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夏遊班加羅爾 - Vidhan Saudha

離開王宮後(王宮旅程請參見《夏遊班加羅爾 - Bangalore Palace》),沿著寬闊的大道前行,周遭的景觀明顯改變。原本平凡的民居逐漸被一棟棟氣派的獨棟住宅取代,車道筆直寬敞,綠蔭成行,甚至開始看到高聳的圍牆與隱密的大宅。當地人說這一帶是「Sadashivanagar」,是傳統的富人區與高級官員聚居之地。再往前十多分鐘,逐漸出現了一座座宏偉建築——紅牆白柱的法院、長長拱廊的大理石建築,一切都像是走進另一個世界,最終抵達了 Vidhan Soudha,那座象徵卡納塔克民主與權力的議會大廈。這裡也就是OT當地客戶所稱的「City Centre」。

Vidhan Suadha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夏遊班加羅爾 - Bangalore Palace

結束Kemfort Shiva Temple的參訪(參見《夏遊班加羅爾 - Kemfort Shiva Temple》),來到下一個景點Bangalore Palace這座宮殿不僅是班加羅爾的重要地標,更是一段近代印度王室歷史的見證,充滿濃濃的歐洲宮廷風格與當地王公貴族的生活痕跡。

Begalore Palace

目前參訪 Bangalore Palace 時,外國人票價與本地人不同,外國人是INR 500,可以刷卡,而且現場還很方便的可以租用語音導覽機器(含中文,需要押現金),介紹各個房間與王室歷史,對於第一次造訪者非常有幫助。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夏遊班加羅爾 - Kemfort Shiva Temple

有了第一個週末的經驗,OT 對班加羅爾當地的實際生活狀況也有了心理準備(參見《夏遊班加羅爾 - Shri Venkateshwara Swamy Temple》)。於是第二個週六,便和飯店預約了 City Tour。

俗話說「路在口中」,原本只是好奇問問,沒想到真的跟櫃檯詢問後才發現,原來飯店提供的 City Tour 有好幾種行程包(可參考:https://online.fliphtml5.com/shasha/rjal/#p=1),主要是依照時間或里程數(公里)來區分收費標準:一般是一小時或 10 公里約 INR 1,000。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價格只包含司機與車輛,門票與餐飲費用則需自理。

一開始 OT 預定的是「Divine Tour Package」,這個方案以參訪各大寺廟為主。不過出發前和司機 Daniel 簡單溝通後,覺得不想花太多時間進寺廟參觀,於是現場重新調整了路線。由於 8 小時或 80 公里的限制之下,能跑的景點其實也有限,最後決定採取一種「繞市一圈,把代表性地標掃過一遍」的策略。整趟行程下來,OT 花了 8 小時、共跑了約 60 公里,參觀了四個代表性的景點:Kemfort Shiva Temple、Begalore Palace、Vidhan Saudha、Lalbagh Botanical Garden。


Google 地圖顯示全程只有40.6公里,但從上午9:30出發,17:30回到酒店也算公平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夏遊班加羅爾 - Shri Venkateshwara Swamy Temple

在印度的兩週期間,恰好經歷了兩個週末。原本 OT 的計畫是兩次週末都安排 City Tour,藉此多看看當地風景與文化。不過,抵達的第一週有不少工作臨時需要處理,週末便留在住處附近,改以徒步探索周邊環境的方式來度過。

第一個周六原本計畫的行走路線,是先走到地圖上標示為「Centro」的大型購物中心,再前往附近的 Shri Venkateshwara Swamy Temple 參觀,最後繞到湖邊散步,當作一趟放鬆心情的小旅行。沒想到,這短短不到一小時的路程,卻讓 OT 真切地體驗到了一次教科書等級的「印度日常」——從街道、交通、人文風貌到宗教氛圍,種種細節全都躍然眼前,既震撼、也讓人深思。


酒店與附近區域的路線

差旅 - 解鎖印度

自從2015年完成《走過的城市 Vol. 1 - 「密度」》這篇文章以來,這十年來又去過了更多的地方。回想當年寫那篇文章時竟然還沒去過大陸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如今這些城市已經算是「常駐」城市了吧!更別提這些年也拜訪過許多充滿特色的城市(由北到南、由東到西):哈爾濱、吉林、長春、瀋陽、煙台、南京、揚州、重慶、長沙、湘潭、杭州、合肥、蕪湖、南昌、福州、廈門、珠海、香港、澳門。因為工作的緣故時常進出大陸這些城市,不論是一線、二線還是三線城市曾造訪過,認識不少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聽他們說說對工作的城市、自己家鄉的故事,對於大陸的發展及社會變化,也算是有一定程度了解。而海外的部分也累積了不少足跡,包括首爾、烏山、十勝、旭川、小樽、札幌、京都、名古屋;不過這些海外行程大多是和家人一起旅遊,比較少機會是因公出差。所以今年最特別的,應該就是終於解鎖印度了!

