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思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思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但願歲月靜好

搬入海山小宅已有兩月餘。雖然空間不如同德舊宅大,但小宅自有小宅的好:新、通風、採光佳,重要的是憑著夫妻倆努力互相扶持著,樸實無華,甚幸。

五月中旬台灣突然進入疫情三級警戒,情況發展出乎意料,也打亂原訂搬家進度;不過反而因在家辦公的緣故,每天可以少量花些時間收拾家裡,還是在六月中旬完成搬家。

這段時間以來隨著疫情緊張的氣氛稍稍暫緩,我跟Amanda的公司也各自恢復了正常的上班作息。有趣的是女兒雖然順利抽到新學校,但舊學校受限防疫規定已無法照顧孩子,夫妻倆必須輪著在家照顧孩子,當然比兩人同時居家辦公時更花心力。

但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然而世上苦人多,常常各種緣分交會的陰錯陽差,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經歷;雖然已是不惑之年,卻仍常常感嘆於冥冥之中參不透那一道道交錯的因果輪迴。熟是因?熟是果?萬事萬物因緣和合所生,當我們能享受安逸生活的同時,也莫忘了能關照他人那顆天賦本俱的惻隱之心。

遠在天涯,有阿富汗;這也是本週最重大的國際事件。關注國際政治的朋友,阿富汗的變天自然稱不上血腥及慘絕人寰的政變,但這事件之所以令全球譁然,是因為扶植阿富汗政府的不是別人,而是世上唯一的超強國家—美國。在經過二十年的經營,花費兩兆美元,犧牲2700名士兵,竟然落得倉皇而逃。

當得知美軍要撤走的消息,數以千計的阿富汗人民圍在喀布爾機場,拼死的攀上運輸機、忍受骨肉分離的祈求美國大兵能帶走自己孩子,這些人深怕留在阿富汗只有無盡黑暗的未來。20年,是一個世代,從嬰兒到成年。隨著美軍的撤離,無異給這個世代重塑對於「國家現實主義」的理解。

近在眼前,除了有五月中旬以來因為台灣疫情急升,累計逝去的800多條生命,以及無薪假及失業率雙雙創了2008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當然,也莫忘了今年四月在太魯閣號49條無辜的罹難者,隨著本週地檢署起訴人數公布第二波,運安會更多的調查結果也公布了。

身為花蓮人,理所當然知道一張回家的票有多難買;往往買到一張票就像是抽中了什麼獎項一樣高興的不得了!當時列車上的旅客也是懷著輕鬆愉悅的心情搭上這班列車的吧?但當經過崇德隧道時,很多人就再也看不到那湛藍的太平洋了!想到在那台列車上的,有可能是自己,也有可能是自己的親人,就更讓人不寒而慄。

雖然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但天理昭彰,終究報應不爽。

人生究竟為何而活呢?也許盡自己微薄的力量守護幸福外,在能呼吸到空氣的每一天,多幫助人也是生存的意義;我對生活如此態度,對工作也是如此;然後,好好活著!


OTORI
8/23/2021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盤點37年來(1980~2017)的台灣人均GDP

『人均所得3萬美元,南韓提前達標』,這是今年1月2號中時電子報的新聞(原文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102000451-260119);由於這則新聞,讓OT很好奇到底台灣的人均所得這幾年來的成長趨勢是怎樣呢?於是OT上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http://www.imf.org/external/index.htm)調研了自1980年以來到2017年的人均,統計在文章裡的列表,並以折線圖呈現出來。調研的國家(地區)包含台灣與曾經是併稱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南韓、新加坡,再加上中國大陸的資料。

由於IMF網站上面最早能夠朔及的資料是在1980年,而OT是在1981年出生;也就是這份資料同時顯示著OT成長的年代裡,台灣與大陸、亞洲四小龍們的經濟成長趨勢。這段期間,台灣經歷了三次政黨的輪替,也許是民主的成功,但卻不能為台灣帶來更好的經濟環境。反之,我們與原本就領先我們的香港與新加坡差距越來越大,也被原本落後我們的南韓迎頭趕上。




2001年風靡台灣的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儘管在台灣還沒上映,靠著學生宿舍網路的傳遞,很快造成校園的轟動。這時距離1998年韓國因為金融風暴破產,也不過3年的時間,韓國已經迅速地為自己找到一條路:不論是戲劇、電影、彩妝、汽車、消費電子,在政府的組織下,開始蓬勃發展、銷往海外市場。

