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6日 星期日

寫《貨幣改變文明 》書摘 - 經濟活動起源與貨幣誕生

讀歷史不可避免的要與當代地圖做對照,而閱讀本書方便之處在於作者精心繪製了許多地圖,據此描繪了當代貨幣與貿易的關係。作者在章節編排上是依據時間序列,從最古老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開始說起,並結束於十八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書中最前面的附圖為了方便讀者理解,也是依循這個原則做編排。

本書約250頁,將各文明的精華加以濃縮,每一章節獨立出來都是引人入勝一則又一則的歷史故事。

古代文明誕生
古代文明發展出城市國家後,便衍生出納稅與勞役等治理法規。東方也創造出規定商業交易等事項「漢摩拉比法典」。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以蘇美人為首的多個民族建立起國家,歷經興亡盛衰。蘇美人是第一個建設都市的民族,蘇美時代也持續了數百年。

地中海世界則因希臘、腓尼基等地區促成人與貨物流通經濟發達,並開始使用貨幣。在中國,戰國時代的各國也各自鑄造錢幣,之後由秦始皇統一。第一個打造鑄造貨幣的國家是米底亞王國(另一則說是亞述)。當時的鑄造貨幣雖然有區域性,但也成為該區域、該時代的交換(價值)基準,造就了經濟活動的穩定。據說,呂底亞第一個製造貨幣的人,便是實際創建這個國家的蓋吉茲。首先使用的是黃金與白銀的合金「琥珀金」,之後才鑄造金幣。

古代流通經濟開始
中國的貨幣經濟則是「從貝殼開始」。中國貨幣的原型,在周朝就已出現。這個時代的貨幣不是金屬製,而是由具有咒語意涵的南方產子安貝充當。貨幣、購買、販賣等與商業、經濟相關的文字中都有「貝」字,說明了貝殼對經濟活動有極大的影響。

中國貨幣的一大特色,是它們與包括印度在內的西方世界不同,材質不是黃金或是白銀,而是青銅。理由有二,其一是現代中國雖然具備全球首屈一指的黃金礦藏與生產量,但在古代社會,黃金生產量卻極為稀少。期二是中國人認為黃金與白銀地位崇高,不能將之當成貨幣使用。

第七節「腓尼基人與希臘人」描述發生在西元前十三至前五世紀的這一小節,OT覺得是第一章可讀性很高的一節。以往我們常聽到許多關於地中海在古代戰爭的(神話)故事,在作者的筆下都與商業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包括波西戰爭(希臘V.S.波斯)與布匿戰爭(迦太基V.S.羅馬)。

西元前一千兩百年前後的地中海及東方世界是古代世界的變化期。這個時期相繼出現許多歷史上的轉捩點,例如愛琴海周邊以克里特、邁錫尼與特洛伊等地為中心發展的愛琴文明毀滅,小亞細亞的西臺帝國國勢衰微,希臘新王國時代也步入了終點。之後,在這個區域,腓尼基人、、阿拉米人與希伯來人的活躍逐漸開始以人注目。亞述人在美索不達米亞日漸強大,西元前九世紀,在東方世界建立起巨大的「世界帝國」。幾乎同一時期,西元前八世紀,希臘人建立城邦,開始出現在世界史的大舞台上。

包含現在的黎巴嫩在內,敘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約旦統稱為「歷史上的敘利亞」。這個地區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埃及與小亞細亞之間,常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目標。

從作者描述「歷史上的敘利亞」這件事情,可以了解今日中東世界的複雜情勢,其實是從西元前便開始播下的種子。

羅馬、漢朝的繁榮與東西貿易
羅馬帝國統治地中海地區,邁向繁榮時代。中國的漢朝國勢穩定,東方與西方透過陸上及海上絲路活化貿易往來。當時全球的人口約為三億人,中國(東漢)人口約有六千萬人,羅馬五賢帝時代結束時約有六千萬人,也就是說,全世界有四成的人口集中在羅馬與中國。

第九小節描述了經濟穩定的和平羅馬,從建設及軍備的完備,讓農業及礦業有了高度的經濟發展。作者也從稅金制度、軍餉、貨幣制度的惡化導致通話膨脹等角度,說明了複合性的危機導致羅馬帝國的滅亡。

*本文圖片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6699


OTORI
5/26/2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