面;所以有時候在課堂上稍微不專心聽課,回家努力點看書,還是可以應付考試;不過出了社會,太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這時候「勤學」更顯得重要。

「你現在的成就是你以往的習慣累積而成,如果要成功,首先要克服自己人性的弱點!」這是OT的老闆每次開罵時出現率最高的一句話之一,而這個觀點亦是正確的。人生其實是無數個選擇堆積而成,本來每件事情當作個別事件就是只有「Yes」跟「No」簡單的兩個選擇;但是經過無數次的「Yes」跟「No」的選擇後,每個人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所以如果一個人的人生高度想要持續成長,光是守著自己以往的觀念是沒有太多幫助的;更多的時候,是挑戰自己既有的認知,尋求突破。

這系列的文章中OT舉自己的幾個例子,是曾在學生時代學到的觀念,並且隨著這一、二十年來不斷與時俱進幫助OT前進;有些話當時OT並沒有理解,而有些則是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挺有意思。相信其中有些例子大部分的人都是聽過的。



關於軟體

OT研究所念的是軟體工程。起先是念圖形識別,但是因為念得不怎麼樣,所以被當時的指導教授轉去做軟體工程相關研究。軟體工程本身講的是方法論,並沒有Domain knowledge,因此為我將來的職業生涯留下許多想像空間。很感謝當時的指導教授鄭有進老師,在畢業論文中將通訊概念與軟體工程結合,這十多年來通訊加上軟體一直都是門顯學;隨著物聯網(IoT)、車聯網(V2X)、人工智能(AI)的普及,我相信不僅是商業應用的蓬勃發展,對於基礎的科學及工程研究(無線通訊、密碼學),都將會進入更深、更複雜的層次。
  • 「這些軟體工程裡面提到的流程、方法,就看你傻得願不願意相信。」
    • 意義:這句話是有次鄭老師在「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中講的一段話,當時上課的背景是在講說軟體工程當中有很多種流程,如何去把你的軟體寫好,有些流程很複雜(像是Waterfall),會產出很多文件;有些流程相對來說簡單(例如Scrum),講究設計與實作的靈活度。但是哪種比較好、哪種比較不好,就要看你願不願意很踏實的去實踐那些方法,最後得到自己實踐後的結論。所謂「傻得願意相信」,就是指不要才準備開始實踐,發現這個文件要寫、那個流程要做,就決定放棄了。
    • 啟示:以目前OT所在的車用產業來說,文件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文件化的目的,是從一台車(及車上的元件)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要考量品質、安全性等重要議題。我們如果拿汽車與飛機作為比較,常常忽略了汽車講究的安全性是比飛機高出許多的。為什麼?因為汽車作為民生用品,是任何持有當地駕照的人都可以駕駛的;而飛機則是受過訓精良的專業人士才能駕駛。所以從機率上統計,各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大約是每10萬人有5~10人,而空難死亡人數則約為每1400萬人有1人。如何落實車用安全,在車用產業的狀況是,不論是哪種車用標準:IATF-16949、ISO-26262、AutoSAR,無一不要求完善的文件化管理。
    • 挑戰:身為一位以軟體工程為專長的學生,對於打造流程、遵守流程以及文件化管理這些事情,特別是在車用產業裡面,真的執行很不確實。甚至曾經也懷疑流程及文件化這兩件事情對於工作的影響有多大?隨著公司在車用產業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客戶對品質更加嚴格的要求,也看過越來越多精製的流程及文件,最後還是回歸到了身為軟體人最基本的流程及文件化管理。與其逃避,說這個工作緊急、那個工作忙,沒時間顧流程、寫文件,不如紮紮實實的面對。要做好流程及文件化,除了需要專業知識來完成,同時也考驗著執行力以及毅力。

