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上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上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冬遊上海 - 南翔古鎮

這次在上海待得比較久,果然比較有機會到離市中心區稍微遠一點的地方晃晃。有別於上周到佘山,那裡倚仗的是日自然山水好風光,這周OT來到嘉定的南翔古鎮。

南翔古名槎溪,與嘉定镇、松江镇、朱家角镇並列為上海市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以鎮中白鶴南翔寺聞名;歷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賽蘇城」的美譽。這幾年OT遊歷過大陸各地「仿古」古鎮,大約都是現代建築工法,徒具其型但沒有靈魂;而南翔古鎮雖然隱沒市區中,但看得出來建築都是有經過歷史洗鍊的痕跡。

到南翔古鎮的交通很方便,搭乘地鐵11號線,從南翔站下車後,步行20分鐘可到達。

南翔古鎮和平街入口

南翔古鎮北出入口橋上


南翔古鎮內一角

南翔古鎮內很熱鬧,有許多特色小吃與紀念品,像是白斬羊肉看起來就令人食指大動。可惜出門前OT肚子不太舒服,不然肯定大快朵頤一番。古鎮內的著名古蹟是南翔雙塔,建於五代梁朝,OT本篇沒有留下照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上網搜尋。

離開南翔古鎮往地鐵方向走去,就可以到達「古漪園」,與豫園、曲水園、秋霞圃、醉白池並列為上午五大古典園林。不知不覺OT已經來過其中三座:豫園、醉白池、古漪園。古漪園屬於江南園林風光,在裡面走一圈頗有尋幽探秘的趣味。古漪園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應是取詩經「瞻彼淇奧,綠竹猗猗」之意。園中小橋流水、綠竹、槐木、樟樹、槭木、楊柳五顏六色互相呼應,景色充滿中華文化的典雅;完全不辜負「蘇州園林甲天下,滬有南翔古猗園」的聲譽。










逛完古漪園約莫中午時分,就來籠「南翔小籠包」犒賞一下自己。




OTORI
民國110年12月11日

2021年12月4日 星期六

冬遊上海 -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之前在上海出差因為時間總是相當趕,總是趕飛機、趕高鐵到下一個城市,周末鮮少有機會待在上海。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隔離14天結束後還必須在上海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其中第16及第21天也必須自主的去做核酸檢測;換句話說,也就是被迫的必須待在上海了。

利用周末時間,從桂林路地鐵站搭乘同樣是九號線往松江區到達佘(ㄕㄜˊ,she)山站,準備去佘山森林公園走踏。佘山站距離桂林路搭車約半小時,也不是太遠的距離。不過從佘山地鐵站到森林公園大約還有4~5公里的路程,可以選擇搭公車,不過因為大陸現在共乘單車很方便,所以OT從森林公園來回佘山站都是選擇單車代步。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佘山森林公園可以分為東佘山園、西佘山園、天馬山園、小昆山園等。OT此趟只注意到東佘山跟西舌山,沒有注意到還有其他園區,有點可惜。不過連續走完東西兩座佘山園區也夠嗆了!東西兩座佘山高度都不高,不到100米,類似花蓮美崙山公園,不過面積要大上許多,樹種更多也更加漂亮。

從佘山地鐵站到森林公路唯一一條路是「林蔭新路」,冬天雖然天氣晴朗、太陽高掛,但反而在這時候騎車還挺舒服的!涼風輕撫,小橋流水,令人精神一振;而路邊兩側雖因冬意略顯寂寥,但是偶而滿是紅葉的楓香(葉子互生是為楓相)點綴其中,倒也不孤單。

林蔭新路

西佘山-秀道者塔。秀道者塔建幹北宋太平興圈年間(976~984年)。據傳當時有一位名「秀」,人稱秀道者。他募化建塔,故名秀道者塔。

西佘山-天主教堂。建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被稱為「遠東第一教堂」。

西佘山-苦路。順著天主教堂下山,可以看到苦路上有許多虔誠的信徒誦經。共14處像。

西佘山-三聖亭。從苦路在往下走,可以看到三聖亭,也有不少信徒在此禱告。

佘山的森林步道修建的很舒適,適合男女老少出遊。

西佘山出口,東大門。

東佘山-泊憩亭。


東佘山-將軍亭。


因為疫情的關係,佘山森林公園需要預約入園,也需要健康碼或隨申碼;入口及出口各只開放一個作為分流。園區內沒有餐廳,只有小販,所以最好自備水跟小點心;離開園區後街上有幾間餐廳,或是可以回到佘山站的樂匯寶廣場用餐。

