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愛德華·C·普列斯卡(Edward C. Prescott)和芬恩·E·基德蘭(Finn E. Kydland)以表彰兩位作者對經濟動態學的貢獻,特別是關於時間一致性政策的設計以及經濟周期理論的驅動因素。他們的研究強調了政策制定中的時間一致性問題以及經濟決策如何影響宏觀經濟變量隨時間變化的行為。普列斯卡和基德蘭的工作在宏觀經濟學領域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對後續的經濟政策制定和經濟學理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共同頒發2004年的諾貝爾經濟科學獎給基德蘭(時任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匹茲堡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以及普列斯卡(時任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坦佩和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
以表彰「因為他們對動態宏觀經濟學的貢獻:經濟政策的時間一致性和商業週期背後的驅動力」。
關於商業週期和經濟政策的新理論
商業週期波動和經濟政策設計是宏觀經濟研究的關鍵領域。基德蘭和普列斯卡對這些領域做出了根本性的貢獻,這些貢獻對宏觀經濟分析以及許多國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實踐具有重大意義。
經濟政策的時間一致性
用戶預期未來對資本的高稅收越多,他們儲蓄就越少;企業預期的貨幣政策越擴張和預期的通脹越高,他們設定的價格和工資就越高,等等。兩位獲獎者展示了對未來經濟政策的期望如何引發時間一致性問題。如果經濟政策制定者缺乏提前承諾特定決策規則的能力,他們往往不會在之後實施最理想的政策。基德蘭和普列斯卡的結果為此前被解釋為分開的政策失敗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解釋,例如,經濟體即使貨幣政策的明確目標是價格穩定,也會陷入高通脹。他們的獲獎工作為關於經濟政策的可信度和政治可行性的廣泛研究計劃奠定了基礎。這項研究將經濟政策的實際討論從孤立的政策措施轉移到了政策制定的機構,這一轉變在過去十年中對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改革和貨幣政策設計產生了重大影響。
商業週期背後的驅動力
兩位獲獎者的研究還通過將其與經濟增長理論整合,改變了商業週期理論。而早期研究強調經濟需求面的宏觀經濟衝擊,基德蘭和普列斯卡證明供應面的衝擊可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他們的商業週期模型中,技術發展率的現實波動引起了GDP、消費、投資和工作時數之間的協變,與實際數據中觀察到的情況接近。以前的商業週期模型通常基於宏觀經濟關鍵變量之間的歷史關係。但是,在1970年代經濟條件更加動盪、油價衝擊以及同時出現的通脹和失業情況下,這些模型開始崩潰。獲獎者為更加穩健的模型奠定了基礎,將商業週期視為無數前瞻性決策的集體結果,這些決策由個別家庭和企業就消費、投資、勞動供給等做出。基德蘭和普列斯卡的方法已被現代宏觀經濟學廣泛採用。
基德蘭和普列斯卡對被稱為宏觀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做出了根本性貢獻。兩位獲獎者以高度創新的方式分析了經濟政策的設計和商業週期背後的驅動力。他們的工作不僅改變了經濟研究,而且對經濟政策的實踐,尤其是貨幣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商業週期和時間一致的經濟政策
直到1970年代,凱恩斯和大蕭條的遺產主導了對商業週期和穩定政策的研究。經濟學家認為宏觀經濟波動主要是由於需求的變化,例如公司的投資和家庭的消費。經濟政策分析著重於解釋應實施什麼貨幣和財政政策以抵消需求衝擊。但實際上幾乎沒有努力進行解釋。
到了1970年代,早期分析的缺點不再能被忽視。顯而易見的是,基於現有理論的穩定政策未能實現經濟政策的目標。西方世界的經濟特徵是滯漲——同時出現失業和通脹——但現行理論無法解釋它。同時,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宏觀經濟波動不僅由需求的變化驅動。供應面的衝擊,以油價上漲和生產力增長下降的形式,對週期也顯得至關重要。基德蘭和普列斯卡在一篇於1977年發表和另一篇於1982年發表的兩篇聯合科學論文中,提出了對宏觀經濟發展分析的新方法。
時間一致政策
