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北海道之行,完成了許多人生的里程碑,但還是略帶遺憾;除了在札幌因為沒有現金而錯過爆O裝辣妹的夜晚外,另一個便是小樽了。因為在小樽停留的時間實在太過短暫,讓我跟Amanda決定下次可以安排一個只有小樽的深度旅行。
 |
小樽街景 |
小樽市位於北海道西部,面向石狩灣,是一座天然良港,其地理位置靠近札幌,距離約35公里,開車或搭乘火車僅需1小時左右。小樽市依山傍海,後有群山環繞(如天狗山),前臨廣闊的石狩灣,形成山海相連的美麗景觀,地區內多山坡與丘陵,市區內的道路多為坡道,街道結構緊湊。作為天然良港,小樽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便是北海道與本州之間重要的交通和貿易樞紐;而石狩灣則為小樽提供豐富的漁業資源,成為小樽經濟的支柱之一。
在氣候方面,小樽屬於溫帶濕潤氣候,冬季漫長且降雪量大,積雪景觀為其一大特色,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感受雪國風情。小樽夏季涼爽,最高氣溫通常不超過30°C,與北海道其他地區一樣,是避暑的理想地點。
在日本政府正式治理北海道之前,小樽地區是阿伊努族的活動範圍。他們主要以漁業和狩獵為生,並利用小樽的港口進行漁業活動。「小樽」這個名字源於阿伊努語,意為「沙灘邊的小河」,反映了當地的地形特徵。江戶時代,小樽成為松前藩管轄下的重要漁業基地,漁業活動集中在石狩灣沿岸;在江戶末期(19世紀中期),隨著日本內地經濟的發展,小樽港逐漸成為北海道向本州輸送漁業資源的重要港口。
明治時期(1868年-1912年),日本政府開始推行北海道的全面開拓政策,小樽作為北海道開拓的重要據點迅速發展;1869年北海道開拓使成立,小樽被選為主要貿易港口之一,隨著北海道的開發,來自本州的移民大量湧入,為小樽帶來了人口與經濟活力。小樽成為北海道米、漁獲物和煤炭等資源運往本州的主要出口港,到了1899年,小樽被指定為對外貿易港口,開始與國際市場建立聯繫。
大正至昭和初期(1912年-1945年)是小樽的黃金時代,因其港口貿易及漁業蓬勃發展,成為北海道的經濟中心之一。小樽一度被稱為「北方的華爾街」,因為大量銀行和貿易公司在此設立分支;小樽市內至今仍保存許多當年的銀行建築,成為當地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在這個時期,隨著北海道煤炭和其他資源的出口量激增,小樽港成為日本北方的重要貿易港口之一。
但是在二戰結束後,小樽的經濟逐漸衰退,札幌崛起為北海道的行政與經濟中心,小樽的重要性被削弱,更不幸的是煤炭資源的枯竭使小樽港的貨運量大幅下降,港口城市的繁榮逐漸褪色。從20世紀後期開始,小樽逐漸轉型為以旅遊業為主的城市。憑藉其保存良好的歷史建築(如舊銀行、倉庫群)和港口景觀,小樽成為北海道的重要觀光目的地。
小樽憑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北海道的開發歷史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從明治時期的開拓據點,到大正與昭和時期的貿易繁榮,再到戰後的觀光轉型,小樽是一座歷史與現代交織的城市。如今,遊客可以透過參觀小樽運河、歷史建築與工藝商店,感受這座城市厚重的歷史底蘊與獨特的魅力。OT對小樽的第一印象是來自於日本漫畫「將太的壽司」,男主角將太就是一名來自於小樽壽司店的少年,到東京學藝的故事。這趟在小樽光是花時間在逛街以及吃東西就花了許多時間,所以知名的小樽運河以及銀行街根本沒有逛到。但光是如此,我們就對小樽留下很好的印象了;可以說這一趟北海道之行,唯一可以將心留住的非小樽莫屬!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