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2日 星期六

2021年全球10大新聞事件回顧

從2019年開始OT整理自己的新聞事件回顧,到今年為止發現有幾個主題是自2019年以來一直延續的;相信聰明的大家一定猜得到有哪些:中美摩擦、新冠疫情、氣候變遷、區塊鍊、電動車以及商用太空領域的拓展。而2021年比2020年又更精采許多,似乎也預告著2022年更是高潮迭起的一年。

歷史的演進常常是必然而非偶然,當我們回溯歷史的長河時,會發現在理所當然的現實中,早在這些事實型塑之前就已經有千絲萬縷的線索可循。OT覺得推動這個時代前進的齒輪,無非就是科技,科技的進步促使了中美摩擦的必然,也造成了氣候危機的必然。歷史中偶發的事件,則可能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催化劑,而眼前板上釘釘的就是COVID19了!

這樣一環扣一環的關係,OT畫成示意圖如下圖。

科技發展推動大國競爭也推動氣候危機

拜科技成長之賜,許多國家的生產力都大為提升,並進而再培育出更好的人才,促使科技繼續成長。中國大陸便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成長起來最顯著的經濟體;不但有著高速的經濟成長,並且很恰當的利用了經濟成長的果實進而提升產業體質、擴充國防軍備,也強化的外交關係。當美國沉溺於反恐戰爭二十年後,猛然回首發現中國大陸已經緊追在後。

原本已經越演越烈的中美關係,碰巧遇到2020年的COVID19爆發,意外使得全球都受到牽連;而這樣的動盪,雖然也讓北京與華盛頓有些妥協與合作,但主要還是加劇了雙方摩擦。從因為疫情而首先在中國大陸開始引發的全球供應鏈斷鍊,到美國透過半導體的圍堵大陸科技業,再加上美國為救因疫情導致限縮經濟活動而進行的量化寬鬆,恰好成為催生通貨膨脹的完美風暴。

中國大陸、美國、新冠病毒,剛好成為一個有趣的三角關係;中國大陸與美國不論是從科技、經濟、航太、治理體制、軍事、外交幾乎是全方面的競爭,唯一的共同敵人就是COVID19了!而除了中國大陸與美國這兩大之外,檯面上積極成為玩家的還包括俄羅斯、AUKUS(AUKUS是軍事聯盟,用在這裡其實並不合適,但為了方便稱美、英、加、澳這四個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國家的聯盟,還是使用AUKUS)、日本;歐盟與東盟雖然是被迫捲入,但身處地緣政治對抗的關鍵角色,似乎也無可避免的捲入這場戰局中。當然,台灣政府當局雖然意識形態鮮明,但說穿也只是被迫站在棋盤上的一顆子。

中、美、疫情三角關係

與其說俄羅斯積極成為檯面上的玩家,不如說是俄羅斯一直是檯面上的玩家;直至美國注意到中國大陸的國力可與之對抗之前,俄羅斯一直是對抗西方世界勢力的領頭羊。俄羅斯對歐洲為能源供應的主要出口來源,直接牽制了歐盟領導者的德國與法國;而2021年底烏東局勢的緊張,持續牽動美、中、俄三方勢力的消長。

鄰近台灣的日本,在2021年也是跌宕多姿的演出。原本延期的東京奧運還是如期在七月舉辦,鼓舞了全世界許多人民!原本東京奧運不確定能否如期舉辦,因為東京的疫情在四月開始直線攀高,這個趨勢也造成時任首相的菅義偉聲望重挫;在黨內派閥的壓力下,8月份即對於接下來首相改選表明不會參選。10月岸田文雄接任首相後,疫情莫名的被壓制住;因為有國內民意的支撐,使得岸田文雄有底氣解散國會重新組閣,上任後支持度超越前首相菅義偉及安倍晉三。身為中美對抗亞太的支點,日本與中美關係在岸田文雄接任首相後洞見觀瞻。

在這個架構下,OT挑選出2021年的全球十大新聞:

編號月份事件短評分類
11美國國會山莊暴動在2020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之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拒絕接受敗選事實,並在1/6國會山莊時任副總統的潘思認證下一任總統為拜登時,號召支持者進入國會山莊抗議。這是美國史上第一次國會山莊遭到示威民眾攻入。事件後續的發展可以觀察到美國政黨對立的色彩已經強烈到動搖民眾對美國許基本價值的看法,例如法治等。這種越趨對立的發展,是否會更加劇國內政局的動盪?政治
27長賜號擱淺蘇伊士運河長賜號擱淺蘇伊士運河讓供應鏈鍛鍊的問題更加浮上檯面。因為新冠毅情的關係,許多國家對經濟活動進行了許多限制,貨櫃卡在海上或是碼頭,裝貨卸貨工人短缺,導致供應鏈斷鏈問題惡性循環;海運價格節節攀高,甚至可比空運。造成供應鏈斷鏈除了物流問題之外,半導體代工廠產能不足,造成晶片短缺,也是問題根源之一。許多車廠如通用、Toyota、Honda都曾因晶片短缺造成停產。金融
38美國撤軍阿富汗自拜登上任美國總統之後,從2月開始積極佈署從阿富汗撤軍的計畫;原定在9/11完成撤軍,沒想到因為塔利班反攻的勢頭強勁,阿富汗當局幾乎無招架之力,造成美國撤軍行動必須提前了整整一個月。而撤軍行動越進展越造成阿富汗政局的動盪,各國媒體用美軍幾乎是「落荒而逃」形容這次的撤軍行動。這次的撤軍可能一方面也表示美國政府短期之內已無能力再直接派軍支持海外戰爭,反而透過拉攏更多軍事同盟分攤軍費,進行全球部署。而此次事件是否也意味著美國對國際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也值得持續觀察。這次撤軍行動的灰頭土臉也造成拜登總統聲望的一大挫敗。軍事
49AUKUS美國自阿富汗不光彩的撤軍後,在9月宣布了與加拿大、英國、澳洲成立AUKUS軍事同盟。此前美國正好從法國手中搶走澳走原定的柴油動力潛艦訂單,售給澳洲核動力潛艦,此舉公然挑戰「核不擴散條約」的底線。而AUKUS更是繼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70後的軍事聯盟。AUKUS本意是牽制中國大陸,但是否反而會弄巧成拙,值得再繼續觀察。軍事
510臉書改名Meta2021年可以說是元宇宙元年,Facebook的母公司為了轉型成元宇宙要角之一,也特定更名為Meta。隨著4月份NVIDIA CEO黃仁勳在GTC 2021 發表會使用分身成功騙過全世界觀眾發表演講後,各種軟硬體應用更趁勢而起。2021年股價關鍵字之一說是「元宇宙」也不為過。不過元宇宙的應用是否可以如智慧型手機問世般引領全世界科技再一個革命,就需要再拭目以待了。科技、金融
611COP2611月份COP26在蘇格蘭舉行,雖然本次會議議定要將全球氣溫的上升由工業革命以來的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但實際上各國政府的努力仍不足夠,在2025年之前已註定守不住攝氏1.5度這條防線。不過因為科技的發展,各國政府有更多的手段可以開發替代能源,並將低對傳統能用的依賴,電動車可能會為這場氣候危機找到的解答之一。而各國對於減排甲烷的承諾,可能是C0P26最大亮點。雖然二氧化碳比甲烷停留在大氣的時間更長,但甲烷吸收的熱量是二氧化碳的25倍;因此降低甲烷的排放,或許可以有效減緩地球升溫的趨勢。環境
711維珍銀河及亞馬遜創辦人相繼進行商用太空旅行11月份維珍銀河的創辦人理查德·布蘭森(Sir Richard Branson)與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相繼進行太空商務旅行,儘管只有貝佐斯抵達卡門線並停留十分鐘,但這趟要價不斐的太空商務旅行雛型已經肉眼可見。自從SpaceX的獵鷹火箭可回收利用的實驗成功後,太空旅行的成本就不斷地降低。2021年也是人類在太空中大有斬獲的一年,包括NASA的毅力號及中國大陸的祝融號火星探測車先後成功降落火星進行探測任務。科技
811COVID-19變異病毒株OmicronCOVID-19在2021年十一月變異出一株新病毒株,WHO將其命名為Omicron。這隻病毒株比起2020年肆虐全球的Delta變異株傳染力更強,但似乎對於患者成為重症概率比較小。是否會造成更大一波經濟封鎖,或是COVID-19終結的曙光,就需要再持續觀察。截至OT完成本篇為止,COVID-19全球已有3.35億人感染,558萬人死亡。環境
911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續任聯準會主席這個新聞的重點不在於鮑爾續任聯準會主席,而是鮑爾確定續任聯準會主席之後,他一改對於先前通膨「暫時」、「溫和」、「可控」的鴿派態度,採用鷹派姿態進行升息及縮表,造成全球股市開始震盪,其中尤以美國科技股修正最為劇烈。通貨膨脹的成因可能包含因為疫情的緣故,美國為對抗經濟活動放緩及所造成的失業問題進行的量化寬鬆政策,並且因為全球供應鏈斷鏈問題尚未趨緩、晶片短缺、從川普時間對中國大陸加增的關稅以及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多國為推行綠電造成的能源價格上漲(綠色通膨),都是造就這個通膨巨獸的完美風暴。金融
1012梅克爾卸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從2005年至2021期間擔任德國總理,不僅帶領德國,同時也領導歐洲度過許多危機。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0年的難民問題、2011年的歐債風暴,乃至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對美及對中政策的調整。她的處事智慧與耐心,連反對黨也為之折服。梅克爾卸任後歐洲即將面對一個沒有梅克爾的時代。此後歐盟是會更加團結?對中對美政策的動向,都很值得關注。政治


由於只能挑十則,所以對於遺珠之憾的新聞包括中國大陸恆大地產所引爆的房市泡沫等問題,也會對中國大陸經濟帶來影響,是值得關注的事件。中共自2020年來一直主動戳破許多泡沫如互聯網壟斷、補教業到近期的房市,不知道是否在2022年可以看到如此積極佈署的效果?而2022可以持續觀察的趨勢還包括NFT的發展,以及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對金融及監管的影響;因為並沒有特定的新聞事件所以並未被OT收錄,不過2021年是NFT及SPAC蓬勃發展的一年。



參考連結:


OTORI
民國111年1月22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