  • 「工程就是把要解決的問題結構化。」
    • 意義:這句話同樣是在鄭有進老師的「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提到的。當時課堂上是在講說要如何做軟體架構的設計,例如設計樣式(Design pattern)要怎麼用?甚麼情況可以用那些pattern等?如何做架構設計是來自於我們對於問題的理解有關。工程就是要解決問題;軟體工程就是要解決軟體開發的問題。當我們可以把要開發的軟體問題結構化之後,就可以用適當的設計來解決這個問題。補充一點,鄭老師也常說「設計」這種事情只有「比較好」,而不存在「最好」的設計。
    • 啟示:其實在老師說這句話之前,我從來沒有明白「結構化」這件事情的意思;原來我們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是可以「結構化」的。例如建一個庭園,可以結構化成需要有植物、陽光、水、籬笆,至於植物要種植那些?陽光從哪裡來?水要怎麼表現?籬笆是甚麼樣式?這些則變成是實作問題。例如吃頓飯﹐也可以結構化成要有主食、主菜、配菜、湯、水果,至於它們是如何料理、用甚麼材料,都是實作的問題。
    • 挑戰: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我越相信「結構化」這件事情:寫軟體可以結構化,寫文件也可以結構化,而流程就是把做事情的方式結構化後的產物;現在甚至發現溝通也可以結構化!每當事情出了錯,也不斷練習從抱怨別人、檢討枝微末節的細節,慢慢從整個問題的結構來探討要怎麼調整。訓練自己對問題結構化的能力,其實就是來自於對於一個問題的瞭解;為了能更順利的解決問題,也會因此更加推動自己去攝取不同的知識,累積不同的能量。


  • 「你怎麼知道你哪天不是靠寫需求來賺錢?」
    • 意義:與前面兩句話相同,也是來自鄭有進老師的「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軟體工程最基本的流程是Waterfall model,這個經典的模型將軟體開發分為需求、設計、實作、驗證、維護等五個不同的流程。當還是學生的時候,總是比較好奇如何把東西做出來,而設計及驗證的工作比較沒這麼仔細,對於需求則更是不怎麼重視。當時鄭老師在上「Requirement Elicitation」這一段的時候就有感而發,要我們好好寫需求文件;怎麼知道哪天不是靠寫需求吃飯呢?
    • 啟示:如何讓使用者的需求變成文件化,OT覺得應該是一門很深的溝通工作;我們平常在說話時,即便不去文件化,都很容易產生誤解,更何況是要將概念性的東西用文件的方式表達出來?所以越能夠將使用者需求文件化的越精準,表示對於客戶想解決的問題理解的越清楚。
    • 挑戰:在車用產業,通常需求是來自於車廠,Tier 1提出設計,Tier 2及外包的第三方完成實作,驗證及維護則是車廠、Tier 1、Tier 2、3-Party各有各自的驗證及維護方式。現在許多數位巨擘如Google、Apple、Amazon、Baidu、Alibaba等都想方設法想進入這個產業,車廠對於這些新進的競爭者也抱持著許多想法,但是這些想法如何反應在產品上,很多時候是隱而不宣的,甚至車廠不知道該找怎樣的供應商來幫他們實現。若是這時候能夠有很好的需求誘發者,也許就有機會將一些概念實現為一個很棒的產品。


下一篇我們談談「關於學習」、「關於志氣」以及「關於愛情」。

OTORI
27.01.2018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差旅 - 調適你的出差心情

不知道網友們是不是有看過喬治·克隆尼(George Timothy Clooney)主演的「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2009)?其中拿著航空公司VIP卡的男主角,可以享有優先報到、優先登機、優先選位、貴賓室等豪華待遇,對於這樣的生活方式可能有部分的網友是相當嚮往。

由於出差次數多了,也累積不少里程;所以如果公司剛好是訂到特定的航空公司(我們公司是採用相對低價策略),OT就可以像電影般拿著貴賓卡,享受優先報到、優先登機、優先選位,以及貴賓室等待遇;甚至像是降落香港、上海等大城市的機場,還可以走E通道出入境,不用大排長龍排隊等海關。但這種自我良好的感覺,會迅速在飛機降落後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堆負面情緒,甚至質疑自己為甚麼答應出差!

為什麼會有負面情緒呢?以下列舉曾讓OT負面情緒爆棚的情境:
  1. 事情根本沒有處理完,客戶硬逼著現場支援。
  2. 登機時還被老闆打電話罵說事情沒做完。
  3. 在出差的時候接到家人的電話,說孩子發燒、家裡廚房淹水之類的。
  4. 人明明已經到客戶端,客戶還打電話跟老闆投訴,然後老闆直接打來電人。
  5. 不是自己的事情,卻被安排出差。
  6. 出差到了當地,結果原本安排要來支援的同事沒有一起過來。
  7. 事情一籌莫展,也得不到同事們的援助。
  8. 出差在忙A的事情,結果B客戶起火,老闆一樣打電話來電人。
以上這些事情都會令人相當沮喪,有時會沮喪到不想做事情,甚至想放棄離職算了。有這樣的情緒,OT完全是過來人!所以在其他同事出差時,我會想辦法盡量讓其他同事們好過點:給予實際的支持.或是電話關心;真的搞不定,就義不容辭的去頂吧!

