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9日 星期五

冬遊京都 - 祇園又吉

有鑑於前一趟來京都沒有吃到代表性的特色美食,這次預先訂了「祇園又吉」。許多米其林餐廳因為不接待12歲以下的孩子,「又吉」是京都少數我們可以選擇的米其林餐廳之一,作為結婚十週年紀念餐廳,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摘星,毫無疑問的合適!(順便提前慶祝情人節算是賺到吧?😂)

OT@花見小路(Photo by CC)

第二天上午沒有安排行程,再加上前一天一早起床趕飛機再經歷了找筆電的事件,睡得晚、起床也晚。簡單吃過早餐後,我們在祇園悠閒的散步到鍵善良房吃個甜點,然後先去卻認「又吉」的地點,再利用中間的空檔去商店街買伴手禮。


綠茶

生菓子

葛切外觀

黑糖水

葛切

蕨餅

鍵善良房冬天跟夏天的菜單差異不大,夏天限定的是甘露竹,冬天取而代之的是紅豆湯,鎮店之寶「葛切」則是一年四季都有;生果子則是因為配合四季變化,所以還會有不同的造型及風味。

OT覺得去「又吉」之前先去鍵善良房這個安排挺好。在日本傳統的茶道文化中,和菓子作為品茶前的點心,而懷石料理則是作為在茶會正式開始之後的膳食,兩者皆緊扣日本茶道文化,呈現季節的哲學美感,毫無違和。從實用價值來說,先吃點和菓子墊墊胃,避免因為飢腸轆轆而吃懷石料理時狼吞虎嚥,更能自在的享受美食。此外是鍵善良房跟「又吉」這兩間店所營造的美感都是很讓很令人賞心悅目的京都Style,心情自然愉悅。

祇園又吉位於花見小路的門口

祇園又吉的土間戶

祇園又吉包廂內的擺設

祇園又吉包廂內的擺設

什麼是懷石料理呢?它展現了怎樣的日本精神?在日本茶道文化中,又與和菓子有怎樣的關聯?

首先,懷石料理(Kaiseki Ryori)這種日本的傳統料理形式,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的準備和呈現方式,更是一種藝術和哲學的體現。懷石料理的發展與日本的茶道密切相關,最初是作為茶儀式中的輕食,用於填充肚子,以幫助參與者更好地品嘗茶的味道;其名稱中的「懷」指的是暖石頭,這是因為僧侶在禪修時會將熱石放在腹部以免餓肚子。懷石料理的意涵在於提供一種既能滿足飢餓又能淨化心靈的飲食體驗;隨著時間的演進,懷石料理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日本高級料理形式,但其精緻的菜品組合和對食材季節性的強調,仍然與品茶時的精神相契合:強調季節性、地域性的食材,注重食物的自然味道和美感,以及菜品的色彩和擺盤的藝術。一頓完整的懷石料理通常包括前菜、湯品、烤物、煮物、生魚片、小鍋煮和甜點等多個環節,每一道菜都精心設計,旨在呈現食材的最佳風味和質地。

祇園又吉低調的隱身於花見小路南側內,若不是事先調查過,絕對無法從外觀窺見這是一間怎麼樣的鋪子;在「又吉」的大門口上其實有掛著一個不顯眼的牌子,寫著「Reservation Only」;意思是餐廳會先計算好用餐客人的人數,預先準備好食材,做最好的招待。從進門可以立即感受到餐廳招待客人的熱情,服務人員已經在土間外等候,確認手上的名單。很幸運的是我們訂到了中午的席次,並且可以招待年紀稍小的兒童,特定有提供兒童份量的餐點,而且食材還是相當不錯的。

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米其林餐廳不招待年紀稍小的孩童,主要是怕影響到其他客人用餐的品質,並且孩子們的味蕾還未發育成熟,可能餐點上也很不容易討好孩子吧?像是女兒剛進到包廂的時候,可能太放鬆了,竟然把腳翹在椅背上!還好Amanda及時糾正沒讓服務生看到;其實也利用這個機會培養孩子的品味,除了用餐禮儀,對於味覺、美感都是很好的練習。還好女兒認真嚐了之後覺得非常喜歡這些料理的味道,就連平常吃飯時容易分心的她,都可以心無旁騖的大快朵頤一番。