2008年參加一個扶輪社的聚會,當時剛好是韓國三星大舉要在台灣挖人才的新聞甚囂塵上;當時一位長輩跟我說:「不管三星出再高的錢,你都不可以去,這樣台灣人才會被掏空!」10年後,如果有機會再遇到這位長輩,我會想問他:「台灣的年輕人若不出走,你們能夠拿甚麼機會給這些年輕人嗎?」是不是有時候我們被意識形態綑綁得太深?如果當年挖人才的對象不是南韓而是美國,我相信這位長輩會有不一樣的說法。

從1980年開始,香港與新加坡的人均所得比台灣高一些,相差大約3000美元,南韓落後台灣一點。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時香港與新加坡的人均所得已經比台灣高了將近10000美元;而南韓重創,以8080美元落後台灣的12790美元。10年後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當時南韓已超越台灣2000美元的人均,越過了20000美元的關卡,而香港及新加坡早已超過30000美元。

再看看原本1980年人均只有309美元的中國大陸,正以飛快成長的姿態,2017年已經來到了8580美元的人均。且看目前人均只有8580美元的中國大陸,不論在軍事、經濟、文化,對全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更何況有一天它們人均到達59500美元(美國2017年的人均)的時候呢?

MainlandHong KongSouth KoreaSingaporeTaiwan
1980309.365660171050002370
1981290.515950187056802690
1982282.066100198060002680
1983298.75550218067102880
1984303.456130239071603200
1985295.346440246067803300
1986282.167330280068604010
1987302.28980351077905330
1988371.0210450469093206430
1989409.09119305740107107580
1990348.65132806510127708180
1991358.83151907520145009090
1992423.031759080001614010730
1993525.711993087401830011200
1994472.6522040102102158012110
1995608.3822910123402494013080
1996708.5824700131402626013600
1997780.8427220121302639013970
1998827.642565080802183012790
1999872.2224970104102180013770
2000958.5625580119502379014880
2001105025170112602158013400
2002115024730127802202013720
2003129023860142102357014080
2004151024880159102470015360
2005177026550186402987016500
2006211028030208903358019680
2007270030500230603922017780
2008347031490204303972018100
2009384030590182903858019960
2010452032420220904657019260
2011558034960240805317020910
2012633036620243605453021270
2013708038230258905603021890
2014770040190278105634022640
2015817042330217705363022360
2016812043560275305296022500
2017858045000297305388024230
(上表單位為美元)


我不確定身處台灣的讀者們看到上面的資料是甚麼感想?是要讓台灣陷於意識形態繼續內耗?還是放下歧見一起找方法拚經濟?


OTORI
04.02.2018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流竄在城市的脈搏

在一個城市裡穿梭可以有許多形式。像大多數台北人是捷運和公車,有些人騎機車,而有些人開車;最近幾年興起的腳踏車,人數也與日俱增。

在德國旅行時,因為預算上考量,步行是最常採用的方式。步行可以是種運動,原始的穿梭方式,透過真切的踩在土地上,與錯身而過的行人,成為品味一種生活型態的縮影。

第一次出差惠州,每天來往客戶跟酒店之間的交通工具是計程車。計程車雖然方便,但也有它不方便的地方。例如在惠州招計程車,有時需要跟其他乘客搶... 也就是即便先到候車地點,招得到也未必上得了。另一個不方便的地方,是來往客戶與酒店間的道路「仲凱大道」,因修築鐵軌的緣故,上班時間常會塞車;也因此許多司機聽到要前往仲凱,臉色往往不好看。此外雖然交通費是實報實銷,但每天要花上兩、三百元在通勤上面,擔心自己食君之碌卻沒耽君之憂,想想如果換成是老總,他也會想辦法降低交通費的開銷!

