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到了旭川動物園,這裡的動物照顧得非常好,因為空間大,每個動物看起來都很有活力;其中女兒最喜歡的是水豚(Capybara)了!
旭川動物園 |
早上從十勝丘公園散步回到酒店,剛好趕上大清早的熱氣球活動;岳父岳母趕了個大早,成了旅行團第一批搭上熱氣球的團員,殊不知... 其實我還去了趟十勝丘公園才回到飯店,把照片秀出來的我當下真的很「丘」呀!
可惜清晨下過雨,四周都是霧氣,視野並不好。不過搭熱氣球這種經驗,我們一家人應該都是第一次吧!
用過早餐後,一行人往富良野前進,大約也是兩個小時的車程。每次期待的就是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可以看看休息站有沒有甚麼特色食物。不過第二天因為OT清早跑去十勝丘公園拍了很多照片,還抓了寶可夢,順手佔了兩個道館(話說守道館的寶可夢們都有點弱啊...)!導致手機沒電,而且電腦前一天晚上也忘了充電,剛上車不到一小時只能哀怨地把手機開成省電模式,一整天都沒辦法工作,結果這一整天都「丘」不起來了。
說到充電這件事情,高速公路的休息站竟然沒有充電的插座,而且整趟旅程下來,不論是餐廳還是商場,這種開放給旅客的插座還真是寥寥無幾。路上跟領隊聊到這件事情,導遊是說日本人的習慣是使用者付費,所以不會有「免費的」充電插座給遊客使用,所以自然這種插座也少。
從十勝前往富良野的路上,經過大片的平原,平原的盡頭處有些丘陵;讓OT想到十幾年前跟耘媽一起去過九寨溝,當遊覽車行駛在青康藏高原時,一望無垠的高原上遠處矗立著山峰上還白雪皚皚,立即被這種大氣磅礡的景色所吸引。這次來到北海道,類似的大景也頗令人心神嚮往。
行車期間的隨手拍 |
本篇文章OT將介紹《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WEI2024)報告的最後一章《Regional Deep Dive》(地區深度解析),這是WEI2023中所未涵蓋的部分。該章節分別針對美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歐盟、非洲、中東、中國大陸、印度、日本與韓國、東南亞以及歐亞地區進行深入分析。透過經濟與金融指標、能源投資指標、清潔能源與化石燃料投資比例等三個面向,評估各地區邁向淨零碳排的進展與挑戰。
其中,歐盟在清潔能源推動上居全球領先地位,日本與韓國緊隨其後;儘管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但其在清潔能源投資方面低於全球平均。中國大陸則積極致力於清潔能源轉型,顯示出達成淨零目標的決心。而逐漸富裕的中東和東南亞也在大力推動清潔能源投資。相較之下,拉丁美洲、東南亞和歐亞地區的部分國家則需要進一步努力,以縮短與全球目標的差距。
最後,非洲因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展相對緩慢,清潔能源的起步也較為落後,是全球在淨零碳排目標上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隨著COVID-19疫情逐漸減緩,從2022年起各國紛紛重新開放國境,而日本向來是各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之一。對台灣人而言,除了距離近、出入境便利外,豐富的觀光資源以及日幣的貶值,也使得日本成為首選旅遊地。2023年暑假與寒假,我安排了兩次大阪與京都的自由行,這些經歷讓我更加期待即將到來的北海道之旅。
今年暑假,我與Amanda特別討論是否要帶岳父岳母一同出國旅行。這個念頭萌生於今年冬季關西之旅後,趁父母身體還健朗、行動自如,帶他們一起出遊,為全家留下珍貴的回憶。然而,隨著人數增加,行程日期的安排變得更加困難。原本我們考慮郵輪旅遊,但當所有行程敲定後,才想到船上的網路連接可能不穩定,OT如果需要處理工作可能會遇到困難。接下來,我們的第二選擇是沖繩,但考慮到暑假期間天氣不穩定,再加上當時盛傳「琉球海溝」可能會發生大地震,我們也放棄了這個選項。最終,我們決定選擇避暑之旅,往北到從未造訪過的北海道,於是便有了這次的旅行計劃。
圖片來源:北海道官方旅遊網站 |
2024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4年瑞典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授予達隆·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以及詹姆斯·A·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以表彰他們「關於制度如何形成及其對繁榮影響的研究」。
看完202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的研究,OT認為得獎者們將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與古典經濟學中的「供給與需求」概念聯繫起來。古典經濟學強調市場如何通過供給和需求達到均衡,而得獎者的研究則進一步探討了在制度框架下,如何創造一個有利於長期經濟增長的「供給」環境。特別是,他們指出如果統治者只關注短期的「提取」(extractive institutions),也就是只剝奪資源而不建立合理的分潤機制,那麼這樣的制度最終會損害社會整體的繁榮,並導致經濟的停滯或衰弱。這與古典經濟學的供需理論有共通之處:一個健康的市場需要有合理的資源配置和回饋機制,才能長期發展。當供給端(生產者或統治者)只顧眼前利益,未考慮需求端(消費者或人民)的長期福祉時,整個經濟體系將無法持續發展。
這次得獎的研究除了對於經濟學也對於政治學有深遠影響,特別是在現代複雜的大國博弈的過程中,提供了一個如何健全社會制度思考方向。這次的得獎研究並沒有僅僅圍繞「民主」或「專制」的二元對立來討論制度的優劣,而是更深入地探討了「共享利益」的重要性。不論是民主還是專制,核心在於制度是否能夠建立起一個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讓社會中的不同群體都能夠享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包容性制度的關鍵就在於這種利益共享的機制,它能夠促進長期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增長。反之,掠奪性制度只會將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導致社會不平等的加劇和經濟的停滯。
