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語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語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師說、聞道—關於軟體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是節錄於韓愈在唐德宗十八年(西元802年)完成的著名文章《 師說》,貫徹這邊文章的宗旨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鼓勵人要勤學、不恥下問,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生時代,大部分老師講課的內容都是來自於書本上面;所以有時候在課堂上稍微不專心聽課,回家努力點看書,還是可以應付考試;不過出了社會,太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這時候「勤學」更顯得重要。

「你現在的成就是你以往的習慣累積而成,如果要成功,首先要克服自己人性的弱點!」這是OT的老闆每次開罵時出現率最高的一句話之一,而這個觀點亦是正確的。人生其實是無數個選擇堆積而成,本來每件事情當作個別事件就是只有「Yes」跟「No」簡單的兩個選擇;但是經過無數次的「Yes」跟「No」的選擇後,每個人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所以如果一個人的人生高度想要持續成長,光是守著自己以往的觀念是沒有太多幫助的;更多的時候,是挑戰自己既有的認知,尋求突破。

這系列的文章中OT舉自己的幾個例子,是曾在學生時代學到的觀念,並且隨著這一、二十年來不斷與時俱進幫助OT前進;有些話當時OT並沒有理解,而有些則是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挺有意思。相信其中有些例子大部分的人都是聽過的。



關於軟體

OT研究所念的是軟體工程。起先是念圖形識別,但是因為念得不怎麼樣,所以被當時的指導教授轉去做軟體工程相關研究。軟體工程本身講的是方法論,並沒有Domain knowledge,因此為我將來的職業生涯留下許多想像空間。很感謝當時的指導教授鄭有進老師,在畢業論文中將通訊概念與軟體工程結合,這十多年來通訊加上軟體一直都是門顯學;隨著物聯網(IoT)、車聯網(V2X)、人工智能(AI)的普及,我相信不僅是商業應用的蓬勃發展,對於基礎的科學及工程研究(無線通訊、密碼學),都將會進入更深、更複雜的層次。
  • 「這些軟體工程裡面提到的流程、方法,就看你傻得願不願意相信。」
    • 意義:這句話是有次鄭老師在「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中講的一段話,當時上課的背景是在講說軟體工程當中有很多種流程,如何去把你的軟體寫好,有些流程很複雜(像是Waterfall),會產出很多文件;有些流程相對來說簡單(例如Scrum),講究設計與實作的靈活度。但是哪種比較好、哪種比較不好,就要看你願不願意很踏實的去實踐那些方法,最後得到自己實踐後的結論。所謂「傻得願意相信」,就是指不要才準備開始實踐,發現這個文件要寫、那個流程要做,就決定放棄了。
    • 啟示:以目前OT所在的車用產業來說,文件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文件化的目的,是從一台車(及車上的元件)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要考量品質、安全性等重要議題。我們如果拿汽車與飛機作為比較,常常忽略了汽車講究的安全性是比飛機高出許多的。為什麼?因為汽車作為民生用品,是任何持有當地駕照的人都可以駕駛的;而飛機則是受過訓精良的專業人士才能駕駛。所以從機率上統計,各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大約是每10萬人有5~10人,而空難死亡人數則約為每1400萬人有1人。如何落實車用安全,在車用產業的狀況是,不論是哪種車用標準:IATF-16949、ISO-26262、AutoSAR,無一不要求完善的文件化管理。
    • 挑戰:身為一位以軟體工程為專長的學生,對於打造流程、遵守流程以及文件化管理這些事情,特別是在車用產業裡面,真的執行很不確實。甚至曾經也懷疑流程及文件化這兩件事情對於工作的影響有多大?隨著公司在車用產業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客戶對品質更加嚴格的要求,也看過越來越多精製的流程及文件,最後還是回歸到了身為軟體人最基本的流程及文件化管理。與其逃避,說這個工作緊急、那個工作忙,沒時間顧流程、寫文件,不如紮紮實實的面對。要做好流程及文件化,除了需要專業知識來完成,同時也考驗著執行力以及毅力。

