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長風破浪會有時

四月是一整個忙碌的月份。月初出差協助客戶度過量產前的難關,經歷驚濤駭浪般的兩星期,專案總算穩定下來,進入第一階段的量產。在客戶端支援的最後幾天,看著客戶們久逢的在下班時間準時的清空辦公室,心裡跟著踏實許多。

在新年的時候,和Feng計畫好四月底要去蜜月旅行,偏偏四月有一半的時間在出差,所以行程只好辛苦Feng幫忙安排。利用在客戶端休息的時間,和Feng討論她精心挑選的行程以及交通工具,好方便在結束支援後可以立即訂下,緊接著兩星期的婚假。

我們的蜜月旅行主要是以夏威夷為主。去年一整年一面忙著工作,一面處理婚禮大小事,能夠出國度假讓我們非常期待,而實際上從夏威夷回來後也讓人流連忘返那裡的生活。在開始描寫我們玩得有多爽快時,有幾件事情還是必須要跟Feng懺悔(雖然也已經懺悔過了);關於幾件沒處理好的事情,好好寫下來,提醒自己還有很多地方要改進。

Honolulu HHV Tapa Tower俯視

這趟夏威夷的行程,除了請旅行社訂購機票與酒店外,行程安排是我們自己負責。我們主要待了兩個島嶼,先後是Maui以及Honolulu。在Maui安排的行程比較單純,自己租車就可以完成;但是在Honolulu我們則是透過網站報名當地的Tour,線上繳完授權金後,到當地搭乘接駁車。這樣的Tour一共有兩個,一個是在Honolulu第二天參加的Polynesian Cultural Center,以及第三天的浮潛;偏偏就是這兩次的接駁我都沒有處理好!

從訂完Tour後,Feng就時常耳提面命提醒我要確認接駁地點以及時間,連到了Maui之後還同樣叮嚀著;偏偏我自以為是的覺得Tour那邊會主動發E-Mail或是電話聯絡,畢竟現在是個服務至上的社會,所以便延宕了確認的時間。後來事實也證明主動聯絡這件事情是不會發生的!美國的服務文化跟台灣的服務文化截然不同;既然在電子票據上註明要在行程開始前48小時到當天的這段時間以內確認接駁地點以及時間,有沒有做到確認的責任就落在消費者身上。

參加Polynesian Cultural Center的當天清晨仍沒有收到任何的電話以及E-Mail,終於開始緊張起會不會錯過Tour,連累Feng也玩不成;一個人USD 125的行程,若沒有跟到可想而知緊接而來便是兩人的爭吵,然後整趟蜜月旅行大概也玩不下去。這種後果當然是大家都不想發生的,但事情擱在那邊沒人處理是永遠不會被解決的。

既然是自己桶的簍子,當然自己要負責,總沒有理由讓Feng收拾爛攤子吧!回想自己在工作上總是很積極去幫客戶處理問題,甚至是趕在客戶之前就先知道有哪些問題;即便沒辦法立即處理,起碼也可以給出一個粗略的解決方案讓客戶安心。相形之下在處理家務事上怎麼就沒那麼積極了?

好吧!當下還是先冷靜清點一下有哪些工具可用。用E-Mail聯絡可能緩不濟急,畢竟再半個小時左右就是接駁時間。那麼電話聯繫呢?好在飯店網路頻寬還不慢,可以先試試Skype,若通話品質真的不好,也只好用漫遊。

拿定主意後,鼓起勇氣打Skype到當地的旅行社詢問,心裡滴咕著好險有打這通電話,因為HHV根本沒有接駁點!於是我們再接再厲問清楚最近的接駁點有哪些地方、接駁時間等等,並請對方仔細幫我們將接駁點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拼出來。感謝小姐的熱心以及耐心!還好接駁的地方離飯店很近,步行10分鐘內可以到達。最後我們提早到達接駁地點,在導遊歡樂的開場中駛向Polynesian Cultural Center。

Polynesian Cultural Center沿途風景

至於第三天接駁地點的警戒心則因為電子票據上清楚寫著「HHV Tapa Tower」,因此便很放心的在接駁時間前的20分鐘才聯絡旅行社確認接駁時間及地點,結果果然就出問題了!