每次等計程車的時候,就在候車格旁十步之遙有個公車站。不同路線的公車在那兒來來往往,許多乘客扶老攜幼提著大包小包跟著擠上擠下;雖然公車外型遠遠比不上台北,但確實令人非常好奇公車裡面是怎樣情境。

我喜歡在一個城市間穿梭,一邊希望能窺見城市的風貌,一邊期待可以真切感受到當地居民的生活形式。我是工程師,但也有著不折不扣的旅者靈魂。在這股熱忱驅使下,某天終於開始認真研究起公車站裡的每條路線,嘗試搭乘公車。

頭兩次搭乘公車真是吃盡苦頭,原本搭乘計程車只要20~30分鐘的路程,花了兩個小時才抵達!其實搭乘公車到達仲凱的車程大約是20分鐘左右,與計程車相若,而且起碼有三條路線可以到達;但是問題是如何從仲凱外圍進入倒位於內側的客戶處?第一次搭乘26路到達LG Innovet下車,如果方向對了,步行20分鐘可以到達;但就是弄錯方向,硬是花了40分鐘。第二次更慘,連公車都搭錯方向,最後沒辦法,只好招計程車。

怎麼辦呢?自古以來有道是「路在口中」,第三次我開始嘗試在仲凱下車的地方只要看到公車就招手攔車,攔下後再問,久而久之也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原來仲凱因為還在發展中,所以很多公車站牌都是臨時的,甚至是沒有站牌,因此公車是隨叫隨停;某種程度上也相當「便民」!老天爺賜給我們嘴巴果然不僅是用來吃飯,還得靠它說對話、問對問題。

此後關於從酒店搭乘公車來往客戶那,終於得出個結論:
【去程】:搭乘5、11、25路從平湖門(即西湖步行街)到達海關(仲凱外圍)。在路口招322路、惠州旅遊車到半山別苑。到海關後,如果真的招不到公車,就招計程車,再不行起碼可以用走路的,順著和暢五路走到底便是。如果單程都搭公車到仲凱是2塊人民幣,從海關到半山別苑是1.5塊人民幣,計程車是7~8元人民幣,走路免費。
【反程】:可搭乘客戶廠車到達惠州汽車站後,再搭乘5、11、25或其他可達平湖門的公車回到酒店,這樣只要1.5塊人民幣。

搭乘公車到仲凱的路程上,常會發生些有趣的事情。因為修築輕軌的關係,仲凱大道的其中一段路變得相當窄;有一次公車在行駛的時候,有輛小轎車從旁邊竄出,公車努力的想超車,沒想到小轎車不僅不讓,還反而直接檔在公車前面停了下來。由於是上班時間,正好是運輸量的巔峰,後面的車全被堵住了,猛按喇叭,也害得裡面的乘客下車對著小轎車駕駛破口大罵!最後沒辦法,小轎車硬是不讓,只好調度另一台公車支援,將車上的乘客載走。我想這種事情在台灣已經很難發生了,如果真的有,也會被廣大的網民們肉搜吧!

經過和另一個工程師兩個月來輪流駐點在客戶端技術支援,專案總算完成了第一個里程碑,進入第一批量產階段。星期五收拾完東西準備從客戶處離開時,才不過下午六點不到,辦公室已是人去樓空;比起特別是近一個月來大夥每天挑燈夜戰的情景,頗有雪盡馬蹄輕的瀟灑。趁著移動到深圳的早上,特地搭乘公車繞到江北。聽惠州人說江北開發的很不錯,所以便搭車前往。繞行的途中一面估摸著搭乘公車在城市間遊晃這件事情,對我的意義到底是甚麼?

以前剛到台北念書,假日沒錢沒地方去,也曾買了張捷運票,沿著淡水線、木柵線到處看看;超過20分鐘同一站進出,總之就是收20元。後來大一點去了德國,因為有月票這種優惠,沒有上課的時間總會搭著公車或是地鐵到處看看。這樣的移動方式是省力但卻被動,彷彿是讓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告訴你說哪些地點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我的意思是,你不要說話,就靜靜的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好像是可以聽得到這個城市在跟你說它的歷史。很有趣!你會看到哪些站會有很多人上下車,哪些站很漂亮,哪些站則有點老舊。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一點一滴增進對一個城市的了解。

夜晚,坐在深圳的酒店,混搭著計程車、客運、地鐵,城市間移動;我是過客,流竄在城市的脈搏中。

註: 此篇文章完成於深圳寶安機場。

Overture Y. Chao
13/04/2014
20/04/2014 修改

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年輕人要一起加油!

