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廣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廣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冬遊廣州 - 餘蔭山房

離開黃埔軍校後,周遭幾乎沒有甚麼好吃的,要回到中山公園附近,那邊應該算是長州比較熱鬧的地方。中山公園以 孫中山先生為名,紀念 孫中山先生,綠草蔭蔭,很適合郊遊。建築物用了許多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類似的藍色琉璃瓦屋頂(俗稱KMT藍),在中共統治的中國大陸上就頗具特色了!

中山公園

從出了廣州大學城地鐵站開始,步行或是騎行,還算是段熱血旅程,本來離開黃埔軍校之後,OT就計畫一路騎到下一個點:「餘蔭山房」。以下是OT本日的里程紀錄:

大學城地鐵站騎行到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至長州的步行

長州至渡口的騎行

渡口至餘蔭山房

中山公園沿著珠江支流而建,2020年廣州市政府為了整治水環境並同時提供市民更好的休憩品質,開啟所謂「萬里碧道」的建設,長州就有一段屬於「萬里碧道」,沿著中山公園OT也騎行了一小段「萬里碧道」。相比台北市、新北市的河濱步道,首爾的沿江步道,萬里碧道品質已經不差了,應該會適合喜歡騎單車的朋友騎行。

長州「萬里碧道」

這段旅程比較特別的是需要坐渡輪,不過因為OT沒有把單車一起運到另一個渡口,在到達另一個渡口之後發現沒有單車,步行到餘蔭山房有八公里,計算之下發現關門之前可能到不了;最後決定改變路線從新造地鐵站搭車到板橋地鐵站,再步行到餘蔭山房。其實從黃埔軍校最快也最輕鬆到達餘蔭山房的路線,應該是回到大學城南地鐵站,搭車到板橋地鐵站,然後步行到餘蔭山房。

番禺渡輪

餘蔭山房又名餘蔭園,建於清同治六年,與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佛山的梁園併稱嶺南四大名園。名園故主鄔彬,是清朝舉人,官至刑部主事,後來被咸豐皇帝誥授為通奉大夫,官至從二品;他的兩個兒子也是舉人,所以有「一門三舉人,父子同登科」之說。後來鄔彬看破世情,便告老歸田,隱居鄉里,興建了這座園林。為紀念先祖的福蔭,取「餘蔭」二字作為園名,同時期望子孫後代能永澤先祖的福蔭。

餘蔭山房

步入園中,首先見到的是門上的一副名聯,它與「餘蔭」二字分別作為上下聯的第一個字。上聯是「餘地三弓紅雨足」,下聯「蔭天一角綠雲深」,上下聯中的「足」字和「深」字,深刻表露了園主人告老歸田的心意。

在上海看過桂林公園以及古漪園後,對比餘蔭山房,可以發現嶺南園林在建築設計上更注重磚雕、木雕、灰雕、石雕,使得比起江南園林的清幽內斂,建築本身更是華麗及多采多姿。但不論是江南或是嶺南園林,園林共同的元素都需具備亭、台、樓、閣、堂、軒、橋樑、廊堤、石山、碧水。






這邊也是網紅必拍聖地,許多年輕女生租了江南古典服裝,便在這邊拍起照來,婀娜多姿,十分可愛。OT不好意思上前搭訕拍照,就留給各位朋友一點遐想吧!


參考資料:


OTORI
民國110年12月25日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冬遊廣州 - 親愛精誠,黃埔軍魂

國家的干城,革命的先鋒
文武合一,薪火相傳,為國為民盡忠
輝煌的歷史,光榮的傳統
如手如足,一心一德,個個都是英雄
親愛精誠,團結奮鬥肯犧牲
讓黃埔的精神,常在藍天上放光明

黃埔軍校大門,已是承平世的現代再無肅殺氣氛

廣州,南方最大的都會區之一,兩百多年來看盡近代中國演變的風華與滄桑。OT身為不專業的歷史迷,總想要用自己的腳親自走過那些歷史的痕跡。記得第一次來廣州出差,就趁著周末去看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雖然後來又來過好幾次廣州,時間方面始終不太允許到距離市區有點距離的地方。這次毫不猶豫的利用在廣州唯一的周末去了最想去的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距離廣州市區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OT選擇從大學城南站騎共享單車過去。廣州大學城是指位於廣州番禺區其中一塊島上,這裡面聚集了華南許多名列「221」或是「985」的名校,例如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學院、廣州中醫大學等。這邊環境優美,從地鐵站出來一路騎行非常舒服。

大學城周圍道路

不過由於番禺還有許多工程正在進行,進入長洲島後就會發現塵土飛揚,路上隨處可見工程車,對於騎行來說還真是很大的挑戰!但既然選好了道路,就努力執行下去吧!