以下有些方法可以提供遇到類似瓶頸的朋友參考:
  • 訂出工作計畫:這是Feng教我的,在一天開始工作的時候,先列出工作計畫:「管理的事情最先做」。這樣一整天的工作會有目標,知道要聯繫誰、取得誰的幫助,晚上在整理這些計畫時,也可以知道今天有哪些產出。事實上這不管是不是在出差,都是實用的方法。
  • 移除讓自己分心的理由:早前家人的照顧是會造成我分心的主要原因,也曾經因為照顧的問題跟Feng激烈討論了很多次。後來我們針對「環境整理」以及「照顧孩子」兩個部分分別做了解決。首先由於住的大樓並沒有集中倒垃圾的地方,因此請了打掃大樓的阿姨每天固定來家裡倒垃圾,如此Feng可以不用一邊要照顧孩子,還要出門倒垃圾。第二個是家裡環境需要打掃、地板要拖、馬桶要洗... 等等,這樣孩子在家裡玩才放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請打掃小姐每周固定打掃一次。最後是孩子晚上需要照顧吃飯以及陪她玩;因為Feng自己也要吃飯,再加上還要整理孩子隔天的用品的話,會大大壓縮Feng睡眠的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請了計時保母,晚上負責陪孩子吃飯以及整理用品。這樣算是解決主要的幾個問題了。當然,出門在外思念家人的心情是難以言喻的,要如何遠距離的跟家人保持良好互動,推薦可以參考這本書:「我是好爸爸」。



  • 善用閒暇時間:如果平常在家裡,可能要陪孩子洗澡、陪孩子玩,整理家裡跟整理孩子隔天要用的用品(儘管有計時保母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出門在外時則完全沒辦法分攤這些責任,只能讓Feng獨立處理。所以如果把閒暇的時間拿來上網、看電視、遊玩,就實在太對不起Feng了!因此在出差的時候,培養正當的休閒,利用時間閱讀、鍛鍊身體,也可以降低負面情緒的爆發。像我這次就決定要好好利用時間整理文章。
  • 專注解決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如何解決問題,問題解了,客戶才會滿意,才有可能完美的結束任務,一舉兩得滿足客戶及公司。此外,工作人員一旦出門便是代表公司,一言一行、處理問題的態度,都會影響到公司未來的合作;嚴重時就是有訂單跟沒有訂單的差別。關於那些老闆有沒有打電話電你、客戶如何抱怨、其他團隊成員如何不配合,都不能影響你的最終目標:解決問題。專注在「解決問題」這個目標上,你才會努力克服這些對你的外在影響因素。
  • 主動出擊: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嘗試過用抱怨工作的方式以為可以降低跟Feng在家庭經營上的衝突:一切都出差很無奈、都很不得已、都不是我的問題。這樣的做法最終只會不斷增加負面情緒,心思也不會辦法專注在工作上。經過調適後,如果這份工作真的是你願意投入熱情並想得到發揮的舞台,出差這種事情最好是主動出擊;不要等客戶、老闆逼急了才出門,這樣處於被動,心態上跟待宰的獵物沒有太大的差別。像Power錕(錕P)說的,我們應該發揮獵人精神,主動要求出差,主動安排自己的工作,這樣出差的時間及任務反而更容易掌握。我們不妨把每次出差都當成一次狩獵吧!

我跟我台北的同事們從前有個謬思,就是會覺得大陸的同事應該比較適應出差,因為他們大部分都離老家很遠,出生、成長、念書、工作可能都相距千里遠;但是深究之後發現對於離開舒適圈這種事情,果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欣然接受。所以為什麼公司這麼多人,會總是要你出差呢?這個問題是需要思考的;反過來說,如果有一天公司不需要你出差,是表示好事嗎?

