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生遇到難關時,OT總會翻出幾篇自己格外喜愛的經典文章來讀:諸葛亮的《出師表》、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文天祥的《正氣歌》。這些篇章的作者都是在經歷一段蟄伏之後,試圖突破困局、尋求變局的關鍵時刻所寫。不僅總結了自身的理想與志業,也為後人留下深刻的思想精神標竿。每次讀完,總覺得血條又悄悄回血了一些些... 當然,真正走出低谷,還是得靠調整自己心態與努力前行了。
蜀漢建興五年(西元227年),時年二十歲的劉禪已登機五年,諸葛亮決意出兵北伐攻打曹魏。根據《蜀志》記載:『建興三年,曹丕殂,明年,曹叡立。五年,丞相亮帥諸軍北伐魏,乃上表。』以諸葛亮的視角來看,此時離曹丕篡漢也已有七年、劉備病逝也已五年,在益州秣兵厲馬多年,正是開創新局的良機。此時諸葛亮約四十六歲,已近天命之年,而戰場瞬息萬變、生死由命,很難說會發生甚麼事情;諸葛亮為確保萬一,特意留下了《出師表》給劉禪,簡短的630字,不僅回顧了自己的抱負及信念,也為後主劉禪留下了治國方略及期許。
![]()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