到了Tapa Tower大廳詢問後,才知道有兩個接駁點;因為跑錯了接駁點,也害得我們錯失了最早班的接駁車。正當我們感到氣餒時,很感謝Feng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發脾氣,而是一起冷靜的想解決方案;這時我發現手機顯示的WiFi訊號還算不錯,趕緊再打了通電話到旅行社,經過和Feng輪流跟對方溝通後,再次確認了接駁地點,也確認了10:00還有一班接駁車。我們可搭乘10:00那一班,並且不須再另外支付費用。在搭上接駁車後,前往到Hanauma Bay一整個心情大好,因為那裡實在太漂亮了!

這趟旅程並沒有因為兩次接駁車事件而敗了興致,反而也因為這些事情的發生,更了解對方處理事情的方式;我們明白到彼此很願意為對方付出,也願意承擔責任處理事情,並且理性的解決問題。說真的,我的英文會話能力比不上Feng,特別是聽力這一方面(好吧,我承認還有文法、單字... 頂多再加上閱讀、發音...),當我很努力的跟對方溝通到語塞時,Feng很樂意接手溝通的角色,並且一起循序漸進的問到我們想得到的答案。

因為沒有帶到腳架難得成功的合照

忘記是哪部電影裡面的台詞,這句台詞是這麼說的:「信任是來自於了解」。透過這趟旅行,我們對互相更了解,也更信任彼此;基於如此,我們才能對往後的日子更有信心手牽手一起渡過。很感謝Feng幾天以來的許多包容,放棄抱怨的機會,選擇一起好好完成這趟難得的旅行;若非如此,我們也無法增添個可貴的回憶。這應該是比旅程中玩了哪些地方,看來哪些風景,最值得的事情。

O.T.
04/05/2014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2012 Albums

27/02/2012 Füssen

25/02/2012 Helen in München

24/02/2012 Zugspitze

22/02/2012 Nach München

21/02/2012 Bonn

2012/02/20 Karneval im Köln-Rosenmontag

2012/02/19 Karneval im Köln - Schull- un Veedelszöch

20120215_Cabrio

20120211_Deutsche Technikmuseum

20120204 Wannsee@Berlin

20120203 Snow@Berlin

20120129_Volkspark Hasenheide

20120128_Lange Nacht der Museen

20120125_Nahe meine Schule

20120122_Berlin-Brandenburger Tor冬遊@Müggelsee

20120115_Mitte

20120114_柏林圍牆

20120112_Berlin-Brandenburger Tor例會@Alt-Treptow

20120110_Alexanderplatz

20120108_Kottbusser Damm@Berlin

20120104_西太后台菜送行

20120101_司馬庫斯跨年

2014 Albums

2013 Albums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流竄在城市的脈搏

在一個城市裡穿梭可以有許多形式。像大多數台北人是捷運和公車,有些人騎機車,而有些人開車;最近幾年興起的腳踏車,人數也與日俱增。

在德國旅行時,因為預算上考量,步行是最常採用的方式。步行可以是種運動,原始的穿梭方式,透過真切的踩在土地上,與錯身而過的行人,成為品味一種生活型態的縮影。

第一次出差惠州,每天來往客戶跟酒店之間的交通工具是計程車。計程車雖然方便,但也有它不方便的地方。例如在惠州招計程車,有時需要跟其他乘客搶... 也就是即便先到候車地點,招得到也未必上得了。另一個不方便的地方,是來往客戶與酒店間的道路「仲凱大道」,因修築鐵軌的緣故,上班時間常會塞車;也因此許多司機聽到要前往仲凱,臉色往往不好看。此外雖然交通費是實報實銷,但每天要花上兩、三百元在通勤上面,擔心自己食君之碌卻沒耽君之憂,想想如果換成是老總,他也會想辦法降低交通費的開銷!