以前一直覺得上海作為商業城市,美感的成分過於商業化;這次到佘山森林公園一遊,發現自然景觀也獨具特色。


OTORI
民國110年12月4日

冬遊上海 - 桂林公園

每次出差上海,都會跟同事預訂在徐匯區的酒店,其中鄰近桂林路及吳中路上幾間酒店,距離許多客戶都算是中心點,便常常以這帶為挑選出差住宿時的首選。這次因為在上海滯留時間比較久,有比較多機會在上海走踏仔細,意外發現原來桂林路上還有座桂林公園,園內非常典雅精美。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桂林公園始建於1929年,1932年竣工;原屬舊上海幫會頭目黃金榮私人別墅,又名黃家花園。1937 年八一三事變後,上海淪陷,園內關帝廟、內宅、靜觀廬等建築被日軍毀壞,大批樹木遭損。抗戰勝利後,黃曾作修葺,國民政府撤退前又遭嚴重破壞。1957529日,根據上海市城市規劃建築管理局批文,該處土地由上海市園林管理處辟為公園。經政府撥款全面整修後,195881日開放。園內遍植20多種桂花樹,故定名為「桂林公園」。


頤亭





桂林公園開放時間有分夏令時間(6:00-19:00)以及冬令時間(7:00-18:00),免費入園。園內小橋流水,花木扶疏,建築風格充滿中國古典美學;特別是冬日氣溫剛好,天氣晴朗也不炎熱,一入園就讓人心曠神怡。桂林公園應該也是附近居民平日喜歡來走踏的地方,感覺應該類似板橋林家花園。


OTORI
民國110年12月4日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差旅 - 入滬隔離紀要

COVID-19自2019年爆發以來,經過幾代的變種,已經越來越有與人類社會長期共存的趨勢。因為工作上需要,2021年OT還是不得不出境一趟。這次是從上海入境。

有了2020年在首爾以及嘉義隔離的經驗,又從同事身上聽說上海隔離大致的狀況,這次做了更充足的準備。去年去首爾除了帶齊一般出差時的行頭外,再多帶了幾本書;到了檢疫酒店之後發現酒店把東西準備果然很齊全,還特地準備兩大罐全新的沐浴乳以及洗髮乳。離開檢疫酒店後很後悔沒把那兩罐一起帶走,因為後來回台到嘉義工廠宿舍隔離,盥洗用具都需要自備;OT靠著水晶肥皂過了14天... 😆

這次來上海,特地在行前把洗髮乳、沐浴乳、洗衣精分裝好,為了怕環境髒,還帶了拋棄式的濕抹布。零食這次也帶了不少,還帶了吹風機、瑜珈墊,索性連Google Nest一起帶上。雖然行李很重,不過從現在這個時間點看,覺得挺值得的!


行前

持台胞證入滬不需要額外的簽證,不過需要登機前72小時的PCR證明。在台灣到醫院做PCR需要先預約,一般件當日做隔日拿,急件上午做下午就可以拿到。


搭機

在機場報到櫃台,航空公司除了會把PCR檢驗結果收走之外,還會要求要填寫中國大陸海關的入境聲明,這時手機必須要安裝微信,因為掃碼只能透過微信掃碼;而填寫完才能拿機票,會花10~20分鐘的時間,所以務必要提早到機場櫃檯報到。剩下的流程就跟一般搭機流程一樣了。

因為搭機的旅客很少,基本上貴賓室沒甚麼人;而且為了避免交叉感染,自助吧檯沒有開放。簡單的飲料、咖啡、盒餐,貴賓室變成是純休息的地方。不過還好有先用過餐,因為飛機上同樣為了避免感染,只提供簡單的點心。

飛機上的旅客也不多,航空公司會盡量讓旅客的座位區塊相隔一段距離。春節是中國人的大節日,到時春運期間從上海返台狀況應該會很不相同。


入境

以往飛上海可能因為空中繁忙需要等待降落,這時因為疫情空中比較空閒,而且很難得的是停在有空橋的機位,但因為入境需要檢疫,控管人流,所以降落後可能會需要等一段不小的時間後才能開始通關。

印象中在進入簡易酒店之前還需要通過微信掃碼三次進行表格填寫;所以很少用微信或是沒安裝過微信的朋友一定要先在行前安裝好。如果表格填寫完後有出現QR code的話最好把畫面截圖存起來,有些在後面的關卡會用到,節省通關時間。表格填寫除了需要準備好離開檢疫酒店後地址外,其他的部分應該都還好。

在機場的PCR檢驗還挺硬的!機場的檢疫人員要求棉花棒插入鼻孔要10秒鐘的時間,棉花棒插入咽喉的深度也有要求;負責幫OT檢疫的小姐還在開始之前打趣地說:「不舒服別投入我呀!沒弄完你也走不了」 😅

想到去年在韓國,入境是沒有檢疫,倒是在韓國隔離時需要做;當時負責的小姐聲音非常溫柔,但是把棉花棒插進鼻孔時倒是毫不手軟... 