  去年有段時間跟Feng看房子看得很勤。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位於汐止的一個物件,賣方是一對年輕夫妻,有個出生不到3個月的小Baby。物件位於汐止小巷內,雖然是五年的新屋,可惜的是除了新,關於物件位置、空間配置都與我們的需求大相逕庭。

  算一算這對夫妻的年齡跟我和Feng相若。臨走前,太太很客氣的送我們下樓,順便帶我們認識附近環境。我好奇問她為甚麼想賣這裡,太太很客氣的說:「當初買房子時沒有考慮到小孩子,現在有了小朋友,覺得空間不夠,也還想再生第二胎,因此想換到(汐止)更裡面;雖然那裏比較舊,但空間更大。」也許是互相體諒現在高房價的辛苦,她用勉勵的語氣說道:「現在買房子真的很辛苦,年輕人要一起加油!」

  最近幾個月比較常到大陸出差,今年開春以來,待在大陸的時間已經比回老家省親的時間多出許多。能到大陸出差,來自於客戶及老闆們信任,對此我非常感激。

  這個客戶在大陸汽車電子界耕耘許多年,卻是頭一回接到來自日本客戶的單子。日本客戶的難以應付是眾所皆知。他們能夠用半年、一年的時間長期派駐員工在供應商,每天檢視進度;然後等到快要出貨時不僅會緊急更改需求,同時也有許多新功能在此時才提出。以專業的軟體開發而言,雖然不允許這樣的行為,但是面對長期的商業合作,也只得妥協。

  而大陸客戶這端對應到他們日本客戶的,其實也正是跟我同年紀的「同學」,大陸所謂的80後新生代。不論是專案管理者(PM)、系統架構工程師(SA)、團隊領導(PL),都是由這群年輕人負責。不知不覺之間,在大陸已經開始由這群80後展頭露角了。同樣是幫助客戶以最低的成本達成他們客戶對產品的期望。利用合理的分析、殷切的懇談,再加上專業的精神;然後動用團隊的力量,以妥善的資源達成與客戶間許下的承諾。

  雖然30年來我跟這群「80後」生長在不同環境,說著同樣語言卻受著不同教育,對世界懷著不同想望,對於國家的意識形態更加大不相同。但是站在開發產品的專業立場,對於達成商業目標的精神,我們並無二致。

  看著這群80後努力往前衝刺的同時,身為同一個世代又怎能對這股近在眼前的漩渦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同樣是年輕人,要從這股潮流中獲得些甚麼,自然也要去對等的付出與爭取。

  「年輕人要一起加油!」借用那位緣一面太太的話,不僅僅跟這群合作夥伴互相勉勵,因為這個專案,要走得更前面;也送給台灣的7年級生,不要被生活打敗,大家一起加油!

(註:本篇文章寫於深圳寶安機場。因為大雨緣故機場關閉,地面作業無法進行。等待行李之餘完成此篇文章。)


30/03/2014
O.T.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Using GIMP Edits Photos

    Using a software to edit your photos is unavoidable.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you may need to corp, paint, or adjust the panel size, white balance, brightness and contrast. In advanced usage, sometimes applying some appropriate effects on your photos will make them more striking.

    I'm a software engineer and I'm very glad to find useful open source to resolve my problems. For editing photos, I recommend GIMP. And in this article,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GIMP and functions of it in common use.

What is GIMP?
    GIMP(GNU Image Manipulation Program) is an open source which means it is free and you can have its source code if you want. It is maintained by GNU. The official site of GIMP is http://www.gimp.org/. You can download a copy and get its source code here. They offer different version for installation on Window, Linux and Mac OS. The documents cane be found on http://www.gimp.org/doc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help you understand GIMP.

Auto-Colorizing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some auto-colorizing functions first. Those functions are very useful if you want to stress color. Besides, they are very easy to apply to images. Thus I recommend those functions to people who just get starting with photograph.

    You can find these two functions in the path of Colors->Auto. The following figure is taking for reference. I think functions such like Equalize, White-Balance and Color Enhance are common in use. After applying them, your photo's RGB level will be adjusted automatically.

    This is the original picture:

    After applied auto equalizer:

    This is an example before applied with auto white-balance.

    Applied auto white-balance:

    Let's see the last example which show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pplied auto color enhancing and the result.

