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N公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N公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

前進

某天寒流來襲的加班夜晚,處理到最後一封郵件時,打開附件竟然跳出了上百頁的技術需求,頓時內心感到無比崩潰!雖說內心崩潰,但現實是近幾年車廠軟體需求真是越寫越仔細,功能面的、非功能面的,面面俱到。很顯然車廠的軟體能力不斷提升中。

幾個月前跟某日系車廠進行軟體系統審查,竟意外發現對方軟體素養相當專業,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後,我們才做出對方滿意的文件。難得遇到這種專家,因為不僅是知道如何做好軟體,也深諳車用軟體的核心知識。

車廠不斷努力朝向讓車子具備更多的智能化前進,有特斯拉這樣的標竿,自然無可避免地必須從固有的硬體製造去擴充更多的系統整合能力。

攝於BMW博物館

在寫「逆骨—工作在新創公司!」一篇時,就對於車用軟體的未來發展有許多憧憬;從2012到2022,雖然辛苦,但不知不覺也度過了十年。「漁舟唱晚,秋水共長天」一篇則簡扼紀要了這段時間職務上及技能上的增長;時間又過了兩年,果然OT也有能力負責公司部份的品質工作。2022年的差旅,除了一如往常的技術支持及商務拜訪,對於品質問題也略懂一二。而N公司則從2016年OT撰寫「逆骨—工作在新創公司!」時的1.2億台幣來到了現在了3.4億台幣,不僅業務量擴張,營運能力更強,也擁有了自己的工廠。在中美貿易摩擦之前就開始設廠規劃,並且在不增資的情況下完成第一間工廠的建置,這是老闆的膽識。老闆帶領著公司不停戰鬥,能夠衝在前線與這樣的創業者為伍,不僅是近距離的學習,看著自己的成長也覺得挺有成就感。

中國大陸的新能源車市場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戰國時代,偶而到大陸城市中大型的廣場(台灣稱為百貨公司)展間逛逛,許多車廠已是搭載N公司的產品;很替我的同事們感到驕傲,也替客戶們感到驕傲。

攝於廣州小鵬汽車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OTORI
民國111年2月23日

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漁舟唱晚,秋水共長天

2007年從資工所畢業的那會兒, 我相信開發軟體將佔職業生涯中很大的一部分,但沒想到其實這時間沒有想像中的長,甚至有一天必須要具備SMT知識,更細膩到需要去看CT分析產品瑕疵;這是個奇妙的旅程,緣於我從不預設工作內容的心態。


入境韓國出差雖然需要隔離14天,但這期間工作依舊繁忙;依然得抽時間看著原本不熟悉的CT(電腦斷層),期待總能從CT中看到一些小瑕疵,進而推斷SMT製程可能改善的契機。基本上這幾年習慣南征北討下來,工作是不是在辦公室進行對已經沒有太多差別;背後有個堅強團隊是重要的因素,知道任務分派下來後要如何分工以及如何互相支援,所以我總能放心地到前線跟客戶交手。
 
2020年四月在N公司任職滿第八年,這些年看到許多新血加入,也見證許多老臣離開;每次人事更迭,都提醒自己為了什麼而待在N公司?所以每幾年檢視一下自己的職涯規劃,也就變成必需的了。