這也可以解釋了為什麼在有些專制體制經濟上也能夠發展到令人相當矚目的成果,可能不僅僅是因為人口紅利、天然資源,也因為它們設計了有效的利益共享制度,確保經濟成果能夠惠及廣大人民。相反,如果一個民主國家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共享機制,經濟增長可能會受限,甚至可能面臨社會動盪。因此,制度的包容性與其是否「民主」或「專制」並不一定有直接關聯,而是取決於其是否能夠促進全社會的利益共享。這樣的觀點在中美競爭的背景下尤其具有現實意義,因為這兩個大國在如何分配經濟成果、如何建立共享利益的制度框架上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2024年10月7日2024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共同頒發給了維克托·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蓋瑞·魯夫昆(Gary Ruvkun),表彰他們發現了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兩位得獎者的發現揭示了microRNA這種微小的非編碼RNA分子,以及它們在基因後轉錄調控中的角色。他們的研究表明,這些RNA分子可以調節mRNA的穩定性和蛋白質的合成。這一發現揭開了一個全新層次的基因調控機制,與傳統的基因表達控制方式不同,microRNA通過抑制mRNA的翻譯來調控基因表達。這種調控方式在動物發育過程中至關重要,對於維持多細胞生物的正常功能也有重要影響。這一機制並不僅限於研究中的模型生物(如線蟲C. elegans),後續的研究發現,microRNA調控在動物界中廣泛存在,並且具有高度的演化保守性。例如,Ruvkun實驗室發現let-7這種microRNA在多種物種中(包括果蠅和人類)高度保守,說明這種基因調控機制對於多細胞生物的演化和正常功能至關重要。
microRNA的調控功能與多種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關。由於microRNA能夠精確地調控基因表達,當這一調控機制出現異常時,可能會導致疾病。例如,某些microRNA的突變會導致先天性聽力喪失、眼部和骨骼疾病。這項發現也為microRNA作為診斷和治療工具的應用開闢了新的途徑,推動了醫學領域的發展。Ambros和Ruvkun的研究工作揭示了一個全新的基因調控層次,這對生物學和醫學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們的發現擴展了我們對基因表達和調控的理解,並且引發了後續大量的研究,尋找更多microRNA和它們的作用機制。正是這種對基本生命過程的深刻洞見,促成了這項發現在生物學和醫學領域中的核心地位。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半獎金頒發給大衛·貝克,以表彰他在計算蛋白質設計方面的貢獻;另一半獎金共同授予傑米斯·哈薩比斯和約翰·M·江珀,以表彰他們在蛋白質結構預測方面的卓越成就。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和物理學獎同樣都涉及了AI技術,但化學獎得主的研究核心是「預測蛋白質結構」,而AI在這裡僅作為輔助工具。AI的應用大大加速了蛋白質結構預測的進程,並證實了可以利用AI開發全新的蛋白質,這對未來的影響深遠,將促進新藥物的開發、疫苗的研製以及納米材料的創新。與此同時,AI不僅是理論探討的工具,還在分子層面的實際預測與設計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儘管研究中涉及到許多與化學無直接關係的部分,例如如何設計和調整AI系統AlphaFold,但總體而言,OT認為這是一項真正的研究創新。AI系統的設計與調教雖然屬於技術領域,但這些技術最終服務於化學領域的重大挑戰,這使得它們在研究中的應用更具突破性。這一創新無疑將在未來生物化學和醫學領域中產生深遠影響。
有趣的是,這次的三位得獎者本科背景都與化學無直接關聯。傑米斯·哈薩比斯是一位軟體工程師,他創立了DeepMind,後來被Google併購。約翰·江珀因對宇宙的熱愛開始學習物理和數學,2011年攻讀理論物理學博士時,為了節省有限的計算資源,他開發了更簡單且具創意的蛋白質動力學模擬方法,後來加入Google與哈薩比斯共同開發了AlphaFold。大衛·貝克在哈佛大學學習時攻讀的是哲學和社會科學,後來轉向細胞生物學,並在1990年代末開發出預測蛋白質結構的計算軟體Rosetta。三位得獎者均憑藉自己開發的軟體參加了CASP(蛋白質結構預測關鍵評估)競賽,並取得了優異成績。這三人的故事本身也非常鼓舞人心,說明只要懷抱興趣並願意投入,一定能在其中找到探索的途徑。
本文讓我們一起來仔細閱讀諾貝爾委員會如何詮釋今年的化學獎。
圖片來源:Nobel Price官方網站 |
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約翰·J·霍普菲爾德及傑弗瑞·E·辛頓,以表彰他們在推動人工神經網路機器學習領域中的基礎性發現與發明。
對於今年的頒獎結果,OT確實感到有些驚訝,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歷來多數是表彰基礎物理的重大發現,而類神經網路則偏向於工程應用。將物理學應用於類神經網路的過程,對OT來說這樣的關聯有些牽強,彷彿是因應近年來人工智慧風潮而頒發的獎項。
首先,我們必須探討「人工智慧」是否應該被視為一門「科學」。科學的核心在於相同條件下進行相同的步驟能夠得到一致的結果,即具備可驗證性。然而,目前的人工智慧並不完全符合這一標準,甚至許多AI系統的結果生成過程無法完全被重複驗證。雖然隨著大數據的發展,AI在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但從科學方法的角度來看,AI尤其是基於深度學習的系統仍然面臨兩大挑戰:
儘管如此,人工智慧領域仍然結合了許多科學知識,如概率統計、優化算法、信息理論等,這些無疑都是基於嚴格的數學基礎。尤其在影像識別和語音識別等應用中,隨著大數據的擴展,AI模型已能在大規模測試中產生穩定的一致結果。但OT認為這些應用更多依賴數學模型和大數據的輔助,而非基於物理學的核心發現。
