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此生不復相見也是種祝福

康健雜誌250期的封面故事是「婚姻,世界上最難的功課」。剛好在回看News98電台的節目時,聽到主持人陳鳳馨跟康健雜誌總編輯鄭桂芬的訪談;裡面說道大部分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幸福夫妻們,其實跟我們都一樣,每天都會為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產生摩擦,其中「婚姻大部分的時間其實是用在拯救婚姻,跟我們一般人一樣」的這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現在的台灣,根據雜誌報導,結婚率下降的情況下,離婚率卻不減反增。在我們父母那一代,離婚不是選項;但是到了我們這一代,男女對於婚姻的理解不同,很容易就走到離婚一途。能夠做到「散買賣不散交情」的怨偶們更是少之又少。

前一段時間跟幾位哥們一起吃飯,當然男人們在一起難免喝上幾杯。其中一位朋友可能多喝了,情緒上來,開始在談論十年前離婚的事情,說自己跟前妻還有孩子都十年沒見上面了,前妻一直在躲他,換了手機號碼、地址,孩子都見不到;他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前妻這麼恨他?

OT想到一個故事:在海邊,躺著一具野狗的屍體,曝曬多日無人聞問;許多路人經過,紛紛掩鼻而去。後來一位獵人經過,脫下上身上的外衣,蓋在屍體上面,便離去了;接著又來了一位書生,誦了一段經,為野狗超渡後也離開了。不久之後,經過了一位漁夫,他把野狗埋葬了。

一天,書生遇上了位美麗女子,兩人結了婚並且恩恩愛愛,後來這位女子為書生生下了一個可愛的男娃。說也奇怪,就在孩子出生後沒多久,女子消失不見了。書生傷心欲絕,找了位得道高僧希望能為他解惑。和尚看了看書生,道了聲佛號「阿彌陀佛」,便娓娓道來女子前世便是當年那條曝屍多日的野狗,她為了報恩而出現在書生的生命中;因為緣分不夠最終只能短暫相遇,而她必須去找到她生命中最終的歸宿... 漁夫。書生聽完,大哭... OT那位朋友也是。

但有時世事如此,善緣惡緣都是緣。看著他一路從婚姻問題爆發到小倆口分開,處理的實在不是很好;雖然那位老哥稱不上是甚麼壞人,但是有些傷痕一旦留下烙印,關係就再也難以復返了吧?儘管能感受得到他的懊悔,但事實是十年前的當下並沒有能處理好的課題,留在十年後要處理好根本絕無可能。OT最終實在不得勸勸這位老哥好好過日子,對誰都好。

想想這麼多的社會新聞裡面常看到所謂的恐怖情人,在分手後還糾纏不休,而越是沒有結果反而衝突越大。不覺得如果勉強只會帶來更多的不幸,此生不復相見不也是種祝福?




OTORI
9/30/2019

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白銀帝國—從唐帝國到明清盛世,貨幣如何影響中國的興衰》書摘

《白銀帝國》個人覺得寫得很精采,也是相當硬的一本書。本書作者往往引經據典,考究相當嚴謹,幾乎每頁都列出的自己的參考文獻。如果喜歡在閱讀一本書之後還可以有更多相關主題延伸越閱讀的朋友,這本書應該相當不錯。

自讀過《西方金融如何改寫中國現代史》之後,透過本書這是OT第二次看到「大分流」這個名詞,似乎以前學生時期讀的歷史課本並沒有這種說法?查了一下Wiki,大分流(英文:Great Divergence)是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慕蘭提出的一个歷史名词,指的是西方世界在19世纪克服了增長限制而超越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的一段歷史時間。為什麼會出現大分流的時期?則成為許多談論中國近代金融史一定會去碰觸到的話題。

在前一本OT介紹的書籍「西方金融如何改寫中國現代史」裡面,對於大分流時代的理解,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說明英格蘭銀行的誕生與同時在明朝萬曆年間,兩者在金融制度上的演進有何不同?是怎樣的推力讓英格蘭銀行成為現代銀行的重要旗手,並幫助英國政府推動了許多現代化的重要改革,包括資本主義的成形、軍事力量的提升、近代民主制度的成形、人文思想的提升(但作者特別強調不包括工業革命)。而明朝及清朝又受到白銀怎樣的影響,因為世界的銀荒導致國內購買力衰減,民不聊生;又同時因為白銀不斷的從世界流向清朝,進而英屬東印度公司為了貿易平衡而發動了鴉片戰爭,從此成為列強的禁臠,國力一蹶不振直到民國。

《白銀帝國》的作者,則是透過不同的史觀,說明每個朝代都有期背後貨幣運作的邏輯,跟政府財政稅收的制度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從宋朝的紙鈔實驗「交子」、「會子」,跨越元朝直到明朝宣布失敗,從此白銀勝出。全世界又因為購買來自中國的茶葉、絹、絲綢、瓷器而讓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入。有學者考究當時的中國,可能就是世界白銀流向的終點。白銀的勝出,使得明朝及清朝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再思考便利的紙鈔,而這樣的貨幣邏輯從此錯過建構現代金融環境的良機。