黃埔軍校位於長洲島上,雖也一名黃埔島,但當地人還是慣稱為長洲。長洲島是珠江的一個江心島,歷史淵遠流長,是清朝推展洋務運動的最前沿。鴉片戰爭後英國要求一口通商,清朝遂開放長洲作為對外海關,後來也在此展開洋務運動,是當時南方現代造船廠的重要基地。從民國之後直到現在仍是重要的軍事陣地。

1924年國父 孫中山先生有感於軍閥割據,憲法尊嚴蕩然無存,在中國共產黨建議下與俄共合作,創辦了黃埔軍校,並任命時任中國國民黨總裁的蔣中正先生為首任校長;培育年輕菁英,為東征、北伐做準備。這個時期也稱為「聯俄容共」時期。

黃埔校訓,原來就是國歌的歌詞!

從黃埔軍校培育出的菁英不僅是中國國民黨的榮耀,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榮耀;這個論點對於不熟悉黃埔歷史的朋友,一定覺得很奇怪。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時年37歲蔣中正(中國國民黨)前總裁,27歲的葉劍英(中共中央)前副主席、24歲的周恩來(中共中央)前副主席,都曾在此共事過。從黃埔軍校培育出不論是東征、北伐、抗日的諸多名將,而這些將領們也在後來爆發的國共戰爭中交鋒。像是黃埔四期的戴笠與林彪曾經是同學,而林彪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戰爭結束之後成為中共中央副主席。

黃埔校舍。床位有限,沒辦法住在校內的學生住在校外草屋。

黃埔刺槍術教材。現在新兵入伍時必學的刺槍術原來這麼有歷史了!

OT感慨的是歷史的選擇通常是無意識的:從黃埔軍校成立直到清黨發生,這些大人物都曾經是同事、師生、同學、學長學弟,都有報效國家的熱忱,都希望名為「中國」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能過得更好;曾經的惺惺相惜,變成在後來在戰場上的生死相搏。例如曾經是蔣中正嫡系將領的葉劍英,根據蔣中正的回憶,葉劍英決定起事的時候,蔣中正一開始收到情報根本不相信!是理念不同造成兩幫人馬互相廝殺嗎?還是為了權力鬥爭呢?還是老蔣總統的領導出了難以返回的致命錯誤?這個歷史謎題,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的沉澱才能回答了。

黃埔軍校創立的組織架構,三長為中國國民黨總理、校長、中國國民黨代表

黃埔軍校三長:左起國民黨代表廖仲愷、國民黨總理 孫中山、校長蔣中正

總理辦公室

校長辦公室

孫中山先生故居



參考資料:


OTORI
民國110年12月19日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差旅 - 交通卡

從2013年開始,突然變成重度出差的職業生涯。雖然學生時代就曾想嚮往這樣的工作方式,但實際執行起來卻非常不容易;特別是成家之後,若不是家人願意支持,也早就放棄了。「若要成功,就必須能人所不能」,也許「出差」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雖然不是得失心重到非得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不過能給自己的人生出道題目,當作課程般的學習如何朝目標邁進,也是件有趣的事情。

因為出差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很少有機會到城市裏的名勝古蹟遊歷,甚至連吃上好吃的餐廳都是個奢侈的期待;不過在城市裏面移動,搭乘地鐵,交通卡卻是必備的行頭。四、五年下來不知不覺間也蒐集到不少交通卡。下面是2012年進入N公司之後所蒐集到的卡片:


台北:悠遊卡
左邊第一張是大部分台北人都有的悠遊卡,這張是7-Eleven發行的i-Cash悠遊卡;當初應該是Feng慫恿說有優惠,所以購買這張卡片。後來因為銀行陸續推出有悠遊卡功能的信用卡,便很少在用這張了。

深圳:深圳通
2014年下半年開始導入當時的新產品NF3107,使用的是德州儀器(TI)的晶片WL1833,是集成藍牙及Wi-Fi的Combo模組。當時算是很新的產品(通常車用電子會比消費型電子慢1~2年),所以在導入各個客戶時也著實花了很深的功夫。因為深圳地鐵及公交車發達,當時都是從公司所在南山區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深圳的各個客戶;除了電腦、手機、皮夾、酒店鑰匙,最重要的就是這張深圳通了!當時大多數的客戶都在南山區(科技園)及福田區,寶安區也算是常去的地方;最遠會跑到坪山區,比亞迪車廠在那邊。上圖中第一排綠色卡片即為深圳通。



廣州:地鐵一日票
每次去廣州出差,搭乘地鐵的機會不多,因為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從酒店直接到客戶那邊。例如去天河區的廣汽研究院,我會住在五山路那附近,走一段路就可以到達。如果是去花都的東風日產,因為花都能接待外賓(指不是拿大陸身分證的人士)的酒店並不多,加上地鐵未通、往風神大道的公交車少,所以通勤都是以出租車代步。這個地鐵一日票是因為有次在廣汽出差完,心想還有一個周末的時間才要去下一個客戶,所以便買了一日票去看了黃花崗72烈士紀念公園以及廣州塔。上圖中第一排白色的卡片即為廣州一日票,而位於票卡中間最高的那棟建築圖形就是廣州塔。