「世界迷霧」(Fog of World)

這次去印度到訪的「班加羅爾」,台灣沒有直飛的班機,可以從香港、曼谷、新加坡、新德里轉機進去。加上轉機的時間,通常要花上十個小時。

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讀《出師表》

每當人生遇到難關時,OT總會翻出幾篇自己格外喜愛的經典文章來讀:諸葛亮的《出師表》、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文天祥的《正氣歌》。這些篇章的作者都是在經歷一段蟄伏之後,試圖突破困局、尋求變局的關鍵時刻所寫。不僅總結了自身的理想與志業,也為後人留下深刻的思想精神標竿。每次讀完,總覺得血條又悄悄回血了一些些... 當然,真正走出低谷,還是得靠調整自己心態與努力前行了。

蜀漢建興五年(西元227年),時年二十歲的劉禪已登機五年,諸葛亮決意出兵北伐攻打曹魏。根據《蜀志》記載:『建興三年,曹丕殂,明年,曹叡立。五年,丞相亮帥諸軍北伐魏,乃上表。』以諸葛亮的視角來看,此時離曹丕篡漢也已有七年、劉備病逝也已五年,在益州秣兵厲馬多年,正是開創新局的良機。此時諸葛亮約四十六歲,已近天命之年,而戰場瞬息萬變、生死由命,很難說會發生甚麼事情;諸葛亮為確保萬一,特意留下了《出師表》給劉禪,簡短的630字,不僅回顧了自己的抱負及信念,也為後主劉禪留下了治國方略及期許。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冬遊首爾 - 汝矣島公園

今年過完農曆新年去了一趟首爾,跟客戶交流品質管理。自從接下韓國的大客戶後,變得常常有機會去首爾拜訪,而且對於這種管理這跨國的大廠品質部門,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隨著公司越來越壯大,我們遇到的客戶也越來越厲害,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能夠更好的服務客戶,一方面也是儲備能量去接更大的客戶。

汝矣島公園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冬遊煙台 - 金沙灘

因為現代汽車的項目緣故,2024年開始有機會去煙台出差。以前比較常去的是渤海灣北邊的大連,能夠來到名聞遐邇的煙台出差,自然也要保握機會走走。不過如同先前所有的出差一樣,基本上假日也是需要到客戶端,雖然遠的景點去不了,但像是金沙灘因為距離居住的酒店大約不到20分鐘的車程,沿著沙灘晃晃還是挺好的。

煙台市位於山東半島的東北部,地處黃海與渤海交界處,是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煙台西接青島、南鄰威海、北對遼東半島,有著長達900多公里的海岸線,自然也有眾多天然港灣。煙台也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因海岸線綿長而以「山海之城」聞名,是集山、海、島、港於一體的美麗濱海城市。

孤獨的鯨

讀「印浦趙氏天源綿遠譜序」 - 三派譜字

上一篇文章寫到族譜宋朝到為了避禍而移居至泉彰等地,而我們這脈的先祖肇基公則是到了金門後浦。本篇本來也大算依照前面兩篇的邏輯逐字翻譯族譜,但可能是古文程度不夠好,除了跟現代的字體或是用法不同,覺得有些文字不夠通暢;所以接下來幾頁族譜原文還是分享出來,但是文字的部分OT就用大意帶過了。本文比較有意思的部分是太祖派、太宗派、魏王派所留下的三派譜字,即真正意義上的「論字排輩」。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出處。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讀「印浦趙氏天源綿遠譜序」 - 至宋朝

上一篇《讀「印浦趙氏天源綿遠譜序」 - 至春秋戰國》文章寫到趙氏一族的起源,從三皇五帝到了春秋、戰國、秦與漢。本篇繼續來閱讀到宋朝的部分。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

讀「印浦趙氏天源綿遠譜序」 - 至春秋戰國

民國93年先父離世之後,回苗栗家裡掃墓的工作自然而然落在我們兄弟倆上面;反而因此對於家族的歷史更加好奇。就OT自孩提以來的認知,是先父從小家裡很貧窮,要幫著祖母放牛,憑藉著自己努力考上大學公費生,從老師、調查員、最後是公務人員的身分退休。先父還在的時候常說我們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當時只以為先父是在隨便胡謅,聽聽便罷,也沒想要認真考證。後來隨著叔叔們講述更多先父生前的故事,發現自己對家族的理解誤謬甚多,也導致對家族歷史越發感興趣。

直到去年年底,發生了一件事情,更直接導致OT認真考證族譜。記得有一次在跟女兒聊天,我順口說了一句:「我們中國人常說...」 結果立即被女兒打斷:「爸爸,可是我們不是中國人啊!」 OT才警覺到,「中國」這個原本是文化上、歷史上的上位概念,因為近幾年的政治氛圍,已經成為一個思想清洗的政治工具。不過本篇OT沒打算批判政治問題,只單純好好考究一下趙家族譜,究竟現在的家族是從何而來?