OT的想法是將類神經網路與物理學聯繫在一起可能有些牽強。從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背景資料來看,獎項確實試圖將人工神經網路與物理學中的概念(如自旋模型和能量景觀)進行對比和聯繫。這種聯繫在科學上並非毫無根據,因為神經網路的數學模型與統計物理中的某些模型(如玻爾茲曼機和自旋理論)確實有相似之處。像約翰·霍普菲爾德這樣的物理學家,對這些領域也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這樣的關聯在當前AI熱潮的背景下,可能更多是對於AI技術廣泛應用的認可,也可能在未來有助於解決上述提到的「可重現性問題」以及「不可解釋性問題」。諾貝爾委員會或許希望通過頒發這個獎項,承認AI技術對現代社會的巨大貢獻。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這個獎項一方面反映了神經網路在物理學中的根源和應用,另一方面也象徵著對當前AI技術的認可。畢竟,這些技術已經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與科學發展。讓我們一起來仔細閱讀諾貝爾委員會如何詮釋今年的物理學獎。
本圖來自: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上次閱讀本書大約是在2021年,當年八月美軍狼狽地從阿富汗撤退,其實本書的作者早有遇見美軍入侵阿富汗將會以失敗收場;但作者寫書的背景是在美國前總統川普2016年當選之前完成,當時更沒有俄烏戰爭以及以巴衝突(「沒有以巴衝突」這說法其實並不精準,從以色列建國的第一天,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就開始了,所以OT說的是2023年哈瑪斯突襲以色列,造成以色列以「報復」為名而實際進行的種族清洗戰略),如今這兩場戰事緊緊拖著美國,影響著2024年11月即將來到的美國大選。因為美國選民對於美軍在阿富汗的挫敗還歷歷在目,因此對於遠在美國數千里外的兩場戰事美軍並沒有直接參與,而是透過給予金援、軍援的方式支持;但這樣龐大軍費的支出,如何能夠獲得美國國民的支持呢?再次看完這一章「推銷一套失敗的外交政策」實在會令人莞爾一笑,同理亦可套用在美國對於兩岸的外交政策。
本圖取自:博客來 |
本篇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有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本篇我們繼續閱讀《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的「研發及技術創新」R&D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一章節。在本章中可以觀察到公共部門的R&D在2023年支出增長,各國政府持續增加對R&D和示範項目的支出,並致力於降低排放的承諾,同時促進經濟增長;並且各國政府也透過政策推動企業研發,推動私營部門採用低排放技術的政策,促使汽車和重工業等行業增加研發支出。我們都知道資金成本對於早期和較小型企業尤為重要,但是由於資金可用性自2022年以來有所縮減,因此早期及較小型的公司在2023年普遍面臨挑戰。此外清潔能源初創企業尤其是開發新硬體技術的企業,由於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測試和生產設施,當資金獲取困難時,這些高潛力技術在2023年面臨被延遲或放棄的風險。投資焦點也發生了轉移,儘管電動車相關初創企業的資金有所減少,但對於關鍵礦物、電池組件、CO2直接空氣捕捉、氨生產和可再生熱能等新興領域的投資仍在增加,這些領域吸引了更多專注於氣候緩解技術的投資者。這些趨勢表明儘管在資金和資本成本方面存在挑戰,但各國政府和私營部門在清潔能源技術上的創新和研發方面仍在積極推動。
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在台灣颱風假期間,世界卻沒有因此而靜止:今年10月1日,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南部的真主黨大本營;10月2日,伊朗發射導彈攻擊以色列的軍事設施;10月3日,以色列則空襲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中東似乎再次陷入新一輪的仇恨與衝突中。10月7日,年度的諾貝爾獎季節預計也將如期而至;回顧2005年10月10日,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兩位因賽局理論貢獻卓著的學者。其中一位得主是來自以色列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奧曼(Robert Aumann),他在離開史丹佛大學回到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後,曾受聘為以色列政府提供關於軍事和外交問題的諮詢。儘管他是賽局理論的權威,然而他的建議當時卻未被以色列政府所採納。
賽局理論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世紀初,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經濟學、政治學及其他領域的重要工具。1920年代,數學家埃米爾·博雷爾和馮·諾伊曼開始探討策略性決策問題,並在1930年代,馮·諾伊曼與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共同撰寫了經典著作《賽局理論與經濟行為》(1944),這部作品奠定了現代賽局理論的基礎。1950年代,美國數學家約翰·奈許(John Nash)提出了「奈許均衡」的概念,這對非合作賽局至關重要。奈許均衡指出,當所有參與者在賽局中都選擇了對自己最佳的策略時,沒有人有動機單方面改變自己的選擇。這一理論在各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並使奈許於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在1960至1980年代,賽局理論被廣泛應用於國際關係、軍事策略及經濟學領域。湯瑪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在冷戰時期的核威懾研究,展示了賽局理論如何解釋衝突中的策略性互動。