  • 「工程就是把要解決的問題結構化。」
    • 意義:這句話同樣是在鄭有進老師的「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提到的。當時課堂上是在講說要如何做軟體架構的設計,例如設計樣式(Design pattern)要怎麼用?甚麼情況可以用那些pattern等?如何做架構設計是來自於我們對於問題的理解有關。工程就是要解決問題;軟體工程就是要解決軟體開發的問題。當我們可以把要開發的軟體問題結構化之後,就可以用適當的設計來解決這個問題。補充一點,鄭老師也常說「設計」這種事情只有「比較好」,而不存在「最好」的設計。
    • 啟示:其實在老師說這句話之前,我從來沒有明白「結構化」這件事情的意思;原來我們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是可以「結構化」的。例如建一個庭園,可以結構化成需要有植物、陽光、水、籬笆,至於植物要種植那些?陽光從哪裡來?水要怎麼表現?籬笆是甚麼樣式?這些則變成是實作問題。例如吃頓飯﹐也可以結構化成要有主食、主菜、配菜、湯、水果,至於它們是如何料理、用甚麼材料,都是實作的問題。
    • 挑戰: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我越相信「結構化」這件事情:寫軟體可以結構化,寫文件也可以結構化,而流程就是把做事情的方式結構化後的產物;現在甚至發現溝通也可以結構化!每當事情出了錯,也不斷練習從抱怨別人、檢討枝微末節的細節,慢慢從整個問題的結構來探討要怎麼調整。訓練自己對問題結構化的能力,其實就是來自於對於一個問題的瞭解;為了能更順利的解決問題,也會因此更加推動自己去攝取不同的知識,累積不同的能量。


  • 「你怎麼知道你哪天不是靠寫需求來賺錢?」
    • 意義:與前面兩句話相同,也是來自鄭有進老師的「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軟體工程最基本的流程是Waterfall model,這個經典的模型將軟體開發分為需求、設計、實作、驗證、維護等五個不同的流程。當還是學生的時候,總是比較好奇如何把東西做出來,而設計及驗證的工作比較沒這麼仔細,對於需求則更是不怎麼重視。當時鄭老師在上「Requirement Elicitation」這一段的時候就有感而發,要我們好好寫需求文件;怎麼知道哪天不是靠寫需求吃飯呢?
    • 啟示:如何讓使用者的需求變成文件化,OT覺得應該是一門很深的溝通工作;我們平常在說話時,即便不去文件化,都很容易產生誤解,更何況是要將概念性的東西用文件的方式表達出來?所以越能夠將使用者需求文件化的越精準,表示對於客戶想解決的問題理解的越清楚。
    • 挑戰:在車用產業,通常需求是來自於車廠,Tier 1提出設計,Tier 2及外包的第三方完成實作,驗證及維護則是車廠、Tier 1、Tier 2、3-Party各有各自的驗證及維護方式。現在許多數位巨擘如Google、Apple、Amazon、Baidu、Alibaba等都想方設法想進入這個產業,車廠對於這些新進的競爭者也抱持著許多想法,但是這些想法如何反應在產品上,很多時候是隱而不宣的,甚至車廠不知道該找怎樣的供應商來幫他們實現。若是這時候能夠有很好的需求誘發者,也許就有機會將一些概念實現為一個很棒的產品。


下一篇我們談談「關於學習」、「關於志氣」以及「關於愛情」。

OTORI
27.01.2018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盍各言爾志?

