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札幌前往小樽的路上,我們先去了北海道神宮(Hokkaido Jingu),北海道神宮是札幌市著名的神社,也是北海道的精神象徵之一。北海道神宮位於札幌市中央區的円山公園內,周圍環境清幽,四季景色各異。北海道神宮建於1869年(明治2年),明治也是日本歷史上極為關鍵的轉型時期,這一年處於明治維新的初期,也是日本從封建幕府體制過渡到現代國家體制的重要階段;而北海道神宮建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祭祀守護北海道開拓的神靈,為當時的移民提供精神寄託。
![]() |
北海道神宮 |
從札幌前往小樽的路上,我們先去了北海道神宮(Hokkaido Jingu),北海道神宮是札幌市著名的神社,也是北海道的精神象徵之一。北海道神宮位於札幌市中央區的円山公園內,周圍環境清幽,四季景色各異。北海道神宮建於1869年(明治2年),明治也是日本歷史上極為關鍵的轉型時期,這一年處於明治維新的初期,也是日本從封建幕府體制過渡到現代國家體制的重要階段;而北海道神宮建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祭祀守護北海道開拓的神靈,為當時的移民提供精神寄託。
![]() |
北海道神宮 |
《夏遊北海道》系列的文章還沒寫完一半的行程,2025年都已經結束了第一個月;還好今年春節沒有出國旅遊,待在宜蘭的酒店內悠哉地過了三天,不然遊記肯定不知道要累積到甚麼時候了。不過2024年下半年不知怎麼了突然變得超忙,這部分在以後的文章中再分享吧!
![]() |
札幌電視塔 |
《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在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弗萊徹學院教授國際史,他也是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Jeane Kirkpatrick客座院士、外交政策研究院(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的歐亞主任,以及總經與地緣政治顧問公司綠罩(Greenmantle)的董事。米勒著有《普丁經濟學》(Putinomics)等書,他也經常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外交事務》、《外交政策》、《美國利益》等媒體撰稿。他於耶魯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於哈佛大學取得歷史學學士學位。米勒特別專長美國與俄國歷史,他在研究冷戰武力競賽的過程中,發現半導體扮演了最關鍵的角色,因此決定以晶片為題展開龐大研究,橫跨三大洲,從台北到莫斯科,採訪上百位晶片業相關科學家、政府官員、工程師、企業家,首次為晶片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縱深。
本書總共可以分成八個部分:
OT再歸納成三個部分:「始於美國半導體的創新」(原書第一部到第二部)、「日本的挑戰」(原書第三部及第四部的前半)、「晶圓的全球化分工」(原書第四部的後半到第六部)、「中國大陸的挑戰」(原書第一七部及第八部)。本篇文章是閱讀「始於美國半導體的創新」及「日本的挑戰」的摘要,OT覺得「可以說No的日本」很符合「日本第一」的那個年代,所以決定把本篇文章子標題訂為「可以說No的日本」。
![]() |
本圖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1989年,日裔美國政治經濟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期刊上發表《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主張冷戰結束後,民主制度已戰勝共產制度,西方自由民主制將成為人類政治發展的最終形態,並且「歷史」在意義上已經終結,因為沒有其他意識形態能夠對自由民主制構成重大挑戰。這一觀點受到廣泛關注和討論,既有支持者認為福山的論點預見了自由民主的普及趨勢,也有批評者認為他的預測過於樂觀,忽視了後冷戰時代的挑戰,例如極端民族主義、宗教基本主義以及專制國家的回潮。不論如何,世界確實因此邁入了以美國為主的「單極」時代。然而,時至2025年,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他承接了首任期未竟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訴求:在貿易與科技政策上對中國大陸采取強硬態度,並在全球化、氣候變遷、非法移民、多元性別(LGBT)等議題上展現保守立場。這既是對「美國單極主導」地位受到質疑的回應,也反映了美國社會對中國大陸的崛起的憂慮與不安。過去三十多年來,美國在軍事、經濟與價值觀層面享有近乎獨大的地位,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與軍事實力迅速提升,意味著「單極世界」或許已走到另一個轉折點。在此時代交替之際,OT重新翻閱福山的著作,希冀藉由回顧這段「歷史終結」的宣告,重新審視人類走到今日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 |
本篇除了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 |
最近在閱讀《晶片戰爭》一書,書中的開頭就提到了於2022年8月9日通過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該法案大幅加速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分化,導致外資對中國大陸晶片產業的投資幾乎完全停滯;而在美國,該法案的通過也使得半導體業者紛紛宣布設立新廠的消息激增。這可視為美國通過國內法,憑藉其龐大的市場與技術優勢,結合「長臂管轄」(Long-Arm Jurisdiction)及「微量原則」(De Minimis U.S. Content)作為護欄的經典案例。該法案的實施確實已幾乎徹底改變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格局。這使得OT更想深入閱讀法案全文,而不僅僅是看媒體上的摘要及解析。