做完PCR之後會分三條路徑:第一條是上海本地有住所的,第二條往江蘇、浙江、安徽的,第三條是在上海本地沒有住所的,要在住上海隔離酒店的人要走這條。老實說人還挺多的,大巴就一車一車的載走。


檢疫酒店

OT這次抽到的是位在普陀區的莫泰168,雖然比較舊,但基本還算乾淨,空間也還寬敞,鋪上瑜珈墊還可以做運動。一進房間,這時候濕抹布就派上用場了,先清掃一遍再說! 😆

吃的部分還可以,聽說去年有同事連吃的都很差;可能上海市政府有聽到民怨,進行改善了吧?



OTORI
民國110年11月20日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差旅 - 交通卡

從2013年開始,突然變成重度出差的職業生涯。雖然學生時代就曾想嚮往這樣的工作方式,但實際執行起來卻非常不容易;特別是成家之後,若不是家人願意支持,也早就放棄了。「若要成功,就必須能人所不能」,也許「出差」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雖然不是得失心重到非得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不過能給自己的人生出道題目,當作課程般的學習如何朝目標邁進,也是件有趣的事情。

因為出差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很少有機會到城市裏的名勝古蹟遊歷,甚至連吃上好吃的餐廳都是個奢侈的期待;不過在城市裏面移動,搭乘地鐵,交通卡卻是必備的行頭。四、五年下來不知不覺間也蒐集到不少交通卡。下面是2012年進入N公司之後所蒐集到的卡片:


台北:悠遊卡
左邊第一張是大部分台北人都有的悠遊卡,這張是7-Eleven發行的i-Cash悠遊卡;當初應該是Feng慫恿說有優惠,所以購買這張卡片。後來因為銀行陸續推出有悠遊卡功能的信用卡,便很少在用這張了。

深圳:深圳通
2014年下半年開始導入當時的新產品NF3107,使用的是德州儀器(TI)的晶片WL1833,是集成藍牙及Wi-Fi的Combo模組。當時算是很新的產品(通常車用電子會比消費型電子慢1~2年),所以在導入各個客戶時也著實花了很深的功夫。因為深圳地鐵及公交車發達,當時都是從公司所在南山區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深圳的各個客戶;除了電腦、手機、皮夾、酒店鑰匙,最重要的就是這張深圳通了!當時大多數的客戶都在南山區(科技園)及福田區,寶安區也算是常去的地方;最遠會跑到坪山區,比亞迪車廠在那邊。上圖中第一排綠色卡片即為深圳通。



廣州:地鐵一日票
每次去廣州出差,搭乘地鐵的機會不多,因為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從酒店直接到客戶那邊。例如去天河區的廣汽研究院,我會住在五山路那附近,走一段路就可以到達。如果是去花都的東風日產,因為花都能接待外賓(指不是拿大陸身分證的人士)的酒店並不多,加上地鐵未通、往風神大道的公交車少,所以通勤都是以出租車代步。這個地鐵一日票是因為有次在廣汽出差完,心想還有一個周末的時間才要去下一個客戶,所以便買了一日票去看了黃花崗72烈士紀念公園以及廣州塔。上圖中第一排白色的卡片即為廣州一日票,而位於票卡中間最高的那棟建築圖形就是廣州塔。




武漢:武漢通
第二排深藍色卡片是武漢交通用的武漢通。2014年第一次去武漢,武漢是湖北的省會,隔著長江漢水而立的三個城市:武昌、漢口、漢陽稱為武漢三鎮,合稱為武漢:其中武昌正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發源地。武漢是東風神龍的大本營,因此東風雪鐵龍、東風標緻可以看到佈滿武漢的大街小巷。