    The result applied auto enhance:


Brightness and Contrast
    Sometimes auto colorizing would not be able to work good, especially your photo is too dark or contains people. At this moment, you can try to adjust brightness and contrast manually. The following figure shows the path of this function (Colors->Brightness-Contrast tool).

  Original:

  after adjusted Brightness-Contrast:

Colorize
    To make photos looks like old fashion, normally speaking, it is a good idea to use Colorize to reach this goal. You can find Colorize in the path Color->Colorize.


    This is the original pciture:

    You can adjust Hue, Saturation and Lightness properly to make it look like as following:

Desaturate
    Besides applying Colorize, another to make photos old I suggest to use Desaturate. This function can be found under Color->Desaturate. With using Desaturate, there are three algorithms you are allowed to use. They are Lightness, Luminosity and Average.

    Original:

    After applied Desaturate:

Overutre Y. Chao
06/10/2013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盍各言爾志?

蓮花詩人本月在太魯閣遊客中心辦書畫個展,如果到她的網誌上流覽,不難看出她對這次的展覽相當滿意。


雖然已步入耳順之年,詩人潛心字畫幾年下來,也累積許多不錯的作品;再加上透過不斷的精鍊,一步步邁向藝術更高的境界。然而在做晚輩的眼中,看到她追求的不單純是美感,也在嘗試攀越著人生另一座高峰。

星期五下班時,聽老闆分享這趟商務旅行的收穫... 也許是師出同門的關係,老闆似乎總把我當成小老弟般看待更勝於一位工程師。在陽台上,俯瞰著內湖大大小小的建築,他一邊抽著菸,一面描述著旅程中去了哪些地方、見了哪些人、獲得什麼情報、公司下一步該怎麼走,眼神堅定的望著未來。我明白,他正在做著一件他覺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清楚知道這就是他想要的。

月底一個朋友要結婚了,搶在喜宴之前,三五好友聚一聚,簡單吃個飯,也順便聊著各自的終生大事。有人是月底結婚,有人是年底結婚;有些人是家庭革命,有些人是小倆口決定就好;有些人是遠距離戀愛,有些人是希望婚後仍保有自由空間。聽著一個個不同的故事,卻同樣都是不斷努力著進階自己的人生。

季路有次問孔子如何侍奉鬼神,孔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接著又問孔子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呢?

人生須臾,生老病死一下子就過去了;活著,總得有個理由... 為理想也好,是責任也罷,總得給自己一個理由,是吧?

論語中有段記載是孔子與學生們討論各自的志向。子路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則說:「願無伐善,無施勞。」最後子路孔子「願聞子之志」時,孔子回答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而這個志向在「禮運大同篇」闡釋更加明確: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段描述曾經發生在周朝的美好年代,當時大道奉行,選賢與能,人民注重品德與才學;社會繁榮穩定,每個人都有自己安身立命之所,遠離恐懼。

「未知生,焉知死?」是孔子季路的回答。如果活著的時候都不能好好活著,又何必談論死亡?所以孔子終其一生,想到的、說出口的、做出來的,都是以一貫之;君子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

問問自己的理想是什麼呢?自己是否有認真的生活過呢?載浮載沉了三十多年,仔細檢視自己的人生,說真的,我曾認為自己是幸福的:起碼有過不錯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可惜那樣的時光並無法維持多久... 接著便陷入是非對錯的泥沼裡,然後在愛與復仇間掙扎著。

在德國徘徊的時候,我到了一個叫做Bonn的小城市,貝多芬的故居在此。我走在Bonn一條條簡單而樸素的街道,小鎮內大多是由石頭鋪成的道路,雜踏著來往旅者的足跡,刻劃歷史的洗練;整個城市以淺黃色系為延伸,兩排的建築不帶有多餘的線條,略帶冰冷的空氣,呼應著萊茵河的歲月悠悠。我喜歡這樣簡單卻將優雅內斂的品味!從建築到態度,從飲食到衣著,大多數的德國風格隱含著簡約的生活格調。

「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當我想到中庸裡的一段話時,竟是意外發現自己如此喜歡簡約態度的當下。

也許是因為發現自己對於生活訴求是簡單的,想想與其繼續在負面情緒中顛倒夢想,倒不如勇往直前。這樣的體悟,讓我在訴訟的最後關頭選擇諒解,獨自重新譜著嶄新人生。然而不論提出告訴或是豁然諒解,都是艱難的決定;也許唯有離開當下的境,才能勘破因緣合和。


