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香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香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2016~2021 台灣及東亞主要經濟體GDP對應股市指數整理

繼前一篇「盤點37年來(1980~2017)的台灣人均GDP」被ptt網友引用之後造成不少點閱,先跟這位不具名轉載的朋友道謝。這幾年全球經濟又經過中美貿易摩擦及COVID-19的蹂躪,也藉此重新整理台灣與韓國、新加坡、香港等昔日「亞洲四小龍」,以及東亞兩大工業體:中國大陸與日本的對比。

本篇文章完成時,2021年尚未過完,因此關於在本文中與GDP有關的數據只有在2021年10月之前是實際數據,之後是IMF估計值。此外COVID-19的新變種珠Omicron正準備造成新一波影響,因此經濟數據可能還會有許多調整。在此提醒。

下圖是2016~2021的GDP成長百分比,可以看到2020那一年全球大都因為疫情實施封鎖經濟而造成嚴重衰退,但就算是這麼辛苦的一年,率先把疫情控制下來的中國大陸還是正成長2.342%,而幾乎沒有疫情的台灣則有3.123%,都是非常優秀。IMF預估中國大陸2021年GDP會成長8.015%、香港6.435%、新加坡6.029%、台灣5.864%、韓國4.278%、日本2.358%。

GDP成長百分比。資料取自IMF

下圖為台灣、韓國、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及日本的GDP總量,以百億美元計算。很明顯看到中國大陸(16862.979)總量最為龐大,日本(5103.11)居次,再來是韓國(1823.852)、台灣(785.589),新加坡(378.645)與香港(369.722)總量相當。顯然還是與人口總數有相當關係。以總量來看,斜率變化告訴我們中國大陸的成長還是非常迅速。
GDP。資料取自IMF

下圖是人均所得,可以觀察到新加坡跟韓國在2018年中美貿易開始摩擦之後開始受到一些干擾,在2020年則因為疫情而衰退,以貿易為主的新加坡尤其明顯;不過很快的這兩個經濟體人均所得預計在2021年又可回到疫情前的水準。2021年IMF預估下圖經濟體中,人均所得最高的是新加坡(66263.418美元),接著是香港(49485.084美元)、日本(40704.304美元),韓國(35195.522美元)與台灣(33401.709美元)的差距正在縮小中。中國大陸(11891.202美元)也在成長,不過速率比起其他經濟體(除日本外),並不算特別陡峭,畢竟人口總量大;而日本人均幾乎沒有變化。
人均所得。資料取自IMF

下圖為指數的比較。第一個紅色箭頭標記的是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許多股市開始受到影響,那一波最嚴重是滬深300;接著是2020年COVID19在全球大爆發,全球股票市場應聲下挫,無一倖免。2016~2021年成長最猛烈的是台灣的加權指數,成長109.01%,其次是日經50.10%、韓國44.75%、滬深29.51%,最不理想的是香港恆生指數7.12%。但就算如此,比起只投資台幣的報酬率只有2.12%,結論還是資產要配置一些在股票市場。

礙於工具的緣故,沒辦法一次比較更多指數。還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再挖掘更多資料。

從股市對比上面GDP,可以發現好像有點關聯卻有沒這麼明顯。舉例來說日本GDP沒有成長,但股市卻很明顯地在成長;而台灣及韓國的GDP顯示正在成長,而股市也明確地反應這塊。比較值得關注的還有香港,自2020年通過港版國安法之後,很多機構預言香港的經濟會崩潰,不過從GDP有關的各項數據來看,香港毫無疑問還是在成長;但同時恆生指數毫無疑問,表現確實是幾個市場中表現最差的。香港後續會如何,值得繼續觀察。

指數比較。資料取自富邦人壽

以上給各位朋友們提供參考。


OTORI
民國110年12月6日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差旅 - 交通卡

從2013年開始,突然變成重度出差的職業生涯。雖然學生時代就曾想嚮往這樣的工作方式,但實際執行起來卻非常不容易;特別是成家之後,若不是家人願意支持,也早就放棄了。「若要成功,就必須能人所不能」,也許「出差」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雖然不是得失心重到非得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不過能給自己的人生出道題目,當作課程般的學習如何朝目標邁進,也是件有趣的事情。

因為出差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很少有機會到城市裏的名勝古蹟遊歷,甚至連吃上好吃的餐廳都是個奢侈的期待;不過在城市裏面移動,搭乘地鐵,交通卡卻是必備的行頭。四、五年下來不知不覺間也蒐集到不少交通卡。下面是2012年進入N公司之後所蒐集到的卡片:


台北:悠遊卡
左邊第一張是大部分台北人都有的悠遊卡,這張是7-Eleven發行的i-Cash悠遊卡;當初應該是Feng慫恿說有優惠,所以購買這張卡片。後來因為銀行陸續推出有悠遊卡功能的信用卡,便很少在用這張了。

深圳:深圳通
2014年下半年開始導入當時的新產品NF3107,使用的是德州儀器(TI)的晶片WL1833,是集成藍牙及Wi-Fi的Combo模組。當時算是很新的產品(通常車用電子會比消費型電子慢1~2年),所以在導入各個客戶時也著實花了很深的功夫。因為深圳地鐵及公交車發達,當時都是從公司所在南山區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深圳的各個客戶;除了電腦、手機、皮夾、酒店鑰匙,最重要的就是這張深圳通了!當時大多數的客戶都在南山區(科技園)及福田區,寶安區也算是常去的地方;最遠會跑到坪山區,比亞迪車廠在那邊。上圖中第一排綠色卡片即為深圳通。