對於成家的人來說,家人一定是最終的顧忌。而妻子身為這輩子最親密的戰友,也許出差說好聽是為了家人,但也不得不承認其中還包含一部分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不在家時讓自己的老婆好過點,是應盡的義務,原本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OTORI
21.01.2018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差旅 - 交通卡

從2013年開始,突然變成重度出差的職業生涯。雖然學生時代就曾想嚮往這樣的工作方式,但實際執行起來卻非常不容易;特別是成家之後,若不是家人願意支持,也早就放棄了。「若要成功,就必須能人所不能」,也許「出差」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雖然不是得失心重到非得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不過能給自己的人生出道題目,當作課程般的學習如何朝目標邁進,也是件有趣的事情。

因為出差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很少有機會到城市裏的名勝古蹟遊歷,甚至連吃上好吃的餐廳都是個奢侈的期待;不過在城市裏面移動,搭乘地鐵,交通卡卻是必備的行頭。四、五年下來不知不覺間也蒐集到不少交通卡。下面是2012年進入N公司之後所蒐集到的卡片:


台北:悠遊卡
左邊第一張是大部分台北人都有的悠遊卡,這張是7-Eleven發行的i-Cash悠遊卡;當初應該是Feng慫恿說有優惠,所以購買這張卡片。後來因為銀行陸續推出有悠遊卡功能的信用卡,便很少在用這張了。

深圳:深圳通
2014年下半年開始導入當時的新產品NF3107,使用的是德州儀器(TI)的晶片WL1833,是集成藍牙及Wi-Fi的Combo模組。當時算是很新的產品(通常車用電子會比消費型電子慢1~2年),所以在導入各個客戶時也著實花了很深的功夫。因為深圳地鐵及公交車發達,當時都是從公司所在南山區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深圳的各個客戶;除了電腦、手機、皮夾、酒店鑰匙,最重要的就是這張深圳通了!當時大多數的客戶都在南山區(科技園)及福田區,寶安區也算是常去的地方;最遠會跑到坪山區,比亞迪車廠在那邊。上圖中第一排綠色卡片即為深圳通。



廣州:地鐵一日票
每次去廣州出差,搭乘地鐵的機會不多,因為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從酒店直接到客戶那邊。例如去天河區的廣汽研究院,我會住在五山路那附近,走一段路就可以到達。如果是去花都的東風日產,因為花都能接待外賓(指不是拿大陸身分證的人士)的酒店並不多,加上地鐵未通、往風神大道的公交車少,所以通勤都是以出租車代步。這個地鐵一日票是因為有次在廣汽出差完,心想還有一個周末的時間才要去下一個客戶,所以便買了一日票去看了黃花崗72烈士紀念公園以及廣州塔。上圖中第一排白色的卡片即為廣州一日票,而位於票卡中間最高的那棟建築圖形就是廣州塔。




武漢:武漢通
第二排深藍色卡片是武漢交通用的武漢通。2014年第一次去武漢,武漢是湖北的省會,隔著長江漢水而立的三個城市:武昌、漢口、漢陽稱為武漢三鎮,合稱為武漢:其中武昌正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發源地。武漢是東風神龍的大本營,因此東風雪鐵龍、東風標緻可以看到佈滿武漢的大街小巷。



上海:上海公交卡
第二排淺藍色卡片是上海的交通卡,搭乘地鐵、公車可以用就不提了,搭乘磁浮列車來往浦東機場也可以用,而且票價只要40元(人民幣)。上海地鐵線路是大陸城市裏面數一數二複雜的,一條線路跟另一條線路有時可以交會兩次。如果出差揚州、合肥、杭州,有時考量到航班,也會從上海降落;因此當我負責的區域從華南往華中、華北移動時,上海交通卡真是很實用的一張卡片!上海我沒去過甚麼地方,不過外灘是我走過大大小小的城市裡面喜歡的地方;雖然繁華跟商業化,但放眼望去比肩而立的宏偉氣派而精緻的洋式建築,真實的透漏曾是各國租界的歷史。

杭州:杭州通
左邊第二排有熊貓圖示的是杭州通。杭州是浙江省會,是長江三角洲富裕的城市之一,南宋國都訂都於此,中華民國空軍也出於杭州筧橋,阿里巴巴的總部也位於杭州;而杭州西湖自古也是文人雅士喜歡的地方。2016年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就發現自己非常喜歡這裡;它是大陸少數商業非常發達但同時保留著許多人文古蹟的地方,氣候也好。我喜歡住在地鐵定安路站附近,不僅離西湖近,也可以搭乘地鐵到地鐵江陵路站,吉利研究院就在D出口處。



