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根據瑞典皇家院發布的獲獎理由是:兩人首先把心理學和實驗經濟學運用於決策過程的研究,康納曼的專長在認知心理學,史密斯則從事實驗經濟學。
本圖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得獎背景
傳統上,經濟研究通常假設人類是「經濟人」,他們受自我利益驅動,並能夠做出理性決策。經濟學也被廣泛認為是一門非實驗科學,依靠觀察現實世界經濟而非控制實驗室實驗。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致力於修改和測試基本的經濟假設;此外,經濟研究越來越多地依賴實驗室收集的數據,而非野外數據。這些研究源於兩個不同但目前正在趨同的領域:由認知心理學家進行的人類判斷和決策分析,以及實驗經濟學家對經濟理論預測的實證測試。今年的經濟學獎得主是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先驅者。
康納曼於1934年出生於特拉維夫,是以色列裔美國人。他在以色列長大,後來前往美國,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他在以色列、美國、加拿大等地的多所大學擔任過教授,現為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和公共事務教授。
康納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認知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領域,將心理學洞見整合到經濟學中,挑戰了經典經濟學中對人類理性決策的假設,從而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康納曼發現涉及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證明人類決策可能系統性地偏離標準經濟理論的預測,並提出了相關的理論和模型。他與已故的阿莫斯·迪伏斯基(Amos Tversky)合作,提出了前景理論作為一種替代理論,更能解釋觀察到的行為。卡尼曼還發現,人類判斷可能採取啟發式快捷方式,這些方式系統性地偏離概率基本原理。他的工作啟發了新一代經濟和金融研究人員,利用認知心理學的洞見豐富經濟理論,研究人類內在動機。
為什麼在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人們的決策可能系統性地偏離標準經濟理論的預測?因為人們的判斷容易受到偏見和情感影響,容易在判斷中出現錯誤和偏差。例如,人們往往會高估風險,低估機會;在遇到同樣的情況時,人們的決策往往與他們的喜好和態度有關;人們更容易相信他們所知道的事實,而不是那些他們不知道的事實。這些發現在行為經濟學和決策科學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康納曼的思想核心可以總結為兩個方面:一是探討人類決策的非理性和偏誤,挑戰了經典經濟學的理性決策假設;二是提出了行為經濟學的概念和方法,將心理學和經濟學結合起來研究人類。
史密斯於1927年1月1日出生在美國堪薩斯州威奇托市。他在加州理工學院取得學士學位,並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他曾任教於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阿里桑那州立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
史密斯為實驗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他發展了一系列的實驗方法,為經濟學中可靠的實驗標準設定了基礎。在他自己的實驗研究中,他展示了替代市場制度的重要性,例如賣方預期的收益如何取決於拍賣方式的選擇。史密斯還帶頭進行「風洞實驗」,在實踐之前在實驗室中進行新的替代市場設計試驗,例如當進行電力市場的去監管時。他的工作對於確立實驗作為經驗經濟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起了關鍵作用;他的貢獻包括:發展和應用拍賣理論、對市場結構和市場行為進行實驗研究,以及對反壟斷法和法律經濟學的貢獻。
史密斯開創的實驗經濟學領域,使得經濟學家可以在控制變量的情況下進行實驗,以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他的拍賣理論和實驗研究對經濟學和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有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研究也對政策制定者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在反壟斷法和政府拍賣的設計方面。
實驗經濟學