武漢:武漢通
第二排深藍色卡片是武漢交通用的武漢通。2014年第一次去武漢,武漢是湖北的省會,隔著長江漢水而立的三個城市:武昌、漢口、漢陽稱為武漢三鎮,合稱為武漢:其中武昌正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發源地。武漢是東風神龍的大本營,因此東風雪鐵龍、東風標緻可以看到佈滿武漢的大街小巷。



上海:上海公交卡
第二排淺藍色卡片是上海的交通卡,搭乘地鐵、公車可以用就不提了,搭乘磁浮列車來往浦東機場也可以用,而且票價只要40元(人民幣)。上海地鐵線路是大陸城市裏面數一數二複雜的,一條線路跟另一條線路有時可以交會兩次。如果出差揚州、合肥、杭州,有時考量到航班,也會從上海降落;因此當我負責的區域從華南往華中、華北移動時,上海交通卡真是很實用的一張卡片!上海我沒去過甚麼地方,不過外灘是我走過大大小小的城市裡面喜歡的地方;雖然繁華跟商業化,但放眼望去比肩而立的宏偉氣派而精緻的洋式建築,真實的透漏曾是各國租界的歷史。

杭州:杭州通
左邊第二排有熊貓圖示的是杭州通。杭州是浙江省會,是長江三角洲富裕的城市之一,南宋國都訂都於此,中華民國空軍也出於杭州筧橋,阿里巴巴的總部也位於杭州;而杭州西湖自古也是文人雅士喜歡的地方。2016年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就發現自己非常喜歡這裡;它是大陸少數商業非常發達但同時保留著許多人文古蹟的地方,氣候也好。我喜歡住在地鐵定安路站附近,不僅離西湖近,也可以搭乘地鐵到地鐵江陵路站,吉利研究院就在D出口處。



亞特蘭大:Breeze
2015年Feng去美國出差了三個月,剛好跨到春節,我便提前請了幾天假去陪Feng。本來以為可以開心的休個假,沒想到因為台北的事情太多,不僅晚上要配合台北上班,白天的時間還要接著處理公事,此外也得幫忙Feng及她的同事準備三餐以及打掃家裡,我真是覺得自己很適合家庭「煮」夫啊!把Feng跟她的同事都照顧的周周到到的!不過能用各種不同的廚房以及廚具料理不同地方的食材,也真的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事情!第三排中間深藍色的Breeze便是當時買的交通卡,去喬治亞工學院、水族館、奧林匹克公園都是靠它。


重慶:暢通卡
說到重慶,不僅曾經是對日抗戰時期中華民國的陪都,我們也有許多客戶在這邊:長安汽車、桑德、好幫手、東軟、遠特。為了對這些客戶有好的支持,公司除了我從2016年開始來重慶出差外,前前後後還安排不少人來這邊對客戶做現場技術支持;甚至在2017年底乾脆成立重慶辦公室,就近支援這些客戶。第三排右邊白色的卡片是重慶的暢通卡。重慶別名山城,是長江與嘉陵江匯流處。



瀋陽:公交卡
2017年第一次來瀋陽。瀋陽是以前滿清未入關時的國都,在地理位置上就是所謂的東北;跟寶馬(BMW)合資的華晨大本營就在瀋陽。當時會來瀋陽出差,也是因為華晨準備量產,為了量產順利,包括我自己跟另一個深圳的同事,在這邊也熬上了幾個星期的時間。第四排左邊銀色的卡是瀋陽公交卡。


大連:明珠卡
雖然從2014年就開始到大連出差,不過直到2017年才買了公交卡(第四排藍色卡片);主要是當時地鐵沒通,也不知道哪裡可以買到公交卡。隨著大連的地鐵開通,到地鐵站就可以買到公交卡,也同時解決通勤的問題。在大連出差,目前唯一會去的客戶就是位於北河口的東軟。通常我會住在七賢嶺那邊,然後搭高交車上去;到東軟門口之後,再改搭接駁車上到F棟群。晚上則是有接駁車搭接駁車,沒有接駁車就搭出租車。有了滴滴打車後,原本晚上加班時擔心招不到車的問題,也隨之解決;以前沒有公交卡也沒有滴滴打車時,搭車都得準備一堆零錢,很不方便。

香港:八達通
大概從2013年開始到惠州出差時就常常從香港進出。香港進出比深圳、廣州這兩個機場進出的好處是航班選擇多,而且價格也便宜很多。2017年因為比較頻繁來往廣州花都,從福田口岸進去後再從深圳北站或是福田高鐵站直撲廣州北站太方便了,所以便開始買了八達通(第五排左邊)。香港從上水到機場的快線,車子做起來很舒服,又有網路可以用;所以我其實還挺喜歡從香港機場搭快線進到福田口岸的。

第五排右邊還有一張上海交通卡,純粹是因為有一次出差時忘了帶卡,所以多買了一張;裡面大概也只剩4塊人民幣,可見這張卡對出差的我多好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循著古人的教誨踏著科技的足跡,築夢而踏實。



OTORI
20.0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