亞特蘭大:Breeze
2015年Feng去美國出差了三個月,剛好跨到春節,我便提前請了幾天假去陪Feng。本來以為可以開心的休個假,沒想到因為台北的事情太多,不僅晚上要配合台北上班,白天的時間還要接著處理公事,此外也得幫忙Feng及她的同事準備三餐以及打掃家裡,我真是覺得自己很適合家庭「煮」夫啊!把Feng跟她的同事都照顧的周周到到的!不過能用各種不同的廚房以及廚具料理不同地方的食材,也真的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事情!第三排中間深藍色的Breeze便是當時買的交通卡,去喬治亞工學院、水族館、奧林匹克公園都是靠它。


重慶:暢通卡
說到重慶,不僅曾經是對日抗戰時期中華民國的陪都,我們也有許多客戶在這邊:長安汽車、桑德、好幫手、東軟、遠特。為了對這些客戶有好的支持,公司除了我從2016年開始來重慶出差外,前前後後還安排不少人來這邊對客戶做現場技術支持;甚至在2017年底乾脆成立重慶辦公室,就近支援這些客戶。第三排右邊白色的卡片是重慶的暢通卡。重慶別名山城,是長江與嘉陵江匯流處。



瀋陽:公交卡
2017年第一次來瀋陽。瀋陽是以前滿清未入關時的國都,在地理位置上就是所謂的東北;跟寶馬(BMW)合資的華晨大本營就在瀋陽。當時會來瀋陽出差,也是因為華晨準備量產,為了量產順利,包括我自己跟另一個深圳的同事,在這邊也熬上了幾個星期的時間。第四排左邊銀色的卡是瀋陽公交卡。


大連:明珠卡
雖然從2014年就開始到大連出差,不過直到2017年才買了公交卡(第四排藍色卡片);主要是當時地鐵沒通,也不知道哪裡可以買到公交卡。隨著大連的地鐵開通,到地鐵站就可以買到公交卡,也同時解決通勤的問題。在大連出差,目前唯一會去的客戶就是位於北河口的東軟。通常我會住在七賢嶺那邊,然後搭高交車上去;到東軟門口之後,再改搭接駁車上到F棟群。晚上則是有接駁車搭接駁車,沒有接駁車就搭出租車。有了滴滴打車後,原本晚上加班時擔心招不到車的問題,也隨之解決;以前沒有公交卡也沒有滴滴打車時,搭車都得準備一堆零錢,很不方便。

香港:八達通
大概從2013年開始到惠州出差時就常常從香港進出。香港進出比深圳、廣州這兩個機場進出的好處是航班選擇多,而且價格也便宜很多。2017年因為比較頻繁來往廣州花都,從福田口岸進去後再從深圳北站或是福田高鐵站直撲廣州北站太方便了,所以便開始買了八達通(第五排左邊)。香港從上水到機場的快線,車子做起來很舒服,又有網路可以用;所以我其實還挺喜歡從香港機場搭快線進到福田口岸的。

第五排右邊還有一張上海交通卡,純粹是因為有一次出差時忘了帶卡,所以多買了一張;裡面大概也只剩4塊人民幣,可見這張卡對出差的我多好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循著古人的教誨踏著科技的足跡,築夢而踏實。



OTORI
20.01.2018

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履歷撰寫及面試技巧 - 面試

在面試新人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不僅是透過面談挑選適合自己團隊的人,同時也是與面試者們交流彼此的價值觀。在我們這個以研發、技術為主的產業,技術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工作態度;因為科技的進步速度太快,如果你沒有一個很好的心態來面對工作,技術再好,也總有一天會被淘汰。

好幾年前參加扶輪社青年服務團(簡稱「扶青團」)的時候,當時所參加的扶青團每年會舉辦一次生活營。剛開始舉辦的宗旨有點效法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現任美國總統)當年的電視真人秀節目「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我們將生活營隊命名為「我是接班人」。營隊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提供給年輕人,特別是正準備要踏入職場的學生們一個與中小企業主面對面座談的機會。在這個活動中,會由扶輪社的社員們命題,並由參加的學員分組合作完成企劃。