傳統上,經濟學被視為一門非實驗科學,必須完全依賴野外數據。許多人認為這對於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的持續發展是一個障礙。除非進行控制實驗,否則對經濟理論的測試將受到限制。僅依靠野外數據,很難判定一個理論是否失敗,以及負責這種失敗的方面。在控制的情況下,理論與觀察之間的反饋通道-新的實驗發現提示新的理論,新的理論提示新的實驗-似乎在經濟學中很少存在。
實驗經濟學作為一個不斷增長的研究領域的建立,徹底挑戰了這種觀點。在控制的實驗室條件下,實驗經濟學家研究人類在與市場和其他形式的經濟交互中遇到的情況,這些情況以簡化和純粹的形式模擬。這些實驗的結果能否推廣到市場情況仍在爭議中。但是,實驗結果對於微觀經濟行為的發展至關重要的觀點,與實驗結果對物理學中小規模現象(例如與基本粒子和熱力學相關的現象)的觀點對理論物理學的發展至關重要(涉及宇宙或天氣)。
以現代的角度來看,我們對於「實驗經濟學」這個概念已經很習以為常,但是20年前,卻是個嶄新的經濟學角度。「實驗經濟學」採用實驗方法來研究經濟學中的理論和現象。這種方法經常用於測試經濟學理論的有效性和預測能力,以及探究人們在各種經濟決策情境下的行為和反應。
在實驗經濟學中,研究人員會設計控制實驗,讓參與者進行虛擬的經濟交易或決策,這些實驗通常涉及到金錢、商品或服務等。透過這些實驗,研究人員可以控制變量,消除外在干擾因素,並觀察參與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
這種實驗方法使得經濟學家能夠更好地理解人們的決策過程和行為,並且對經濟學理論的假設進行更加精確的測試。同時,實驗經濟學也為研究者提供了驗證和改進現有理論的機會,並發現新的經濟現象。
實驗經濟學的發展使得經濟學研究變得更加多樣化和深入,並且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更具有實證基礎的建議。在行為經濟學興起後,實驗經濟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成為經濟學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實驗經濟學與市場機制
在實驗經濟學中,Vernon Smith設計了一系列控制實驗,用來模擬不同市場機制下的交易和競爭情境。這些實驗通常包括對貨品或服務進行拍賣或交易,並觀察參與者在這些情境下的行為和決策。
他的實驗研究揭示了不同市場機制下的市場行為,並證明了經濟主體在特定條件下的行為並不總是符合傳統的經濟理論。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市場機制的設計和規則對市場結果和參與者的行為有顯著影響。
Smith的研究還揭示了市場的競爭和交易如何影響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並引起了對市場效率和公平性的討論。他的實驗也幫助經濟學家更好地理解市場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和失靈情況,並對市場設計和監管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總的來說,Vernon Smith的實驗經濟學研究揭示了市場機制和經濟行為之間的緊密聯繫,並且對經濟學和市場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工作為實驗經濟學的發展和市場機制的理解開拓了新的視野。
拍賣理論測試
Vernon Smith的拍賣理論測試是用來研究不同種類拍賣機制對市場行為和結果的影響。在這些實驗中,Smith設計了各種不同的拍賣機制,例如封閉式拍賣、公開式拍賣、第一價拍賣、第二價拍賣等,並邀請參與者進行拍賣競價。參與者通常是研究對象,他們被給予一定的資源(例如虛擬貨幣),然後可以使用這些資源來參與拍賣。
在實驗中,Smith觀察參與者在不同拍賣機制下的競價行為和最終的交易結果。他發現不同拍賣機制導致了不同的市場行為和結果。例如,第一價拍賣通常會導致參與者進行戰略性競價,而第二價拍賣則通常會鼓勵參與者提交他們真實的估值。
這些實驗結果為拍賣理論和市場機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證支持。它們揭示了拍賣機制如何影響參與者的行為,以及不同機制對市場效率和價格形成的影響。Smith的研究還幫助經濟學家更好地理解不同拍賣機制的優缺點,並對拍賣設計和實踐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史密斯的拍賣實驗工作的核心是對用於單個物品銷售的特定拍賣形式的已確立理論預測。這些拍賣傳統上被分為四類。在英國拍賣或升價拍賣中,買家按順序依次宣布他們的出價,並按遞增順序出價,直到沒有更高的出價為止。在荷蘭拍賣或降價拍賣中,賣家的初始高價會在由時鐘調控的固定時間內逐步降低,直到某個買家喊出“買”,此時時鐘停止。這兩種拍賣通常是口頭進行的,交易價格是最後(第一)位出價者的出價。在另外兩種拍賣形式中,所有投標者都同時將他們的出價放在密封的信封中,並將待售單位分配給最高出價者。在第一價格密封競標拍賣中,該投標者向賣家支付他或她的出價;而在第二價格密封競標拍賣中,該投標者只支付第二高的出價。
