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詩人本月在太魯閣遊客中心辦書畫個展,如果到她的網誌上流覽,不難看出她對這次的展覽相當滿意。
雖然已步入耳順之年,詩人潛心字畫幾年下來,也累積許多不錯的作品;再加上透過不斷的精鍊,一步步邁向藝術更高的境界。然而在做晚輩的眼中,看到她追求的不單純是美感,也在嘗試攀越著人生另一座高峰。
星期五下班時,聽老闆分享這趟商務旅行的收穫... 也許是師出同門的關係,老闆似乎總把我當成小老弟般看待更勝於一位工程師。在陽台上,俯瞰著內湖大大小小的建築,他一邊抽著菸,一面描述著旅程中去了哪些地方、見了哪些人、獲得什麼情報、公司下一步該怎麼走,眼神堅定的望著未來。我明白,他正在做著一件他覺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清楚知道這就是他想要的。
月底一個朋友要結婚了,搶在喜宴之前,三五好友聚一聚,簡單吃個飯,也順便聊著各自的終生大事。有人是月底結婚,有人是年底結婚;有些人是家庭革命,有些人是小倆口決定就好;有些人是遠距離戀愛,有些人是希望婚後仍保有自由空間。聽著一個個不同的故事,卻同樣都是不斷努力著進階自己的人生。
季路有次問孔子如何侍奉鬼神,孔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接著又問孔子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呢?
人生須臾,生老病死一下子就過去了;活著,總得有個理由... 為理想也好,是責任也罷,總得給自己一個理由,是吧?
論語中有段記載是孔子與學生們討論各自的志向。子路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則說:「願無伐善,無施勞。」最後子路問孔子「願聞子之志」時,孔子回答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而這個志向在「禮運大同篇」闡釋更加明確:
論語中有段記載是孔子與學生們討論各自的志向。子路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則說:「願無伐善,無施勞。」最後子路問孔子「願聞子之志」時,孔子回答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而這個志向在「禮運大同篇」闡釋更加明確: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段描述曾經發生在周朝的美好年代,當時大道奉行,選賢與能,人民注重品德與才學;社會繁榮穩定,每個人都有自己安身立命之所,遠離恐懼。
「未知生,焉知死?」是孔子對季路的回答。如果活著的時候都不能好好活著,又何必談論死亡?所以孔子終其一生,想到的、說出口的、做出來的,都是以一貫之;君子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
問問自己的理想是什麼呢?自己是否有認真的生活過呢?載浮載沉了三十多年,仔細檢視自己的人生,說真的,我曾認為自己是幸福的:起碼有過不錯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可惜那樣的時光並無法維持多久... 接著便陷入是非對錯的泥沼裡,然後在愛與復仇間掙扎著。
在德國徘徊的時候,我到了一個叫做Bonn的小城市,貝多芬的故居在此。我走在Bonn一條條簡單而樸素的街道,小鎮內大多是由石頭鋪成的道路,雜踏著來往旅者的足跡,刻劃歷史的洗練;整個城市以淺黃色系為延伸,兩排的建築不帶有多餘的線條,略帶冰冷的空氣,呼應著萊茵河的歲月悠悠。我喜歡這樣簡單卻將優雅內斂的品味!從建築到態度,從飲食到衣著,大多數的德國風格隱含著簡約的生活格調。
「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當我想到中庸裡的一段話時,竟是意外發現自己如此喜歡簡約態度的當下。
也許是因為發現自己對於生活訴求是簡單的,想想與其繼續在負面情緒中顛倒夢想,倒不如勇往直前。這樣的體悟,讓我在訴訟的最後關頭選擇諒解,獨自重新譜著嶄新人生。然而不論提出告訴或是豁然諒解,都是艱難的決定;也許唯有離開當下的境,才能勘破因緣合和。
也許是因為發現自己對於生活訴求是簡單的,想想與其繼續在負面情緒中顛倒夢想,倒不如勇往直前。這樣的體悟,讓我在訴訟的最後關頭選擇諒解,獨自重新譜著嶄新人生。然而不論提出告訴或是豁然諒解,都是艱難的決定;也許唯有離開當下的境,才能勘破因緣合和。
現在,簡單的看書,簡單的寫文章,聽著單純的好聲音,心無旁鶩的追求工作表現,享受兩人的獨處。
O.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