本文所引用圖片的手抄本來源據考究是在宣統辛亥年(西元1911年,即辛亥革命成功的那年)重抄,這是翻拍自苗栗老家的舊筆電中;因為Wi-Fi連線、USB驅動老舊等問題試過幾次沒辦法將原始檔拷出,因此OT用手機翻拍。OT本篇摘錄序言至春秋戰國時期,因為要參考的史料有點多,雖然在以前國、高中時期都略讀過一二,但隨著族譜重新複習,更加有帶入感。特別感謝三叔多年來一直維繫著與趙氏宗族的關係,提供許多珍貴的資料給OT參考。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2024年投資型保單投資組合檢討

本篇檢討OT投資型保單的配置,主要想做一個實驗:透過合理的投資配置,投資型保單也是可以投資的。從2020年開始,OT開始撰寫系列文章從《2020年投資組合檢討》、《2021年投資組合檢討》、《2022年投資組合檢討》、《2023年投資組合檢討》開始記錄在投資型保單的配置狀況,保單還原報酬率從7.53%、6.90%、-0.93%、8.34%到2024年的14.29%,證實了如同教科書所說,累積投資的成果確實需要時間累積,很多時候都需要去克服人性的弱點,堅守紀律。

2024年OT的投資型保單,資產成長約為29.15%,報酬率大約是55.90%左右。總結來說,2024年最正確的選擇是沒有配置任何債券型基金,完全避開了「送分題變送命題」的玩笑話;倒不是OT有甚麼先見之明,其實OT從2023年就決定降低債券型基金的配置,主要原因如下:

  1. 仗著自己年紀還不算太老,應該多配置一些積極型的投資標的。
  2. 往年在配置債券型的基金時,發現報酬率比起股票型的基金報酬率少得可憐:多頭時沒有股票型基金漲得多,空頭時也是會跌的,只是跌不多而已。
雖然OT也有配置其他金融產品,但大多都是定期定額,不太需要動腦,唯獨公司的股票以及這張投資型保單,算是一個對自己投資性格的觀察。2024年最低估的投資應該就是黃金跟比特幣了。


本篇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盤點民國105年至113年(西元2016~2024年)主要經濟數據

如同前一篇《盤點民國85年至民國113年(西元1996~2024年)經濟成長率(YoY)》所述,可以看到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我們不能說在蔡英文前總統主政時期的經濟很好,但要說經濟差恐怕也不盡公平;比起同時期台灣的主要貿易國家,台灣的經濟表現甚至還是表現比較好的那一群。那麼為什麼還有些民眾覺得台灣的經濟差呢?我想問題應該主要是出在結構問題,所謂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


    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折線圖)

    本篇資料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2025年2月1日 星期六

    盤點民國85年至民國113年(西元1996~2024年)經濟成長率(YoY)

    本篇文章盤點民國85年至民國113年經濟成長率,即中國民國開始總統直選後,經歷李登輝前總統、陳水扁前總統、馬英九前總統、蔡英文前總統等四任總統任內的經濟成長率(YoY)比較,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會想要查詢這個資料,主要是因為聽謝金河先生在「數字台灣」節目中多次提到蔡英文前總統任內經濟很好,股市表現也很好,特別對比的就是馬英九前總統任內;從直觀上來說,OT感覺也沒錯,身為泛藍長期的支持者,在蔡英文前總統任內的八年,OT自己也感覺到財富確實是有感的增長,不論是來自於薪資或是投資方面,所以特別好奇這樣的直覺是不是可以經得起驗證。


    自民國85年至民國113年經濟成長率(YoY)

    本篇資料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夏遊北海道 - 中島公園

    《夏遊北海道》系列隨著離開小樽之後,也來到了旅程的尾聲;最後一天的晚上是安排吃蟹吃到飽,但實話說由於是招待團體客的餐廳,OT並不覺得品質有多好,因此不想多作介紹。不過最後一天要離開北海道的早上,OT起了個大清早,在酒店附近閒晃時,赫然發現一個很漂亮的公園—「中島公園」,後來問了領隊才知道中島公園也是日本的百選公園之一!

