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5年完成《走過的城市 Vol. 1 - 「密度」》這篇文章以來,這十年來又去過了更多的地方。回想當年寫那篇文章時竟然還沒去過大陸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如今這些城市已經算是「常駐」城市了吧!更別提這些年也拜訪過許多充滿特色的城市(由北到南、由東到西):哈爾濱、吉林、長春、瀋陽、煙台、南京、揚州、重慶、長沙、湘潭、杭州、合肥、蕪湖、南昌、福州、廈門、珠海、香港、澳門。因為工作的緣故時常進出大陸這些城市,不論是一線、二線還是三線城市曾造訪過,認識不少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聽他們說說對工作的城市、自己家鄉的故事,對於大陸的發展及社會變化,也算是有一定程度了解。而海外的部分也累積了不少足跡,包括首爾、烏山、十勝、旭川、小樽、札幌、京都、名古屋;不過這些海外行程大多是和家人一起旅遊,比較少機會是因公出差。所以今年最特別的,應該就是終於解鎖印度了!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冬遊首爾 - 汝矣島公園
今年過完農曆新年去了一趟首爾,跟客戶交流品質管理。自從接下韓國的大客戶後,變得常常有機會去首爾拜訪,而且對於這種管理這跨國的大廠品質部門,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隨著公司越來越壯大,我們遇到的客戶也越來越厲害,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能夠更好的服務客戶,一方面也是儲備能量去接更大的客戶。
![]() |
汝矣島公園 |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冬遊煙台 - 金沙灘
因為現代汽車的項目緣故,2024年開始有機會去煙台出差。以前比較常去的是渤海灣北邊的大連,能夠來到名聞遐邇的煙台出差,自然也要保握機會走走。不過如同先前所有的出差一樣,基本上假日也是需要到客戶端,雖然遠的景點去不了,但像是金沙灘因為距離居住的酒店大約不到20分鐘的車程,沿著沙灘晃晃還是挺好的。
煙台市位於山東半島的東北部,地處黃海與渤海交界處,是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煙台西接青島、南鄰威海、北對遼東半島,有著長達900多公里的海岸線,自然也有眾多天然港灣。煙台也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因海岸線綿長而以「山海之城」聞名,是集山、海、島、港於一體的美麗濱海城市。
![]() |
孤獨的鯨 |
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差旅 - 珠海賞車記
這趟到珠海出差停留的時間也比較久,抽一個周六上午,到位於香州高新區的寶龍廣場做了下田野調查。做車電這麼多年,其實很少有機會實際調研客戶的最終產品;這次挑了三款車,仔細地操作客戶系統,聽銷售人員解說,覺得收穫不少。這三款車是蔚來汽車(Nio) ET5、智己汽車L7、極氪汽車001。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差旅 - 入滬隔離紀要
COVID-19自2019年爆發以來,經過幾代的變種,已經越來越有與人類社會長期共存的趨勢。因為工作上需要,2021年OT還是不得不出境一趟。這次是從上海入境。
有了2020年在首爾以及嘉義隔離的經驗,又從同事身上聽說上海隔離大致的狀況,這次做了更充足的準備。去年去首爾除了帶齊一般出差時的行頭外,再多帶了幾本書;到了檢疫酒店之後發現酒店把東西準備果然很齊全,還特地準備兩大罐全新的沐浴乳以及洗髮乳。離開檢疫酒店後很後悔沒把那兩罐一起帶走,因為後來回台到嘉義工廠宿舍隔離,盥洗用具都需要自備;OT靠著水晶肥皂過了14天... 😆
這次來上海,特地在行前把洗髮乳、沐浴乳、洗衣精分裝好,為了怕環境髒,還帶了拋棄式的濕抹布。零食這次也帶了不少,還帶了吹風機、瑜珈墊,索性連Google Nest一起帶上。雖然行李很重,不過從現在這個時間點看,覺得挺值得的!