微觀經濟理論還區分了具有私人價值和共同價值的拍賣。在這兩種情況下,每個買家的價值被視為隨機變量。在私人價值的情況下,這些評估在潛在投標者的群體中是統計獨立的 - 對於買家來說,這是對該物品的純粹特定價值評估。相比之下,在共同價值拍賣中,買家的價值還有一個共同組成部分,例如轉售市場價值或某個相關市場的條件(例如頻譜拍賣和電信市場)。
在私人價值的情況下,經濟理論對以下三點做出預測:(1)英國拍賣和第二價格拍賣是等價的,就能(概率地)獲得該物品和賣家的預期收入而言。這一結果來自個體理性(更精確地說,假設投標者不使用弱支配策略)。 (2)荷蘭拍賣和第一價格拍賣是等價的,這一結果來自更嚴格的納什均衡行為假設,即個體理性和人際一致的期望相結合。 (3)如果所有買家對風險持中性態度(即他們對參與準確的公平抽獎和確定地獲得預期的抽獎獎勵之間無差異),那麼所有四種拍賣形式是等價的(另見第2節)。
風洞 (Wind Tunnel)
Vernon Smith的「Wind Tunnel」(風洞)是一種實驗經濟學中的方法,用於模擬和研究市場行為和機制。這種方法是受到物理學中「風洞實驗」的啟發,後者用於模擬和研究風的行為對飛行器的影響。
在實驗中,Smith創造了一個模擬市場的環境,並邀請參與者在這個虛擬的市場中進行交易。參與者通常是研究對象,他們被給予一定的資源(例如虛擬貨幣),然後可以使用這些資源來參與交易。這些交易可以是拍賣、交易所交易或其他形式的市場交易。
透過「風洞」實驗,Smith能夠觀察參與者在不同市場機制和情境下的行為和決策,並測試各種市場設計和機制的效果。他可以控制實驗條件,使得參與者面對特定情境或不同的激勵,以進一步了解市場行為的變化。透過「風洞」,還能夠研究市場中的重要問題,如價格形成、交易策略、信息效應、市場競爭等。這種方法提供了一個控制性的環境,使研究人員能夠進行有系統的實驗,以探索市場行為的規律和機制。
Vernon Smith的實驗方法論
除了在市場和拍賣方面的實質結果外,史密斯的工作對方法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的開創性論文《實驗經濟學:誘導價值理論》(Smith,1976a)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提供了有關在實驗室設計經濟實驗的實用和詳細指南,並對這些指南進行了解釋動機(參見史密斯,1982)。近年來,這篇論文已成為經濟學實驗學者的典範。
史密斯開發的實驗方法與心理學中使用的實驗方法有所不同。它強調提供受試者足夠的經濟激勵,以抵消決策成本的扭曲效應。史密斯的方法還強調設計實驗作為重複試驗的重要性,以便受試者能夠熟悉並理解實驗情境。
在許多方面,這些差異與心理學導向的方法有所不同。而心理學家主要關注個體行為,史密斯最初的實驗主要是為了分析市場結果。然而,關於適當方法論的真正分歧尚未消除。在一定程度上,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理解人類行為的方法。
行為經濟學的基礎
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是行為經濟學的重要先驅者,他們的合作研究對經濟學和心理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的研究主要關注人類在經濟決策和判斷中的心理行為,並揭示了人們在面對不確定性和風險時的非理性行為。
他們的研究集中在認知心理學和經濟學的交叉領域,嘗試解釋為什麼人們在特定情況下做出似乎與傳統經濟理論相違背的決策。其中最著名的貢獻之一是他們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該理論解釋了人們在面對風險和不確定性時的決策行為。
展望理論指出,人們對於獲得和損失的感受並不對稱,對於同樣大小的獲得和損失,人們對於損失的感受要強於獲得。此外,人們更傾向於避免損失,而不是追求相等大小的獲利。這種非對稱性和風險規避行為在很多經濟決策中都有所體現,例如投資、保險和購買行為等。
此外,Kahneman和Tversky還研究了認知偏見(cognitive biases)對決策的影響。他們發現人們在判斷和決策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心理偏見的影響,例如過度自信、損失規避和選擇困難等,這些偏見可能導致非理性的決策和錯誤的判斷。
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經濟學和心理學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並對行為經濟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為經濟學家提供了更全面和現實的分析框架,幫助理解人們的真實行為。他們的工作也啟發了更多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進一步研究行為經濟學的議題,並促進了經濟學與心理學之間的跨學科合作。
經濟學與心理學中的決策
Daniel Kahneman探討了心理學對經濟學的影響,特別是在決策理論方面的影響,以及心理學如何提供了對人類決策行為更深入的理解。Kahneman與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一起進行的研究,尤其是展望理論和不確定性決策的心理學研究,他們的工作挑戰了傳統的經濟理論,揭示了人們在面對風險和不確定性時的非理性行為和決策。
