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花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花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月22日 星期六

差旅 - 花蓮隔離記要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花蓮隔離,讀「陋室銘」再貼切也不過了!再繼續關個幾天應該就可以做仙了吧?😆

隔離酒店的窗外景色

因為台灣政府對疫情的清零政策,要求境外返台人員必須進行隔離;儘管春節返台方案分為A、B、C三種,試圖提高檢疫旅館量能,不過還是一房難求。索性之下OT請公司幫忙安排到老家的檢疫旅館,難得有機會在離鄉多年後,可以連續住上兩個星期。

從首爾金浦市、嘉義梅山鄉、上海長寧區、花蓮志學村,已經有了四次隔離的經驗。老實說在首爾那次的經驗最好,不僅房間整潔舒適,窗外還有漢江美景,伙食也很不錯;不過因為是第一次隔離,在同一個地方關14天,每天都度日如年。到了這次在花蓮隔離,因為心態上早就調適好,每天都很充實,不知不覺一周就過去了。

OT不改工程師的性格,針對「房間」、「伙食」跟「檢疫」做了排名:

房間伙食檢疫
首爾金浦市
(2020)
112
嘉義梅山鄉
(2020)
234
上海長寧區
(2021)
321
花蓮志學村
(2022)
433

房間

房間很明顯一定是首爾勝出,後來查了才發現隔離的酒店Marinaby Hotel原本就是星級酒店;雖然房間稍嫌小,不過隔離還是很夠用的。隔離期間客房服務也做得很到位,對於隔離旅客的需求幾乎是有求必應。

首爾隔離客房

第二名是我們公司的嘉義工廠宿舍,因為是2019年全新完工,所以房間的整潔度、設備都是無話可說;加上是自己公司宿舍,住起來還是相當親切。雖然沒有厲害的客房服務,但是同事們還是會幫忙照顧日常生活所需。

嘉義隔離宿舍

第三名是上海長寧隔離時住的莫泰168,居住時正在改建成「如家商旅」。在大陸旅行的朋友對於如家這間連鎖酒店一定不陌生,莫泰168是如家系列最「經濟」等級的,所以內裝也相當精簡。還好OT有聽說過之前同事在上海隔離的經驗,特地帶了濕抹布;整理完後也還算可以,房間空間相當大,有對外窗也算舒適。客房服務還算可以,不過不提供咖啡,房間的水喝完後要另外算錢。

上海隔離客房

第四名是這次隔離的花蓮志學村「悠活旅店」。房間空間其實還算大,可以放線兩張150cm的單人床並且有冰箱。不過反過來說因為房間東西多,很多地方打掃的不是那麼確實;再加上旅店靠山且陰雨綿綿,所以整個房間感覺很潮濕,衣服基本上曬不乾。整體感覺是不如莫泰168。不過客房服務算親切,基本上是有求必應;像是托旅店買水果甚麼的,旅店很樂意幫忙。因為是鄉下地方,可以聽得到狗叫,半夜也不時會有雞鳴,很像回到小時候,挺溫馨的。

花蓮隔離客房

伙食

伙食第一名還是首爾,不僅菜色多樣,便當擺盤也很漂亮,味道也很好。

首爾隔離餐

第二名的是上海,上海意外的比之前聽說得好多了!菜色豐富,菜單也很多變化。

嘉義跟花蓮則是並列第三,不過嘉義的早餐比較厲害就是,畢竟是同事親自到店買的。不過兩邊的便當味道差不多,就是一般台灣常吃到的那種味道吧!