紀要
  • 2012~2013:
    1. DSP工程師,負責ECNR(消噪音回音演算法)在Android架構上的整合。
    2. 至此N公司有第一版HCI藍牙的ECNR算法。
  • 2014~2017:
    1. 負責HCI藍牙/Wi-Fi模組的移植。
    2. 對應的SoC從TI、NXP、Qualcomm、Telechip、Rockchip各系列,而模組的主芯片則是包含TI、Qualcomm、Cypress。
    3. 此後,N公司開始有專業的驅動移植團隊,情況複雜時也可協助客戶端的系統底層debug。
    4. 這階段出差的強度大幅提高,闖南走北的跟許多客戶交手;因此在人際關係的對應以及性格的調整也出現巨大的提升。
    5. 這階段也是對於無線通訊知識有大幅成長的一個時期。
    6. 這階段的頭銜從工程師擢升到經理,薪資也是在此階段開始有較大幅度的成長。
    7. 這階段也是嘗試投入人生第一桶金於N公司,成為股東。
  • 2018~2019:
    1. 因為需要到現場跟客戶交手,因此也肩負「項目管理」的職責一段時間,不過2018年之後算是比較專職的在做專案經理,並建立專案管理團隊。
    2. 至此,N公司有專業的專案管理團隊。
    3. 一件跟OT只是旁觀者卻是N公司里程碑的大事,要特別提一下:從2018年開始的建廠計劃,於2019新廠完工,並開始試產。從此N公司有了自己的工廠。
  • 2020~
    1. 2019年底接FAE team的經理。
    2. FAE team在N公司存在已久,這時已經有許多資深的FAE,是個成熟的團隊。因此跟前幾年的工作不同,這個階段我比較像是學習中的新人,因為大部分的知識是我不熟悉的,多虧團隊成員幫助;很榮幸能跟這個團隊緊密合作。
    3. 2020年初剛接手,就跟團隊成員們一起合作幸運的結案幾個鉅額索賠的案子,期許可以繼續保持下去。

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
「想知道能力的極限在哪?」就是這樣單純的念頭,因此我從不設限工作內容。所謂的能力包括時間管理的極限、學習能力的極限、情緒處理的極限、溝通能力的極限、領導能力的極限等;而每次的失敗其實跟每次的成功一樣,都伴隨著下一個精進可能。

或許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能被人利用,而證明存在是有價值這件事情會讓我感到安心吧?

始於2018年的美中貿易摩擦堪稱是十年一遇的大浪,這一波大浪不僅將全球岌岌可危的經濟復甦拖垮,而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更造成全球無數性命的喪失以及經濟的凋敝;這反而更進一步地使得美國與中國大陸間的摩擦更加劇烈,從經濟、科技、外交幾乎全面攻防。在這個巨變的時代中,似乎只有不斷的戰鬥... 獲取更多的知識,冷靜的參透世局,透過自己的雙手提升生命的強度。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 珠簾暮捲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OTORI
9/26/2020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逆骨—工作在新創公司!

我們現在就像一台時速80 km/hr前進的國產車,要把速度加到320 km/hr,怎麼可能只是油門踩下去就可以辦得到?所有的零件都要翻一番!』 這是今年Boss甫過完年,便對所有主管勉勵的話。

曾經我希望自己能夠在一家起步中的公司工作,然後跟這間公司一起成長。因緣際會下來到N公司後,才明白原來大多數的人不會選擇這樣的工作的原因:實在是太辛苦了!若是有薪水更優渥、更穩定、上下班更正常的工作,為什麼要進那樣的公司?

2012年進N公司時,公司創立第六年。雖然是第六年,但是2011年的N公司剛經歷經營管理層的更迭,度過風雨飄搖的一年,還正在站穩腳步中;因此不論以組織架構或是商業模式而言,2012年的N公司絕對都屬於「新創公司」。

一間公司的發展大致上可以分成五個階段:
  1. 第一階段:創立者有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想法,募到了一些資金,然後有幾個志同道合的人開始創立了一間公司。
  2. 第二階段:第一個產品實作完成,開始要賣到市場。如果市場上有客戶願意支付相應的酬勞,表示這個商業模式是可行的。
  3. 第三階段:公司開始要有營收,以這個營收在去做投資,包括人員的聘雇以及購買必要的設備。這表示此時的產品已經可以讓市場接受了。
  4. 第四階段:公司要達到損益平衡,所以這時候表示這間公司不論從銷售、研發、製造、品管、財務等能力都已經能夠接受市場的考驗;達到損益平衡,也表示公司有盈餘的能力,可再進行更多的投資。
  5. 第五階段:公司的組職以及商業模式趨於成熟,接下來會面臨兩種狀況:公司業績不斷的成長,或是不斷萎縮;因此突破既有商業模式很重要,為公司尋找下一個成長契機。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Apple、Google等,都是在經歷這五個階段的考驗後,還能夠繼續突破並不斷創新的了不起的企業;而2012年的N公司,應該是正在第三階段。