他的研究促進了賽局理論在社會科學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羅伯特·奧曼的重複賽局理論則擴展了合作理論,深入解釋了長期互動中的合作機制。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學方法的進步,賽局理論在金融市場、拍賣理論、政治競爭和環境政策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1990年代以來,機制設計(Mechanism Design)等新興領域更是成為賽局理論的重要分支,對網絡市場、電子競標和公共政策的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文將回顧2005年兩位得獎者的精彩研究成果,並探討其對現代社會的重大影響。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本篇我們繼續閱讀《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的「能源最終用途與效率」(Energy End Use and Efficiency)一章節,本節中我們可以看到:
交通運輸:電動車(EV)銷售成長強勁,特別是中國大陸、歐洲和美國這些核心市場。雖然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創下新高,但市場仍集中在少數國家。電動車的成本下降和價格戰促進了投資,但未來幾年可能面臨增速放緩的挑戰。
建築部門:建築領域的能源效率投資在2023年下降,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由於房地產市場疲軟以及政府補貼的縮減。2024年預計投資將進一步減少。儘管如此,一些國家,如美國、德國和義大利,仍然推動了綠色建築的資助計劃。
工業部門:工業能源效率投資在2023年縮減,主要由於中國大陸投資的下降以及全球經濟放緩。中國佔全球工業投資的份額正在縮小。工業領域需要進一步的政策支持,來促進更有效的能源使用。
未來展望:要達到2030年淨零排放目標,能源強度的改善需要加倍,投資則需要在短短五年內增加三倍。儘管目前投資不足,全球仍需要大力推動私營部門參與,特別是在建築翻修、交通電氣化和工業效率提升方面。
能源最終用途與效率的提升是實現淨零排放的重要支柱,但現階段的投資仍遠遠不夠,未來的政策激勵和私營部門的參與將是關鍵。
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在2024年9月18日的FOMC會議中,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決定降息兩碼。回顧過去,為應對2019年底爆發的COVID-19疫情,美國政府自2020年起實施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從2020年第三季開始出現顯著的通貨膨脹。為了遏制通膨,聯準會自2022年3月起展開了快速且大幅度的升息行動,至今已進行了11次升息,累計達到21碼,使利率區間來到5.25%至5.5%。到了2024年初,透過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膨的成效逐漸顯現,截至今年8月,通膨率已經降至2.5%(相比2022年的最高峰9%)。與此同時,北京政府也承認中國大陸正面臨通貨緊縮,並在9月24日與25日實施了降準與降息政策,開始進行量化寬鬆以促進貨幣流動性。這意味著美國與中國大陸兩大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進入了新一輪的循環(或許也可以說是新的競爭?)。由於美國即將在11月舉行總統大選,不禁讓人聯想到聯準會此時的降息是否具有政治操作的考量。本篇將探討在此次FOMC會後記者會上,媒體對於這次降息的疑慮,以及記者們的提問中所反映的主要觀點。
本圖取自Wikipedia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本篇繼續閱讀 IEA《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報告的「Fuel Supply」(燃料供應)一節。本節可以濃縮成幾個重點:燃料供應投資趨勢、清潔燃料與技術投資、關鍵礦產。
傳統燃料的過度投資和低排放替代燃料的投資不足存在風險。2024年的石油和天然氣投資與STEPS情景中的2030年需求水準大致一致,但若全球迅速實現氣候目標,過度投資的風險很高。相反,對低排放氫、CCUS和生物能源等清潔燃料的投資仍處於非常低的基礎,需要政策框架和激勵措施的支持來推動這些項目。
本章節我們可以看到化石燃料供應仍占全球燃料供應投資的主導地位,同時也突出了低排放替代燃料的投資需求。政策的不確定性、需求前景變數,以及過度投資傳統燃料的風險都是未來需要關注的要點。雖然化石燃料的同資然居主導地位,但好消息是低排放燃料的承諾正在快速增長,特別是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和低排放氫氣領域,在本次報告中也可看到顯著的增長。
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本篇繼續閱讀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的第三章《Power》(電力)。本篇討論了儲能、電網、核能、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在2023年的投資, 好消息是對於化石能源的投資顯著下降,而其他的部分都是增加的;對於燃媒的依賴又再降低了一步。不過這裡面提到有趣的一點是,台電說2023年全球能源的生產成本是增加的,但是根據IEA的這份報告,說明了2023年因為電力生產成本的降低,曾一度因為產能過剩導致歐洲電價為負;顯然歐洲已經走出俄烏戰爭能源的陰霾。這點也與台灣許多謀體的報導不同,像是OT確實還以為歐洲因為能源問題,造成經濟復甦備感壓力,這是否也意味台灣能源的政策仍需要仔細探討,本章節也可提供一些參考指標。
