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韓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韓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2016~2021 台灣及東亞主要經濟體GDP對應股市指數整理

繼前一篇「盤點37年來(1980~2017)的台灣人均GDP」被ptt網友引用之後造成不少點閱,先跟這位不具名轉載的朋友道謝。這幾年全球經濟又經過中美貿易摩擦及COVID-19的蹂躪,也藉此重新整理台灣與韓國、新加坡、香港等昔日「亞洲四小龍」,以及東亞兩大工業體:中國大陸與日本的對比。

本篇文章完成時,2021年尚未過完,因此關於在本文中與GDP有關的數據只有在2021年10月之前是實際數據,之後是IMF估計值。此外COVID-19的新變種珠Omicron正準備造成新一波影響,因此經濟數據可能還會有許多調整。在此提醒。

下圖是2016~2021的GDP成長百分比,可以看到2020那一年全球大都因為疫情實施封鎖經濟而造成嚴重衰退,但就算是這麼辛苦的一年,率先把疫情控制下來的中國大陸還是正成長2.342%,而幾乎沒有疫情的台灣則有3.123%,都是非常優秀。IMF預估中國大陸2021年GDP會成長8.015%、香港6.435%、新加坡6.029%、台灣5.864%、韓國4.278%、日本2.358%。

GDP成長百分比。資料取自IMF

下圖為台灣、韓國、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及日本的GDP總量,以百億美元計算。很明顯看到中國大陸(16862.979)總量最為龐大,日本(5103.11)居次,再來是韓國(1823.852)、台灣(785.589),新加坡(378.645)與香港(369.722)總量相當。顯然還是與人口總數有相當關係。以總量來看,斜率變化告訴我們中國大陸的成長還是非常迅速。
GDP。資料取自IMF

下圖是人均所得,可以觀察到新加坡跟韓國在2018年中美貿易開始摩擦之後開始受到一些干擾,在2020年則因為疫情而衰退,以貿易為主的新加坡尤其明顯;不過很快的這兩個經濟體人均所得預計在2021年又可回到疫情前的水準。2021年IMF預估下圖經濟體中,人均所得最高的是新加坡(66263.418美元),接著是香港(49485.084美元)、日本(40704.304美元),韓國(35195.522美元)與台灣(33401.709美元)的差距正在縮小中。中國大陸(11891.202美元)也在成長,不過速率比起其他經濟體(除日本外),並不算特別陡峭,畢竟人口總量大;而日本人均幾乎沒有變化。
人均所得。資料取自IMF

下圖為指數的比較。第一個紅色箭頭標記的是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許多股市開始受到影響,那一波最嚴重是滬深300;接著是2020年COVID19在全球大爆發,全球股票市場應聲下挫,無一倖免。2016~2021年成長最猛烈的是台灣的加權指數,成長109.01%,其次是日經50.10%、韓國44.75%、滬深29.51%,最不理想的是香港恆生指數7.12%。但就算如此,比起只投資台幣的報酬率只有2.12%,結論還是資產要配置一些在股票市場。

礙於工具的緣故,沒辦法一次比較更多指數。還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再挖掘更多資料。

從股市對比上面GDP,可以發現好像有點關聯卻有沒這麼明顯。舉例來說日本GDP沒有成長,但股市卻很明顯地在成長;而台灣及韓國的GDP顯示正在成長,而股市也明確地反應這塊。比較值得關注的還有香港,自2020年通過港版國安法之後,很多機構預言香港的經濟會崩潰,不過從GDP有關的各項數據來看,香港毫無疑問還是在成長;但同時恆生指數毫無疑問,表現確實是幾個市場中表現最差的。香港後續會如何,值得繼續觀察。

指數比較。資料取自富邦人壽

以上給各位朋友們提供參考。


OTORI
民國110年12月6日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差旅 - 入韓隔離紀要

在桃園機場的時候看到很多旅客除了口罩外,還穿上防護衣以及眼罩、面罩;OT也帶了兩套防護衣,眼罩跟N95更是不用提了,來回兩趟飛機上都得穿戴好,安全第一!前往韓國的旅客真的很少,降落後在入境大廳看到的旅客又更少了;可想而知若非真有必要,誰會想在這種時間點出國?