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常規智慧,總結在所謂的菲利普斯曲線中,認為經濟政策可以通過允許高通脹永久性地降低失業率。然而,在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一些研究者開始質疑這一觀點。米爾頓·弗里德曼(1976年的獲獎者)和埃德蒙·菲爾普斯表明,存在一個長期均衡的失業率水平,獨立於通脹率。通過較高的通脹,失業率可以在短期內降低至這一均衡水平以下,但從長遠來看,通脹預期和工資增長會調整至實際通脹,從而使失業率回到其均衡水平。
在1977年的文章中,基德蘭和普列斯卡擴展了經濟政策的理論。他們顯示,無法事先承諾一項規則的經濟政策制定者,往往會執行一項導致高通脹的政策,儘管他們的公開目標是低通脹。獲獎者將此作為經濟政策制定中一個普遍問題的幾個例子之一:時間一致性問題。從那時起,這一概念一直處於研究經濟政策前沿。
理想政策的經常
時間一致性問題的本質如下:當經濟政策制定者認為某政策是最佳選擇時,即在可以影響家庭和企業對政策的預期時,往往不會在之後實施,當這些預期已經形成並塑造了私人行為時。因此,經濟政策制定者將修正他們的決定,以致他們最終執行的政策會比如果他們在政策選擇上擁有較少自由度時更糟。這一結果並不取決於政策制定者是否被不同於大眾目標的目標所指導;相反,差異出現在不同時間點經濟政策問題的約束上。
貨幣政策中時間一致性問題的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假設政策制定者的目標是低通脹,並且他們宣布了這樣的政策。進一步假設這導致了低通脹預期,因此工資增長較小。回顧時,實施更具通脹性的貨幣政策(通過低利率)可能很有誘惑力,因為這會在短期內降低失業率。基德蘭和普列斯卡證明,這樣的誘惑可能導致經濟陷入高通脹而對失業率沒有任何影響。如果僱主和工資賺取者理解政策制定者的動機,低通脹的宣告就會失去其可信度:高且自我實現的通脹預期導致足夠大的工資增長,使得失業率永遠不會
基德蘭和普列斯卡的分析為1970年代未能對抗通脹提供了解釋。但在經濟政策的許多領域都出現了類似的時間一致性問題。例如,在他們的文章中,獲獎者分析了稅收政策中的類似問題。政府可以承諾對某些活動(如投資)減稅 - 但一旦投資已經進行,它仍然可以撤回減稅以增加稅收。時間一致性問題已成為隨後經濟政策研究的標準成分。
對貨幣政策機構的影響
兩位獲獎者得出結論,不同時間點之間的時間不一致性對社會可能非常不利。在他們1977年的文章中,獲獎者考慮了基於長期規則進行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可能性,這些規則難以改變。然而,這樣的規則的一個缺點是,當意外事件(商業週期衝擊)發生時,它們可以限制經濟政策制定的靈活性。後來的研究,特別是關於貨幣政策的研究,因此集中在改變政策制定機構而不是引入約束性規則的改革上。這項工作對在許多地方(如新西蘭、瑞典、英國和歐元區)進行的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改革旨在將貨幣政策決策的法定代表權委派給具有不同類型預先指定的價格穩定目標的獨立中央銀行家。
更一般地說,基德蘭和普列斯卡的研究有助於將經濟政策設計的重點,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從孤立的措施轉移到制度框架。基本洞見始終是相同的:制度設計決定了哪些措施是可信的,因此也是可行的。
商業週期
基德蘭和普列斯卡獲獎貢獻的第二部分是他們對商業週期背後驅動力的分析。這項工作改變了對商業週期波動原因的看法。但主要方面是,獲獎者的方法論為一個新的、廣泛的研究計劃提供了基礎,這一計劃改善了我們對商業週期的理解。
經濟增長和商業週期
直到1980年代初,經濟學家將長期增長和短期宏觀經濟波動——圍繞長期增長的變化——作為分開的現象研究,並使用分開的方法。長期增長被認為是由總供應支配的,技術發展是驅動力。但商業週期波動被認為是由圍繞長期增長趨勢的總需求變化驅動的。這兩種觀點之間沒有真正的聯繫。
早期的實證商業週期分析基於關於私人消費、投資、GDP和通脹等關鍵數量之間關係的相當廣泛的概括。這些關係基於歷史數據,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中似乎或多或少是穩健的。在自1970年代初以來盛行的更加動盪的宏觀經濟條件下,這些相同的統計關係變得不那麼穩健。基本原因是這些關係並不依賴於支配個體家庭和企業行為的基本參數。這使得幾乎不可能預測基本經濟條件變化(能源價格的不同水平、經濟政策目標的變化、放鬆管制等)的影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可靠的預測。特別是,羅伯特·盧卡斯(1996年的獲獎者)表達了這樣的批評,但直到基德蘭和普列斯卡於1982年發表的有影響力的文章發表後,才為宏觀經濟商業週期分析建立了微觀經濟基礎。