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作者克拉克在第5章《複雜的巴爾幹半島》,回溯了1900~1913年這段歷史,寫作手法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作者不是像歷史課本一樣,把所有的事情都依照時間線排序混在一起講述,而是透過不同的主題,例如:用義大利空襲利比亞點出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但是立場卻常與德國及奧匈帝國不同,成為俄國制衡德國與奧匈帝國的支點;或是例如透過第一次與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說明一戰之前大國勢力版圖的變化,例如原本是奧匈帝國看管的塞爾維亞,以及立場原本與俄國相同的保加利亞,如何巧妙的成為奧匈帝國與保加利亞、俄國與塞爾維亞走在一起。當然,也透過相同的時間線,分別描述了各國決策者對巴爾幹局勢的戰略思考與角力:,除了前面幾章提到的俄皇尼古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外,還有主要決策者如俄國的首相科科夫佐夫、外交大臣薩佐諾夫、陸軍大臣蘇霍林諾夫,塞爾維亞首相帕西奇、法國外交大臣也成為後來總統的普恩加萊,還有奧匈帝國的王儲斐迪南。也因為巴爾幹半島的勢力爭奪,原本應該僅侷限於巴爾幹的政爭,最終無可挽回的一步步走向席捲整個歐陸戰爭;第五章整合前面幾章原本零散的佈局,逐漸進入一戰開戰前條理清晰的輪廓。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從第五章開始,另一個古老的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出現,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並沒有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相反的,當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國力已經大不如前,一戰的爆發,很大的程度上也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勢力在巴爾幹地區消退留下的真空很大的關係。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俄國、奧匈帝國對這塊區域都覬覦許久。不過作者對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這個區塊影響力的消長描述不多,主要篇幅集中在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得的巴爾幹衝突;可能與本書主題不是這麼相關,但是OT還是有興趣的爬梳了一下。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人工智慧(AI)在現代學習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並且正在重塑我們學習知識、解決問題以及掌握新技能的方式。AI技術可以自動化大量的學習過程,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並幫助學生和專業人士更有效地理解和應用知識。本文分享AI在現代學習中的一些主要應用,特別是像ChatGPT這樣的語言模型的作用,以及OT在這一年多來(重度)使用後的心得。
繼前一篇《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報告閱讀 - 概述和主要發現》摘要了2023年主要的能源投資趨勢及2024年的預測之後,在本篇繼續介紹「財務」部分;分為「Overview」、「Trends for financial market actors」、「Trends for financial instruments」、「Implications」。
在「Overview」一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全球能源投資總量,包括化石燃料和清潔能源的投資,詳細討論了不同地區和部門的投資趨勢,強調了哪些領域投資增長最快,哪些領域投資不足,並分析了能源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包括公共資金、私營資金和開發金融機構(DFI)的支持。
「Trends for Financial Market Actors」一節中則探討商業銀行、投資基金和其他金融機構在能源投資中的角色和趨勢,並分析了綠色債券、可持續基金和其他可持續金融產品的發展趨勢。也討論了政策和監管影響,包括各國政策和國際監管對金融市場參與者的影響,特別是與能源轉型相關的政策。
在「Trends for Financial Instruments」一節中可以看到綠色債券和可持續貸款(綠色債券和可持續貸款的發行量和市場趨勢)、風險管理工具(保險、對沖和其他風險管理工具在能源投資中的應用)以及新興金融工具(如氣候相關金融產品和轉型金融等工具)。
最後在「Implications」中,則說明了當前投資趨勢對能源部門的長期影響,包括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和能源效率的影響。報告中也提出了對於政府政策的建議,例如加速能源轉型所需的政策建議,強調需要增加對清潔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投資。裡面也特別提到各國在實現能源和氣候目標面臨的挑戰,包括資金不足、政策不確定性和技術瓶頸。
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2024年七月的《世界經濟展望更新》提供了對全球經濟當前狀態的深入分析,其中包括了許多重要的觀察和預測。這份報告概述了各個經濟體的增長動態、通膨趨勢、貿易發展以及貨幣政策的變化。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儘管有ChatGPT的輔助,要寫好一篇文章還是需要花一些時間。原本的計畫是一個月至少要產出四篇文章,平均一周一篇,一年才可以達到接近50篇的量。去年寫的比較勤,主要也是看得報告比較多,不過今年進入五月後似乎就沒這樣的能力了,事實上連每年都會寫的「十大新聞事件」今年也還沒開始起筆寫。
有時候別給自己太多藉口,忙碌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文章是寫出來的,而閱讀及認真生活是寫作的泉源。
鳳凰涅槃 |
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4 |