行前
持台胞證入滬不需要額外的簽證,不過需要登機前72小時的PCR證明。在台灣到醫院做PCR需要先預約,一般件當日做隔日拿,急件上午做下午就可以拿到。
搭機
在機場報到櫃台,航空公司除了會把PCR檢驗結果收走之外,還會要求要填寫中國大陸海關的入境聲明,這時手機必須要安裝微信,因為掃碼只能透過微信掃碼;而填寫完才能拿機票,會花10~20分鐘的時間,所以務必要提早到機場櫃檯報到。剩下的流程就跟一般搭機流程一樣了。
因為搭機的旅客很少,基本上貴賓室沒甚麼人;而且為了避免交叉感染,自助吧檯沒有開放。簡單的飲料、咖啡、盒餐,貴賓室變成是純休息的地方。不過還好有先用過餐,因為飛機上同樣為了避免感染,只提供簡單的點心。
飛機上的旅客也不多,航空公司會盡量讓旅客的座位區塊相隔一段距離。春節是中國人的大節日,到時春運期間從上海返台狀況應該會很不相同。
入境
以往飛上海可能因為空中繁忙需要等待降落,這時因為疫情空中比較空閒,而且很難得的是停在有空橋的機位,但因為入境需要檢疫,控管人流,所以降落後可能會需要等一段不小的時間後才能開始通關。
印象中在進入簡易酒店之前還需要通過微信掃碼三次進行表格填寫;所以很少用微信或是沒安裝過微信的朋友一定要先在行前安裝好。如果表格填寫完後有出現QR code的話最好把畫面截圖存起來,有些在後面的關卡會用到,節省通關時間。表格填寫除了需要準備好離開檢疫酒店後地址外,其他的部分應該都還好。
在機場的PCR檢驗還挺硬的!機場的檢疫人員要求棉花棒插入鼻孔要10秒鐘的時間,棉花棒插入咽喉的深度也有要求;負責幫OT檢疫的小姐還在開始之前打趣地說:「不舒服別投入我呀!沒弄完你也走不了」 😅
想到去年在韓國,入境是沒有檢疫,倒是在韓國隔離時需要做;當時負責的小姐聲音非常溫柔,但是把棉花棒插進鼻孔時倒是毫不手軟...
做完PCR之後會分三條路徑:第一條是上海本地有住所的,第二條往江蘇、浙江、安徽的,第三條是在上海本地沒有住所的,要在住上海隔離酒店的人要走這條。老實說人還挺多的,大巴就一車一車的載走。
檢疫酒店
OT這次抽到的是位在普陀區的莫泰168,雖然比較舊,但基本還算乾淨,空間也還寬敞,鋪上瑜珈墊還可以做運動。一進房間,這時候濕抹布就派上用場了,先清掃一遍再說! 😆
吃的部分還可以,聽說去年有同事連吃的都很差;可能上海市政府有聽到民怨,進行改善了吧?
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差旅 - 嘉義工廠隔離紀要
結束韓國的旅程,返台必經的程序當然是14天的隔離了。
家裡因為小朋友不到5歲,按照政府隔離指南規定不能在家裡隔離;而在查詢台北市的檢疫旅館之後,發現價格不一,覺得很麻煩也想幫公司省錢;思來想去竟然想到了在我們嘉義工廠宿舍檢疫隔離,既省錢,也有同事照應。
可能是台灣的疫情一直控制得很好,所以檢疫旅館也讓飯店業者有較高的自主性。但是包括自己的韓國檢疫隔離以及近期去過大陸出差的同事經驗,檢疫旅館一般來說都是由政府訂好價格,在機場統一用大巴接送,檢疫旅館不讓旅客自由選擇。
回台收到的防疫包內容也跟韓國檢疫旅館不太相同,我猜可能是因為檢疫旅館所以東西比較齊全;而既然是居家檢疫,自然假設生活必需品都是已經具備,所以防疫包簡單許多。第一個在嘉義工廠隔離的就是N公司老闆自己,因為老闆自己隔離過,所以也知道隔離期間需要準備甚麼;因此等到OT入住時已經有幾位同事在此隔離,公司準備的防疫包內容考慮也更加周全了!
N公司嘉義工廠是在2017年開始規劃,2018年買土地,2019年建廠完成。工廠規模不大,但蓋廠過程也是有些波折;憑著老闆的執行力,終究是有效率地蓋完。OT對於蓋工廠這種事情完全外行,不過時不時地參加會議,還是覺得獲益良多。
N公司的嘉義廠位於嘉義縣大林鎮的大浦美園區,從國道三號梅山交流道離開後大約不到5分鐘即可到達;雖然距離台北總部大約有3小時的車程,不過要當天來回也不至於太勉強。96年OT新兵訓練就是在梅山中坑營區,曾經是「淚灑關東橋,血濺金六結,魂斷車籠埔,命喪成功嶺」的年代,北中坑算是比較精實的,所以OT也算是跟此地有點淵源。
始於2018年中旬的美中貿易摩擦,迫使許多台商將原本預計在海外的投資轉而移往台灣島內,特別是因為北部土地取得非常困難,所以南台灣在這一波「台商回流」的浪潮下,開發土地建廠有著驚人的成長,不可避免各廠搶地的狀況下,土地價格自然要漲。如果說南科園區是「蔗園中的奇蹟」,那麼大浦美園區應該就是「鳳梨田中的奇蹟」了!