在他們的文章中,基德蘭和普列斯卡通過研究生產力增長率的短期變化對經濟不同領域的傳導,將商業週期和增長分析整合起來。獲獎者基於典型微觀模型中的假設(效用最大化的消費者和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並關注前瞻性預期的影響。他們顯示,投資和相對價格變動將技術增長率的變化效應傳遞到經濟,從而引起經濟長期增長路徑周圍的短期波動。由於他們的模型產生的宏觀經濟波動與消費、投資和GDP的實際發展顯著相似,基德蘭和普列斯卡證明了週期性運動很可能源自經濟供應面的波動。
沿著獲獎者的腳步進一步發展
儘管基德蘭和普列斯卡的第一個模型高度概括,但它為一個廣泛的研究計劃奠定了基礎。後續分析模型中的機制變得越來越現實。今天,主流觀點是,除了對經濟需求面的衝擊外,不同的供應面衝擊(也包括勞動供應和工資設定行為的變化)是商業週期波動的重要決定因素。
最近幾年出現的所謂新凱恩斯主義商業週期分析尤其相關,因為它綜合了基德蘭和普列斯卡對商業週期的方法和更凱恩斯主義的方法。這些模型將有關粘性價格(工資)和不完全競爭的假設納入到一個框架中,該框架在其他方面與基德蘭和普列斯卡的原始設定有許多共同點,包括強調前瞻性決策。新凱恩斯模型被用來檢驗供需衝擊,以及貨幣政策一般及其時間一致性問題特別。
中央銀行、國際組織和其他進行先進商業週期預測的機構已經開始使用基德蘭和普列斯卡啟動的模型的變體來分析週期現象。這些模型也被用來評估經濟政策制度變化的效果,這些變化可能導致在歷史上觀察到的關鍵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關係不穩定。
總之,基德蘭和普列斯卡為宏觀經濟政策設計和商業週期波動的高度改進理論提供了基礎。在此過程中,他們顯著增加了我們對宏觀經濟的理解。獲獎者對經濟政策時間一致性的分析啟動了一個對政策設計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研究計劃。
時間點拉到現在的2024年,美國的通膨率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已經持續超過5%。自2021年底開始的供應鏈中斷、勞動力短缺和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通脹率持續上升。美聯儲為了應對高通脹,從2022年開始多次加息,以抑制通脹壓力並穩定經濟。這些加息措施是美聯儲為實現價格穩定和充分就業雙重使命而採取的貨幣政策行動。對應到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論文,對於經濟政策的時間一致性、商業週期理論,剛好也提供當代的我們一些啟示。
基德蘭和普列斯卡提出的時間一致性問題強調了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時面臨的困難,即如何在承諾和實施之間保持一致性。這在當前美聯儲應對高通脹時尤為明顯。雖然美聯儲致力於控制通脹並保持經濟穩定,但政策的效果通常會有滯後性,這可能導致在短期內無法立即見效,進而影響市場預期,像是:
- 持續的高通脹:2022年到2024年的現在,美國持續面臨高通脹問題。美聯儲的加息措施旨在抑制過高的需求壓力,但供應鏈問題和能源價格等供應面因素使得通脹壓力難以迅速緩解。
- 市場預期管理:美聯儲需要在制定政策時考慮到市場的預期,以避免因預期管理不當導致的市場波動。基德蘭和普列斯卡的理論強調了政策的一致性和可信度,這對於美聯儲在高通脹環境下的決策尤為重要。
基德蘭和普列斯卡強調前瞻性決策的重要性,這提醒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時要充分考慮長期影響,避免因短期利益而偏離長期目標。他們的研究也指出經濟政策應該更多地關注制度設計,以確保政策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政策制定者應該從中汲取經驗,確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前瞻性,以穩定經濟並實現長期目標。
基德蘭(Finn E. Kydland),1943年出生於挪威(挪威公民),1973年於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時任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
普列斯卡(Edward C. Prescott),194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格倫瀑布(美國公民),1967年於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時任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並在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擔任研究員。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