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日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日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2月1日 星期六

夏遊北海道 - 中島公園

《夏遊北海道》系列隨著離開小樽之後,也來到了旅程的尾聲;最後一天的晚上是安排吃蟹吃到飽,但實話說由於是招待團體客的餐廳,OT並不覺得品質有多好,因此不想多作介紹。不過最後一天要離開北海道的早上,OT起了個大清早,在酒店附近閒晃時,赫然發現一個很漂亮的公園—「中島公園」,後來問了領隊才知道中島公園也是日本的百選公園之一!

有些事還真的挺講緣分,當OT才踏進公園沒走幾步,便見識到這公園的美,立即回到酒店call了岳父岳母;幸運的是平常早起的岳父岳母,也正好想趁著早餐前短暫的時間去附近走走,我們一拍即合,一起去到了中島公園。

中島公園

夏遊北海道 - 小樽

這次的北海道之行,完成了許多人生的里程碑,但還是略帶遺憾;除了在札幌因為沒有現金而錯過爆O裝辣妹的夜晚外,另一個便是小樽了。因為在小樽停留的時間實在太過短暫,讓我跟Amanda決定下次可以安排一個只有小樽的深度旅行。

小樽街景


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夏遊北海道 - 北海道神宮

從札幌前往小樽的路上,我們先去了北海道神宮(Hokkaido Jingu),北海道神宮是札幌市著名的神社,也是北海道的精神象徵之一。北海道神宮位於札幌市中央區的円山公園內,周圍環境清幽,四季景色各異。北海道神宮建於1869年(明治2年),明治也是日本歷史上極為關鍵的轉型時期,這一年處於明治維新的初期,也是日本從封建幕府體制過渡到現代國家體制的重要階段;而北海道神宮建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祭祀守護北海道開拓的神靈,為當時的移民提供精神寄託。


北海道神宮

夏遊北海道 - 札幌

《夏遊北海道》系列的文章還沒寫完一半的行程,2025年都已經結束了第一個月;還好今年春節沒有出國旅遊,待在宜蘭的酒店內悠哉地過了三天,不然遊記肯定不知道要累積到甚麼時候了。不過2024年下半年不知怎麼了突然變得超忙,這部分在以後的文章中再分享吧!

札幌電視塔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夏遊北海道 - 旭川動物園

第三天到了旭川動物園,這裡的動物照顧得非常好,因為空間大,每個動物看起來都很有活力;其中女兒最喜歡的是水豚(Capybara)了!

旭川動物園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夏遊北海道 - 富良野

早上從十勝丘公園散步回到酒店,剛好趕上大清早的熱氣球活動;岳父岳母趕了個大早,成了旅行團第一批搭上熱氣球的團員,殊不知... 其實我還去了趟十勝丘公園才回到飯店,把照片秀出來的我當下真的很「丘」呀!

可惜清晨下過雨,四周都是霧氣,視野並不好。不過搭熱氣球這種經驗,我們一家人應該都是第一次吧!

用過早餐後,一行人往富良野前進,大約也是兩個小時的車程。每次期待的就是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可以看看休息站有沒有甚麼特色食物。不過第二天因為OT清早跑去十勝丘公園拍了很多照片,還抓了寶可夢,順手佔了兩個道館(話說守道館的寶可夢們都有點弱啊...)!導致手機沒電,而且電腦前一天晚上也忘了充電,剛上車不到一小時只能哀怨地把手機開成省電模式,一整天都沒辦法工作,結果這一整天都「丘」不起來了。

說到充電這件事情,高速公路的休息站竟然沒有充電的插座,而且整趟旅程下來,不論是餐廳還是商場,這種開放給旅客的插座還真是寥寥無幾。路上跟領隊聊到這件事情,導遊是說日本人的習慣是使用者付費,所以不會有「免費的」充電插座給遊客使用,所以自然這種插座也少。

從十勝前往富良野的路上,經過大片的平原,平原的盡頭處有些丘陵;讓OT想到十幾年前跟耘媽一起去過九寨溝,當遊覽車行駛在青康藏高原時,一望無垠的高原上遠處矗立著山峰上還白雪皚皚,立即被這種大氣磅礡的景色所吸引。這次來到北海道,類似的大景也頗令人心神嚮往。

行車期間的隨手拍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夏遊北海道 - 十勝

隨著COVID-19疫情逐漸減緩,從2022年起各國紛紛重新開放國境,而日本向來是各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之一。對台灣人而言,除了距離近、出入境便利外,豐富的觀光資源以及日幣的貶值,也使得日本成為首選旅遊地。2023年暑假與寒假,我安排了兩次大阪與京都的自由行,這些經歷讓我更加期待即將到來的北海道之旅。

今年暑假,我與Amanda特別討論是否要帶岳父岳母一同出國旅行。這個念頭萌生於今年冬季關西之旅後,趁父母身體還健朗、行動自如,帶他們一起出遊,為全家留下珍貴的回憶。然而,隨著人數增加,行程日期的安排變得更加困難。原本我們考慮郵輪旅遊,但當所有行程敲定後,才想到船上的網路連接可能不穩定,OT如果需要處理工作可能會遇到困難。接下來,我們的第二選擇是沖繩,但考慮到暑假期間天氣不穩定,再加上當時盛傳「琉球海溝」可能會發生大地震,我們也放棄了這個選項。最終,我們決定選擇避暑之旅,往北到從未造訪過的北海道,於是便有了這次的旅行計劃。

圖片來源:北海道官方旅遊網站

2024年2月4日 星期日

冬遊京都 - 有驚無險的起手式

孩子們一開始放寒假之後,OT開始看到身邊的朋友在國外打卡,一張張美麗的雪景以及孩子們開心的笑容,真是巴不得也帶著女兒趕快衝出國去!不過因為去年在夏天去京都大阪的經驗,OT覺得一邊開會一邊旅行心理負擔實在很大,所以這次便挑在過年前短暫的幾天再迅速衝一下京都大阪了!