2017年N公司購買土地時,大浦美二期土地還算充裕,不過才三年的時間,除了趕進度的N公司外,附近原本空置的土地,大部分已經有建築基本雛型,進度慢點的也整地完成。像是這趟隔離期間,每天7:00準時聽到隔壁的工地開工,很有活力!
這波南台灣工廠的興建潮,不僅帶動當地營建勞力的就業市場,甚至因為勞動力供不應求而造成激烈的漲價。N公司下手買土地的時間算剛好,嘉義縣政府也很幫忙,土地購入成本是壓在這波漲價之前;加上當時勞動力還沒出現排擠效應,所以建築部分還算順利。結果結論又是被老闆證明了那句老話:「只要努力做,甚麼時候開始都是好時機」。
工廠建成後,對於N公司原本的架構來說,進料、倉儲、出貨、生產安排本來就是比較熟悉的部分,不過對於製程、品質、產能則進入深水區。以前是外包廠,只要負責追品質,要外包廠改善製程;現在工廠是自己的,品質及製程能力需要更加專業的能力才能持續改善。IATF-16949這個對汽車產業必備的品質認證,N公司也在2020年中順利取得;同年也取得VDA 6.3的資質,接下來準備要進行ISO-26262的訓練。
N公司宿舍內部的空間還不錯,簡單、整潔、舒適,採光明亮;不過因為離市區有段距離,吃的部分沒這麼方便。也是這趟隔離才發現Foodpanda跟Uber Eats在這個區塊沒有外送服務,好在同事們有survey幾間個別的店家,有提供外送服務。
之前來工廠出差也曾短暫的住過幾天,所以不算太陌生,但這次隔離肯定是在宿舍待最久的一次了。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走過的城市 Vol. 6 - 「追逐熟悉的背影」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在花蓮機場拍照的時候雖然年紀很小,但還是有強烈印象的。那時候母親要我擺一些可愛的姿勢,可是對於約莫五歲的我而言,卻因為覺得「娘炮」至極而不願意擺... 但最後還是順了母親的意了 😂
會去花蓮機場無疑是因為父親要出差,所以跟母親一起到機場送他。當時花蓮機場沒有空橋,只有停機坪,看著父親帶著墨鏡,提著黑色手提包走向飛機的背影簡直是帥極了!父親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絕對不是位合格的父親,但還是在生命中留下無可替代的深刻影響。
父親當公務員的那段時間,有幾年曾經很頻繁的出差,去做出國考察的工作。記憶沒錯的話,應該是從國小三年級到國中三年級這段時間,順序可能是日本、歐洲(印象中是低地三小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歐可能也有去過)、俄羅斯(買了一個很不準的布穀鳥鐘,通常一天只準時兩次)、美國(在拉斯維加斯,贏了一個鑽戒送他老婆)、中國大陸(印象中有廈門等地)。
他出差去韓國的那一次我印象很深刻,出差的前一晚,母親幫他收拾行李也幫他備妥大衣,結果他跟同事應酬喝多隔天沒趕上飛機,自己脫隊單飛過去。
P現在跟弟妹已經在美國有了自己的工作及生活,而我也常在亞洲各地(主要是中國大陸)出差旅行;也許不排斥到世界各地工作,也是父親無形的影響之一吧?想想跟父親以及P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仨在不同的時代各自先後去過北京、柏林、東京、京都、亞特蘭大、首爾... 也算是在陌生的城市裡互相追逐熟悉的背影。
不知道從女兒的視角,在她孩提時就常出差的父親,又是一個怎樣的背影呢?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秋遊首爾
COVID-19肆虐的2020年,因為要導入韓國戰略性的大客戶,本來計畫是要一個團隊一起出發,但礙於進入韓國許多管制,左支右絀下OT只好單槍匹馬上陣了!於是一個人身兼軟硬件工程師、項目管理、銷售來到韓國。相對OT只需要把工作處理好,比較辛苦的還是邊工作邊顧孩子的Amanda。想想這趟出來還真久了,在本篇完成為止已超越以往單次出差紀錄。