廣州:地鐵一日票
每次去廣州出差,搭乘地鐵的機會不多,因為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從酒店直接到客戶那邊。例如去天河區的廣汽研究院,我會住在五山路那附近,走一段路就可以到達。如果是去花都的東風日產,因為花都能接待外賓(指不是拿大陸身分證的人士)的酒店並不多,加上地鐵未通、往風神大道的公交車少,所以通勤都是以出租車代步。這個地鐵一日票是因為有次在廣汽出差完,心想還有一個周末的時間才要去下一個客戶,所以便買了一日票去看了黃花崗72烈士紀念公園以及廣州塔。上圖中第一排白色的卡片即為廣州一日票,而位於票卡中間最高的那棟建築圖形就是廣州塔。




武漢:武漢通
第二排深藍色卡片是武漢交通用的武漢通。2014年第一次去武漢,武漢是湖北的省會,隔著長江漢水而立的三個城市:武昌、漢口、漢陽稱為武漢三鎮,合稱為武漢:其中武昌正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發源地。武漢是東風神龍的大本營,因此東風雪鐵龍、東風標緻可以看到佈滿武漢的大街小巷。



上海:上海公交卡
第二排淺藍色卡片是上海的交通卡,搭乘地鐵、公車可以用就不提了,搭乘磁浮列車來往浦東機場也可以用,而且票價只要40元(人民幣)。上海地鐵線路是大陸城市裏面數一數二複雜的,一條線路跟另一條線路有時可以交會兩次。如果出差揚州、合肥、杭州,有時考量到航班,也會從上海降落;因此當我負責的區域從華南往華中、華北移動時,上海交通卡真是很實用的一張卡片!上海我沒去過甚麼地方,不過外灘是我走過大大小小的城市裡面喜歡的地方;雖然繁華跟商業化,但放眼望去比肩而立的宏偉氣派而精緻的洋式建築,真實的透漏曾是各國租界的歷史。

杭州:杭州通
左邊第二排有熊貓圖示的是杭州通。杭州是浙江省會,是長江三角洲富裕的城市之一,南宋國都訂都於此,中華民國空軍也出於杭州筧橋,阿里巴巴的總部也位於杭州;而杭州西湖自古也是文人雅士喜歡的地方。2016年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就發現自己非常喜歡這裡;它是大陸少數商業非常發達但同時保留著許多人文古蹟的地方,氣候也好。我喜歡住在地鐵定安路站附近,不僅離西湖近,也可以搭乘地鐵到地鐵江陵路站,吉利研究院就在D出口處。



亞特蘭大:Breeze
2015年Feng去美國出差了三個月,剛好跨到春節,我便提前請了幾天假去陪Feng。本來以為可以開心的休個假,沒想到因為台北的事情太多,不僅晚上要配合台北上班,白天的時間還要接著處理公事,此外也得幫忙Feng及她的同事準備三餐以及打掃家裡,我真是覺得自己很適合家庭「煮」夫啊!把Feng跟她的同事都照顧的周周到到的!不過能用各種不同的廚房以及廚具料理不同地方的食材,也真的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事情!第三排中間深藍色的Breeze便是當時買的交通卡,去喬治亞工學院、水族館、奧林匹克公園都是靠它。


重慶:暢通卡
說到重慶,不僅曾經是對日抗戰時期中華民國的陪都,我們也有許多客戶在這邊:長安汽車、桑德、好幫手、東軟、遠特。為了對這些客戶有好的支持,公司除了我從2016年開始來重慶出差外,前前後後還安排不少人來這邊對客戶做現場技術支持;甚至在2017年底乾脆成立重慶辦公室,就近支援這些客戶。第三排右邊白色的卡片是重慶的暢通卡。重慶別名山城,是長江與嘉陵江匯流處。



瀋陽:公交卡
2017年第一次來瀋陽。瀋陽是以前滿清未入關時的國都,在地理位置上就是所謂的東北;跟寶馬(BMW)合資的華晨大本營就在瀋陽。當時會來瀋陽出差,也是因為華晨準備量產,為了量產順利,包括我自己跟另一個深圳的同事,在這邊也熬上了幾個星期的時間。第四排左邊銀色的卡是瀋陽公交卡。


大連:明珠卡
雖然從2014年就開始到大連出差,不過直到2017年才買了公交卡(第四排藍色卡片);主要是當時地鐵沒通,也不知道哪裡可以買到公交卡。隨著大連的地鐵開通,到地鐵站就可以買到公交卡,也同時解決通勤的問題。在大連出差,目前唯一會去的客戶就是位於北河口的東軟。通常我會住在七賢嶺那邊,然後搭高交車上去;到東軟門口之後,再改搭接駁車上到F棟群。晚上則是有接駁車搭接駁車,沒有接駁車就搭出租車。有了滴滴打車後,原本晚上加班時擔心招不到車的問題,也隨之解決;以前沒有公交卡也沒有滴滴打車時,搭車都得準備一堆零錢,很不方便。

香港:八達通
大概從2013年開始到惠州出差時就常常從香港進出。香港進出比深圳、廣州這兩個機場進出的好處是航班選擇多,而且價格也便宜很多。2017年因為比較頻繁來往廣州花都,從福田口岸進去後再從深圳北站或是福田高鐵站直撲廣州北站太方便了,所以便開始買了八達通(第五排左邊)。香港從上水到機場的快線,車子做起來很舒服,又有網路可以用;所以我其實還挺喜歡從香港機場搭快線進到福田口岸的。

第五排右邊還有一張上海交通卡,純粹是因為有一次出差時忘了帶卡,所以多買了一張;裡面大概也只剩4塊人民幣,可見這張卡對出差的我多好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循著古人的教誨踏著科技的足跡,築夢而踏實。



OTORI
20.0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