這個生活營其中有一個活動是自我介紹,意義是「如何在眾多的求職者脫穎而出?」。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位扶輪社社員的回答:「老闆,你一定要用我,你一用我我就可以幫公司賺500萬!」雖然這個答案在當時獲得許多掌聲,但是經過幾年的社會歷練後,我想這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我將面試評分總結為以下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面試官關心的問題跟評分的面向各有不同:
1. 第一印象:包括履歷的撰寫以及筆試,還有從面試者與面試官第一次見面時就發生的評分
2. 自我介紹:透過雙方的自我介紹對彼此建立的信賴評分
3. 隨機提問:透過隨機的提問了解雙方的價值觀、爭取這份工作的決心、工作態度、口才、邏輯等評分

從上面三個階段,我們可以知道面試官決不決定要用一個人,其實在自我介紹結束後已經有個底;隨機提問的目的是更加確定要不要給這個人錄取機會。面試時謙虛絕對不是美德,但是太過於狂妄,往往也只是徒增反效果。

不同的產業,尋找的人才是不同的。文章前面提到的那位社員是一位室內設計工作室的老闆,管理的員工可能不多;那樣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紹,以他的職場背景來說可能既有創意又可爭取到工作機會。 但以大多數位於科技產業的企業而言,講究的是團隊合作。一個案子要能成功,先有銷售、業務們負責打開生意的窗口,接著項目管理、研發、應用工程師要紛紛跳進來把項目完成,出貨的時候品管、生產、採購、財務要把產品正確地交給客戶,並且收到貨款。每個人的職務都是精準的環節,缺一不可;所以通常這樣的產業需要的人才是如何能跟著團隊一起成長,並且能夠跟著團隊一起達標的人。太過於濃厚的個人色彩有時反而會破壞團隊的合作。

我們在面試時說的每句話,都可以開啟更多的對話,也表示有更多機會讓你的面試官印象更認識你。例如如果我們在面試時說:「貴公司一定要用我,我可以馬上幫公司賺500萬!」這樣的一句話,通常可以引起面試官的好奇心:「喔?你究竟有何本事」。然而這句話的背後也表示著自己對產業界夠了解,也對自己夠有信心。

我曾經面試過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面試者,他來自台灣的交通大學;這位面試者很聰明,念得是物理學系,卻因為對寫程式很有興趣,旁聽課程,自學自修;不僅程式寫得好,從他的筆試答題分數來看,可能還比一般念資訊工程的學生更具備一位軟體工程師應具備的內涵。但最終我沒有錄取他。這篇文章提到面試的評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下面就用這三階段的評分來分析這位面試者。

這位面試者第一印象就開始讓我有許多保留:雖然履歷寫得很有志氣,答題也相當優秀,但是他穿著短袖T-Shirt、短褲以及球鞋,這樣的穿著並不能展示他對爭取這份工作的尊重。

自我介紹則是表現得不錯,對於自己的學經歷如何追求、如何喜歡寫程式,說明的很清楚。對於自己做的專題、修過的課程,都可以講出自己學到甚麼、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對自己的掌控度是相當不錯的。其實過了這個階段結束時,我大約有保留50%的喜好程度,覺得也許可以給這個年輕人機會試試看。

不過在隨機提問時,他花了太多時間在闡述「忠於自己」的意義,對於團隊合作、加班等議題,他覺得會需要加班、工作做不完是因為當初安排工作的時候就有問題;但對於一個成長中的公司,在競爭的環境裡,老實說要所有工作都有很好的安排、充裕的時間、完善的資源,無異緣木求魚。但儘管如此,還是可以感覺到他的機智。

掙扎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不錄取這位面試者,主要是因為我擔心在項目緊張時,不知道這樣的新人是否有足夠的抗壓性把任務完成,還是會認為千錯萬錯都是上面事情安排不好的錯?這也許也是價值觀的落差。

以前我很不相信團隊合作,覺得事情可以自己做,為什麼要假手他人?後來,隨著項目越來越多、要照顧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有些細節開始無法自己兼顧。於是你會看到一個更大的架構:如果你可以給某個人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可以讓其他人完成更多的任務,你就會不斷的把這樣的任務給指派出去,協助這些人完成任務;這樣團隊才可以越走越遠,越做越大。但奇妙的是,你的工作量從未減少,反而有越來越多的事情會向你跑過來呢!


OTORI
19.0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