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2023年投資組合檢討

比起2022年寫的《2022年投資組合檢討》,2023年顯得輕鬆許多,這不得不歸功於2022年底橫空出世的ChatGPT,為2023年的股市成長帶來動力;所以2023年的股市成長,還是以科技股為首。到了2023年底,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於2024年降息,所以又迎來了一批資金動能。在原本年初時不太被看好的2023年股市,竟然意外的表現亮眼。


本篇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單一市場投資配置,觀察「野村中小基金」

本篇介紹OT另外一檔長期投資的單一市場基金:「野村中小基金」。

「野村中小基金」成立於2001年1月,註冊地是台灣,2023年12月的月報顯示該基金規模為84.20億台幣;從OT開始紀錄的2021以及2022年兩個12月來看,基金規模分別為66.67億以及60.82億台幣,可見基金規模在2023年有顯著成長。這檔基金從2023年2月更換了基金經理人。本檔基金的重點包括:1. 鎖定「三高」股,追求超額報酬─鎖定高獲利、高成長及「轉機性強」的中小型個股,尋求景氣翻揚時的股價爆發力。2. 專業選股,挖掘各產業明日之星─主要投資於股本80 億以下的台灣中小型個股,由於此類個股差異性頗大,經理人擇股能力更顯重要,本基金由下而上(Bottom-up)發掘具潛力的股票,從中獲取超額利潤。

至12/30日止「野村中小基金」年度績效表現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歡迎朋友們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單一市場投資配置,觀察「安本—日本永續股票基金」

前一篇介紹完區域型的共同基金「摩根亞洲增長基金」,接下來兩篇介紹配置單一市場的共同基金「安本—日本永續股票基金」以及「野村中小基金」。

「安本—日本永續股票基金」的投資目標是扣除費用前之績效優於MSCI日本指數(日圓)基準。基準亦被用於投資組合建構之參考點及設定風險限制之基礎,惟並不包括任何永續性標準。為實現其目標,本基金將持有比重偏離基準之部位。本基金主要投資於日本股票,適合於有意透過股票投資追求資本增值機會的投資人;投資人可使用此基金來做為多元化投資組合的搭配,或是做為獨立的核心股票投資組合。基金成立於1988年4月26日,註冊地點為盧森堡。目前基金規模是66,691.45 百萬(日圓)。

由於OT是從2023年5月才開始配置這檔基金,所以不像前面幾篇文章有留存前面幾年的紀錄,因此在本篇文章OT沒有辦法分享自己的投資績效,明年再跟各位朋友們分享。

至1/15日止「安本—日本永續股票基金」年度績效表現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區域性投資配置,觀察「摩根亞洲增長基金」

前面幾篇介紹的都是全球性的投資:《國際醫療基金》、《國際科技基金》、《貝萊德永續能源基金》、《聯博-永續主題基金》、《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作為2024年第一篇理財文章OT來觀察區域性的投資配置「摩根亞洲增長基金」,接下來還有單一市場的「安本—日本永續股票基金」以及「野村中小基金」,分別是日本及台灣兩個單一市場,就算是為本系列的文章做個結束,希望能在農曆年前完成。

「摩根亞洲增長基金」的投資目標是為投資者提供長遠資本增值,為達致此目標,基金投資其總資產淨值最少70%於其主要業務受惠於亞洲經濟體系的增長或與其有關的公司證券。該檔基金成立於2007年註冊於香港,目前基金規模是573.6百萬美元,2021年11月的時候基金規模是875.3百萬美元,顯而易見的縮水了。從績效表現來看,五年報酬率12.6%,從2007年成立至今也成66.6%;而年度表現中,可以看到2017年55.5%、2019年26.8%、2020年35.3%,算是近十年中的高光表現。

「摩根亞州增長基金」年度績效表現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朋友們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製菓

金栗蒸,水羊羹,花見紛珞櫻餅。
木角雕,土窯燒,白豆凝玉霄。

春雨既,夏竹曳,練切自在禪意。
秋月語,冬雪絮,尚食豐糰聚。
練切·侘助

2024年1月7日 星期日

展望2024年

2024年開工的第一週結束,才剛開始的新年就讓人明顯感受到今年也是一個不能鬆懈的年頭。在《禮記》「大學」篇中提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OT展望2024年。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兒童文言文繪本的可行性

民國113年的1月13日即將迎來中國民國第16屆的總統選舉,任何傷害到執政黨的議題都被放大解讀。其中比較發燒的話題應該是台北第一女中區桂枝老師對於108課綱的發言引起軒然大波,OT比較關注的部分自然是在「文言文」這塊。事實上OT覺得文字、文化都有自己的生命力,雖然政治力可以做某部分引導,但是屬於「根」的部分就是斷不了。例如近年來最大的去中化活動莫過於中共在上世紀70年代主導的文化大革命,絕對比目前中華民國的執政黨執行得更加徹底,但中華文化仍紮紮實實的深根在中國大陸;而就算是異族的日本政府在台灣統治了50年,也沒見到中華文化消失不是嘛?總之OT認為屬於「根」的東西... 那些早就融於血液裡的,就是刨也刨不掉。以文革為鑑,去中化的意義也許就是一場貫徹意識形態的政治運動而已,無辜的是一代代的莘莘學子。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A Brief Overview of Materials Evolution i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 cornerstone of modern technology,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evolution in its material utilization over the decades. This evolution, marked by generational shifts, reflects advancements in material science, catering to the ever-increasing demand for better performance, higher efficiency, and broader applications.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2023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背景介紹

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Pierre Agostini、Ferenc Krausz和Anne L’Huillier三位共同得獎者,以表彰他們對於為了研究物質中電子動態,開發產生阿秒級光脈衝的實驗方法。Pierre Agostini1941年生於突尼西亞,1968年於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Ferenc Krausz於1962年生於匈牙利莫爾,1991年於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也是德國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教授;Anne L’Huillier於1958年生於法國巴黎,1986年於法國巴黎皮埃爾和瑪麗·居里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為瑞典隆德大學教授。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讀2023諾貝爾經濟學獎 - History helps us underst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labour market

過去一個世紀中,許多高收入國家的女性參與有薪工作的比例增加了三倍。這是現代勞動市場中最大的社會和經濟變化之一,但顯著的性別差異仍然存在。直到1980年代,才有研究者採取全面的方法來解釋這些差異的根源。克勞迪亞·戈爾丁(Claudia Goldin)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對女性在勞動市場中的歷史和當代角色的新穎且常常令人驚訝的洞見。


歷史幫助我們理解勞動市場中的性別差異

全球約有一半的女性從事有薪工作,而男性的相應數字為百分之八十。當女性工作時,她們通常收入較低。理解女性和男性的就業和收入水平為何不同對於社會經濟原因非常重要,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因為這個問題涉及到社會資源最有效的利用。如果女性沒有相同的機會參與勞動市場,或者她們在不平等的條件下參與,勞動和專業知識就會被浪費。對於工作不被分配給最合適的人,以及如果同工不同酬,女性可能不會有動力工作和發展職業生涯,這在經濟上是低效的。通過結合經濟史的創新方法和經濟學方法,戈爾丁展示了多個不同因素在歷史上影響了——並且仍然影響著——女性勞動的供應和需求。這些包括女性結合有薪工作和家庭的機會、與教育和育兒有關的決策、技術創新、法律和規範,以及經濟的結構轉型。反過來,她的結果使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女性和男性的就業率和薪酬差異的原因。為了獲得這些洞見,戈爾丁回顧了兩百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