上海:上海公交卡
第二排淺藍色卡片是上海的交通卡,搭乘地鐵、公車可以用就不提了,搭乘磁浮列車來往浦東機場也可以用,而且票價只要40元(人民幣)。上海地鐵線路是大陸城市裏面數一數二複雜的,一條線路跟另一條線路有時可以交會兩次。如果出差揚州、合肥、杭州,有時考量到航班,也會從上海降落;因此當我負責的區域從華南往華中、華北移動時,上海交通卡真是很實用的一張卡片!上海我沒去過甚麼地方,不過外灘是我走過大大小小的城市裡面喜歡的地方;雖然繁華跟商業化,但放眼望去比肩而立的宏偉氣派而精緻的洋式建築,真實的透漏曾是各國租界的歷史。

杭州:杭州通
左邊第二排有熊貓圖示的是杭州通。杭州是浙江省會,是長江三角洲富裕的城市之一,南宋國都訂都於此,中華民國空軍也出於杭州筧橋,阿里巴巴的總部也位於杭州;而杭州西湖自古也是文人雅士喜歡的地方。2016年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就發現自己非常喜歡這裡;它是大陸少數商業非常發達但同時保留著許多人文古蹟的地方,氣候也好。我喜歡住在地鐵定安路站附近,不僅離西湖近,也可以搭乘地鐵到地鐵江陵路站,吉利研究院就在D出口處。



亞特蘭大:Breeze
2015年Feng去美國出差了三個月,剛好跨到春節,我便提前請了幾天假去陪Feng。本來以為可以開心的休個假,沒想到因為台北的事情太多,不僅晚上要配合台北上班,白天的時間還要接著處理公事,此外也得幫忙Feng及她的同事準備三餐以及打掃家裡,我真是覺得自己很適合家庭「煮」夫啊!把Feng跟她的同事都照顧的周周到到的!不過能用各種不同的廚房以及廚具料理不同地方的食材,也真的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事情!第三排中間深藍色的Breeze便是當時買的交通卡,去喬治亞工學院、水族館、奧林匹克公園都是靠它。


重慶:暢通卡
說到重慶,不僅曾經是對日抗戰時期中華民國的陪都,我們也有許多客戶在這邊:長安汽車、桑德、好幫手、東軟、遠特。為了對這些客戶有好的支持,公司除了我從2016年開始來重慶出差外,前前後後還安排不少人來這邊對客戶做現場技術支持;甚至在2017年底乾脆成立重慶辦公室,就近支援這些客戶。第三排右邊白色的卡片是重慶的暢通卡。重慶別名山城,是長江與嘉陵江匯流處。



瀋陽:公交卡
2017年第一次來瀋陽。瀋陽是以前滿清未入關時的國都,在地理位置上就是所謂的東北;跟寶馬(BMW)合資的華晨大本營就在瀋陽。當時會來瀋陽出差,也是因為華晨準備量產,為了量產順利,包括我自己跟另一個深圳的同事,在這邊也熬上了幾個星期的時間。第四排左邊銀色的卡是瀋陽公交卡。


大連:明珠卡
雖然從2014年就開始到大連出差,不過直到2017年才買了公交卡(第四排藍色卡片);主要是當時地鐵沒通,也不知道哪裡可以買到公交卡。隨著大連的地鐵開通,到地鐵站就可以買到公交卡,也同時解決通勤的問題。在大連出差,目前唯一會去的客戶就是位於北河口的東軟。通常我會住在七賢嶺那邊,然後搭高交車上去;到東軟門口之後,再改搭接駁車上到F棟群。晚上則是有接駁車搭接駁車,沒有接駁車就搭出租車。有了滴滴打車後,原本晚上加班時擔心招不到車的問題,也隨之解決;以前沒有公交卡也沒有滴滴打車時,搭車都得準備一堆零錢,很不方便。

香港:八達通
大概從2013年開始到惠州出差時就常常從香港進出。香港進出比深圳、廣州這兩個機場進出的好處是航班選擇多,而且價格也便宜很多。2017年因為比較頻繁來往廣州花都,從福田口岸進去後再從深圳北站或是福田高鐵站直撲廣州北站太方便了,所以便開始買了八達通(第五排左邊)。香港從上水到機場的快線,車子做起來很舒服,又有網路可以用;所以我其實還挺喜歡從香港機場搭快線進到福田口岸的。

第五排右邊還有一張上海交通卡,純粹是因為有一次出差時忘了帶卡,所以多買了一張;裡面大概也只剩4塊人民幣,可見這張卡對出差的我多好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循著古人的教誨踏著科技的足跡,築夢而踏實。



OTORI
20.0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