第一次進到N公司的辦公室,狀況就像是剛搬遷不久的樣子,看得到許多裝潢過後留下的雜物;聽說是兩個月前才從東興路的辦公室搬到瑞光路這邊。當時的辦公室空空蕩蕩,坐不到1/2。雖然當時手上也同時拿到幾家公司的offer letter,不過因為五個條件,讓我決定選擇N公司:
  • 進入車載系統。畢業時就曾經想找跟車用電子有關的行業,不過當時並沒有找到相關的職缺而進入其他行業。會想進車用電子,只是單純覺得這是件很酷的工作!然而畢業後經過了四年,直到2012年去了慕尼黑的BMW博物館後,才猛然驚覺原來自己曾經想做這麼酷的工作。
  • 去台灣以外歷練的機會。當時面試時我直接問Ken桑是否有出差的機會,Ken桑反問我說:「你很喜歡出差嗎?」原來他自己才剛從德國回來,而且一去就是2個星期;這種機會怎麼可能不讓人心動?
  • 參與一個公司的成長。2012年的N公司約莫40人左右,規模正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大小;與其在別人已經搭好的舞台上按部就班爭取演出機會,不如自己動手搭建舞台,決定自己想演甚麼角色。
  • 接觸聲學領域。在剛開始讀研究所的時候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圖形識別,不過後來是做軟體工程相關的題目畢業的,當時的題目是「通訊軟體參考模型之建立與應用實例」。工作之後大多接觸與Video相關的工作,例如從driver的V4L2,到framework層的ffmpeg以及gstreamer,聲音方面則是沒有太多的涉略。當初的工作Ken桑希望能夠將原本運行在MCU裡面的消噪/消回音(ENCR)演算法放到ARM上,平台是Freescale (現為NXP)的i.MX51,作業系統使用的則是Android;也因此讓我覺得這是件很有挑戰性的工作而躍躍欲試。
  • 接觸Android作業系統。從大學以來,最喜歡的工作環境就是Linux;有別於大學僅是用Linux架設server,研究所則是用Linux環境開發代碼。研究所的許多作業像是需要用到gtk、Qt相關的函式庫,包括我自己畢業論文實作的Eclipse plug-in都是在Linux上開發完成;所以出社會後也自然而然的從事Linux平台相關的開發工作。不過由於一直沒有機會可以跟Android扯上邊,再加上ECNR是藍牙通話時必備的功能,因此應該是職涯上一個很棒的里程碑。

如果已經確定自己的目標,決定進入新創公司,接下來面對的是現實問題—薪資。一般startup公司其實不大可能有能力給太好的薪資,除非這間公司背後本來就有個富爸爸,或是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本來就超棒的!新創公司一般而言剛開始的時候可能薪資不高,公司名氣也不夠響亮,組織架構更不可能完善,而且可能每一個員工都要能有多工的作用;所以這個問題就變成是:在可以維持生活的前提下,你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做你想做的事情?

然而,正是因為還在成長中,所以你可以期待自己有一天拿到的報酬不僅是展現在薪資上面,也包含在股票的報酬;正因為還在成長中,所以隨著業績越來越好,不僅公司名氣提升,你在業界的能見度也隨之提高;正因為還在成長中,所以當組織架構不斷發展,你有機會在很好的位置上。但這些都是「將來有一天」,而在此之前你必須忍受薪資不高、名氣不大、組織不完善、雜事多等以上缺點;所以在新創公司工作,除了熱情,還必須具備一定的使命感以及堅忍不拔的抗壓性,而當你跟公司一起不斷成長時,有一天都會變成有形的回報。簡單來說,這不僅是一份工作,也是你願意把它當成是自己的一份事業。

雖然在新創公司工作是件辛苦的事情,也可能冒著極大的風險而一無所獲,但真的沒有收穫嗎?這四年來,公司從原本的第三階段走完第四階段,轉眼間即將進入第五個階段;而看著公司可見的公開發行日,也讓人有著更多的期許。這段時間以來,以私人生活而言,人生經歷了戀愛、結婚、生子;以專業能力而言,除了A/V之外,也跨入了無線通訊領域,對於作業系統的知識則從Linux橫跨了Android及QNX;以薪資方面而言,也有著大幅成長... 雖然不能說是高到令人羨慕的地步,但至少跟同年齡層的朋友比時是不差的。雖然不知道離所謂的「成功」還有多遠,但起碼走來的每一步至今仍都令人雀躍不已。