蓮花詩人本月在太魯閣遊客中心辦書畫個展,如果到她的網誌上流覽,不難看出她對這次的展覽相當滿意。


雖然已步入耳順之年,詩人潛心字畫幾年下來,也累積許多不錯的作品;再加上透過不斷的精鍊,一步步邁向藝術更高的境界。然而在做晚輩的眼中,看到她追求的不單純是美感,也在嘗試攀越著人生另一座高峰。

星期五下班時,聽老闆分享這趟商務旅行的收穫... 也許是師出同門的關係,老闆似乎總把我當成小老弟般看待更勝於一位工程師。在陽台上,俯瞰著內湖大大小小的建築,他一邊抽著菸,一面描述著旅程中去了哪些地方、見了哪些人、獲得什麼情報、公司下一步該怎麼走,眼神堅定的望著未來。我明白,他正在做著一件他覺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清楚知道這就是他想要的。

月底一個朋友要結婚了,搶在喜宴之前,三五好友聚一聚,簡單吃個飯,也順便聊著各自的終生大事。有人是月底結婚,有人是年底結婚;有些人是家庭革命,有些人是小倆口決定就好;有些人是遠距離戀愛,有些人是希望婚後仍保有自由空間。聽著一個個不同的故事,卻同樣都是不斷努力著進階自己的人生。

季路有次問孔子如何侍奉鬼神,孔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接著又問孔子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呢?

人生須臾,生老病死一下子就過去了;活著,總得有個理由... 為理想也好,是責任也罷,總得給自己一個理由,是吧?

論語中有段記載是孔子與學生們討論各自的志向。子路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則說:「願無伐善,無施勞。」最後子路孔子「願聞子之志」時,孔子回答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而這個志向在「禮運大同篇」闡釋更加明確: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段描述曾經發生在周朝的美好年代,當時大道奉行,選賢與能,人民注重品德與才學;社會繁榮穩定,每個人都有自己安身立命之所,遠離恐懼。

「未知生,焉知死?」是孔子季路的回答。如果活著的時候都不能好好活著,又何必談論死亡?所以孔子終其一生,想到的、說出口的、做出來的,都是以一貫之;君子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

問問自己的理想是什麼呢?自己是否有認真的生活過呢?載浮載沉了三十多年,仔細檢視自己的人生,說真的,我曾認為自己是幸福的:起碼有過不錯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可惜那樣的時光並無法維持多久... 接著便陷入是非對錯的泥沼裡,然後在愛與復仇間掙扎著。

在德國徘徊的時候,我到了一個叫做Bonn的小城市,貝多芬的故居在此。我走在Bonn一條條簡單而樸素的街道,小鎮內大多是由石頭鋪成的道路,雜踏著來往旅者的足跡,刻劃歷史的洗練;整個城市以淺黃色系為延伸,兩排的建築不帶有多餘的線條,略帶冰冷的空氣,呼應著萊茵河的歲月悠悠。我喜歡這樣簡單卻將優雅內斂的品味!從建築到態度,從飲食到衣著,大多數的德國風格隱含著簡約的生活格調。

「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當我想到中庸裡的一段話時,竟是意外發現自己如此喜歡簡約態度的當下。

也許是因為發現自己對於生活訴求是簡單的,想想與其繼續在負面情緒中顛倒夢想,倒不如勇往直前。這樣的體悟,讓我在訴訟的最後關頭選擇諒解,獨自重新譜著嶄新人生。然而不論提出告訴或是豁然諒解,都是艱難的決定;也許唯有離開當下的境,才能勘破因緣合和。


現在,簡單的看書,簡單的寫文章,聽著單純的好聲音,心無旁鶩的追求工作表現,享受兩人的獨處。


2013/06/13
O.T.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寫一篇文章


點了杯熱可可暖著手心,一個人杵在羅東車站的月台。夜裡悠悠晃晃,讓我懷念起德國小旅行。那是在鐵軌還有點積雪的Garmisch-Partenkirchen。小鎮的月台上,稀疏的遊客,在旁聳立著Zugspitze綿延而下的滑雪場;微微寒氣環繞四周,融雪味正若隱若現。在德國南部純樸小鎮的車站,寂靜的夜空,三三兩兩的遊客,一個十足怪異的亞洲男人,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想法最多。三月的羅東車站正挨著鋒面,寒氣逼人的程度似乎還略勝G.P.一籌。打了個哆嗦,啜一口熱可可,看看手錶,也不知不覺晚上22:30,今天又將是一個晚睡的夜。