既然在首爾不能總賴在房裡,趁著在週末期間依照首爾政府的旅遊指南(https://tchinese.visitseoul.net/index),在首爾闖蕩一下。
首爾這個城市OT不是第一次來,距離前一次來首爾還隔不到兩年的時間;不過前一次是純粹旅遊,時間也短,看到的首爾風貌跟此次非常不同。上一次來首爾是2019年的農曆春節期間,那次是跟Amanda帶女兒一起,第一次全家出國旅遊;本來預期可以看到雪,卻沒有想到雪沒看到,女兒倒是冷到哭著想要回家。至今跟她說起這事她都說:「以後會聽媽媽的話穿多一點,才不會冷到哭哭...」 😄
2020年的秋季本來也應該是首爾外國遊客很多的季節,但因為疫情的關係,對比當時2019年的冬季遊客也是少了許多。這次因為不用推嬰兒車,所以OT大多是靠步行,少部分搭大眾交通工具;一方面是可以近距離感受這個都市,另一方面當然是可以省下交通費。
從江西開始
這次對應的客戶在江西區,所以挑選距離地鐵「缽山站」(Balsan)附近的一間名為SR Hotel(https://hotel-sr.co.kr/)的酒店,距離缽山站步行約500公尺。SR Hotel的房價比起之前跟住的Hilton親民很多,雖然Hilton的服務、設施、地點都無懈可擊,不過SR Hotel還挺適合商務客;不僅有洗衣機,還有小廚房,非常方便。加上服務人員中英文都通,早餐準時送到房裡,還真沒甚麼可挑剔的。
SR Hotel隔一條街就是NC百貨,B1是美食街跟超市,地上樓層有許多時尚品牌,所以不論是作為採買日用品、餐飲用途甚至是購買紀念品,都非常方便;重要的是消費可以刷卡,對於現金不是這麼充裕的OT而言,算是一大福音。
而SR Hotel出門後的麻谷中央街大約長達一公里的範圍內,有著各式各樣的餐廳,價格大約落在6000~8000韓圜左右,當然價位更高的也是有,平常正餐就在這區塊解決。這邊大部分的商家都有提供韓式烤肉,晚上(特別是週五)看到許多飲食男女們在各式各樣燈紅酒綠的店裡聚會,一起吃烤肉、喝酒;外頭首爾夜晚氣溫大約10度左右,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氣氛熱鬧,也讓OT這外地人感覺挺溫暖的。
江西有兩個很棒的綠地空間,一個是首爾植物園(Botanic Park),另一個是漢江公園。首爾植物園大概是OT這段時間最常去的一個地方,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去跑個幾圈。不過雖然同樣是在防疫期間,韓國跟台灣疫情不同,即便是在植物園裡,大家都還是帶著口罩;跟台灣在戶外不用強制戴口罩很不一樣。
首爾植物園位在重劃區,不算人口稠密的地方,四周都是新建中的辦公大樓,道路規劃井然有序;雖然四周都是大樓,不過走在植物園裡可以感覺到在都市中少有的寧靜及心曠神怡。在植物園可以看到假日時許多民眾攜家帶眷在這邊野餐,大概跟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腹地要更廣闊許多。
從三清洞遊漢陽城墎
從SR Hotel可以搭乘5號線到光化門,再搭乘鐘路11 號線到達終點站就是。到三清洞的這天OT毫無準備會走多遠的路,只光憑首爾政府官方網站的照片,想說還挺漂亮的,帶了一瓶水就來了。從三清洞出發,經過肅靖門再到從彰義門離開,途中會到達白岳山的最高峰(342M)。如果根據NAVER的標記大約這條路徑全長5公里左右,約1小時15分可以走完。
這一代應該是很多台灣旅客熟悉的景點,位於首爾市中心的光化門是來首爾一定要來朝聖的地方,也是故宮景福宮的所在地。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差旅 - 入韓隔離紀要
在桃園機場的時候看到很多旅客除了口罩外,還穿上防護衣以及眼罩、面罩;OT也帶了兩套防護衣,眼罩跟N95更是不用提了,來回兩趟飛機上都得穿戴好,安全第一!前往韓國的旅客真的很少,降落後在入境大廳看到的旅客又更少了;可想而知若非真有必要,誰會想在這種時間點出國?