200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愛德華·C·普列斯卡(Edward C. Prescott)和芬恩·E·基德蘭(Finn E. Kydland)以表彰兩位作者對經濟動態學的貢獻,特別是關於時間一致性政策的設計以及經濟周期理論的驅動因素。他們的研究強調了政策制定中的時間一致性問題以及經濟決策如何影響宏觀經濟變量隨時間變化的行為。普列斯卡和基德蘭的工作在宏觀經濟學領域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對後續的經濟政策制定和經濟學理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夢遊者》一書說實在的很不好啃,一邊閱讀還要一邊複習歐洲複雜的歷史,並且在這樣歷史包袱下,英、法、俄、德、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的政治制度對其合縱連橫策略的深遠影響,OT記得東海大學的陳永峰老師常說看事情要有「歷史感」以及「平衡感」,歐洲大陸的外交政策就是在這樣複雜的歷史以及各種平衡的考量下慢慢孕育出來,一直深刻地影響到今日的歐洲大陸。承上一篇,OT跳出本書的內容特地補了英、法、俄、德的歷史以及政治體制,本篇先回歸本書的內容,對於第3章《由多極到兩極,歐洲在一八八七至一九零七年》以及第4章《歐洲在外交政策的多種聲音》。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In semiconductor physics, carrier drift and carrier diffusion are two fundamental mechanisms for charge carrier movement within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Understanding these mechanisms is crucial for designing and optimiz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is article is not only for my own learning purposes but also welcome to be reposted with the original URL cited.
本書的第二部「分裂的歐洲」,作者梳理了複雜的歐洲情勢,主要以俄、德、法、英為主軸,論述了其君主體制對外交政策的影響、複雜的聯盟關係、利益的衝突,資訊量相當厚重。OT在閱讀本書時,發現裡面有許多需要先備的知識,這是作者在書中沒有提及的。所以這第二部分的讀後心得,OT會分成兩個篇幅來寫,本篇OT先整理時序在本書之前,俄、德、法、英政治制度的演進,以及帝國的崛起,這樣更能理解其複雜的關係。裡面OT意外也不是很意外的地方是,俄、德、法、英當時一個很大的利益衝突的地方,是時值清末的中國;雖然不能說在中國的利益是促成一戰的主因,但也因為當時這些帝國為了瓜分在孱弱的中國,造成其合縱連橫的錯綜複雜。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本篇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連結。
Elon Musk and Tesla have been known for their strong stance on relying primarily on visual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power their Autopilot and Full Self-Driving (FSD) technologies, dismissing the need for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and, to some extent, radar. Musk has argued that achieving true autonomy requires a vision-based system that closely mimics human perception, which is why Tesla has invested heavily in advanced 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to interpret the vehicle's environment directly from visual inputs.
The announcement in 2023 of Tesla incorporating a 4D image radar into their system marked a significant shift in their approach. This move suggests a recognition of the complementary benefits radar technology can bring to enhancing the robustness and reliability of autonomous driving systems, especially in challenging visibility conditions where optical systems might struggle, such as fog, heavy rain, or direct sunlight interference.
Why Tesla use 4D image radar and what is its advantage? In this article, 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iDAR and 4D image radar, delving into the heart of Tesla's strategic redirection and shining a light on the merits and limitations of these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This article is welcome to be reprinted with the original URL cited.)