京都火車站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夏遊大阪 - 大阪城+茨木市遊記

本篇回顧今年七月份帶Amanda以及Charlotte到日本關西旅遊時的其中一日行程:上午遊「大阪城」,下午則是到了「茨木市」一趟。

大阪城公園

2023年7月25日 星期二

夏遊京都 - 京菓子

京都是日本傳統文化的搖籃,其中的一個文化就是傳統的甜點,被稱為「京菓子」。京菓子是一種日本的和菓子,它們通常以緻密的紋理和極緻的美感來呈現季節的變化,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京都的傳統工藝品。這趟來到京都,吃京菓子當然是為了喜歡和菓子的Amanda必排行程,也讓吃貨女兒品嚐地道的京菓子美味。

「大極殿本舖六角店栖園」京干菓子

2023年7月22日 星期六

夏遊京都 - 祇園、清水寺

京都,這座超過千年歷史的城市,曾是日本的皇都,保留了豐富的文化和傳統藝術。作為日本的歷史之都,它免受二戰破壞,現在保留了大量重要的文化財產和古蹟。京都擁有超過2000座神社和寺廟,其中包含了大約20%的日本國寶和14%的重要文化資產,這裡的17個地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祇園的夕日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2016~2021 台灣及東亞主要經濟體GDP對應股市指數整理

繼前一篇「盤點37年來(1980~2017)的台灣人均GDP」被ptt網友引用之後造成不少點閱,先跟這位不具名轉載的朋友道謝。這幾年全球經濟又經過中美貿易摩擦及COVID-19的蹂躪,也藉此重新整理台灣與韓國、新加坡、香港等昔日「亞洲四小龍」,以及東亞兩大工業體:中國大陸與日本的對比。

本篇文章完成時,2021年尚未過完,因此關於在本文中與GDP有關的數據只有在2021年10月之前是實際數據,之後是IMF估計值。此外COVID-19的新變種珠Omicron正準備造成新一波影響,因此經濟數據可能還會有許多調整。在此提醒。

下圖是2016~2021的GDP成長百分比,可以看到2020那一年全球大都因為疫情實施封鎖經濟而造成嚴重衰退,但就算是這麼辛苦的一年,率先把疫情控制下來的中國大陸還是正成長2.342%,而幾乎沒有疫情的台灣則有3.123%,都是非常優秀。IMF預估中國大陸2021年GDP會成長8.015%、香港6.435%、新加坡6.029%、台灣5.864%、韓國4.278%、日本2.358%。

GDP成長百分比。資料取自IMF

下圖為台灣、韓國、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及日本的GDP總量,以百億美元計算。很明顯看到中國大陸(16862.979)總量最為龐大,日本(5103.11)居次,再來是韓國(1823.852)、台灣(785.589),新加坡(378.645)與香港(369.722)總量相當。顯然還是與人口總數有相當關係。以總量來看,斜率變化告訴我們中國大陸的成長還是非常迅速。
GDP。資料取自IMF

下圖是人均所得,可以觀察到新加坡跟韓國在2018年中美貿易開始摩擦之後開始受到一些干擾,在2020年則因為疫情而衰退,以貿易為主的新加坡尤其明顯;不過很快的這兩個經濟體人均所得預計在2021年又可回到疫情前的水準。2021年IMF預估下圖經濟體中,人均所得最高的是新加坡(66263.418美元),接著是香港(49485.084美元)、日本(40704.304美元),韓國(35195.522美元)與台灣(33401.709美元)的差距正在縮小中。中國大陸(11891.202美元)也在成長,不過速率比起其他經濟體(除日本外),並不算特別陡峭,畢竟人口總量大;而日本人均幾乎沒有變化。
人均所得。資料取自IMF

下圖為指數的比較。第一個紅色箭頭標記的是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許多股市開始受到影響,那一波最嚴重是滬深300;接著是2020年COVID19在全球大爆發,全球股票市場應聲下挫,無一倖免。2016~2021年成長最猛烈的是台灣的加權指數,成長109.01%,其次是日經50.10%、韓國44.75%、滬深29.51%,最不理想的是香港恆生指數7.12%。但就算如此,比起只投資台幣的報酬率只有2.12%,結論還是資產要配置一些在股票市場。

礙於工具的緣故,沒辦法一次比較更多指數。還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再挖掘更多資料。

從股市對比上面GDP,可以發現好像有點關聯卻有沒這麼明顯。舉例來說日本GDP沒有成長,但股市卻很明顯地在成長;而台灣及韓國的GDP顯示正在成長,而股市也明確地反應這塊。比較值得關注的還有香港,自2020年通過港版國安法之後,很多機構預言香港的經濟會崩潰,不過從GDP有關的各項數據來看,香港毫無疑問還是在成長;但同時恆生指數毫無疑問,表現確實是幾個市場中表現最差的。香港後續會如何,值得繼續觀察。

指數比較。資料取自富邦人壽

以上給各位朋友們提供參考。


OTORI
民國110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