為了這次韓國的出差,知道14天隔離的政策所以預先做好充分的準備,有效利用時間。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靜坐絕對是可以熬過來回共28天的隔離。不過OT沒這麼高級,書籍、雜誌倒是裝了一個小行李箱;想說平常沒時間完成的閱讀、寫作終於有機會補完 😂
疫情期間入境韓國的文章很多網友寫過了,OT再稍微摘要一下:
- 因為疫情期間所以沒有觀光簽證(免簽)。
- 韓國商務簽證有C-4以及C-3-4兩種,C4需要有正式的合約,如果沒有正式的合約,只能申請C-3-4,並且韓方給的邀請函必須是正本。
- 辦理簽證的48小時前要先去大醫院做體檢證明自己健康正常,並且辦理簽證約需14個工作天,要預留時間。
- 韓國在海關負責檢疫的官員中文都有一定程度,必要時他會以中文跟你溝通。
- 入境韓國含需要裝載一個APP,這個APP應該有定位功能,方便韓國政府官員找到你,並且需要每天兩次不定時的輸入自己體溫。
- 入境韓國需要填寫保護人以及可以聯繫到的韓國電話,這點很重要,因為在機場的官員會現場打電話並確定你們的關係;如果打不通辦理的官員會要你再提供不同的號碼,如果持續打不通可能會被遣返。所以在登機之前一定要先跟韓國的同事做好聯繫。
- 官員會詢問入境的隔離方式,可以選擇居家或是國家機構;一般是持商務簽的朋友應該大多只能選國家機構。
- 從機場前往酒店是由韓國政府安排大巴載過去,從入境開始每一關都有人員指引,所以也不用擔心一定會準確地進入到隔離地點。
- 隔離的酒店不可以自己選擇,不過韓國政府似乎會依據你要去的地方選擇一個較近的酒店。
- 酒店包含14天的三餐及一個檢疫包;檢疫包裡面包含飲用水、垃圾袋、牙刷、牙膏、洗衣皂、免洗杯、口罩、消毒酒精、溫度計。
- 酒店的費用是入住時一次付清,可以選擇現金或是信用卡支付。
- 在隔離酒店的第二天及第十四天會有檢疫人員來採集檢體,檢驗是否有COVID19。總共需要採集兩邊鼻腔及喉嚨,所以過程不會很舒服。
- 每天下午15:00~16:00都會有工作人員定時來量體溫,順便也確認你的狀態是否良好。
- 因為房間不會有清潔人員打掃,所以廢棄物需自行裝在檢疫包裡指定的垃圾袋裡放在房間門口,每天定時會有人員清理。
飯店的伙食OT個人覺得很可以,對於OT在大陸闖南走北的經驗,絕對是平均之上。而且送餐很定時,7:00、12:00、18:00一定準時送到,量也很足夠,所以反而更需要擔心的是發胖。
這時候OT就要推薦一下Nike開發的「Nike Training」這個APP,雖然酒店的空間不大,但是做Core Strength訓練跟Benchmark的訓練還是可以的。
一天生活的循環在這個小小的空間會變得極度規律,大概就是運動、吃飯、工作、讀書、休息這樣的循環吧!14天轉眼就過了,預計來韓處理的事情也要利用這段時間預先安排才會有效率 。
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足跡地圖
從路線的密集度,很明顯長三角(長江三角洲)、珠三角(珠江三角洲)、京津冀、東三省,光是這兩年就累積了不少里程;不過Level 329也說明犧牲了多少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了... 。雖說今年大陸車市慘淡,但公司業績還算是平穩的成長,拓增了許多直接打入OEM的通道;除了得力於產品之外,服務做得到位還是重要的。
期待2020年可以去多一點機會去拜訪大陸以外的客戶,許一個逆勢高飛吧!
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天堂路
情商、體力、專業、紀律,雖然只是簡單的四件事情,卻也是能在家庭與工作不斷追求新平衡並且不斷前進的四個要素。
- 情商:可以在遇到困難時保持平常心,即便情況再惡化也不會慌;常常在遇到困難時,我們最先做的事情是抱怨,但是抱怨並無法解決事情,只有冷靜下來,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以及目標,才有可能克服難關;如果一直陷在負面情緒裡面,事情也只會越來越糟糕。
- 體力:除了情商之外,最重要的是體力,沒有體力,我們完成不了任何事情。思考需要體力、解決問題需要體力,連動張嘴溝通都需要體力。因此如果在遇到困難時就自暴自棄,放浪形骸,更沒有機會去改變現狀了。反過來說,即使在平常時,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有充足的運動是很重要的。
- 專業:專業是有效率改變現況的能力,對於處理家事有處理家事的專業,處理公事也有處理公事的專業,這些專業都是日積月累而成,透過不斷努力、認真執行,專業能力才會跟著提升。
