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9日 星期一

冬遊京都 - 東山區的神社群

2023年第一次跟Amanda還有CC來京都的時候,當時上午安排了清水寺外,其實還安排了好幾個幾個景點,印象中應該是還有南禪寺、京都御所、金閣寺... 等等;但短短的清水坂我們逛了兩個小時,在OT半哄半騙的情況下,好不容易才進到清水寺,最後只完成了清水寺跟金閣寺兩個行程。原因不為別的,正是因為清水坂兩側的小店實在有太多特色商品,讓Amanda跟CC每間店都得逛上好長一段時間才可罷休。

法觀寺

幾個月後再來,這次OT有了心理準備,必須讓這對母女逛個心滿意足了!這次我們從高台寺南門通進入,沿著下河源通經過法觀寺,然後走產寧阪到清水寺,下坡時再從二年阪沿著高台寺穿越八阪神社回到花見小路。這塊京都稱為東山區的區塊,實際上還涵蓋了祇園以及三条通;祇園跟清水寺在《夏遊京都 - 祇園、清水》以及《冬遊京都 - 祇園》有過介紹,而對於神社區域沒有太多著墨,所以OT想要花點時間介紹八坂神社、高台寺、法觀寺以及清水寺。這次冬遊本來是希望可以遇到雪景,可惜沒有遇到;不過俗話說「有遺憾才會再來」,看來雪中的京都會是下次再來京都的理由了!


八坂神社

八坂神社(圖片來源:八坂神社)

八坂神社是位於京都市中心、北邊是二条通、南邊是松原通、西邊是千本通;建立於1497年面向東大路街的西樓門,矗立在四条通的東端,是京都祇園地區的象徵。八坂神社是東山的觀光中心,許多來自日本和世界各地觀光客的必遊之地。

八坂神社西樓門

聯合國組織也將祇園祭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令和元年(西元2019年),祇園祭迎來了1150週年,舉行了類似於江戶時代的神轎巡遊,以及文化方面的座談會等活動,以繼承祇園祭作為驅除疫病的根源的本義,並且得到了來自各界的支持,持續進行著將自中世紀以來的傳統傳承至現代和未來的活動。

關於神社的創見有許多的說法,根據官方網站的資料,比較被認可的有兩種說法:

一、齊明天皇二年(西元656年),當時來自高麗的伊利之(いりし,Irishi)帶來了素戔嗚尊的靈魂到這個地方。

二、 貞観18年(西元876年),來自奈良縣的佛教僧侶圓如(えんにょ,Ennyo)在此建立了一座寺廟,並將當地的神祇素戔嗚尊供奉在內。

這裡OT查了一下,素戔嗚尊指的是日本神話中的須佐之男,主殿中除了須佐之男外,也恭奉著他的妻子櫛稲田姫以及八個孩子「八柱御子神」。根據《記紀》(日本最古的歷史書《古事記》和最古的正史《日本書紀》) 中的故事,須佐之男被放逐到出雲時,遇到了一對老夫婦和一位哭泣的女孩。他們告訴他,每年都有一條八頭的大蛇(八俣之大蛇)來吞噬女孩,最終只剩下櫛稲田姬。素戔嗚尊聽後答應消滅八俣之大蛇並與櫛稲田姬結婚。此外,素戔嗚尊還向天照大神獻上了從八俣之大蛇尾巴上取出的劍,這把劍後來成為了三種神器之一的「天叢雲剣(あめのむらくものつるぎ)」。

根據八坂神社官網的資料,神社的歷史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創建期(656年):八坂神社由秦氏創建,當時稱為祇園社。
  • 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八坂神社得到皇室的賜封,並成為京都的重要神社之一。
  • 室町時代(336年-1573年):八坂神社經歷了多次火災,但每次都被重建。
  • 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八坂神社得到了德川幕府的庇護,並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 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八坂神社被列為國立神社。

主要的建築體有以下幾個:

  • 本殿:八坂神社的主殿,建於1624年,是日本國寶。
  • 拝殿:供參拜者參拜的地方,建於1624年。
  • 勅使殿:天皇使者參拜的地方,建於1624年。
  • 西樓門:八坂神社的正門,建於1497年,是重要文化財。
  • 繪馬殿:掛滿繪馬的地方,繪馬是參拜者祈願時所寫的願望。


高台寺

這兩趟都沒機會進去高台寺中裡面參觀,只有從外圍經過而已。緊鄰八坂神社的高台寺也是日後可以來的景點之一!