兒童餐的料理中不乏高級食材:龍蝦、鮑魚等,不過這裡面最令OT覺得厲害的是菠菜那道。師傅首先將菠菜風乾,然後再烤過,吃起來脆脆的口感像是餅乾一樣,而最厲害的是竟然還可以保留菠菜的翠綠色,實在令人驚艷!小小一片葉子,隱隱透露出師傅功夫的細膩。

兒童餐的蛋捲

兒童餐的炸物:鮑魚、龍蝦、魚、芝麻豆腐

兒童餐的烤物:烤菠菜、烤魚

從進入餐廳的一開始,服務就非常周到,可以感覺到服務人員的熱情,很輕鬆、很愉快。像是服務我們的服務人員是位日本人,約莫三十多歲左右,會用一些簡單的中文以及台語跟我們打招呼;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台語了!這讓來自台灣的我們感到更加親切,像是:「謝謝」、「好吃」就是他常說的。OT覺得應該他也服務過不少台灣客人,有可能是台灣客人教他的;有人說過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可以想像曾經來過的台灣客人,也許也曾熱情的跟這位服務人員交流過。每次上菜時,服務人員都會介紹餐點的食材以及烹調的方式,說日文我們肯定是不行,所以服務生就會搭配中文單詞或是漢字介紹。看他跟我們交流的時候,會不時拿出一本小筆記本,確認他知道的台語或是中文的說法,以及也記錄我們的發音,體現了職人精神,很令人尊敬!受到服務人員的職人精神感染,OT也不由自主的跟著做起每道料理使用的食材,不然還真對不起這樣的敬業態度。

不過OT做的筆記還是不夠全,在寫本篇文章時對於料理使用的食材有所缺漏;因此在後面的圖中,許多朋友會發現圖片下方沒有文字說明。

「又吉」在定位時可以選擇想要的套餐,但是並沒有說明套餐中包含什麼料理以及食材。對於偏好,OT只有在備註欄中寫下「兒童餐盡可能不要使用牛肉」。簡單說,就是無菜單料理;師父出什麼,客人吃甚麼。

OT喝的三款清酒

服務生在我們面前斟酒並且完成擺盤

Amanda喝的玉露

開胃菜的日本豆腐

日本豆腐


生魚片用的醬汁

只烤單面的金目鯛

金目鯛

竹莢魚

以芋頭、糯米(年糕)構成的料理

芝麻豆腐

以芝麻菠菜、起司、蛋黃、蒟蒻、麵筋、昆布、鮭魚、鰹魚構成的一道料理



鯽魚

蕪菁

烤物

醃菜

蛋黃及鮭魚卵

店家說是日本第一的越光米(Koshihikari)

將蛋黃及鮭魚卵一起攪拌

我跟Amanda的日文都很不好,原本以為會很尷尬,不過服務人員開始在準備酒時,很巧妙的利用介紹酒以及擺盤進行破冰,讓我們覺得這並不是一間嚴肅的日本料理店。在用餐完畢後,主廚以及所有服務人員都在玄關等著我們,並且一起送我們出了門口;在門外的花見小路上,我們互相鞠躬感謝對方,感受到主人誠心誠意的款待,賓主盡歡。從進門開始直到離開都是美好的體驗!

從第一道料理開始,擺盤已經是美不勝收,食材好,味道自然也很好。其中最令OT印象深刻的,除了前面說的那道菠菜外,還有芋頭那道料理。上午在鍵善良房吃紅豆湯時,Amanda有提醒我要留意他們的紅豆湯是沒有紅豆渣的,這道芋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每口都很細膩、完全沒有芋頭的纖維。OT跟Amanda猜想應該是師父將芋頭煮熟之後先碾成泥狀,再用篩子篩過,然後再組成像是芋頭原本不規則的樣子,真的很精緻。以往在台灣吃筵席,總覺得食材必須一看就要很厲害,不然顯得不夠高大上;然而,「又吉」卻是憑藉著處理食材細膩,而登上美食界的頂尖殿堂。可能師傅想著的是不是要怎麼讓菜色看起來很厲害,反而更在乎的是怎樣處理一道食材,讓它的味道正確的表達出來,並且讓它的型態處於最燦爛的尖峰才是更為最重要的事。


民國113年2月9日
癸卯年三十
OTORI 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