花蓮隔離餐

檢疫

很多沒去過大陸的朋友看到新聞可能也聽說大陸的檢疫很嚴格,OT親自體驗過一次,確信是真的。檢疫第一名毫無疑問的是上海,除了入境就要做核酸檢測外,在酒店隔離的14天還要再做4次的檢測,每次都是專人來採檢。

第二名是首爾,入境雖然沒有採檢,不過到酒店隔離的14天內要做兩次PCR檢測,同樣是專人採檢。

第三名是花蓮,不過因為2022年返台的時候疫情比2020年嚴重,這樣對比嘉義隔離的經驗比較不公平。入境時需要吐口水做核酸檢測,並且在隔離期間需要自檢。但對於自檢這種,就是看檢驗者自己誠不誠實以及是否自檢做得確實。

第四名是嘉義,2020年當時台灣疫情還不嚴重,入境沒採檢,隔離期間也只有自己做健康管理;除了規定搭乘防疫計程車外,幾乎沒有甚麼特別的措施。其實對於採用防疫計程車並且讓旅客自行決定隔離酒店OT覺得這種安排不好。像是大陸及韓國都是用大巴統一接送到隔離地點,隔離酒店是由政府統一徵收,因此價差不大,住到哪裡很公平。因為住宿的地方統一,所以做PCR檢驗透過專人採檢也方便。另外就是防疫計程車其實比較沒效率,除了容易讓司機感染外,一次能夠載送人員也很有限。

隔離期間工作、看書、運動、寫文章,就像孔夫子說的:「何陋之有?」


OTORI
民國111年1月22日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差旅 - 前篇,我是花蓮人

我出生在花蓮,直到念大學為止,都生活在花蓮。

在台灣,花蓮亦被稱為「後山」,而花蓮之所以可以被稱為「後山」,是因為進出花蓮的交通非常的不便利:南、西、北三面環伺險峻的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東臨波濤洶湧的太平洋;但同時也因為這個緣故,花蓮擁有台灣大多數的城市所沒有的好空氣及好風景。

花蓮的交通有多困難呢?從花蓮要通往其他縣市,公路交通往北只有蘇花公路(省道台九線)可通往宜蘭;往西,只有中部橫貫公路(省道台14線)可以通往南投;往南,則是比較幸運的有台9線以及台11線可以通往台東。而蘇花以及中橫這兩條公路都是出了名的危險,因為時不時的風災,常常連帶造成蘇花及中橫的坍方。除了公路交通,花蓮也有鐵路以及空運,但若是說到鐵路交通,身為花蓮人的都知道唯一一條鐵路-台鐵北迴線-每逢假日必定是一票難求!若是說空中交通,一天亦只有幾個航班可到達台北等都會區。更遑論海運... 因為沒有良好的港灣可以停泊郵輪這件事情了。花蓮的好鄰居-台東,交通亦同樣令人無奈。


因為這樣的交通環境,感覺可能是自從有記憶以來,能夠離開花蓮去到外地... 特別是台北,都是孩子們之間可以拿來說嘴的話題。舉凡:住過台北、去台北玩、轉學去台北、從台北來的轉學生、甚至是『我有親戚在台北住』等等,彷彿台北就是個能讓孩子們眼中閃爍起光芒的地方;當然,更不用說去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了!所以,在念大學以前,我應該就是那種都會人眼中的「庄腳人」。

在花蓮的升學比起台灣幾個都會區也顯得格外的單純許多,當時省立高中只有一所男校「花中」以及一所女校「花女」。記得念高中那年新生訓練,當時某位私立高中的校長來我們學校演講,他說:『各位能考上花中的都是我們花蓮的菁英,但是你們將來都是要去外地打拼的,最後留在花蓮為這塊土地貢獻的,大多不是在你們這裡面』。也許有點諷刺的味道,但也確實是有些道理在的,像是我爸就不是花中畢業的,他是苗栗人(笑)。

也許也是因為這樣的背景,從小就明白注定有一天會離開自己生長的土地,向外擴展追求自己的人生。如今以35歲的年紀,回頭看看當年那位校長說的話,確實也印證了身邊的同學、朋友有超過50%~60%是在外地成家立業的事實。

自從大學開始,由於很努力的執行玩樂主義,所以很快的足跡便遍布了整個台灣;開始工作之後,台灣已經不能滿足我的好奇心。2012年去德國遊學的決定,更加篤定追求這種生活的願望:「想探索這個世界,看看世界上不同的文化」。

花東縱谷


子采
09/2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