最近因為案子比較緊湊的關係,常常專心工作,耽擱回家的時間。回到家後偶而還有精神,總會享受在萬籟俱寂的書房裡,悄悄點盞小檯燈,坐在電腦前自以為是的寫些東西:不論是分享工作上的事情,甚至是心情札記,但卻在下筆時常常不知所措。

「文心雕龍」裡收錄一篇劉勰的「情采」,裡面便是以「孝經」、「老子」、「莊子」、「韓非」等經典探討文章的寫法。其中「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于紅紫」,便是下筆時常常躊躇不前的原因:既希望為文能夠「五音比而成韶夏」,也希望「五性發而為辭章」。也許在披著創新的皮囊下,其實我有著再八股也不過的靈魂吧!

寫一篇文章,到底有多難呢?文章又是為何而生?又有誰為它閱讀?

人生最失意的時候,我選擇拋下一切去旅行,試圖在旅程中抓住點什麼;就像以前國文課本上讀到的文人雅士,站在低潮時,總選擇放逐自己,韜光養晦。也曾在柏林的夜晚,像這樣點盞小檯燈,靜靜地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事實上不論足跡到哪,總喜歡用自己的文字寫下自己的感受。


我喜歡寫文章諸如寫軟體般,儘管兩者同樣不論從哪方面來講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寫文章有趣的地方,是能夠依照規劃發展文章的走勢;而在文章發展的過程中,有層次的表達思考,有部份是邏輯的,有部份是感性的。因此不論寫論說文、記敘文、抒情文或者是小說,只要夠順著心意完成,不但有成就感,也能在字裡行間獲得些許安全感。然而這倒是與發展軟體有著相同興味。

發展一個好的軟體會有安全感,就工作上而言,是因為可免除許多維護上的成本,為未來的案子打下良好基礎;但若說寫文章會有安全感,應該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吧?

在Spree河岸旁散步時,一直都只有我一個亞洲人:既非來這裡工作,亦非來這裡求學... 說實在的,我究竟為何而來?有一天在書桌前心血來潮,隨手搜尋以前讀過的「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司馬遷因為李陵之罪而獲腐刑,此後立志著史記,故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並未因自己身上的缺陷自暴自棄,反而更加砥礪自己。

「『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于麟止,自黃帝始。(太史公自序(http://ctext.org/shiji/tai-shi-gong-zi-xu/zh))


「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看到這段出自太史公自序的文字,對比當時收到台北友人捎來的短訊,其中敘述著這一段話:「有時總忍不住回頭檢視自己,就像游泳時自由式的划行」,我坐在書桌前沉思許久細細咀嚼。窗外,還飄盪入春後殘餘的雪。

有件事情一定要再三跟自己確認:我有思考的自由吧?正因為有了思考的自由,所以知道自己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亦有追求幸福生活的自由。我想要自己的未來免於無謂的恐懼,生活能夠幸福,唯有靜下心來看清楚自己過去的錯誤,才能領會屬於自己的未來。我在陌生的國境,無非就是專注的「思考」,還有學會「放下」。

也許寫文章可以帶來的些許安全感,便是確認自己仍保有思考的自由。


O.T.
2013/03/09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Deutsch lernen - Welche Feste und Feiertage gibt es in Ihrem Land?

Bei uns feiert man das chinesische Neujahrsfest, Drachenboot-Festival und Mid-Autumn Festival in Taiwan. Neujahrsfest ist sehr wichtig, weil es nach dem chinesischen Kalender das neue Jahr ein leitet.

Am letzter Tag des chinesische Jahr die Leute hat ein reichhaltigen Festessen zusammen. Man isst Hühnchen, Fisch, Neujahrkuchen, Rettiche und Sellerie. Oft man trinkt chinesischer Wein. Nach dem Festessen spielt die Leute immer Mahjong.

O.T.
11-August,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