- 紀律:對自己有要求,相信自己的計劃,不要找藉口逃避;亦步亦趨,總會慢慢走到出口。家事可能是每天要洗碗、洗衣服、曬衣服、吸地板、煮飯,以及陪家人吃飯、玩...;公事可能是需要聯繫客戶、盯計畫、處理mail、debug、documentation、讀市場報告、讀技術文件...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差旅 - 住宿
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瑞雪兆豐年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差旅 - 調適你的出差心情
- 事情根本沒有處理完,客戶硬逼著現場支援。
- 登機時還被老闆打電話罵說事情沒做完。
- 在出差的時候接到家人的電話,說孩子發燒、家裡廚房淹水之類的。
- 人明明已經到客戶端,客戶還打電話跟老闆投訴,然後老闆直接打來電人。
- 不是自己的事情,卻被安排出差。
- 出差到了當地,結果原本安排要來支援的同事沒有一起過來。
- 事情一籌莫展,也得不到同事們的援助。
- 出差在忙A的事情,結果B客戶起火,老闆一樣打電話來電人。
- 訂出工作計畫:這是Feng教我的,在一天開始工作的時候,先列出工作計畫:「管理的事情最先做」。這樣一整天的工作會有目標,知道要聯繫誰、取得誰的幫助,晚上在整理這些計畫時,也可以知道今天有哪些產出。事實上這不管是不是在出差,都是實用的方法。
- 移除讓自己分心的理由:早前家人的照顧是會造成我分心的主要原因,也曾經因為照顧的問題跟Feng激烈討論了很多次。後來我們針對「環境整理」以及「照顧孩子」兩個部分分別做了解決。首先由於住的大樓並沒有集中倒垃圾的地方,因此請了打掃大樓的阿姨每天固定來家裡倒垃圾,如此Feng可以不用一邊要照顧孩子,還要出門倒垃圾。第二個是家裡環境需要打掃、地板要拖、馬桶要洗... 等等,這樣孩子在家裡玩才放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請打掃小姐每周固定打掃一次。最後是孩子晚上需要照顧吃飯以及陪她玩;因為Feng自己也要吃飯,再加上還要整理孩子隔天的用品的話,會大大壓縮Feng睡眠的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請了計時保母,晚上負責陪孩子吃飯以及整理用品。這樣算是解決主要的幾個問題了。當然,出門在外思念家人的心情是難以言喻的,要如何遠距離的跟家人保持良好互動,推薦可以參考這本書:「我是好爸爸」。
- 善用閒暇時間:如果平常在家裡,可能要陪孩子洗澡、陪孩子玩,整理家裡跟整理孩子隔天要用的用品(儘管有計時保母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出門在外時則完全沒辦法分攤這些責任,只能讓Feng獨立處理。所以如果把閒暇的時間拿來上網、看電視、遊玩,就實在太對不起Feng了!因此在出差的時候,培養正當的休閒,利用時間閱讀、鍛鍊身體,也可以降低負面情緒的爆發。像我這次就決定要好好利用時間整理文章。
- 專注解決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如何解決問題,問題解了,客戶才會滿意,才有可能完美的結束任務,一舉兩得滿足客戶及公司。此外,工作人員一旦出門便是代表公司,一言一行、處理問題的態度,都會影響到公司未來的合作;嚴重時就是有訂單跟沒有訂單的差別。關於那些老闆有沒有打電話電你、客戶如何抱怨、其他團隊成員如何不配合,都不能影響你的最終目標:解決問題。專注在「解決問題」這個目標上,你才會努力克服這些對你的外在影響因素。
- 主動出擊: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嘗試過用抱怨工作的方式以為可以降低跟Feng在家庭經營上的衝突:一切都出差很無奈、都很不得已、都不是我的問題。這樣的做法最終只會不斷增加負面情緒,心思也不會辦法專注在工作上。經過調適後,如果這份工作真的是你願意投入熱情並想得到發揮的舞台,出差這種事情最好是主動出擊;不要等客戶、老闆逼急了才出門,這樣處於被動,心態上跟待宰的獵物沒有太大的差別。像Power錕(錕P)說的,我們應該發揮獵人精神,主動要求出差,主動安排自己的工作,這樣出差的時間及任務反而更容易掌握。我們不妨把每次出差都當成一次狩獵吧!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差旅 - 交通卡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差旅 - 後篇,野望
