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寫一篇文章


點了杯熱可可暖著手心,一個人杵在羅東車站的月台。夜裡悠悠晃晃,讓我懷念起德國小旅行。那是在鐵軌還有點積雪的Garmisch-Partenkirchen。小鎮的月台上,稀疏的遊客,在旁聳立著Zugspitze綿延而下的滑雪場;微微寒氣環繞四周,融雪味正若隱若現。在德國南部純樸小鎮的車站,寂靜的夜空,三三兩兩的遊客,一個十足怪異的亞洲男人,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想法最多。三月的羅東車站正挨著鋒面,寒氣逼人的程度似乎還略勝G.P.一籌。打了個哆嗦,啜一口熱可可,看看手錶,也不知不覺晚上22:30,今天又將是一個晚睡的夜。

最近因為案子比較緊湊的關係,常常專心工作,耽擱回家的時間。回到家後偶而還有精神,總會享受在萬籟俱寂的書房裡,悄悄點盞小檯燈,坐在電腦前自以為是的寫些東西:不論是分享工作上的事情,甚至是心情札記,但卻在下筆時常常不知所措。

「文心雕龍」裡收錄一篇劉勰的「情采」,裡面便是以「孝經」、「老子」、「莊子」、「韓非」等經典探討文章的寫法。其中「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于紅紫」,便是下筆時常常躊躇不前的原因:既希望為文能夠「五音比而成韶夏」,也希望「五性發而為辭章」。也許在披著創新的皮囊下,其實我有著再八股也不過的靈魂吧!

寫一篇文章,到底有多難呢?文章又是為何而生?又有誰為它閱讀?

人生最失意的時候,我選擇拋下一切去旅行,試圖在旅程中抓住點什麼;就像以前國文課本上讀到的文人雅士,站在低潮時,總選擇放逐自己,韜光養晦。也曾在柏林的夜晚,像這樣點盞小檯燈,靜靜地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事實上不論足跡到哪,總喜歡用自己的文字寫下自己的感受。


我喜歡寫文章諸如寫軟體般,儘管兩者同樣不論從哪方面來講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寫文章有趣的地方,是能夠依照規劃發展文章的走勢;而在文章發展的過程中,有層次的表達思考,有部份是邏輯的,有部份是感性的。因此不論寫論說文、記敘文、抒情文或者是小說,只要夠順著心意完成,不但有成就感,也能在字裡行間獲得些許安全感。然而這倒是與發展軟體有著相同興味。

發展一個好的軟體會有安全感,就工作上而言,是因為可免除許多維護上的成本,為未來的案子打下良好基礎;但若說寫文章會有安全感,應該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吧?

在Spree河岸旁散步時,一直都只有我一個亞洲人:既非來這裡工作,亦非來這裡求學... 說實在的,我究竟為何而來?有一天在書桌前心血來潮,隨手搜尋以前讀過的「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司馬遷因為李陵之罪而獲腐刑,此後立志著史記,故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並未因自己身上的缺陷自暴自棄,反而更加砥礪自己。

「『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于麟止,自黃帝始。(太史公自序(http://ctext.org/shiji/tai-shi-gong-zi-xu/zh))


「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看到這段出自太史公自序的文字,對比當時收到台北友人捎來的短訊,其中敘述著這一段話:「有時總忍不住回頭檢視自己,就像游泳時自由式的划行」,我坐在書桌前沉思許久細細咀嚼。窗外,還飄盪入春後殘餘的雪。

有件事情一定要再三跟自己確認:我有思考的自由吧?正因為有了思考的自由,所以知道自己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亦有追求幸福生活的自由。我想要自己的未來免於無謂的恐懼,生活能夠幸福,唯有靜下心來看清楚自己過去的錯誤,才能領會屬於自己的未來。我在陌生的國境,無非就是專注的「思考」,還有學會「放下」。

也許寫文章可以帶來的些許安全感,便是確認自己仍保有思考的自由。


O.T.
2013/03/09

2 則留言:

  1. 只是開始訂閱你的寫作,跟你講一聲。
    寫得頗有筆觸的儒人

    老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