這些研究強調了心理學在經濟學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人類決策行為的影響。Kahneman指出傳統經濟學常常基於理性的假設,假定人們會根據最大效用原則來做出決策;然而,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在決策時往往受到認知偏見和心理效應的影響,進而產生非理性的決策。此外,Kahneman討論了心理學在行為經濟學中的應用,特別是在金融市場和投資領域。他指出心理學的研究對於解釋股票市場的波動、投資者的行為和資產價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啟示。
不確定性下的決策:展望理論
展望理論是一種對人類在不確定性條件下進行決策的心理學理論,並挑戰了傳統的預期效用理論。在相關研究中,Kahneman和Tversky首先回顧了傳統經濟理論中的預期效用理論,該理論假設人們在面對風險時會根據最大效用原則做出決策。然而,他們指出,在實際決策中,人們的行為往往與預期效用理論的預測不符,並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在展望理論中,決策者不是根據最大效用原則來評估不同選項,而是根據他們對可能結果的期望價值和相對參考點的期望效用進行評估。這些相對參考點可以是當前的狀態,也可以是決策者的期望結果。根據展望理論,決策者會更敏感地對待收益和損失,並對風險採取不同的態度。
而展望理論對於各種不確定性決策的預測能力,例如,他們介紹了Allais悖論,這是一個關於在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選擇問題,顯示人們在面對不同的選項時存在不一致的偏好。展望理論成功地解釋了Allais悖論和其他實驗結果,並提供了對人們在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決策行為更深入的理解。展望理論提供了一個更符合實際決策行為的模型,並為行為經濟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影響
丹尼爾·康納曼利用認知心理學對於回答問題、形成判斷和做出選擇的心理過程的洞察,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們做出經濟決策的方式。其他心理學家也在同一方向上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康納曼與特維斯基在不確定性下的決策方面的合作,顯然是最具影響力的。康納曼還對行為經濟學的其他領域做出了早期的貢獻。例如,他與克內奇和塞勒(Kahneman, Knetsch and Thaler, 1986)合作,研究了公平考慮的重要性。這已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研究領域,其他研究人員隨後進行了許多實驗研究,顯示出各種市場行為可以來自於對公平和互惠的考慮(例如,Fehr和Falk,2002年的一篇最近的綜述)。通過這項研究和其他工作,康納曼成為行為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近年來繁榮的重要靈感來源。他的研究對其他領域也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被廣泛引用於其他社會科學領域,以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醫學領域。
弗農·史密斯是將實驗視為經濟學實證方法論的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與康納曼不同,他並未開始挑戰傳統經濟理論中關於理性決策的觀點,而是測試了關於市場表現的替代假設,特別是不同市場機構的重要性。而康納曼的調查和實驗主要集中在個別行為者的決策上,史密斯則將實驗重點放在特定市場環境中代理之間的交互作用上。他還強調了方法論問題,發展了實用的實驗方法並確立了良好實驗的標準。其他研究人員也推動了這一傳統。特別是查爾斯·普洛特(Charles Plott)寫了幾篇重要的論文,進一步發展了實驗方法論,並在新領域中帶領實驗研究。但主要歸功於史密斯的成就,許多經濟學家開始將實驗室實驗視為一種必要的工具。
目前的研究浪潮借鑒了心理學和實驗經濟學的結合傳統。這項新研究對經濟學和金融學的所有領域都有重要意義。實驗證據表明,某些心理現象,如有限理性、有限自利和不完美的自我控制,是各種市場結果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夠開發出與這些證據相符的簡潔行為理論,它們可能最終會取代傳統經濟理論中的某些元素。在金融經濟學中,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是考慮系統性非理性對資產價格的影響,在市場套利的過程中這種影響會得到消除。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