「小公司沒有兩把刷子,怎麼可能活得下去?」于總如是說。

簡單介紹一下N公司。N公司創立於2005年,今年進入到第11個年頭。資本額在今年中達到大約1.2億台幣,2015年營業額約為6億台幣。主要產品為提供包含軟體及硬體在內的無線解決方案(例如藍牙、Wi-Fi等),主要客戶為車廠及車載系統方案商。目前公司大約120人上下,除了位於台北的總部,在深圳、上海、大連都有辦公室負責研發、現場支援以及銷售等;日本辦公室也正在積極規劃中。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謹以此篇文章獻給所有仍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堅持打拼的每位朋友。

OTORI
9/29.2016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差旅 - 後篇,野望

在德國遊學期間並沒能順利找到工作,回台後便深切檢討自己處理事情的方式,包含找工作的策略以及在處理事情上的執行力。由於始終抱持著一探國際市場的決心,也開始碰碰運氣看是否在台灣能找到類似的工作。

雖然說有需要讓員工出差的公司比比皆是,不過自從進入職場以來,可能與負責的職務內容以及年資有相當大的關係,總之機會就是一直不降臨在自己身上。此外,當然也不能因為只是一昧地想出差,也不挑工作內容及產業吧?同樣是電機、資工背景出身的同行,有些人覺得寫電玩很有趣,有些人則是覺得做機器人很有前途,也有些人覺得喜歡研究性質的工作(例如演算法等等),當然也有些人喜歡公司規模大、光鮮亮麗、穩定的工作;每個人在選擇工作時都有自己的喜好。從第一份工作開始,我便是覺得車載系統很有趣的那種,但總在薪資取捨間放棄了相關的職缺。回到台灣後,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對自己的選擇不論結果好壞,都可以平常心面對,也就是我不再慌張了!因此當N公司的Ken桑聯繫面試時,便一拍即合;雖然當時的薪資不高,公司規模也小,但是可以讓當時的自己有機會在短時間內:1. 進入車載系統;2. 到台灣以外的地方出差;3. 參與一個還在start up的公司;4. 接觸聲學領域;5. 接觸Android作業系統。雖然過程辛苦,令人意外的是竟然也堅持到這裡了... 如今回顧當初對這份工作的願景,這五件事情都已達成既定的期望。

自從2012年進入N公司以來,承蒙Ken桑及于總看得起,在辦公室累積一點成績之後,足跡便迅速的在大陸開展;隨著資歷的累積,2016年也逐漸有機會去探索大陸以外的市場。


N公司派往出差的第一個城市是惠州,在此之前,對我而言那是只在課堂上聽過的地名。雖然前往路線同事早已事前告知,不過因為是隻身前往,難免還是有些不安。到惠州的路徑算是很單純:從香港入境後,再搭乘大巴(客運)即可到達惠州;比較令人緊張的是如何找到前往惠州的大巴?幸好香港機場內的告示牌很清楚,沿著告示牌的指示,便可找到經營各種路線的大巴營運商。

一回生、二回熟,惠州之後,接著是深圳、揚州、大連、廣州、常州、徐州、宿阡、武漢、北京、上海、合肥、福州、重慶、青島、佛山、成都、南京、廈門等等,漸漸地也去過大陸這麼多城市了。在大陸出差,只要有人民幣、有電話、有網路,由於寫的是中文、說的是中文,基本上是不必擔心找不到路的。

以下提供最常跟朋友或同事最常聊到的大陸出差Q&A:
Q. 去大陸出差都住哪?
A. 大陸有不少連鎖酒店(大陸稱為酒店,台灣稱為飯店),其中我最常住的是如家以及錦江之星,而漢庭的分布也很廣,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機會住過。這些連鎖酒店都可以透過電話或是網路及手機APP預訂;若有會員資格入住時也有優惠價。需要注意的是,大陸不是每家酒店都可以接持非大陸身分證的客人,所以預定前最好先詢問清楚。