雖然說有需要讓員工出差的公司比比皆是,不過自從進入職場以來,可能與負責的職務內容以及年資有相當大的關係,總之機會就是一直不降臨在自己身上。此外,當然也不能因為只是一昧地想出差,也不挑工作內容及產業吧?同樣是電機、資工背景出身的同行,有些人覺得寫電玩很有趣,有些人則是覺得做機器人很有前途,也有些人覺得喜歡研究性質的工作(例如演算法等等),當然也有些人喜歡公司規模大、光鮮亮麗、穩定的工作;每個人在選擇工作時都有自己的喜好。從第一份工作開始,我便是覺得車載系統很有趣的那種,但總在薪資取捨間放棄了相關的職缺。回到台灣後,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對自己的選擇不論結果好壞,都可以平常心面對,也就是我不再慌張了!因此當N公司的Ken桑聯繫面試時,便一拍即合;雖然當時的薪資不高,公司規模也小,但是可以讓當時的自己有機會在短時間內:1. 進入車載系統;2. 到台灣以外的地方出差;3. 參與一個還在start up的公司;4. 接觸聲學領域;5. 接觸Android作業系統。雖然過程辛苦,令人意外的是竟然也堅持到這裡了... 如今回顧當初對這份工作的願景,這五件事情都已達成既定的期望。
自從2012年進入N公司以來,承蒙Ken桑及于總看得起,在辦公室累積一點成績之後,足跡便迅速的在大陸開展;隨著資歷的累積,2016年也逐漸有機會去探索大陸以外的市場。
被N公司派往出差的第一個城市是惠州,在此之前,對我而言那是只在課堂上聽過的地名。雖然前往路線同事早已事前告知,不過因為是隻身前往,難免還是有些不安。到惠州的路徑算是很單純:從香港入境後,再搭乘大巴(客運)即可到達惠州;比較令人緊張的是如何找到前往惠州的大巴?幸好香港機場內的告示牌很清楚,沿著告示牌的指示,便可找到經營各種路線的大巴營運商。
一回生、二回熟,惠州之後,接著是深圳、揚州、大連、廣州、常州、徐州、宿阡、武漢、北京、上海、合肥、福州、重慶、青島、佛山、成都、南京、廈門等等,漸漸地也去過大陸這麼多城市了。在大陸出差,只要有人民幣、有電話、有網路,由於寫的是中文、說的是中文,基本上是不必擔心找不到路的。
以下提供最常跟朋友或同事最常聊到的大陸出差Q&A:
Q. 去大陸出差都住哪?
A. 大陸有不少連鎖酒店(大陸稱為酒店,台灣稱為飯店),其中我最常住的是如家以及錦江之星,而漢庭的分布也很廣,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機會住過。這些連鎖酒店都可以透過電話或是網路及手機APP預訂;若有會員資格入住時也有優惠價。需要注意的是,大陸不是每家酒店都可以接持非大陸身分證的客人,所以預定前最好先詢問清楚。
Q. 大陸出差交通方便嗎?
A. 方便,起碼我去過的城市都是方便的。從城市到城市之間,短程可以搭乘大巴,長程可以選擇飛機或高鐵。城市內大多有地鐵(台灣稱為捷運),地鐵到不了,可以看看公車,最不濟還可以搭計程車;一般城市的公車是人民幣2塊錢,計程車起步價是人民幣7塊錢。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大陸的重大交通設施,例如地鐵站、高鐵站、客運站等,進入車站前都需要過安全檢查,所以危險物品不要攜帶,不然一定會被盤問。
Q. 大陸出差都吃甚麼?安全嗎?
A. 其實本來想要寫不安全的,但是想想台灣的食安其實也半斤八兩。大陸一般餐廳的衛生條件是比台灣差,若是不放心,最好是攜帶自己的餐具。若是說起味道,我覺得台灣略勝,不過大陸的餐廳用辣比台灣餐廳普遍用的好。
Q. 大陸出差有甚麼東西是必要帶的嗎?
A. 基本上現在大陸買東西都還算方便,每個城市一定都有幾個大賣場:萬達廣場、沃爾瑪等,都可以買到必要的日常生活用品;連鎖商店像是全家、7-Eleven、Lowson、屈臣氏等,在一般比較大的城市也都可以找得到。藥品的話有像是海王之星等等(大陸的屈臣氏沒有販賣成藥)。不過個人衛生用品一定要自己帶,像是洗面乳、沐浴乳等。因為出差往往就是好幾天,像我也會帶上水晶肥皂;之前發現水晶肥皂用來洗頭及洗身體都還挺好用的,所以沐浴乳跟洗髮精後來就不帶了。毛巾和拖鞋最好也是自己帶比較安心。
Q. 應該去過很多地方玩過吧?
A. 沒有!這是最令人嘔氣的了!因為通常假日也會到客戶那邊報到,所以像是去過北京這麼多次,還是不知道明清故宮跟全聚德在哪裡;揚州也去過很多次,連西湖的門都還沒看過。我很想多職業旅人大多也是這樣,去過很多城市,但是大多都沒有時間好好駐足欣賞一個城市。