在《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的第一部「通往塞拉耶佛事件之路」中,克里斯多福·克拉克教授精細描繪了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關鍵事件——奧匈帝國王儲法蘭茲·斐迪南(Erzherzog Franz Ferdinand von Österreich-Este)及其妻子蘇菲亞在塞拉耶佛遇刺的背景。克拉克透過深入探討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的國內外政治情勢,闡明了這一事件背後複雜的歷史脈絡。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也歡迎轉載並註明原文連結。
本篇文章全文翻譯自IMF於2024年一月份對於全球2024年的經濟展望。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也歡迎有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連結。
近年來,全球各地爆發了一系列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貿易的潮流。這些現象,遠因是2008年美國的金融海嘯,進而引爆非洲、中東等顏色革命引發的難民危機,再到2016年美國總統川普的當選,到COVID-19疫情的全球蔓延,似乎在表面上毫無關聯,實則共同作為這一時期的催化劑。
這些事件不僅揭示了歐洲國家在面對人道主義挑戰時的掙扎和矛盾,儘管歐洲各國努力想扮演好人道主義的偽善者,卻苦於國內政治各種壓力終於毫不掩飾地力阻難民於境外;而2016年美國總統川普的當選將美國國內保護主義的火種點燃。COVID-19疫情更讓各國無不以國安為由思考如果將國際貿易的「長鏈」短鍊化,發展關鍵技術(如半導體);這些事件在這段時期內扮演了催化劑的角色。這讓人不免回想到一個世紀前的歐洲,當時的歐洲大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仍然保持著一種表面上的和平與安寧,但其實各國高漲的民族主義及高關稅的保護主義,早就埋下了導火線;這讓人不禁問導致了這場毀滅性的戰爭的情境,是否又將捲土重來?而起始於2021年的俄烏戰爭,讓這樣的懷疑更加令人迫切。
正是這樣的問題促使OT閱讀了《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該書由英國劍橋大學的歐洲現代史教授克里斯多福·克拉克撰寫,於2015年由時報文化出版中文版。克拉克教授不僅是一位享譽國際的歷史學家,也是澳洲人文學院的院士。他的著作因深入剖析德國歷史而聞名,並因此在2007年獲得了英國歷史學界的高度認可——沃爾夫森歷史獎,同時也被德國政府授予了十字勳章。通過克拉克的洞察,OT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歐洲,以及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複雜因素。
圖片來源:時報悅讀網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網址。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nergy bands in semiconductors. In addition to briefly reviewing 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it also covers "Extrinsic Semiconductors," donors, and acceptors. Furthermore, it provi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pplications of N-type and P-type semiconductors.
This article is not on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learning but also welcomes interested individuals to repost it with proper attribution to the original link.
春節前的日本行因為走到哪吃到哪,回到台灣後立馬先量了體重:71.6Kg,比起出發前量的71.9Kg還略瘦一些。在花蓮吃完年夜飯加上初二陪Amanda回娘家又是吃好料的,初二量體重已經變成73Kg,有點胖,雖然不多,但已經差不多想放飛了。結果去完台南之後再量,74Kg... 春節五天胖3Kg... 因此OT將春節期間台南行的旅程代號命名為:「吃吧!飯桶!」 到底台南的東西是怎樣可以這麼好吃啦!😂
來不及殺到七股潟湖的日落 |
2024年冬遊日本關西的最後一站,我們空出搭機前的白天前往「道具筋」,因為在安排行程時我們發現在京都沒有時間去逛和菓子的工具店,Amanda查到了大阪有這樣的一條街,是專門賣各式各樣工具的地方。第一次來到這裡,一家三口都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實在太好逛了!仿佛琳琅滿目的每樣東西東在喊著:「買我!買我!快帶我回家!」 Amanda買到了她要的工具,CC找到了許多可愛的飾品,OT則是看到了許多好刀(可惜最近剛買了一把,不然鍛造的花紋實在吸引人!)
道具筋 |
在關西幾天沒遇到雪,倒是迎來了冬雨,有別於前一天到東山區的好天氣,加上人潮不少,伏見稻荷大社變得特別不好逛。看新聞說同一段時間關東暴雪,聽說導致交通不便,但對於我們這樣的觀光客來說反而是引頸企盼!
伏見稻荷神社-千本鳥居 |
2023年第一次跟Amanda還有CC來京都的時候,當時上午安排了清水寺外,其實還安排了好幾個幾個景點,印象中應該是還有南禪寺、京都御所、金閣寺... 等等;但短短的清水坂我們逛了兩個小時,在OT半哄半騙的情況下,好不容易才進到清水寺,最後只完成了清水寺跟金閣寺兩個行程。原因不為別的,正是因為清水坂兩側的小店實在有太多特色商品,讓Amanda跟CC每間店都得逛上好長一段時間才可罷休。
法觀寺 |
The architecture of charging systems includes several key components, each playing different roles to ensure efficient and safe charging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s).