    有些事還真的挺講緣分,當OT才踏進公園沒走幾步,便見識到這公園的美,立即回到酒店call了岳父岳母;幸運的是平常早起的岳父岳母,也正好想趁著早餐前短暫的時間去附近走走,我們一拍即合,一起去到了中島公園。

    中島公園

    夏遊北海道 - 小樽

    這次的北海道之行,完成了許多人生的里程碑,但還是略帶遺憾;除了在札幌因為沒有現金而錯過爆O裝辣妹的夜晚外,另一個便是小樽了。因為在小樽停留的時間實在太過短暫,讓我跟Amanda決定下次可以安排一個只有小樽的深度旅行。

    小樽街景


    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夏遊北海道 - 北海道神宮

    從札幌前往小樽的路上,我們先去了北海道神宮(Hokkaido Jingu),北海道神宮是札幌市著名的神社,也是北海道的精神象徵之一。北海道神宮位於札幌市中央區的円山公園內,周圍環境清幽,四季景色各異。北海道神宮建於1869年(明治2年),明治也是日本歷史上極為關鍵的轉型時期,這一年處於明治維新的初期,也是日本從封建幕府體制過渡到現代國家體制的重要階段;而北海道神宮建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祭祀守護北海道開拓的神靈,為當時的移民提供精神寄託。


    北海道神宮

    夏遊北海道 - 札幌

    《夏遊北海道》系列的文章還沒寫完一半的行程,2025年都已經結束了第一個月;還好今年春節沒有出國旅遊,待在宜蘭的酒店內悠哉地過了三天,不然遊記肯定不知道要累積到甚麼時候了。不過2024年下半年不知怎麼了突然變得超忙,這部分在以後的文章中再分享吧!

    札幌電視塔

    讀《晶片戰爭》 - 「一個可以說No的日本」

    《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在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弗萊徹學院教授國際史,他也是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Jeane Kirkpatrick客座院士、外交政策研究院(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的歐亞主任,以及總經與地緣政治顧問公司綠罩(Greenmantle)的董事。米勒著有《普丁經濟學》(Putinomics)等書,他也經常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外交事務》、《外交政策》、《美國利益》等媒體撰稿。他於耶魯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於哈佛大學取得歷史學學士學位。米勒特別專長美國與俄國歷史,他在研究冷戰武力競賽的過程中,發現半導體扮演了最關鍵的角色,因此決定以晶片為題展開龐大研究,橫跨三大洲,從台北到莫斯科,採訪上百位晶片業相關科學家、政府官員、工程師、企業家,首次為晶片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縱深。

    本書總共可以分成八個部分:

    • 第一部  冷戰晶片
    • 第二部  美國世界的電路
    • 第三部  失去領導地位?
    • 第四部  美國的復興
    • 第五部  積體電路,整合世界?
    • 第六部  創新外移?
    • 第七部  中國的挑戰
    • 第八部  晶片鎖喉

    OT再歸納成三個部分:「始於美國半導體的創新」(原書第一部到第二部)、「日本的挑戰」(原書第三部及第四部的前半)、「晶圓的全球化分工」(原書第四部的後半到第六部)、「中國大陸的挑戰」(原書第一七部及第八部)。本篇文章是閱讀「始於美國半導體的創新」及「日本的挑戰」的摘要,OT覺得「可以說No的日本」很符合「日本第一」的那個年代,所以決定把本篇文章子標題訂為「可以說No的日本」。

    本圖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2025年1月30日 星期四

    讀《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

    1989年,日裔美國政治經濟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期刊上發表《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主張冷戰結束後,民主制度已戰勝共產制度,西方自由民主制將成為人類政治發展的最終形態,並且「歷史」在意義上已經終結,因為沒有其他意識形態能夠對自由民主制構成重大挑戰。這一觀點受到廣泛關注和討論,既有支持者認為福山的論點預見了自由民主的普及趨勢,也有批評者認為他的預測過於樂觀,忽視了後冷戰時代的挑戰,例如極端民族主義、宗教基本主義以及專制國家的回潮。不論如何,世界確實因此邁入了以美國為主的「單極」時代。然而,時至2025年,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他承接了首任期未竟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訴求:在貿易與科技政策上對中國大陸采取強硬態度,並在全球化、氣候變遷、非法移民、多元性別(LGBT)等議題上展現保守立場。這既是對「美國單極主導」地位受到質疑的回應,也反映了美國社會對中國大陸的崛起的憂慮與不安。過去三十多年來,美國在軍事、經濟與價值觀層面享有近乎獨大的地位,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與軍事實力迅速提升,意味著「單極世界」或許已走到另一個轉折點。在此時代交替之際,OT重新翻閱福山的著作,希冀藉由回顧這段「歷史終結」的宣告,重新審視人類走到今日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本篇除了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