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8日 星期日

追逐父母身影這檔事

據說如果家裡有三個小孩的話,排行老二的行為會比較突出。會這樣聽說是家長投入比較多的注意力在老大及老么,而老二則比較被缺乏關注。但是長大之後,老二的行為反而會意外的最像父親或母親。

OT覺得是否追逐父母親的背影這件事情,不是件好事也不是件壞事,完全在於每個人的選擇;但明知到如此,我們還是常常在不自覺之中,按照心裡的那個孩子,去做出我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所以雖然有些人盡量避免自己的行為模式像自己的父母親,但反而不只是行為,甚至連說話的方式都跟自己的父母親像極了。能夠「自我覺知」到底還是人生當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不過OT不是心理學家,大概也只能寫先到這邊,接下來是寫給自己的。

跟許多孩子一樣,女兒從小喜歡玩玩具汽車、喜歡恐龍;但比較不同的是同年紀的小女孩一般喜歡公主,所以這方面女兒就顯得比較特別。其實身為父母親會擔心孩子因為喜歡的東西不同,而比較難交到朋友;但幸運的是,這年紀的孩子還是很容易的可以玩在一起,而且也可以接受彼此喜歡的東西,還會互相交換。

女兒第一次聽到「考古學家」這個工作是挖恐龍化石時,就覺得當考古學家很有趣,常常說自己長大要當考古學家。這個領域當然是我跟Amanda都不熟悉的。

「長大爸爸要跟我一起去挖骨頭,然後「學霸」(指Amanda)幫忙分析是甚麼骨頭!」 女兒常這麼說。

說起來我跟Amanda因為都是理科背景的學生,所以真的也比較常愛帶孩子去動物園、科博館、天文館、海生館之類的地方,她自己當然也很喜歡去這些地方。像是今年兩周的暑假,我們大約1/3的時間在天文館度過,幾乎把所有的劇場都看了一次,連「宇宙探險」都沒錯過。自從看過「南極恐龍」、「地球的秘密」跟「火山」後,除了「考古學家」,現在「地質學家」也成了她的未來志向之一。

我還記得高二選組的那年,我明明是文科還不錯的學生,至少高一上下學期都還拿過獎學金;那時也知道自己數學、物理、化學都不行,根本不是讀理科的料,但是還是被父母親逼著去念理組。所以從高二開始我沒有一個學期不是在補考中度過,成績一定是倒數前三。看到自己的成績這麼糟,父母親當然很緊張,特別是本來家庭關係就不好,因此更加地往一個負面螺旋前進。

高二念完一個學期,因為每次段考都被老師打電話到家裡關切,父親再也受不了,要我轉念文組。但OT個性超倔,大吵到:「我當初說要念文組你們不讓我念,說甚麼男生就是要念理組!既然念了理組我就要念完!」當初只是賭氣的想法,卻完全不知道這個決定對自己的未來影響多大。

雖然高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補考中度過。但如今回想起來其實是自己也沒認真念書,或者是說讀不下去吧!

印象很深刻是有一次化學小考,難得念了一個晚上的書,結果考試成績是15分(滿分100);坐OT後面的是班上前三名的學生,考了100分。OT半開玩笑無奈的問:「為什麼我念這麼久的書才考15分,你可以考這麼高?」 這位同學只笑笑地回了一句:「別鬧了,我花的時間一定比你多!」 雖然很多年後這位同學已經不記得這件事了,但這句話的影響真的很深刻,彷彿是說:「笨蛋,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在哪裡啊!」

後來的故事很多人知道了,OT大學念數學系,研究所讀資訊工程,而現在則是在科技業服務;多奇妙的旅程?回想起來自己何嘗不是在追逐父親的背影?雖然父親過世多年,但難免還是想親口聽到他的肯定呢!

父母親那個年代能夠讀大學的人少之又少,而父親就是憑著考試一路考上大學、調查局、公務員;特別是公費學生,所以還當過三年的老師。雖然父親脾氣很差,但確實很優秀;而他最擅長的,也就是他當老師教的科目:物理及化學。對現在的OT來說,更多進階的知識也算可以信手捻來了。

有了自己的成長經驗,反而認為不必要非得鼓勵孩子一定要走甚麼樣的道路,最重要的是鼓勵她多嘗試、多接觸不同的知識,多運動有個健康的身體,為未來打好基礎;然後可以陪伴她如何做選擇,學會堅持以及勇敢。但一定會鼓勵孩子有夢想,明顯好處是也可以反過來用夢想鼓勵孩子;不過除了鼓勵,父母親可能也要同時學會如何不去傳遞一個負面的訊號給孩子,特別是孩子的夢想不符合自己期待時,反而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夢想「不夠好」而不敢作夢吧!

像是OT跟Amanda就常用「考古學家」跟「地質學家」鼓勵孩子說:「他們都要讀好多書喔!要懂很多知識,然後體力要很好才可以挖骨頭跟挖石頭喔!」,但也是會遭到女兒打槍說:「沒關係,學霸會分析,爸爸跟我去挖骨頭就好!」 (咦?是不想讀書的意思嗎?挖骨頭累啊... 😂)

「只要我長大...」 


OTORI
11/08/20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