現在,簡單的看書,簡單的寫文章,聽著單純的好聲音,心無旁鶩的追求工作表現,享受兩人的獨處。


2013/06/13
O.T.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寫一篇文章


點了杯熱可可暖著手心,一個人杵在羅東車站的月台。夜裡悠悠晃晃,讓我懷念起德國小旅行。那是在鐵軌還有點積雪的Garmisch-Partenkirchen。小鎮的月台上,稀疏的遊客,在旁聳立著Zugspitze綿延而下的滑雪場;微微寒氣環繞四周,融雪味正若隱若現。在德國南部純樸小鎮的車站,寂靜的夜空,三三兩兩的遊客,一個十足怪異的亞洲男人,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想法最多。三月的羅東車站正挨著鋒面,寒氣逼人的程度似乎還略勝G.P.一籌。打了個哆嗦,啜一口熱可可,看看手錶,也不知不覺晚上22:30,今天又將是一個晚睡的夜。

最近因為案子比較緊湊的關係,常常專心工作,耽擱回家的時間。回到家後偶而還有精神,總會享受在萬籟俱寂的書房裡,悄悄點盞小檯燈,坐在電腦前自以為是的寫些東西:不論是分享工作上的事情,甚至是心情札記,但卻在下筆時常常不知所措。

「文心雕龍」裡收錄一篇劉勰的「情采」,裡面便是以「孝經」、「老子」、「莊子」、「韓非」等經典探討文章的寫法。其中「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于紅紫」,便是下筆時常常躊躇不前的原因:既希望為文能夠「五音比而成韶夏」,也希望「五性發而為辭章」。也許在披著創新的皮囊下,其實我有著再八股也不過的靈魂吧!

寫一篇文章,到底有多難呢?文章又是為何而生?又有誰為它閱讀?

人生最失意的時候,我選擇拋下一切去旅行,試圖在旅程中抓住點什麼;就像以前國文課本上讀到的文人雅士,站在低潮時,總選擇放逐自己,韜光養晦。也曾在柏林的夜晚,像這樣點盞小檯燈,靜靜地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事實上不論足跡到哪,總喜歡用自己的文字寫下自己的感受。


我喜歡寫文章諸如寫軟體般,儘管兩者同樣不論從哪方面來講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寫文章有趣的地方,是能夠依照規劃發展文章的走勢;而在文章發展的過程中,有層次的表達思考,有部份是邏輯的,有部份是感性的。因此不論寫論說文、記敘文、抒情文或者是小說,只要夠順著心意完成,不但有成就感,也能在字裡行間獲得些許安全感。然而這倒是與發展軟體有著相同興味。

發展一個好的軟體會有安全感,就工作上而言,是因為可免除許多維護上的成本,為未來的案子打下良好基礎;但若說寫文章會有安全感,應該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吧?

在Spree河岸旁散步時,一直都只有我一個亞洲人:既非來這裡工作,亦非來這裡求學... 說實在的,我究竟為何而來?有一天在書桌前心血來潮,隨手搜尋以前讀過的「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司馬遷因為李陵之罪而獲腐刑,此後立志著史記,故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並未因自己身上的缺陷自暴自棄,反而更加砥礪自己。

「『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于麟止,自黃帝始。(太史公自序(http://ctext.org/shiji/tai-shi-gong-zi-xu/zh))


「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看到這段出自太史公自序的文字,對比當時收到台北友人捎來的短訊,其中敘述著這一段話:「有時總忍不住回頭檢視自己,就像游泳時自由式的划行」,我坐在書桌前沉思許久細細咀嚼。窗外,還飄盪入春後殘餘的雪。

有件事情一定要再三跟自己確認:我有思考的自由吧?正因為有了思考的自由,所以知道自己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亦有追求幸福生活的自由。我想要自己的未來免於無謂的恐懼,生活能夠幸福,唯有靜下心來看清楚自己過去的錯誤,才能領會屬於自己的未來。我在陌生的國境,無非就是專注的「思考」,還有學會「放下」。

也許寫文章可以帶來的些許安全感,便是確認自己仍保有思考的自由。


O.T.
201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