Q. 大陸出差交通方便嗎?
A. 方便,起碼我去過的城市都是方便的。從城市到城市之間,短程可以搭乘大巴,長程可以選擇飛機或高鐵。城市內大多有地鐵(台灣稱為捷運),地鐵到不了,可以看看公車,最不濟還可以搭計程車;一般城市的公車是人民幣2塊錢,計程車起步價是人民幣7塊錢。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大陸的重大交通設施,例如地鐵站、高鐵站、客運站等,進入車站前都需要過安全檢查,所以危險物品不要攜帶,不然一定會被盤問。

Q. 大陸出差都吃甚麼?安全嗎?
A. 其實本來想要寫不安全的,但是想想台灣的食安其實也半斤八兩。大陸一般餐廳的衛生條件是比台灣差,若是不放心,最好是攜帶自己的餐具。若是說起味道,我覺得台灣略勝,不過大陸的餐廳用辣比台灣餐廳普遍用的好。

Q. 大陸出差有甚麼東西是必要帶的嗎?
A. 基本上現在大陸買東西都還算方便,每個城市一定都有幾個大賣場:萬達廣場、沃爾瑪等,都可以買到必要的日常生活用品;連鎖商店像是全家、7-Eleven、Lowson、屈臣氏等,在一般比較大的城市也都可以找得到。藥品的話有像是海王之星等等(大陸的屈臣氏沒有販賣成藥)。不過個人衛生用品一定要自己帶,像是洗面乳、沐浴乳等。因為出差往往就是好幾天,像我也會帶上水晶肥皂;之前發現水晶肥皂用來洗頭及洗身體都還挺好用的,所以沐浴乳跟洗髮精後來就不帶了。毛巾和拖鞋最好也是自己帶比較安心。

Q. 應該去過很多地方玩過吧?
A. 沒有!這是最令人嘔氣的了!因為通常假日也會到客戶那邊報到,所以像是去過北京這麼多次,還是不知道明清故宮跟全聚德在哪裡;揚州也去過很多次,連西湖的門都還沒看過。我很想多職業旅人大多也是這樣,去過很多城市,但是大多都沒有時間好好駐足欣賞一個城市。

Q. 大陸人好溝通嗎?
A. 其實每個人都有好溝通的地方也有不好溝通的地方,應該是要看怎樣的題目,以及雙方的訴求是甚麼。不過特別是大陸的客戶,原本通過電話或是郵件不好溝通的事情,到了現場都變成好溝通了。

Q. 大陸人好相處嗎?
A. 基本上是好相處的,特別是當他們知道你是台灣來的。不過大陸人普遍會關心兩岸統一的議題,通常我的態度是:「我贊成和平統一,不過太過於咄咄逼人,反而會很令人反感... 而且我希望一個中國的那個『中國』是中華民國」。另外,剛開始去大陸的時候,會覺得台灣人比較守規矩,素質高出許多;但是經過仔細觀察後,發現其實也沒有高到令人歡欣鼓舞的地步。

Q. 這麼常出差,老婆不會生氣嗎?
A. 當然會,每次出差都氣炸了!所以心態上也從原本單身時的「能待多久就多久」變成結婚後的「趕緊把事情處理完」 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考了。況且有了宸兒之後,我明白一個人帶孩子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加上Feng自己也要工作,因此每次Feng的「放行」都讓我感到格外感激!

經過幾次出差後,我開始明白若要將事情處理得盡善盡美,不被抱怨,基本上這樣的經驗是比較少有的;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準備要離開客戶端時,總還是留下許多伏筆,也難得不在出差的過程中被老闆「關心」。所以出差一趟,令人疲憊的往往不是路程也不是任務本身,而是在處理問題的同時還要兼顧原本手上正在進行的工作進度。

工作時並不可能每一項任務都是自己喜歡的,我覺得可貴之處,就是即便不是自己喜歡的那部分,也可以全力以赴。「如何兼顧」應該就是能讓自己工作技能再度提升的重要關鍵吧?然後繼續前進。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會不會失敗 外面的世界特別慷慨 闖出去我就可以活過來
 留在這裡我看不到現在 我要出去尋找我的未來 
 下定了決心改變日子真難捱 吹熄了蠟燭願望就是離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會變得可愛 外面的機會來得很快 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離開頭也不轉不回來 我離開永遠都不再回來

齊秦這首「外面」,偶而會迴盪在我耳邊。


子采
09/2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