為了這次韓國的出差,知道14天隔離的政策所以預先做好充分的準備,有效利用時間。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靜坐絕對是可以熬過來回共28天的隔離。不過OT沒這麼高級,書籍、雜誌倒是裝了一個小行李箱;想說平常沒時間完成的閱讀、寫作終於有機會補完 😂

疫情期間入境韓國的文章很多網友寫過了,OT再稍微摘要一下:

  1. 因為疫情期間所以沒有觀光簽證(免簽)。
  2. 韓國商務簽證有C-4以及C-3-4兩種,C4需要有正式的合約,如果沒有正式的合約,只能申請C-3-4,並且韓方給的邀請函必須是正本。
  3. 辦理簽證的48小時前要先去大醫院做體檢證明自己健康正常,並且辦理簽證約需14個工作天,要預留時間。
  4. 韓國在海關負責檢疫的官員中文都有一定程度,必要時他會以中文跟你溝通。
  5. 入境韓國含需要裝載一個APP,這個APP應該有定位功能,方便韓國政府官員找到你,並且需要每天兩次不定時的輸入自己體溫。
  6. 入境韓國需要填寫保護人以及可以聯繫到的韓國電話,這點很重要,因為在機場的官員會現場打電話並確定你們的關係;如果打不通辦理的官員會要你再提供不同的號碼,如果持續打不通可能會被遣返。所以在登機之前一定要先跟韓國的同事做好聯繫。
  7. 官員會詢問入境的隔離方式,可以選擇居家或是國家機構;一般是持商務簽的朋友應該大多只能選國家機構。
  8. 從機場前往酒店是由韓國政府安排大巴載過去,從入境開始每一關都有人員指引,所以也不用擔心一定會準確地進入到隔離地點。
  9. 隔離的酒店不可以自己選擇,不過韓國政府似乎會依據你要去的地方選擇一個較近的酒店。
  10. 酒店包含14天的三餐及一個檢疫包;檢疫包裡面包含飲用水、垃圾袋、牙刷、牙膏、洗衣皂、免洗杯、口罩、消毒酒精、溫度計。
  11. 酒店的費用是入住時一次付清,可以選擇現金或是信用卡支付。
  12. 在隔離酒店的第二天及第十四天會有檢疫人員來採集檢體,檢驗是否有COVID19。總共需要採集兩邊鼻腔及喉嚨,所以過程不會很舒服。
  13. 每天下午15:00~16:00都會有工作人員定時來量體溫,順便也確認你的狀態是否良好。
  14. 因為房間不會有清潔人員打掃,所以廢棄物需自行裝在檢疫包裡指定的垃圾袋裡放在房間門口,每天定時會有人員清理。

飯店的伙食OT個人覺得很可以,對於OT在大陸闖南走北的經驗,絕對是平均之上。而且送餐很定時,7:00、12:00、18:00一定準時送到,量也很足夠,所以反而更需要擔心的是發胖。

這時候OT就要推薦一下Nike開發的「Nike Training」這個APP,雖然酒店的空間不大,但是做Core Strength訓練跟Benchmark的訓練還是可以的。

一天生活的循環在這個小小的空間會變得極度規律,大概就是運動、吃飯、工作、讀書、休息這樣的循環吧!14天轉眼就過了,預計來韓處理的事情也要利用這段時間預先安排才會有效率 。


OT覺得韓國政府從入境起到入住隔離酒店的這塊安排的很細心,指引很清楚,不知道台灣政府檢疫旅館安排如何?回台後OT再跟各位朋友分享。


OTORI
9/2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