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

IMF 2023年七月份世界經濟展望更新

本篇節錄自IMF 2023年七月份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原文網址:NEAR-TERM RESILIENCE, PERSISTENT CHALLENGES本篇提供OT自我學習使用,如果覺得有幫助的朋友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出處。

Projections Table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一個國際金融機構,成立於1944年。它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增長,並協助解決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問題。IMF的使命包括監督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政策建議和技術援助,並向會員國提供金融支持。「全球經濟復甦因各經濟部門和地區之間的差異擴大而放緩」是IMF對這次報告的重要註記。

IMF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從2022年的估計3.5%降至2023年和2024年的3.0%。儘管2023年的預測較4月2023年《世界經濟展望》(WEO)中的預測稍高,但相對於歷史水平而言仍然處於疲弱狀態。為應對通貨膨脹,中央銀行政策利率的上升繼續對經濟活動產生影響。全球整體通貨膨脹預計從2022年的8.7%降至2023年的6.8%,並在2024年降至5.2%。核心通貨膨脹預計下降速度較緩慢,對2024年通貨膨脹的預測已進行上修。

最近解決的美國債務上限僵局和今年早些時候有關當局采取強硬措施緩解美國和瑞士銀行業動盪,減輕了金融業勢的直接風險。這降低了對前景的負面風險。然而,全球經濟增長風險的平衡仍然偏向下行。如果出現進一步的震盪,包括烏克蘭戰爭加劇和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導致貨幣政策更加收緊,通貨膨脹可能仍然居高不下,甚至上升。金融業勢可能因市場調整以適應中央銀行進一步收緊政策而重新出現動盪。中國的復甦可能會放緩,部分原因是未解決的房地產問題,導致跨境影響。主權債務困擾可能擴散到更廣泛的一組經濟體。從正面來看,通貨膨脹可能下降速度更快,減少了貨幣政策收緊的需求,國內需求可能再次表現出更強韌性。

在大多數經濟體中,首要任務仍然是實現持續的通貨膨脹下降,同時確保金融穩定。因此,各國央行應繼續專注於恢復物價穩定,並加強金融監管和風險監控。如果市場壓力出現,各國應及時提供流動性,同時減輕道德風險的可能性。他們還應建立財政緩衝,並確保財政調整的組成為最脆弱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改善經濟供給端將有助於財政約束和通貨膨脹平穩下降至目標水平。

這份報告中對於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預測以及風險的摘要如下:

  • 美國:預計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從2022年的2.1%下降至1.8%,並在2024年進一步下降至1.0%。預測已上調0.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為第一季度的消費成長強勁。
  • 歐元區:預計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從2022年的3.5%下降至0.9%,並在2024年上升至1.5%。預測基本上沒有變化,但2023年的成長組成有所變化。
  • 英國:預計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從2022年的4.1%下降至0.4%,並在2024年上升至1.0%。這是對2023年的上調修訂,反映了由於能源價格下跌、後脫歐不確定性降低(隨著溫莎框架協議的達成)以及金融部門的韌性,消費和投資都比預期強勁。
  • 日本:預計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從2022年的1.0%上升至1.4%,並在2024年下降至1.0%。
  •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預計2023年和2024年的經濟成長率將穩定在4.0%和4.1%。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大陸及俄羅斯:
    • 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保持強勁,並且在全球金融危機後迅速恢復。然而,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從以出口和投資為主導轉向以消費為主導。此外,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在放緩,這可能是由於人口老齡化和生產力增長放緩等因素。
    • 俄羅斯:俄羅斯的經濟在過去的幾年中經歷了一些困難,包括國際制裁和油價下跌。然而,俄羅斯的經濟已經開始恢復,並且在一些領域,如農業和製造業,表現出強勁的增長。然而,俄羅斯的經濟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包括高通脹和政府支出的壓力。
  • 上行風險:全球經濟成長的更有利結果變得越來越可能。核心通脹可能比預期下降得更快,這可能會減少對貨幣政策緊縮的需求,並允許更軟的著地。
  • 下行風險:儘管近期的經濟成長驚喜,但風險仍然傾向於下行。可能的風險包括通脹持續、金融市場重新定價、中國的復甦表現不佳、債務困境加劇和地緣經濟分裂加劇。
  • 政策優先事項包括征服通脹、維護金融穩定並為壓力做好準備、重建財政緩衝並保護弱勢群體。

Table 1. Overview of th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ProjectionsProjectionsProjectionsYear

對於整體宏觀經濟的觀察,IMF在這份更新中的重點摘要如下:

  • 服務業在先進經濟體中的轉變接近完成,並在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加速。然而,隨著移動性返回疫情前的水平,進一步加速的空間似乎更有限。
  • 非服務業部門,包括製造業,表現出弱勢,第二季度的高頻指標指向活動的廣泛放緩。在商品消費疲軟、對未來地緣經濟格局的不確定性增加、生產力增長疲軟和金融環境更具挑戰性的情況下,企業已經削減了對生產能力的投資。
  • 為了對抗通脹,各國中央銀行已經表示他們將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美聯儲在6月的會議上暫停了利率上調,但預示著未來的利率上調,而澳洲儲備銀行、加拿大銀行、英格蘭銀行和歐洲中央銀行已經繼續提高利率。
  • 在一些其他經濟體中,特別是在東亞,由於疫情期間的流動性限制比其他地方更長時間限制了服務需求,核心通脹保持低位。在中國,通脹遠低於目標,中央銀行最近削減了政策利率。
  • 為了應對發展中和低收入國家的資金壓力,需要更快、更有效的協調債務解決,包括通過G20共同框架和全球主權債務圓桌會議,以提供降低短期借款成本的積極信號,並避免債務危機的風險。
  • 通過鼓勵參與和減少求職和匹配摩擦,放寬勞動市場的改革將有助於財政整合和通脹目標的更順利下降。他們包括短期培訓計劃,通過遠程工作和休假政策增加工作靈活性,以及促進常規移民流動。
  • 面對通脹,中央銀行在通脹高企且持續的經濟體中應繼續清楚地表達他們降低通脹的承諾。需要一種限制性立場,實際利率高於中性,直到有明確的跡象表明基礎通脹正在冷卻。
  • 快速的貨幣政策緊縮繼續對金融部門施加壓力。加強監管(通過實施巴塞爾III和取消寬容措施)和監控風險以預期進一步的銀行業壓力是必要的。

台灣主要依賴出口為動力成長,而主要出口的產品是半導體及資通訊產品,IMF的這份報告也預示著隨著全球製造業以及貿易的疲軟趨勢,特別是主要出口對象的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程度不如預期,台灣下半年也不會太好;再加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因素,外資的長期投資可能也會進入一個比較謹慎的思考。


OTORI Z. + ChapGPT
民國111年7月26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