OT節錄本書的其中一篇「明朝的『李約瑟之謎』」跟各位網友分享:
白銀浸淫之下的中國明末,經濟高度商業化,全球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為何未能產生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的天問,卻對後人充滿誘惑,相關研究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的提問者有兩位。

首先是著名的社會學大師馬克思.韋伯,他曾經提出疑問:工業革命為何沒有首先發生在孕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中國?這也就是傳說中的韋伯疑問。隨後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在研究中國的科技發明之際,也萌生了著名的李約瑟之謎:中國發明在古代遙遙領先於其他文明,但為何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OTORI
9/29/2019

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宋朝國力概述

本章節擷取自《白銀帝國-從唐帝國到明清盛世,貨幣如何影響中國的興衰》,作者為徐瑾。徐瑾是經濟學者,現為英國《金融時報》旗下FT中文網財經版主編、首席財經評論員,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上海公共政策研究會理事。

本書在說明中國近代的貨幣演變,其中關於宋朝一章節讓OT讀起來覺得興味十足。主要原因是宋朝常常在學生時代的歷史教課書中被形容是個孱弱的朝代,雖然文化程度很高,卻總是受到外族的侵略。而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考證發現,宋朝不僅是文化程度高,經濟更是超越漢唐的空前繁榮;軍力雖然不足以跟遼、金、蒙古等征戰歐亞的國際級軍事強權匹敵,但卻也周旋了數百年之久。透過作者徐瑾的筆下,OT節錄其中一小段落,跟大家分享宋朝的故事。



宋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海上帝國,商業革命、交通革命、農業革命、都市革命共同構成了其輝煌的文明,人口和人均收入急遽增加,宋徽宗時期人口即多達一億,是漢唐兩倍有餘。宋朝的城市結構也逐步打破了商業和居住區的界限,從唐代的「坊市封閉」走向「坊市合一」,夜市禁令被取消,導致了城市生活的急遽繁榮與空前自由。宋朝的經濟繁榮不僅超過慣常認為盛世的唐朝,甚至可能是中國歷史上人均收入超過歐洲的稀少時間窗口。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商稅和田稅截然分離,發展出完整意義上的商稅制度,這也意味著抑商政策開始向征商政策轉化,商稅的徵收也更加程序化。

宋代的繁榮程度或許是中華帝國曾經的頂點。北宋年間貿易繁榮已經達到驚人的程度,隨著造船等技術發展,開始於漢代從港口銜接中國與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公認在宋達到頂峰。宋與數十個國家開展貿易,廣州、泉州、寧波等港口當年的貿易繁榮讓後人難以想像。此外,更不用說宋、遼、金與西夏且戰且和數百年間連綿不絕的邊境貿易,除了官方在接界地點設置的互市貿易外,還有各類民間交易以及走私。這些交易規模驚人,僅僅以當時交易比較普遍的商品羊為例,宋代皇帝御廚用羊每年就高達數萬口,而宋朝方面公私每年用於從河邊買入契丹羊的費用為四十餘萬緡(Min)。

宋代財稅中與商業有關的稅種也空前豐富。宋之前對於商業更多是管理而不是稅收,唐朝雖也盡力徵收商業稅,但不成體系,而宋代則將各種商業稅收制度化。北宋時期的稅率保守估計已經達到10%。重視商業與文官體系發達使得宋的文明程度空前進化,在國家主義和私有經濟這兩個領域獲得平衡與發展,對外奉行防禦性政策,但在經濟領域中的商業方面則比較激進,尤其在四川、福建、江浙等地—其中紙幣的誕生,可以被認為中國文明競賽中領先西方的頂峰的產物與象徵。

與此同時,宋代對於富人的態度也相當寬容,比起今天的「仇富論」,簡直堪稱「親富論」。除了天子,當時士大夫對於富人也相當寬容與肯定,比如北宋蘇轍即表示富人出現是情理之間,貧富相安是安定根本。更進一步南宋葉適已經認識到有產階層對於社會穩定的作用,指出富人適維繫社會上下階層的樞紐,甚至批評希望以打擊富人來救助貧人的想法雖然善良卻不應實行。

歷史充滿文明殞落的悲劇,而史書總是難免成王敗寇的邏輯。宋朝最被詬病的是軍力,但其實如果宋朝軍事真的那麼孱弱,為何能夠在五代十國亂局中崛起,為何能夠與遼、金與蒙古這樣的世界即軍事強國對峙數百年?宋朝從開國到滅亡,數百年間不是處於戰爭狀態就是處於備戰狀態,不得不長期奉行「守內虛外」的政策理念,為國內發展爭取時間。實際上,宋朝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其常規軍數量最高達一百二十萬人,超過很多朝代,軍事開支需求龐大。以後勤為例,宋代的倉場庫務在各地都有設置,不僅需要儲存糧食與器械等軍需,此外主管官員也需要費心經營以提供利潤,鹽、茶、酒等貿易即其徵稅均獲得充分發展。能夠支撐這一龐大軍事開支的帝國,離不開其制度管理與經濟實力,經濟思維滲透到宋朝的日常系統,紙幣也誕生於這種競爭之中。


OTORI
9/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