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印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印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夏遊班加羅爾 - Lalbagh Botanical Garden

離開Vidhan Saudha後(參見《夏遊班加羅爾 - Vidhan Saudha》),來到了Lalbagh Botanical Garden。Lalbagh Botanical Garden是班加羅爾最具歷史與自然氣息的景點之一。Lalbagh 的意思是「紅色的園子」(Lal=紅色、Bagh=花園),是一座擁有超過 250 年歷史 的皇家植物園,佔地超過 240 英畝,被譽為「南印度的綠色心臟」。

Lalbagh Botanical Garden園內地圖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夏遊班加羅爾 - Vidhan Saudha

離開王宮後(王宮旅程請參見《夏遊班加羅爾 - Bangalore Palace》),沿著寬闊的大道前行,周遭的景觀明顯改變。原本平凡的民居逐漸被一棟棟氣派的獨棟住宅取代,車道筆直寬敞,綠蔭成行,甚至開始看到高聳的圍牆與隱密的大宅。當地人說這一帶是「Sadashivanagar」,是傳統的富人區與高級官員聚居之地。再往前十多分鐘,逐漸出現了一座座宏偉建築——紅牆白柱的法院、長長拱廊的大理石建築,一切都像是走進另一個世界,最終抵達了 Vidhan Soudha,那座象徵卡納塔克民主與權力的議會大廈。這裡也就是OT當地客戶所稱的「City Centre」。

Vidhan Suadha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夏遊班加羅爾 - Bangalore Palace

結束Kemfort Shiva Temple的參訪(參見《夏遊班加羅爾 - Kemfort Shiva Temple》),來到下一個景點Bangalore Palace這座宮殿不僅是班加羅爾的重要地標,更是一段近代印度王室歷史的見證,充滿濃濃的歐洲宮廷風格與當地王公貴族的生活痕跡。

Begalore Palace

目前參訪 Bangalore Palace 時,外國人票價與本地人不同,外國人是INR 500,可以刷卡,而且現場還很方便的可以租用語音導覽機器(含中文,需要押現金),介紹各個房間與王室歷史,對於第一次造訪者非常有幫助。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夏遊班加羅爾 - Kemfort Shiva Temple

有了第一個週末的經驗,OT 對班加羅爾當地的實際生活狀況也有了心理準備(參見《夏遊班加羅爾 - Shri Venkateshwara Swamy Temple》)。於是第二個週六,便和飯店預約了 City Tour。

俗話說「路在口中」,原本只是好奇問問,沒想到真的跟櫃檯詢問後才發現,原來飯店提供的 City Tour 有好幾種行程包(可參考:https://online.fliphtml5.com/shasha/rjal/#p=1),主要是依照時間或里程數(公里)來區分收費標準:一般是一小時或 10 公里約 INR 1,000。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價格只包含司機與車輛,門票與餐飲費用則需自理。

一開始 OT 預定的是「Divine Tour Package」,這個方案以參訪各大寺廟為主。不過出發前和司機 Daniel 簡單溝通後,覺得不想花太多時間進寺廟參觀,於是現場重新調整了路線。由於 8 小時或 80 公里的限制之下,能跑的景點其實也有限,最後決定採取一種「繞市一圈,把代表性地標掃過一遍」的策略。整趟行程下來,OT 花了 8 小時、共跑了約 60 公里,參觀了四個代表性的景點:Kemfort Shiva Temple、Begalore Palace、Vidhan Saudha、Lalbagh Botanical Garden。


Google 地圖顯示全程只有40.6公里,但從上午9:30出發,17:30回到酒店也算公平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夏遊班加羅爾 - Shri Venkateshwara Swamy Temple

在印度的兩週期間,恰好經歷了兩個週末。原本 OT 的計畫是兩次週末都安排 City Tour,藉此多看看當地風景與文化。不過,抵達的第一週有不少工作臨時需要處理,週末便留在住處附近,改以徒步探索周邊環境的方式來度過。

第一個周六原本計畫的行走路線,是先走到地圖上標示為「Centro」的大型購物中心,再前往附近的 Shri Venkateshwara Swamy Temple 參觀,最後繞到湖邊散步,當作一趟放鬆心情的小旅行。沒想到,這短短不到一小時的路程,卻讓 OT 真切地體驗到了一次教科書等級的「印度日常」——從街道、交通、人文風貌到宗教氛圍,種種細節全都躍然眼前,既震撼、也讓人深思。


酒店與附近區域的路線

差旅 - 解鎖印度

自從2015年完成《走過的城市 Vol. 1 - 「密度」》這篇文章以來,這十年來又去過了更多的地方。回想當年寫那篇文章時竟然還沒去過大陸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如今這些城市已經算是「常駐」城市了吧!更別提這些年也拜訪過許多充滿特色的城市(由北到南、由東到西):哈爾濱、吉林、長春、瀋陽、煙台、南京、揚州、重慶、長沙、湘潭、杭州、合肥、蕪湖、南昌、福州、廈門、珠海、香港、澳門。因為工作的緣故時常進出大陸這些城市,不論是一線、二線還是三線城市曾造訪過,認識不少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聽他們說說對工作的城市、自己家鄉的故事,對於大陸的發展及社會變化,也算是有一定程度了解。而海外的部分也累積了不少足跡,包括首爾、烏山、十勝、旭川、小樽、札幌、京都、名古屋;不過這些海外行程大多是和家人一起旅遊,比較少機會是因公出差。所以今年最特別的,應該就是終於解鎖印度了!

「世界迷霧」(Fog of World)

這次去印度到訪的「班加羅爾」,台灣沒有直飛的班機,可以從香港、曼谷、新加坡、新德里轉機進去。加上轉機的時間,通常要花上十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