所謂的長臂管轄(Long-Arm Jurisdiction)通常指一國在其管轄範圍之外,依據其國內法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行為進行限制或施加影響的能力。對於美國而言,這通常表現為利用美國的法律和經濟優勢,對外國企業或個人進行管轄。例如,在《晶片與科學法案》中,相關規定可能要求任何使用美國技術或設備的公司需遵守美國的出口管制,即便這些公司並非位於美國境內。而「微量原則」(De Minimis Rule),具體來說是指如果某一產品包含了少量的美國原產技術或成分,當其比例超過某個最低限額(例如 10% 或 25%)時,即便該產品是在美國境外生產,仍可能受到美國出口管制法的約束。這個限額通常根據出口的最終目的地來調整,例如對於出口至受制裁國家的產品,限制可能更為嚴格。這一規定對全球供應鏈影響深遠,特別是在半導體行業,因為美國技術、軟件和設備在全球半導體製造中占據關鍵地位,即使是含有少量美國技術的產品,也可能因此被禁止出口到某些國家或地區。
美國於2022年8月9日通過了《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旨在強化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減少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該法案投入超過520億美元,用於支持美國國內的半導體研究、發展和製造。 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該法案的通過引發了各方反應。支持者認為,這將有助於緩解美國國內的晶片短缺,創造高薪工作,並保障國家安全利益。然而,反對者則擔心,這可能只是圖利晶片生產商,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可能引發國際間的經濟緊張。
對台灣而言,該法案可能帶來一定的影響。台積電等台灣企業已宣布在美國進行重大投資,例如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投資超過650億美元,並將獲得法案下最高66億美元的補助。然而,專家認為,台灣的半導體製造生態系統非常先進,具有獨特的優勢,難以在其他地方被取代。因此,該法案不太可能掏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
《晶片與科學法案》反映了美國試圖重振其半導體產業,減少對外依賴,並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戰略意圖。這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和地緣政治格局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2024年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底定,由已經當選過美國45屆總統的川普,挑戰成功拿下了第47屆總統,並即將在2025年1月20日就職。比起第一次當總統時的內閣安排,這次的節奏顯然明快許多。本書的第六章《如何不修補美國外交政策》,點出了作者對於川普第一次當選總統時,外交人士的安排以及走向,都很值得參考為何這次川普的人事布局,不再採用各領域的大腕,而是以忠誠度為最優先考量。我覺得本書中作者對於川普在外交政策上的觀察,也有助於我們對於川普重新執政後的外交政策理解,也解釋了為何原本想要大有作為的川普,後來卻趨於與美國傳統外交政策逐漸一致。
![]() |
本圖取自:博客來 |
早上從十勝丘公園散步回到酒店,剛好趕上大清早的熱氣球活動;岳父岳母趕了個大早,成了旅行團第一批搭上熱氣球的團員,殊不知... 其實我還去了趟十勝丘公園才回到飯店,把照片秀出來的我當下真的很「丘」呀!
可惜清晨下過雨,四周都是霧氣,視野並不好。不過搭熱氣球這種經驗,我們一家人應該都是第一次吧!
用過早餐後,一行人往富良野前進,大約也是兩個小時的車程。每次期待的就是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可以看看休息站有沒有甚麼特色食物。不過第二天因為OT清早跑去十勝丘公園拍了很多照片,還抓了寶可夢,順手佔了兩個道館(話說守道館的寶可夢們都有點弱啊...)!導致手機沒電,而且電腦前一天晚上也忘了充電,剛上車不到一小時只能哀怨地把手機開成省電模式,一整天都沒辦法工作,結果這一整天都「丘」不起來了。
說到充電這件事情,高速公路的休息站竟然沒有充電的插座,而且整趟旅程下來,不論是餐廳還是商場,這種開放給旅客的插座還真是寥寥無幾。路上跟領隊聊到這件事情,導遊是說日本人的習慣是使用者付費,所以不會有「免費的」充電插座給遊客使用,所以自然這種插座也少。
從十勝前往富良野的路上,經過大片的平原,平原的盡頭處有些丘陵;讓OT想到十幾年前跟耘媽一起去過九寨溝,當遊覽車行駛在青康藏高原時,一望無垠的高原上遠處矗立著山峰上還白雪皚皚,立即被這種大氣磅礡的景色所吸引。這次來到北海道,類似的大景也頗令人心神嚮往。
![]() |
行車期間的隨手拍 |
本篇文章OT將介紹《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WEI2024)報告的最後一章《Regional Deep Dive》(地區深度解析),這是WEI2023中所未涵蓋的部分。該章節分別針對美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歐盟、非洲、中東、中國大陸、印度、日本與韓國、東南亞以及歐亞地區進行深入分析。透過經濟與金融指標、能源投資指標、清潔能源與化石燃料投資比例等三個面向,評估各地區邁向淨零碳排的進展與挑戰。
其中,歐盟在清潔能源推動上居全球領先地位,日本與韓國緊隨其後;儘管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但其在清潔能源投資方面低於全球平均。中國大陸則積極致力於清潔能源轉型,顯示出達成淨零目標的決心。而逐漸富裕的中東和東南亞也在大力推動清潔能源投資。相較之下,拉丁美洲、東南亞和歐亞地區的部分國家則需要進一步努力,以縮短與全球目標的差距。
最後,非洲因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展相對緩慢,清潔能源的起步也較為落後,是全球在淨零碳排目標上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