高台寺位於京都東山麓山的北東方,靠近八坂法観寺,正式名稱為高台寺壽昌禪寺。該寺由北政所(1548-1624)於1606年為紀念已故丈夫豐臣秀吉(1536-1598)而建立。北政所亦稱為寧寧,後來她成為一名女僧,並取名為高台院香月尼。1624年7月,從建仁寺迎來三光和尚作為住持,之後寺院被命名為高台寺。德川家康(1542-1616)(第一代德川將軍)資助了寺院的建設,使其呈現出壯麗的外觀。

開山堂(創始者大廳)、御霊屋(聖所)、傘亭(茶室)、時雨亭(茶室)、表御門(通往聖所的門)和觀月台(觀賞月亮的亭台)被指定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產。豐臣秀吉和北政所被奉祀在「御霊屋」中,他們的墓位於北政所的墓碑下。供佛台和小神龕裝飾著華麗的蒔繪(鍍金圖案的日本漆器),這稱為「高台寺蒔繪」,是桃山時代(16世紀末)的典型。開山堂周圍的池塘花園據說是由偉大的庭園設計師小堀遠州所設計。

1588年,北政所被賦予十一位(日本女性能從日本天皇那裡獲得的最高等級)的位階,並於1603年從後陽成天皇那裡獲得高台院的稱號。北政所於1624年9月6日去世,享年76歲。

夜晚路過的高台寺外

法觀寺

關於法觀寺因為OT暫時沒找到官網,京都市旅遊指南官網中沒有提供,因此從許多不同網站上看到的資料大約整理如下:

法觀寺據悉是屬於臨濟宗建仁寺派的一座寺院。它的五重塔通常被稱為「八坂之塔」,成為了京都東山的地標。該塔高約46米,僅次於東寺和興福寺,是日本國內木造五重塔中第三高。據寺方傳說,聖徳太子在夢中得到如意輪觀音的啟示,於崇峻天皇二年(西元589年)建造了一座埋藏了釋迦牟尼佛舍利(即佛骨)三粒的五重塔作為開始。OT在網路上有看到一種說法,在西元869年完成的史料《續日本後記》中提到「八坂寺」,推測創建過程中涉及以八坂郷為基地的來自中國的「八坂造」,不過這個說法OT並沒有看到更多的資料可以佐證;但總之一般的理解上,日本保留了大量中國唐朝以後的建築工法以及風格是沒錯的。也因為民國初年「要看唐代木建築工法只能去日本」的說法,啟發時值壯年的梁思成以及林徽因夫婦花費數年的時間在中國大陸不斷考察,希望能找到碩果僅存的唐代建築,最終兩人也得償所願,在西元1937年找到了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東大殿。

根據一些文獻的紀載,認為唐代的木建築工法具備以下特點,OT也節錄下來提供各位朋友參考:

  • 榫卯結構:唐代建築廣泛採用榫卯技術,即通過木件之間的凹凸榫接結構相互連接,而不依賴於釘子或其他金屬件。這種結構使得建築物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和抗震性,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木材的膨脹可以使結構變得更加穩固。
  • 斗拱和屋頂結構:唐代木建築的屋頂結構非常發達,斗拱(一種用於支撐屋頂和檐部的裝飾性組件)的使用使得建築物的屋檐能夠延伸出去,不僅增加了建築物的美觀,也有助於防雨和提供陰涼。斗拱的裝飾性和復雜性在唐代達到了一個高峰。
  • 立柱和樑架:唐代建築的立柱通常較為粗大,並且柱間距也比較寬,這樣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間和更好的視覺效果。樑架的結構也十分講究,既有力學上的合理性,也有美學上的考量。
  • 層次分明的空間布局:唐代建築在空間布局上往往層次分明,前後院落由回廊連接,形成了豐富的空間序列和深遠的視覺效果。這種布局方式有利於分隔不同的功能區域,同時也體現了當時社會等級秩序的嚴格性。
  • 裝飾藝術:唐代木建築的裝飾藝術極其豐富,包括雕刻、彩繪、鏤空等多種形式。這些裝飾不僅體現了當時的審美風格,也展示了工匠們高超的技藝。
  • 對稱與和諧:唐代建築強調對稱性和和諧感,不僅在整體布局上追求對稱,就連建築細部也力求平衡和諧,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秩序和均衡的追求。

法觀寺


二年坂(二年坂)、三年坂(產寧坂)、清水坂

這趟來很大的一個目的就是要讓Amanda逛這些小店逛個過癮,回到酒店的Amanda跟女兒的評價是:「好~好~買~唷~~~~」 真是既調皮又可愛!從白天買到晚上,殊不知OT的皮夾已經血流成河 😭

至於買這些小物OT實在興趣不大,但是兩旁街景確實相當別緻,非常好看。這些坡道都是以石板鋪成,沿途散布著各式各樣的商店和茶室,從紀念品到傳統手工藝品,再到京都特色的小吃,應有盡有,難怪會讓Amanda這麼流連忘返。這裡可以是遊客們的購物天堂,也可以感受京都古城魅力的絕佳地點。據說春天時,沿途的櫻花盛開,而秋天時楓葉的紅都為這條古街增添了一抹柔的色彩,與這傳統町屋建築氛圍形成鮮明的對比,夜景則充滿神秘感而美不勝收。這趟OT既沒看到櫻花也沒看到楓葉,更沒有看到雪景,又更增添再來遊玩的理由了!




遠眺法觀寺









清水寺通常是在下午17:00關門,因此二年坂、三年坂、清水坂的店家也大多會是在這個時間點準備關門。我們運氣不錯,在清水坂上找到一間菓子店,除了歇腳之外也品嘗不同風味的菓子。



烤糰子

晚餐我們在三条大橋附近的Ganko三条本店用餐,因為日幣貶值的關係,對比台灣的彌生軒,這頓晚餐顯得非常划算!

兒童咖哩飯

握壽司

炸物


河豚土瓶蒸



茶碗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