Q. 大陸人好溝通嗎?
A. 其實每個人都有好溝通的地方也有不好溝通的地方,應該是要看怎樣的題目,以及雙方的訴求是甚麼。不過特別是大陸的客戶,原本通過電話或是郵件不好溝通的事情,到了現場都變成好溝通了。
Q. 大陸人好相處嗎?
A. 基本上是好相處的,特別是當他們知道你是台灣來的。不過大陸人普遍會關心兩岸統一的議題,通常我的態度是:「我贊成和平統一,不過太過於咄咄逼人,反而會很令人反感... 而且我希望一個中國的那個『中國』是中華民國」。另外,剛開始去大陸的時候,會覺得台灣人比較守規矩,素質高出許多;但是經過仔細觀察後,發現其實也沒有高到令人歡欣鼓舞的地步。
Q. 這麼常出差,老婆不會生氣嗎?
A. 當然會,每次出差都氣炸了!所以心態上也從原本單身時的「能待多久就多久」變成結婚後的「趕緊把事情處理完」 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考了。況且有了宸兒之後,我明白一個人帶孩子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加上Feng自己也要工作,因此每次Feng的「放行」都讓我感到格外感激!
經過幾次出差後,我開始明白若要將事情處理得盡善盡美,不被抱怨,基本上這樣的經驗是比較少有的;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準備要離開客戶端時,總還是留下許多伏筆,也難得不在出差的過程中被老闆「關心」。所以出差一趟,令人疲憊的往往不是路程也不是任務本身,而是在處理問題的同時還要兼顧原本手上正在進行的工作進度。
工作時並不可能每一項任務都是自己喜歡的,我覺得可貴之處,就是即便不是自己喜歡的那部分,也可以全力以赴。「如何兼顧」應該就是能讓自己工作技能再度提升的重要關鍵吧?然後繼續前進。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會不會失敗 外面的世界特別慷慨 闖出去我就可以活過來
留在這裡我看不到現在 我要出去尋找我的未來
下定了決心改變日子真難捱 吹熄了蠟燭願望就是離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會變得可愛 外面的機會來得很快 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離開頭也不轉不回來 我離開永遠都不再回來』
齊秦這首「外面」,偶而會迴盪在我耳邊。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差旅 - 前篇,我是花蓮人
在台灣,花蓮亦被稱為「後山」,而花蓮之所以可以被稱為「後山」,是因為進出花蓮的交通非常的不便利:南、西、北三面環伺險峻的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東臨波濤洶湧的太平洋;但同時也因為這個緣故,花蓮擁有台灣大多數的城市所沒有的好空氣及好風景。
花蓮的交通有多困難呢?從花蓮要通往其他縣市,公路交通往北只有蘇花公路(省道台九線)可通往宜蘭;往西,只有中部橫貫公路(省道台14線)可以通往南投;往南,則是比較幸運的有台9線以及台11線可以通往台東。而蘇花以及中橫這兩條公路都是出了名的危險,因為時不時的風災,常常連帶造成蘇花及中橫的坍方。除了公路交通,花蓮也有鐵路以及空運,但若是說到鐵路交通,身為花蓮人的都知道唯一一條鐵路-台鐵北迴線-每逢假日必定是一票難求!若是說空中交通,一天亦只有幾個航班可到達台北等都會區。更遑論海運... 因為沒有良好的港灣可以停泊郵輪這件事情了。花蓮的好鄰居-台東,交通亦同樣令人無奈。
因為這樣的交通環境,感覺可能是自從有記憶以來,能夠離開花蓮去到外地... 特別是台北,都是孩子們之間可以拿來說嘴的話題。舉凡:住過台北、去台北玩、轉學去台北、從台北來的轉學生、甚至是『我有親戚在台北住』等等,彷彿台北就是個能讓孩子們眼中閃爍起光芒的地方;當然,更不用說去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了!所以,在念大學以前,我應該就是那種都會人眼中的「庄腳人」。
在花蓮的升學比起台灣幾個都會區也顯得格外的單純許多,當時省立高中只有一所男校「花中」以及一所女校「花女」。記得念高中那年新生訓練,當時某位私立高中的校長來我們學校演講,他說:『各位能考上花中的都是我們花蓮的菁英,但是你們將來都是要去外地打拼的,最後留在花蓮為這塊土地貢獻的,大多不是在你們這裡面』。也許有點諷刺的味道,但也確實是有些道理在的,像是我爸就不是花中畢業的,他是苗栗人(笑)。
也許也是因為這樣的背景,從小就明白注定有一天會離開自己生長的土地,向外擴展追求自己的人生。如今以35歲的年紀,回頭看看當年那位校長說的話,確實也印證了身邊的同學、朋友有超過50%~60%是在外地成家立業的事實。
自從大學開始,由於很努力的執行玩樂主義,所以很快的足跡便遍布了整個台灣;開始工作之後,台灣已經不能滿足我的好奇心。2012年去德國遊學的決定,更加篤定追求這種生活的願望:「想探索這個世界,看看世界上不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