每次等計程車的時候,就在候車格旁十步之遙有個公車站。不同路線的公車在那兒來來往往,許多乘客扶老攜幼提著大包小包跟著擠上擠下;雖然公車外型遠遠比不上台北,但確實令人非常好奇公車裡面是怎樣情境。

我喜歡在一個城市間穿梭,一邊希望能窺見城市的風貌,一邊期待可以真切感受到當地居民的生活形式。我是工程師,但也有著不折不扣的旅者靈魂。在這股熱忱驅使下,某天終於開始認真研究起公車站裡的每條路線,嘗試搭乘公車。

頭兩次搭乘公車真是吃盡苦頭,原本搭乘計程車只要20~30分鐘的路程,花了兩個小時才抵達!其實搭乘公車到達仲凱的車程大約是20分鐘左右,與計程車相若,而且起碼有三條路線可以到達;但是問題是如何從仲凱外圍進入倒位於內側的客戶處?第一次搭乘26路到達LG Innovet下車,如果方向對了,步行20分鐘可以到達;但就是弄錯方向,硬是花了40分鐘。第二次更慘,連公車都搭錯方向,最後沒辦法,只好招計程車。

怎麼辦呢?自古以來有道是「路在口中」,第三次我開始嘗試在仲凱下車的地方只要看到公車就招手攔車,攔下後再問,久而久之也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原來仲凱因為還在發展中,所以很多公車站牌都是臨時的,甚至是沒有站牌,因此公車是隨叫隨停;某種程度上也相當「便民」!老天爺賜給我們嘴巴果然不僅是用來吃飯,還得靠它說對話、問對問題。

此後關於從酒店搭乘公車來往客戶那,終於得出個結論:
【去程】:搭乘5、11、25路從平湖門(即西湖步行街)到達海關(仲凱外圍)。在路口招322路、惠州旅遊車到半山別苑。到海關後,如果真的招不到公車,就招計程車,再不行起碼可以用走路的,順著和暢五路走到底便是。如果單程都搭公車到仲凱是2塊人民幣,從海關到半山別苑是1.5塊人民幣,計程車是7~8元人民幣,走路免費。
【反程】:可搭乘客戶廠車到達惠州汽車站後,再搭乘5、11、25或其他可達平湖門的公車回到酒店,這樣只要1.5塊人民幣。

搭乘公車到仲凱的路程上,常會發生些有趣的事情。因為修築輕軌的關係,仲凱大道的其中一段路變得相當窄;有一次公車在行駛的時候,有輛小轎車從旁邊竄出,公車努力的想超車,沒想到小轎車不僅不讓,還反而直接檔在公車前面停了下來。由於是上班時間,正好是運輸量的巔峰,後面的車全被堵住了,猛按喇叭,也害得裡面的乘客下車對著小轎車駕駛破口大罵!最後沒辦法,小轎車硬是不讓,只好調度另一台公車支援,將車上的乘客載走。我想這種事情在台灣已經很難發生了,如果真的有,也會被廣大的網民們肉搜吧!

經過和另一個工程師兩個月來輪流駐點在客戶端技術支援,專案總算完成了第一個里程碑,進入第一批量產階段。星期五收拾完東西準備從客戶處離開時,才不過下午六點不到,辦公室已是人去樓空;比起特別是近一個月來大夥每天挑燈夜戰的情景,頗有雪盡馬蹄輕的瀟灑。趁著移動到深圳的早上,特地搭乘公車繞到江北。聽惠州人說江北開發的很不錯,所以便搭車前往。繞行的途中一面估摸著搭乘公車在城市間遊晃這件事情,對我的意義到底是甚麼?

以前剛到台北念書,假日沒錢沒地方去,也曾買了張捷運票,沿著淡水線、木柵線到處看看;超過20分鐘同一站進出,總之就是收20元。後來大一點去了德國,因為有月票這種優惠,沒有上課的時間總會搭著公車或是地鐵到處看看。這樣的移動方式是省力但卻被動,彷彿是讓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告訴你說哪些地點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我的意思是,你不要說話,就靜靜的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好像是可以聽得到這個城市在跟你說它的歷史。很有趣!你會看到哪些站會有很多人上下車,哪些站很漂亮,哪些站則有點老舊。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一點一滴增進對一個城市的了解。

夜晚,坐在深圳的酒店,混搭著計程車、客運、地鐵,城市間移動;我是過客,流竄在城市的脈搏中。

註: 此篇文章完成於深圳寶安機場。

Overture Y. Chao
13/04/2014
20/04/2014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