有鑑於前一趟來京都沒有吃到代表性的特色美食,這次預先訂了「祇園又吉」。許多米其林餐廳因為不接待12歲以下的孩子,「又吉」是京都少數我們可以選擇的米其林餐廳之一,作為結婚十週年紀念餐廳,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摘星,毫無疑問的合適!(順便提前慶祝情人節算是賺到吧?😂)
OT@花見小路(Photo by CC) |
孩子們一開始放寒假之後,OT開始看到身邊的朋友在國外打卡,一張張美麗的雪景以及孩子們開心的笑容,真是巴不得也帶著女兒趕快衝出國去!不過因為去年在夏天去京都大阪的經驗,OT覺得一邊開會一邊旅行心理負擔實在很大,所以這次便挑在過年前短暫的幾天再迅速衝一下京都大阪了!
京都火車站 |
比起2022年寫的《2022年投資組合檢討》,2023年顯得輕鬆許多,這不得不歸功於2022年底橫空出世的ChatGPT,為2023年的股市成長帶來動力;所以2023年的股市成長,還是以科技股為首。到了2023年底,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於2024年降息,所以又迎來了一批資金動能。在原本年初時不太被看好的2023年股市,竟然意外的表現亮眼。
本篇介紹OT另外一檔長期投資的單一市場基金:「野村中小基金」。
「野村中小基金」成立於2001年1月,註冊地是台灣,2023年12月的月報顯示該基金規模為84.20億台幣;從OT開始紀錄的2021以及2022年兩個12月來看,基金規模分別為66.67億以及60.82億台幣,可見基金規模在2023年有顯著成長。這檔基金從2023年2月更換了基金經理人。本檔基金的重點包括:1. 鎖定「三高」股,追求超額報酬─鎖定高獲利、高成長及「轉機性強」的中小型個股,尋求景氣翻揚時的股價爆發力。2. 專業選股,挖掘各產業明日之星─主要投資於股本80 億以下的台灣中小型個股,由於此類個股差異性頗大,經理人擇股能力更顯重要,本基金由下而上(Bottom-up)發掘具潛力的股票,從中獲取超額利潤。
至12/30日止「野村中小基金」年度績效表現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歡迎朋友們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前一篇介紹完區域型的共同基金「摩根亞洲增長基金」,接下來兩篇介紹配置單一市場的共同基金「安本—日本永續股票基金」以及「野村中小基金」。
「安本—日本永續股票基金」的投資目標是扣除費用前之績效優於MSCI日本指數(日圓)基準。基準亦被用於投資組合建構之參考點及設定風險限制之基礎,惟並不包括任何永續性標準。為實現其目標,本基金將持有比重偏離基準之部位。本基金主要投資於日本股票,適合於有意透過股票投資追求資本增值機會的投資人;投資人可使用此基金來做為多元化投資組合的搭配,或是做為獨立的核心股票投資組合。基金成立於1988年4月26日,註冊地點為盧森堡。目前基金規模是66,691.45 百萬(日圓)。
由於OT是從2023年5月才開始配置這檔基金,所以不像前面幾篇文章有留存前面幾年的紀錄,因此在本篇文章OT沒有辦法分享自己的投資績效,明年再跟各位朋友們分享。
至1/15日止「安本—日本永續股票基金」年度績效表現 |
本篇文章不僅供OT自我學習使用,歡迎各位朋友轉載並註明原文出處。
前面幾篇介紹的都是全球性的投資:《國際醫療基金》、《國際科技基金》、《貝萊德永續能源基金》、《聯博-永續主題基金》、《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作為2024年第一篇理財文章OT來觀察區域性的投資配置「摩根亞洲增長基金」,接下來還有單一市場的「安本—日本永續股票基金」以及「野村中小基金」,分別是日本及台灣兩個單一市場,就算是為本系列的文章做個結束,希望能在農曆年前完成。
「摩根亞洲增長基金」的投資目標是為投資者提供長遠資本增值,為達致此目標,基金投資其總資產淨值最少70%於其主要業務受惠於亞洲經濟體系的增長或與其有關的公司證券。該檔基金成立於2007年註冊於香港,目前基金規模是573.6百萬美元,2021年11月的時候基金規模是875.3百萬美元,顯而易見的縮水了。從績效表現來看,五年報酬率12.6%,從2007年成立至今也成66.6%;而年度表現中,可以看到2017年55.5%、2019年26.8%、2020年35.3%,算是近十年中的高光表現。
「摩根亞州增長基金」年度績效表現 |
2024年開工的第一週結束,才剛開始的新年就讓人明顯感受到今年也是一個不能鬆懈的年頭。在《禮記》「大學」篇中提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OT展望2024年。